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分析,回顾了一百年来汉外语言接触研究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有待研究的课题。文章认为未来汉外语言接触研究应以外语对汉语在语音、语义、语用和语体等层面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应由书面扩大到口语。
关键词:汉外语言对比;过去;将来
语言接触主要指语言内部接触和语言外部接触。前者是具体表现为口头交际形式,又称为直接语言接触。后者则指语言应用过程中,两种或几种语言经由文字传播或文献翻译等途径所发生的接触,即间接语言接触。
一、汉外语言接触研究的内容、阶段及其特点
语言接触是语言变化的重要原因,它促使语言结构和语言使用功能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语言影响、语言兼用和语言转用。语言影响是指语言接触所引起的不同语言层面的变化。语言兼用,即双语现象,指语言使用者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交际。
二、汉语外来词研究
外来词,顾名思义,是来自于另一种语言的词汇,也称为“借词”或“外来语”。外来词研究内容主要涉及3大类:①汉语外来词的定,②汉语外来词的特征与汉化,③汉语外来词的源流。
1.汉语外来词的定义和种类
关于外来词的定义和种类,语言学界一直存在分歧。一种观点主张外来词是音译词。高名凯和刘正琰(1958)认为只有音译词方可视为借词或外来词。王力持类似观点,指出“把别的语言中的词连音带义都接受过来的,叫借词,又叫音译词;利用汉语原来的构词方式把别的语言中的词所代表的概念介绍到汉语来的,叫译词,也就是意译词”。
另一种观点认为意译词不是真正的外来词,而是准外来词。胡裕树指出“至于用纯粹意译方法来仿造别种语言的新词,虽然代表着新的概念,但仍用汉语的构词成分和构词方法造成的,因此不是真正的外来词。”
还有一种观点则强调音译词和意译词都是外来词。胡行之认为汉语外来词分为5种:①全译音;②全译义;③全输入;④半音半义;⑤音义兼顾。显然,在他看来,意译词是外来词的重要组成部分。葛本仪认为:“所谓外来词是指源于外语影响而产生的词,决不是外语中原来的词。因为任何一种语言在接受外语影响时,都要在原来外语词的基础上再经过改造和创制的过程。”事实上,无论是外来词,还是外来语或借词等名称,都强调外来词的来源是外族语言文化。概念或语义是语言的核心要素,语形或语音只是语义的载体。意译词的语音或语形虽然不是外来的,但其概念或语义却来自于外族。
2.汉语外来词的特征与汉化
作为语言文化接触的结晶,外来词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作为异文化的使者,外来词进入汉语体系时要经历汉化过程,即外来词语音、语义、构词方式和字形都要发生必要的变化,以适应汉语语言体系。
3.汉语外来词的源流考证
考证外来词的源流对于了解外来词词形和词义的演变及其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十分重要。高名凯、刘正琰考证了1500多个汉语外来词的来源。
三、外语对汉语语法影响的研究
外语对汉语语法影响的研究涉及外语对汉语构词法和句法两个层面影响的研究。前者主要指外语对汉语词汇构成方式的影响。后者涉及外语对汉语句式结构的影响。
1.外语对汉语构词法影响的研究
由于汉外语言接触的影响,汉语的构词法发生了诸多变化,如:①构词离散性和多音化趋势不断加强;②词缀化倾向日益显著;③字母词数量逐渐增多。
(1)构词离散性和多音化趋势不断加强。构词离散性是指词汇构成成分之间没有任何意义关联,人们很难凭借词汇成分意义的分析来推测词义。如前所述,汉语强调语义的表现,词汇构成大多表现为聚合性结构。然而,由于音译外来词的影响,离散性结构的汉语词汇愈来愈多。
(2)词缀化倾向日益显著
汉语是词根孤立语,缺乏词汇形态变化,词缀数量非常有限。但是,随着汉外语言接触的深入,汉语词缀化倾向愈来愈突出。按照赵元任的观点,“翻译和外来语的借用使现代汉语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词缀,如前缀‘不-’:不科学、不道德、不民主。又如‘多-’:多元论,多音节等”。
2.外语对汉语句法影响的研究
早在20世纪20年代,随着汉语“欧化”运动的开展,人们便开始关注英语对汉语语法的影响。王力通过二三十年代小说的欧化结构和传统白话文结构的对比分析,论述了英语对汉语句法的影响。他指出“现代汉语曾经接受或正在接受西洋语言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包括语法在内,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现代汉语受西洋语法的影响,人称代词的形态在书面语言里发生两种重大变化。第一种变化是‘他’字分化为‘他’、‘她’、‘它’。第二种变化是‘它们’的应用。”“在书面语言里把形容词的词尾和副词的词尾区别开来,前者用‘的’,后者用‘地’。”汉语句法的变化主要为:①关联词和被动句使用频率的增加;②汉语复合句中从句的后置;③判断句使用范围的扩大;④汉语语句结构趋向复杂;⑤汉语句子里的主语往往可省不省;⑥汉语复合句中,偏句可在正句的前面,也可后置;⑦“是”的使用更加频繁。
四、汉外语言接触研究
问题与前景:综上所述,近百年来,汉外语言接触研究,尤其是英语等西方语言对汉语词汇和语法影响的研究获得长足的发展,然而,该领域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
1.该领域研究发展不平衡
语言接触对语言的影响一般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和语体等。前3个层面的影响为表层影响,后3个层面的影响为深层影响。就表层影响研究而言,汉外语言接触研究主要集中于语法和词汇层面,而关于外语对汉语语音影响的研究仍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2.研究对象局限于书面语料
汉外语言接触研究一直选用文学作品和报纸文章作为研究对象,很少采用口语语料。相比较而言,口语语料的使用比书面語料更为常见,使用人群更广,更接近语言应用的实际。
3.研究方法单一,以定性研究为主
长期以来,外语对汉语影响的研究一直停留于定性研究阶段,定量研究成果不太多见。人们往往凭借个人的主观感受和判断,采用内省式研究方法就外语对汉语具体层面的影响提出假设,选取虽然典型但数量非常有限的语料加以论证。
参考文献:
[1]张美芳.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刘宓庆.文化翻译纲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4]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5]张柏然.姜秋霞[J].对建立中国翻译学的一些思考.中国翻译,1997(2)
关键词:汉外语言对比;过去;将来
语言接触主要指语言内部接触和语言外部接触。前者是具体表现为口头交际形式,又称为直接语言接触。后者则指语言应用过程中,两种或几种语言经由文字传播或文献翻译等途径所发生的接触,即间接语言接触。
一、汉外语言接触研究的内容、阶段及其特点
语言接触是语言变化的重要原因,它促使语言结构和语言使用功能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语言影响、语言兼用和语言转用。语言影响是指语言接触所引起的不同语言层面的变化。语言兼用,即双语现象,指语言使用者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交际。
二、汉语外来词研究
外来词,顾名思义,是来自于另一种语言的词汇,也称为“借词”或“外来语”。外来词研究内容主要涉及3大类:①汉语外来词的定,②汉语外来词的特征与汉化,③汉语外来词的源流。
1.汉语外来词的定义和种类
关于外来词的定义和种类,语言学界一直存在分歧。一种观点主张外来词是音译词。高名凯和刘正琰(1958)认为只有音译词方可视为借词或外来词。王力持类似观点,指出“把别的语言中的词连音带义都接受过来的,叫借词,又叫音译词;利用汉语原来的构词方式把别的语言中的词所代表的概念介绍到汉语来的,叫译词,也就是意译词”。
另一种观点认为意译词不是真正的外来词,而是准外来词。胡裕树指出“至于用纯粹意译方法来仿造别种语言的新词,虽然代表着新的概念,但仍用汉语的构词成分和构词方法造成的,因此不是真正的外来词。”
还有一种观点则强调音译词和意译词都是外来词。胡行之认为汉语外来词分为5种:①全译音;②全译义;③全输入;④半音半义;⑤音义兼顾。显然,在他看来,意译词是外来词的重要组成部分。葛本仪认为:“所谓外来词是指源于外语影响而产生的词,决不是外语中原来的词。因为任何一种语言在接受外语影响时,都要在原来外语词的基础上再经过改造和创制的过程。”事实上,无论是外来词,还是外来语或借词等名称,都强调外来词的来源是外族语言文化。概念或语义是语言的核心要素,语形或语音只是语义的载体。意译词的语音或语形虽然不是外来的,但其概念或语义却来自于外族。
2.汉语外来词的特征与汉化
作为语言文化接触的结晶,外来词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作为异文化的使者,外来词进入汉语体系时要经历汉化过程,即外来词语音、语义、构词方式和字形都要发生必要的变化,以适应汉语语言体系。
3.汉语外来词的源流考证
考证外来词的源流对于了解外来词词形和词义的演变及其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十分重要。高名凯、刘正琰考证了1500多个汉语外来词的来源。
三、外语对汉语语法影响的研究
外语对汉语语法影响的研究涉及外语对汉语构词法和句法两个层面影响的研究。前者主要指外语对汉语词汇构成方式的影响。后者涉及外语对汉语句式结构的影响。
1.外语对汉语构词法影响的研究
由于汉外语言接触的影响,汉语的构词法发生了诸多变化,如:①构词离散性和多音化趋势不断加强;②词缀化倾向日益显著;③字母词数量逐渐增多。
(1)构词离散性和多音化趋势不断加强。构词离散性是指词汇构成成分之间没有任何意义关联,人们很难凭借词汇成分意义的分析来推测词义。如前所述,汉语强调语义的表现,词汇构成大多表现为聚合性结构。然而,由于音译外来词的影响,离散性结构的汉语词汇愈来愈多。
(2)词缀化倾向日益显著
汉语是词根孤立语,缺乏词汇形态变化,词缀数量非常有限。但是,随着汉外语言接触的深入,汉语词缀化倾向愈来愈突出。按照赵元任的观点,“翻译和外来语的借用使现代汉语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词缀,如前缀‘不-’:不科学、不道德、不民主。又如‘多-’:多元论,多音节等”。
2.外语对汉语句法影响的研究
早在20世纪20年代,随着汉语“欧化”运动的开展,人们便开始关注英语对汉语语法的影响。王力通过二三十年代小说的欧化结构和传统白话文结构的对比分析,论述了英语对汉语句法的影响。他指出“现代汉语曾经接受或正在接受西洋语言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包括语法在内,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现代汉语受西洋语法的影响,人称代词的形态在书面语言里发生两种重大变化。第一种变化是‘他’字分化为‘他’、‘她’、‘它’。第二种变化是‘它们’的应用。”“在书面语言里把形容词的词尾和副词的词尾区别开来,前者用‘的’,后者用‘地’。”汉语句法的变化主要为:①关联词和被动句使用频率的增加;②汉语复合句中从句的后置;③判断句使用范围的扩大;④汉语语句结构趋向复杂;⑤汉语句子里的主语往往可省不省;⑥汉语复合句中,偏句可在正句的前面,也可后置;⑦“是”的使用更加频繁。
四、汉外语言接触研究
问题与前景:综上所述,近百年来,汉外语言接触研究,尤其是英语等西方语言对汉语词汇和语法影响的研究获得长足的发展,然而,该领域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
1.该领域研究发展不平衡
语言接触对语言的影响一般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和语体等。前3个层面的影响为表层影响,后3个层面的影响为深层影响。就表层影响研究而言,汉外语言接触研究主要集中于语法和词汇层面,而关于外语对汉语语音影响的研究仍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2.研究对象局限于书面语料
汉外语言接触研究一直选用文学作品和报纸文章作为研究对象,很少采用口语语料。相比较而言,口语语料的使用比书面語料更为常见,使用人群更广,更接近语言应用的实际。
3.研究方法单一,以定性研究为主
长期以来,外语对汉语影响的研究一直停留于定性研究阶段,定量研究成果不太多见。人们往往凭借个人的主观感受和判断,采用内省式研究方法就外语对汉语具体层面的影响提出假设,选取虽然典型但数量非常有限的语料加以论证。
参考文献:
[1]张美芳.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刘宓庆.文化翻译纲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4]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5]张柏然.姜秋霞[J].对建立中国翻译学的一些思考.中国翻译,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