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学,不仅在于育体,而且也在于育心。体育教学在对人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成为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所关心的热门话题。通过体育教学可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 新思路
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中,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目标,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重任。以往体育教师在增进学生体质,教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都能想方设法的去完成目标任务。但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则不够注重,不够理想。那么怎样才能把学校体育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践,总结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的表率作用
孔子曰:“其身正,无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自身的表率,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品德、工作态度等无时不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是一种生动、直观、很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教育手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做一系列的示范动作,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仪表整洁,语言文明,品行端正。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学生,要充分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作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效仿。例如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尤其遇到阴天或刮大风的天气,教师应提前到运动场,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又如,在体操前滚翻、后滚翻的教学中,教师带头练习,多做示范,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练习。教师除了要强调正确掌握技术外,还要对同学们特别是那些怕弄脏衣服的学生进行不怕脏的教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引导学生,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二、教师要富有爱心
在体育教学中,做好思想品德教育,要求老师,除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外,还要有一颗爱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体育课同别的课程一样,有优秀学生,也有比较差的学生。相信大多数体育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队伍前面已经下了几次口令,有的学生根本就不当一会事,照样在队伍里面说笑、玩耍。这时侯老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要求马上安静下来,而且要大声重复几次,在潜移默化中改变那些养成不良习惯和错误行为的学生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在课堂中,我们的教学语言要形象化、多表扬、少批评。对于比较差的学生,不可讽刺挖苦,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是要热情关心他们,耐心地辅导,手把手地教他们。对于他们的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性表扬、鼓励。使他们逐渐地树立信心,积极参加动作的学习,掌握应该掌握的动作。
三、结合体育教学特点进行德育工作
体育课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动态性大,空间大,外界干扰大,意外因素多,在体育课中常会出现难以预料的一些情况和难以避免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随时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具体表现在:
1、课堂常规是在教学中必须遵守的,它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是培养学生的好思想和好作风,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和组织纪律教育的重要渠道。在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上,要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思想及道德品质。
2、体育教材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蕴涵着不同的德育教育内容。如长跑侧重毅力和恒心;武术侧重于吃苦精神和持之以恒;球类运动则侧重于勇敢、果断、自信和坚韧等。因此,我们教师就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德育目标,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体育游戏、体育比赛是学生们的最爱,体育课上运用游戏法或比赛法进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有利时机。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愿意为集体出力、为同学服务的好思想。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以及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如:垫子不能在地上拖;篮球、排球不能用脚踢等等。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形式多种多样,而体育教学也是德育教育实施的良好途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好知识又要育好人。贯穿于课堂始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行教育的艺术》—胡涛,中国学校体育,1997年第二期.
[2]《中外教学研究》,2005年第11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 新思路
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中,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目标,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重任。以往体育教师在增进学生体质,教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都能想方设法的去完成目标任务。但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则不够注重,不够理想。那么怎样才能把学校体育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践,总结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的表率作用
孔子曰:“其身正,无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自身的表率,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品德、工作态度等无时不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是一种生动、直观、很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教育手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做一系列的示范动作,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仪表整洁,语言文明,品行端正。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学生,要充分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作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效仿。例如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尤其遇到阴天或刮大风的天气,教师应提前到运动场,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又如,在体操前滚翻、后滚翻的教学中,教师带头练习,多做示范,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练习。教师除了要强调正确掌握技术外,还要对同学们特别是那些怕弄脏衣服的学生进行不怕脏的教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引导学生,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二、教师要富有爱心
在体育教学中,做好思想品德教育,要求老师,除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外,还要有一颗爱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体育课同别的课程一样,有优秀学生,也有比较差的学生。相信大多数体育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队伍前面已经下了几次口令,有的学生根本就不当一会事,照样在队伍里面说笑、玩耍。这时侯老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要求马上安静下来,而且要大声重复几次,在潜移默化中改变那些养成不良习惯和错误行为的学生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在课堂中,我们的教学语言要形象化、多表扬、少批评。对于比较差的学生,不可讽刺挖苦,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是要热情关心他们,耐心地辅导,手把手地教他们。对于他们的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性表扬、鼓励。使他们逐渐地树立信心,积极参加动作的学习,掌握应该掌握的动作。
三、结合体育教学特点进行德育工作
体育课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动态性大,空间大,外界干扰大,意外因素多,在体育课中常会出现难以预料的一些情况和难以避免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随时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具体表现在:
1、课堂常规是在教学中必须遵守的,它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是培养学生的好思想和好作风,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和组织纪律教育的重要渠道。在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上,要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思想及道德品质。
2、体育教材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蕴涵着不同的德育教育内容。如长跑侧重毅力和恒心;武术侧重于吃苦精神和持之以恒;球类运动则侧重于勇敢、果断、自信和坚韧等。因此,我们教师就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德育目标,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体育游戏、体育比赛是学生们的最爱,体育课上运用游戏法或比赛法进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有利时机。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愿意为集体出力、为同学服务的好思想。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以及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如:垫子不能在地上拖;篮球、排球不能用脚踢等等。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形式多种多样,而体育教学也是德育教育实施的良好途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好知识又要育好人。贯穿于课堂始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行教育的艺术》—胡涛,中国学校体育,1997年第二期.
[2]《中外教学研究》,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