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体,简约中求实效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voy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会合作》一文为例,关注小学中高年级说理文“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关注文体特点,了解说什么理是说理文教学应该做的的事情,但更应该关注它是怎么说理的。说理文也要用听说读写的语文教学方式,在简约的教学设计中,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说理文 尊重学情 细读文本 厘清层次 揣摩表达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在中高年级段安排了6篇说理文。这些简单的议论文,让小学生初步感受到这种文体的特点,为初中较为集中学习这类文章做“热身”,毫无疑问,这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但在课堂上,不少教师感觉不好把握,要么陷入跟着内容跑的怪圈,要么直接上成了类似思想品德课的说教课,与语文课应当呈现的语文味渐行渐远。说理性的文章到底该怎么教?关注文体特点,了解说什么理是课堂上应该做的的事情,但更应该关注它是怎么说理的。一句话,说理文也要用听说读写的语文教学方式,在简约的教学设计中,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会合作》第一课时的教学,谈谈我的思考。
  一、精彩导入,学情需尊重
  有研究表明,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迅速集中思维,激发起他们自觉探求知识的兴趣。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尤其对于说理性的课文,教师的导入设计应当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儿童情绪高涨,脑细胞活动迅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新力都处于最佳发挥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就能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说的就是精彩导入的效果。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小故事:有一个大公司招聘员工,应聘的人很多,一批幸运儿进入了最后一关:面试。这一天正好下雨,等候的应聘者被要求冒雨到附近地点,但只有一半的人发到了伞。有的发到伞的应聘者主动和无伞的搭档,风雨同伞;有的无伞的应聘者则和有伞的协商共用一把伞;还有的发到伞的应聘者不顾他人,独自撑一把伞。你们猜猜看,最后被录用的是哪些人?为什么?
  2.师:(板书:合作)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成语、名言或俗语?
  3.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合作的文章,(板书:学会)这是一篇演讲稿,大家还记得《陶校长的演讲》吗?(大屏出示,快速浏览)回忆一下演讲稿和一般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呢?出示:
  一是有鲜明的观点;
  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往往会举例子,以理服人。
  【设计意图】
  故事,能一下子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很自然地引出“合作”这个话题。“温故而知新”,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与“合作”相关的成语、名言和俗语。对演讲稿特点的复习,也是为了帮助孩子唤醒脑海里已有的知识积淀。一切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当建立在了解并尊重学情的基础上。
  二、扎实学习,文本需细读
  如何让学习在说理文的教学课堂上真正发生?我以为,一方面要充分把握课标对年级段的要求及文本的具体特点,另一方面就是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在简约中求实效。说理性文章的第一课时教学,毫无疑问,也应当重视学生对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字形、词义的掌握,应当关注文章中长句子的朗读是否能够做到通顺连贯、入情入境,当然,这些任务可以通过学生自学与展示、教师检查与点评的方式进行。
  1.了解自学效果。
  (1)出示本课词语,认读。
  一幢 合作 卓有成效
  牺牲 协作 顾名思义
  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
  你觉得哪几个字的读音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你觉得容易写错的是哪几个?
  “顾名思义”的意思你知道吗?
  出示: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
  如果不查工具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理解?
  看到“合作”这个词语,我们就可以理解它的含义,这就是顾名思义。看来,联系上下文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引导读文。
  师:同学们,字词会读会理解了,相信你们一定能正确、通顺地读好课文。课文第4自然段有一定的難度,谁愿意接受挑战?重点指导好下面的句子。
  你瞧,指挥家轻轻一扬手里的指挥棒,悠扬的乐曲便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流向天宇,也流进人们的心田。
  师指导:朗读时抓住“轻轻一扬”“倾泻”“流向”等词语就能感受演奏的美妙与合谐。想不想看一看交响乐团的演奏?我们都来感受这种美好的境界,齐读。
  ……
  【设计意图】
  语文课应该是用听说读写的手段,去解决字词句篇的问题,针对的永远是语言文字。本环节关注词语的音、形、义,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联系生活积累等原则,赋予词语教学以新的生命力。读通课文是语文课堂学习活动的基本要求,是“悟语文”和“练表达”的基础。告诉学生倾听同伴朗读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点评同伴的朗读,这些都是朗读能力的体现。“引导读文”时,对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或辅以视频,或示范朗读,并及时对全班学生进行训练。
  三、深入思考,层次需厘清
  教学说理文,当然要教“论点、论证及结论”,要教学生准确地把握每篇课文的“三要素”。但议论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在于教会学生“看懂别人怎样说理”“如何以理服人”,从中揣摩具体的说理方法。
  《学会合作》中引用了两个故事:故事内容简单易懂,所讲道理也简明清晰,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教的。然而,细细推敲,我们会发现:(1)两个故事在叙述上都聚焦在事情的基本情节。这样的叙事正是暗含着“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切合“学会合作”的说理意图;(2)每个故事叙述之后,都用一句话概述其中的道理,点明合作及学会合作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了故事的说服力。这种“叙事+议论”的段落结构有别于一般的叙事性文章,因而具有教学的价值,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   1.同学们,文中列举的两个事例,如果各用一句话来概括,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呢?讨论后小结:可以关注书上的插图,问自己问题: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做什么?也可以抓住事例中关键句子,提取信息,比如:
  “你一定在音乐厅或电视里看到过交响乐团的演奏吧,这可算得上是人与人合作的典范了。”
  “一位外国的教育家邀请中国的几个小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
  2.再读课文列举的这两个事例,用心发现除了内容的不同之外,有何相同之处?讨论后小结:
  (1)两个事例都回答了“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这一问题;
  (2)每个事例叙述之后,都用一句话概述其中的道理,采用了“叙述+议论”的段落结构。
  3. 质疑一:告诉别人要学会合作,只举这两个事例行不行?交流后小结:告诉别人要学会合作,既要举例子,又要说道理;只举例子,不讲道理就不深刻,只说道理不举事例不生动。
  4.质疑二: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事例,只举一个够不够?说说你们的看法。这个问题光靠个人思考有一定的难度,请小组成员合作讨论,推举代表发言。
  交流后小结:“交响乐团演奏”的事例突出合作时协作精神的重要,“逃生实验”事例说明了合作还需要有为他人着想的牺牲精神。两个事例都是为了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侧重点不一样,所以只举一个事例是不够的。
  【设计意图】
  “同学们,文中列举的两个事例,如果各用一句话来概括,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呢?”这看似普通的问题,实则关注的是学生把握要点的能力。两个“质疑”,关注说理文的写法。即不仅仅停留在关注“说什么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如何说理”,这才是从语文的角度揣摩文本。
  四、用心品味,表达需揣摩
  语文课该教些什么?用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话说,就是“学生已经会的不教,自己能学会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比如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学习,在内容的理解上,我基本没有安排时间,而是把对于语言表达的奥秘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少教一点,口子开得小一点,才能有深度发现的可能。教师在语文的课堂上就把该教的地方教得准,教得巧,真正解决学生读不懂、学不会的地方,让学生容易明白,这样的教学才是目标精准,才会带给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
  1.师:请大家用心品读课文的第二、三小节,体会这一段在语言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一: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到了分号和省略号,采用了排比的句式来说明我们离不开和别人的合作。
  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排比句的气势吗?从排比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小结:从你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看出,各行各业的人真是离不开合作啊!文中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呢?你能用“你是……,就要……”的句式再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其他事例吗?
  预设二:课文第三自然段开头用的是问句,自问自答。
  师:你真会发现!那么,文中像“什么是合作呢?”这样的问句还有几处?用这些问句有什么好处呢?
  师小结:文中还有两处也使用了自问自答的句式,这是演讲中常用的句式,用以明确表达话题的阶段主题,强调个人观点,吸引听众注意力等。
  2.師:从内容上看,第2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呢?
  师小结:“人与人联系紧密—举例说明—总之,离不开与人合作”,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请大家通读第二自然段,尝试完成下面的练习。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往往经受住了命运的重重考验。越王勾践为了战胜吴国,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了报效祖国, ;英国物理学家霍金为了科学研究, ……总之, , 。
  【设计意图】
  文本的结构特点,是作者叙述思路的表征,是作者匠心独具的体现。设计体现的是在仔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关注语言如何表达,关注段落的结构特点,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仿写是课后的一道习题,学生容易机械模仿,或者根本无从下手。创设“命题”写话,设置了梯度,降低了难度,让绝大多数学生收获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成就感。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试图把握住小学生学习说理文的特点,不断地解构和建构文本,争取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饶有兴致,将说理文教得富有情趣。更重要的是,说理性课文教学同样有大量的、多层次的听说读写训练,让浓浓的“语文味”洋溢整个课堂,同时直指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有效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教学案例】  老师指导学生写“养”字。  “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看,这个‘养’字像什么呀?”  学生们没有反应。  “你们看,‘养’字上面的两个‘角’像不像小姑娘的羊角辮?”老师再次启发。  “老师,这像鸟儿的翅膀。”一个男生马上抢答。  老师先是一愣,马上笑着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鸟儿有了这对翅膀才能展翅高飞呢!所以这一撇一捺是应该耷拉着,还是应该舒展些?”  “要舒展些。”学生们异口同声地
期刊
一篇好的文章,或许它谈论的不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问题,或许它所表达的思想也不那么容易理解,但它一定能够吸引孩子,因为孩子天生就具有审美意识。  我曾与孩子们进行过一次课外阅读,文章是林清玄的《桃花心木》。孩子们和我都从未見过作者笔下那美丽、挺拔的树——桃花心木。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只是淡淡地讲述着种树人的故事,当写至与种树人的谈话时,又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发人深省。课堂上我只来得及带着孩子们读
期刊
最近将《朗读手册》重又翻了出来,封面上“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这句话深深震撼了我。吉姆·崔利斯写的这本书和其他的书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书中生动的事例引人入胜,确切的数据佐证事实,字里行间溢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和学术功底,处处折射出深思熟虑后的简洁与深刻。看完整本书,我受益匪浅。  首先,它让我知道阅读能带给孩子很多好处。
期刊
针对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欠缺,习作能力薄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从节日课程实施的缘起、节日课程的构建及节日课程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梳理,提出几点建议,致力于给儿童构建一个诗意、文化的童年。  一、重塑文化——节日课程实施的缘起  1. 文化缺位:一个调查引发的思考  一天早上,我刚进学校,就发现某个班级的同学带着各种各样的节日饰品,正在兴高采烈地讨论着。“你们带的是什么东西?班级是不
期刊
前些日子,我参加了泰州“教育大阅读”讲堂,聆听了庞余亮先生对毕飞宇新作《小说课》的解读。庞先生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了细致的指导,他是这样解释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的:阅读是写作的爸爸。是的,阅读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几乎每个语文老师都知道,就像每一个人都知道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一样。  “教育大阅读”讲堂结束后,我听到两个老师在谈论:“现在的学生都快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了,哪还有
期刊
师生关系是小学教育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对关系,直接关乎教育的质量。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师生双方都起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师生关系一方面可以决定班级管理、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更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生态是否优良的重要指标。  在新课标充分倡导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背景下,当前小学阶段的师生关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表现为,学生和教师相处中自由感仍然不高,对教师會有生疏感和畏惧
期刊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了一节说明文的课,竟然发现孩子们读起说明文来摇头晃脑、感情十足,写一则药品的说明书,竟然用了很多抒情的文字,这样的读写明显偏离了读写的轨道,分析其中的原因就是不分文体。教学时忽视了文体意识,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养成用记叙文的思维方式学习不同文体的不良习惯。  其实,每一种文体,因其编码方式不同,解码策略也就不一样,不同的文体要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正如潘新和教授所说:“阅读与写作
期刊
教研,是教師提升教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重要途径。一个教师从初登讲台,到成长为一名德艺双馨的名师,都勤于读书,热衷教研,孜孜以求。  教研的方式有许多。广义上看,专题探讨、学术沙龙、课堂观摩、撰写心得和论文是教研;读书看报、阅览教育类期刊也是教研。围绕教育教学,虔诚迈步,只要心有所求,目有所盼,所有的追寻和思辨,都是教研。一线教师,在完成日常繁杂工作的前提下,面对林林总总的教研活动,投身其中,煞是辛苦
期刊
【摘要】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教师应基于教材各板块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 情境 活动 问题 意义  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情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永恒的新颖性和不可预料的非线性特点。以非线性思维方式处理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是生成性教学的必然反映,是师生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能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本文从语文教学的非线性特点出发,以非线性思维视角论证了新型“教学生成”观,并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探寻出一些“教学生成”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非线性思维 教学生成  语文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