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积累,有模仿,才能至创新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h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的重要任务。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也是最能影响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的语文能力,因此,作文教学理应是最受重视的教学。
  如何上好作文教学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摸索、探究多年,笔者积累了 “积累、模仿、创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重视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潭,蛟龙生焉。”积累阶段就像是在人生的画布上涂抹底色,不在于一形一态,不拘于一招一式,重在民族语言色彩的浸润。古语有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认识到积累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处理好以下几点:一是课内的积累与课外的积累并重,重视开放式积累,关注被动式积累。二是积累有一定的前置性,强调渐进式、持续性的积累。除经典性之外,还应顾及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现实需要所在,提倡经典性积累与趣味性、现实性积累并重。三是语文教育要重视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适当增加口语交际的精彩言语材料,使学生尽量熟悉,以期形成敏锐的口语语感。四是语文教育应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强审美感悟。只有这样,学生的积累才会牢固、宽泛、扎实,才会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模仿积累。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模仿史,没有哪一个人不是从模仿之后的融合和超越中成长起来的,所谓“其来必有所自”。想想看,哪一个大师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几个“准大师”呢?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场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而来的;又如历史上左丘明的《左传》、司马迁的《史记》,他们的写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必尽读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 然后可以放笔为文”。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着自身语言,达到了语言的再积累。例如我教学郑振铎的《猫》一课后,让学生以另一动物为题模仿写作,有很多学生仿写得很成功,把课文写法转化为了自己的能力。虽然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作文开始起步时,可以进行模仿,但入门后,必须脱离仿写,走创新之路,追求自己的写法,有自己的特点。
  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能创新积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模仿词,模仿句,模仿段和篇,仿得多了,就会产生思想,就会有自己的见地,厚积而薄发, 写作时学生就能按题目要求畅谈所思所想,文思泉涌,写出沉甸甸的作品。这时,教师再加以肯定,用评语或课堂点评的方式点出学生习作与名著的相同点或相似点,见到老师把自己的作文与名家的文章相提并论,或者肯定学生有些地方比作家做得更好时,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自豪感、成功感。学生心中会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写作兴趣也会随之提高,这样,由模仿向创新过渡就不再是一句空话。我所指导过的学生,他们经过这种指导之后,大多能做到自主创作,不定时写,自由发挥,写好就交,而教师及时评价、肯定,效果很好。模仿写作与创新写作不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而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了。
  “积跬步”,“积小流”,才能“至千里”、“成江海”。“学习母语,不是靠传授,而是靠积累”已成了古今中外教育的共识,先辈的教育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必须重视语言的积累。
  在新课程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教师有责任为学生积极地积累语言提供方法和保证,引导他们主动有效地丰富积累,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们今后将不断地研究、探索、提高、升华,为打造延伸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开拓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加速到来,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实践证明,不断创新的知识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大力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新世纪对教育的强烈呼唤,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下面就我几年来指导学生开展创造发明活动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在学科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期刊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而阅读是人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和成功所必需的能力。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教育的一个基本的问题。同时,阅读过程伴随着思维等心智活动,也是一种智力的锻炼和开发。学生如果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将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说,阅读是学习之母,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
期刊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想象力是创新的前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平时做起,不折不扣地做好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想象力 培养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想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语文教学中重视
期刊
口语交际教学要选择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教法,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溪流,流入心田。同时,学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说话,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    一、创设交际情境,激发说的欲望    口语交际教学,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宽松
期刊
初中历史教材和以往教材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补充材料多、插图多。尤其是插图,诸如人物画像、历史想象图、地图、对外关系图、古战场图、文物遗存图、历史情境图、实物图等等,每讲一课都会涉及到,色彩鲜艳,生动直观,可以说,“图文并茂”成为新版初中历史教材的一大亮点。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插图和图片既是历史和社会知识的载体,也是历史和社会的再现。教师在用好、用活课文插图和图片改变学生识图能力较差的状况方面存有
期刊
摘 要:大量的课外阅读训练,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文章鉴赏力,明白了写与读的重要关系,增强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使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孩子不会学习,主要是他不会阅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阅读 兴趣 方法    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灵魂,更是人生成功的基石。新课标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期刊
摘 要:美术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教师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美术教学要打破单一的美术模式,把各学科知识渗透到美术课中运用发挥,才能提高教学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 立体教学 美术教学 生动    我参加工作十几年来,一直担任兼职的美术教学工作。刚开始时豪情万丈,希望自己能教出一个个“小画家”,因此在课堂上不遗余力地讲该怎样构图、该怎样上色,让学生一遍遍地练习——
期刊
摘 要:音乐教学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音乐作品能够让学生在充分享受音乐美的同时,激发心中的爱国情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拓展知识视野,发展思维能力,提高精神品位,培养审美情趣,从而实现人的心灵净化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 情感 心灵 审美 品位    音乐教学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学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以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实物教学,激发兴趣;运用游戏、歌曲、课外活动稳定兴趣;利用电教手段,提高兴趣;创造教学环境,发展兴趣。  关键词:兴趣 培养 手段 环境 提高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英语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的内容和模式,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以下是我对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将“朗读”作为一项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要求教师对学生加强训练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可见朗读是何等的重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课堂上的范读以及对学生朗读的有效指导。  关键词:重视 语文 有效 朗读    叶圣陶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口语,培养语感,熟悉语文规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