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线性素描的基本内涵就是把中国画人物中的线和西方素描的体面相结合,是中國画专业特有的造型训练方法,它的表现形式是与中国画线造型紧密相接相一致的。
关键词 线性素描重要性塑造形体
根据从事水墨人物教学及多年学习水墨的体会,笔者认为学习和创作写意人物,从素描造型训练的语言转化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写实素描造型好的学生到了意笔人物阶段显得很吃力,似乎素描和写意人物造型之间缺少一个必要的过渡环节。为此,笔者从线性素描到意笔人物造型的转化作为研究课题,在教学上做了很多有实践性和创新性地探索,从而设立了线性素描课程训练,以解决学习写意人物画中遇到的造型问题,寻找造型中的共同语言并将之转化成笔墨造型语言。
在人物画造型课程训练学习中,首先应区分开线性素描与明暗素描造型。多数学习中国画专业的学生无论是靠临摹自学或师傅带徒弟式的传承,还是考入艺术院校接受正规的“科班式”教学,从几何素描开始学起,明暗素描的学习训练在教学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恰恰许多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学生,越是明暗调子素描画得好,在其后来转入中国人物画写生课后,越是无法将明暗素描中的造型因素通过笔墨表达出来,中国画的笔墨意蕴更是无从谈起,笔墨感觉被明暗素描思路制约、堵塞。因此,笔者常常在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素描教学在进入中国人物画写生课程中出现转化训练上的失败?明暗素描顾名思义那就是要讲究所表现物体的明暗效果,依靠光线对物体的影响所形成的影色调规律来研究、塑造物体的形体。这种明暗素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曾对中国画人物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过分注重物体的明暗效果,而且有时候任何事物的表都要在“假定光源”的影响和约束下才能进行,这就与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光性及平面性造型观念不一致,因此很难完全过渡到中国人物画的学习和创作中。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中西造型观念的差别,扭转在中国画人物画的笔墨语言的表达上从明暗出发的通病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工作。
“线性素描的基本内涵就是把中国画中的线和西方素描的体面相结合,以线感性的浮雕式造型形式表现物象。它结合了其他素描种类的优点,在强调以线造型的同时,既不排除结构也不排除透视和色调,使绘画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适当的取舍。”(画家唐勇力)线性素描是用“ 线” 和“ 面” 相结合的方法去表现人物,是从传统素描概念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概念的分支。学习线性素描造型的优势和目的就是在于改变学生对于物象的观察方法,解决中国人物画写实造型的单一性。线性素描的教学要求及目的与其他素描没有本质的不同,从观察方法到认识方法都统一在线性素描方法之中。鉴于此,归纳起来线性素描的训练有如下特点:
第一,以线为主,或以线带调子体面结合的方法来塑造形体,表现形体结构是目的,而明暗调子是为塑形服务的手段。这样就有的放矢,从形体结构出发,调动其他因素,主要精力放在研究物象的内在结构上,不为表面模糊不定的光影所左右和制约。
第二,线性素描全面、立体、联系地观察对象,注重形和形之间的组合关系及形体的运动方向,把局部细节纳入整体视域中,形和形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
第三,线性素描的整个创作过程,在把握形体结构关系的前提下,画面始终是松动的,有虚有实、有紧有松,追求的是视觉效果上的相对准确和完整,而不是科学上的准确。这样就能在素描训练中做到了“游刃有余”,使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得到加强。
第四,深人塑造形象时不像明暗素描那样苛求对象必须始终保持一个态势,与之相反线性素描抓住物象造型的最关键因素,允许对象有较大的自由,甚至可离开对象凭印象和理解进行创作。
第五,线性素描在教学训练中注重运用肌理,肌理也是提升人物画品格的重要绘画语言。好的肌理能使学生开阔思维、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线性素描的肌理可以从工具、纸张、笔迹等因素中发挥或制作。比如纸张材料的底色制作,铅笔、炭笔、毛笔、粉笔等的综合使用。各种工具综合使用中笔迹的交叉,痕迹的交错、复加等,均可产生肌理,从而显现出审美的趣味,也会使得学生培养出线性素描绘画过程中的乐趣,又能打开学生学习绘画的顿悟之门。
第六,注重传统文化在写实造型中的运用。写实造型不是笔墨写实素描化,更不是让线性素描的写实造型取代中国人物画特有的造型神韵,是通过线性素描的学习过程来丰富写实造型手段。悟通”写实”与“造型”之间的关系,造型上的“悟通”可以转化成笔墨上的“意通”,一通百通。以解决长期以来学习中国画写实人物不敢谈及素描,而又找不到更好地解决人物画笔墨语言的造型训练这把“锁”的钥匙的难题。
第七,适当吸取素描中有益于国画造型的因素,形成一套具有民族特点的、科学的、完整的“现代中国画写生法”,走出一条中国画素描之路。在素描训练中,我们汲取西方素描中的科学因素,结合中国以线造型的方式,将明暗、线条和结构三者进行恰当的,从而使得线条依附于结构,而明暗依附于线条之上,加以适当的笔墨皴擦来增强画面效果,使其形象更加生动,同时也表达出了物象的不同质度、色度以及物象的空间等直觉效果。此外,刻画对象的在明暗处还可以下意识地加强线条的强度,将单纯的明暗转换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线条,使其呈现出节奏感和空间感,又可以使中国画在空间上既平面又稍显三维间感,且有利于素描向笔墨的顺利转换。
线性素描是中国画专业特有的造型训练方法,是与中国画对线条的要求紧密相接、相互统一的。从形中练笔线,从笔线中练造型,从长时间的写生作业训练,到慢写、速写、默写、想象画等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通过这些方式实现在线条表现力上的飞跃。再者,线性素描还讲究线与面、线与线的关系,能够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各种穿插关系,是创作能力的集中体现。最后,在线性素描写生中归纳诸多因素的关系,如结构关系、形体关系、外形与内形关系、形状与形态关系、整体与局部关系、精微与粗略关系、线与线的转折关系、线与面的关系等,都始终研究线条笔迹的变化和组织,从而使线性素描、线描、水墨毛笔的勾勒相融一体。 (编辑王影)
关键词 线性素描重要性塑造形体
根据从事水墨人物教学及多年学习水墨的体会,笔者认为学习和创作写意人物,从素描造型训练的语言转化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写实素描造型好的学生到了意笔人物阶段显得很吃力,似乎素描和写意人物造型之间缺少一个必要的过渡环节。为此,笔者从线性素描到意笔人物造型的转化作为研究课题,在教学上做了很多有实践性和创新性地探索,从而设立了线性素描课程训练,以解决学习写意人物画中遇到的造型问题,寻找造型中的共同语言并将之转化成笔墨造型语言。
在人物画造型课程训练学习中,首先应区分开线性素描与明暗素描造型。多数学习中国画专业的学生无论是靠临摹自学或师傅带徒弟式的传承,还是考入艺术院校接受正规的“科班式”教学,从几何素描开始学起,明暗素描的学习训练在教学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恰恰许多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学生,越是明暗调子素描画得好,在其后来转入中国人物画写生课后,越是无法将明暗素描中的造型因素通过笔墨表达出来,中国画的笔墨意蕴更是无从谈起,笔墨感觉被明暗素描思路制约、堵塞。因此,笔者常常在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素描教学在进入中国人物画写生课程中出现转化训练上的失败?明暗素描顾名思义那就是要讲究所表现物体的明暗效果,依靠光线对物体的影响所形成的影色调规律来研究、塑造物体的形体。这种明暗素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曾对中国画人物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过分注重物体的明暗效果,而且有时候任何事物的表都要在“假定光源”的影响和约束下才能进行,这就与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光性及平面性造型观念不一致,因此很难完全过渡到中国人物画的学习和创作中。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中西造型观念的差别,扭转在中国画人物画的笔墨语言的表达上从明暗出发的通病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工作。
“线性素描的基本内涵就是把中国画中的线和西方素描的体面相结合,以线感性的浮雕式造型形式表现物象。它结合了其他素描种类的优点,在强调以线造型的同时,既不排除结构也不排除透视和色调,使绘画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适当的取舍。”(画家唐勇力)线性素描是用“ 线” 和“ 面” 相结合的方法去表现人物,是从传统素描概念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概念的分支。学习线性素描造型的优势和目的就是在于改变学生对于物象的观察方法,解决中国人物画写实造型的单一性。线性素描的教学要求及目的与其他素描没有本质的不同,从观察方法到认识方法都统一在线性素描方法之中。鉴于此,归纳起来线性素描的训练有如下特点:
第一,以线为主,或以线带调子体面结合的方法来塑造形体,表现形体结构是目的,而明暗调子是为塑形服务的手段。这样就有的放矢,从形体结构出发,调动其他因素,主要精力放在研究物象的内在结构上,不为表面模糊不定的光影所左右和制约。
第二,线性素描全面、立体、联系地观察对象,注重形和形之间的组合关系及形体的运动方向,把局部细节纳入整体视域中,形和形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
第三,线性素描的整个创作过程,在把握形体结构关系的前提下,画面始终是松动的,有虚有实、有紧有松,追求的是视觉效果上的相对准确和完整,而不是科学上的准确。这样就能在素描训练中做到了“游刃有余”,使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得到加强。
第四,深人塑造形象时不像明暗素描那样苛求对象必须始终保持一个态势,与之相反线性素描抓住物象造型的最关键因素,允许对象有较大的自由,甚至可离开对象凭印象和理解进行创作。
第五,线性素描在教学训练中注重运用肌理,肌理也是提升人物画品格的重要绘画语言。好的肌理能使学生开阔思维、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线性素描的肌理可以从工具、纸张、笔迹等因素中发挥或制作。比如纸张材料的底色制作,铅笔、炭笔、毛笔、粉笔等的综合使用。各种工具综合使用中笔迹的交叉,痕迹的交错、复加等,均可产生肌理,从而显现出审美的趣味,也会使得学生培养出线性素描绘画过程中的乐趣,又能打开学生学习绘画的顿悟之门。
第六,注重传统文化在写实造型中的运用。写实造型不是笔墨写实素描化,更不是让线性素描的写实造型取代中国人物画特有的造型神韵,是通过线性素描的学习过程来丰富写实造型手段。悟通”写实”与“造型”之间的关系,造型上的“悟通”可以转化成笔墨上的“意通”,一通百通。以解决长期以来学习中国画写实人物不敢谈及素描,而又找不到更好地解决人物画笔墨语言的造型训练这把“锁”的钥匙的难题。
第七,适当吸取素描中有益于国画造型的因素,形成一套具有民族特点的、科学的、完整的“现代中国画写生法”,走出一条中国画素描之路。在素描训练中,我们汲取西方素描中的科学因素,结合中国以线造型的方式,将明暗、线条和结构三者进行恰当的,从而使得线条依附于结构,而明暗依附于线条之上,加以适当的笔墨皴擦来增强画面效果,使其形象更加生动,同时也表达出了物象的不同质度、色度以及物象的空间等直觉效果。此外,刻画对象的在明暗处还可以下意识地加强线条的强度,将单纯的明暗转换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线条,使其呈现出节奏感和空间感,又可以使中国画在空间上既平面又稍显三维间感,且有利于素描向笔墨的顺利转换。
线性素描是中国画专业特有的造型训练方法,是与中国画对线条的要求紧密相接、相互统一的。从形中练笔线,从笔线中练造型,从长时间的写生作业训练,到慢写、速写、默写、想象画等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通过这些方式实现在线条表现力上的飞跃。再者,线性素描还讲究线与面、线与线的关系,能够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各种穿插关系,是创作能力的集中体现。最后,在线性素描写生中归纳诸多因素的关系,如结构关系、形体关系、外形与内形关系、形状与形态关系、整体与局部关系、精微与粗略关系、线与线的转折关系、线与面的关系等,都始终研究线条笔迹的变化和组织,从而使线性素描、线描、水墨毛笔的勾勒相融一体。 (编辑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