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宪问》: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逆,预先猜度。《易·说卦》曰“知来者逆”,故有逆知一词。逆诈,其实不知他人诈还是不诈,而预先猜测他人诈。亿,通臆,预料、揣度。先进篇孔子说子贡“亿则屡中”,做生意常猜中行情,大发其财。信,诚实,守信。亿不信,其实不知他人信还是不信,而预先估计他人不信。抑,表转折,犹然而。贤,杰出;《说文》曰:“贤,多才也。”此章语言简要,有省略,其意如下:“不凭空猜测他人欺诈,不预先肯定他人不诚实、不守信;然而若有欺诈和不诚实、不守信,又能够预先察觉,这才是杰出呀!”人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交往。如何看待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各种关系,是一门大学问。孔子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给出了诸多答案,其中一条就是“不逆诈”“不亿不信”。他人有诈或不诈、信或不信两种可能,孔子教导弟子们不要预先肯定坏的一面。这是什么样的胸怀和境界?毫无疑问,这是仁者之心。“圣人者,以己度者也。”(《荀子·非相》)圣人以自己与天道相通的认识,看待、测度天下苍生,与人为善是必然选择。
然而,世间毕竟不乏小人之鬼祟,诈而不信,孔子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他又告诉弟子们要有“先觉”的能力和准备。对世间的不良和龌龊加以警惕、预防,要能见微知著,进行揭露和批判。如此,两方面都做到了,方可“是贤乎”。长期流传于民间的俗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大概可以说是此章的变相通俗版本。不过,这个改良版远非正宗,已经变味儿。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曰“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却未说“抑亦先觉”,故只学到孔子思想的一半。历代儒生读孔子书,多数如此,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严重缺乏孔子的辩证思想,直接的后果就是僵化、片面。“腐儒”的形象即由此产生。孔子思想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局限和缺陷,但后来的门徒们大都太不争气,才是更严重的问题。
当今诚信极度缺失,“诈”“不信”铺天盖地,这是实情。但是,几乎人人疑神疑鬼,“洪洞县里无好人”,反应又委实过头!这里不探讨诚信缺失的缘由和重建诚信的步骤,只提一个具体问题。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在批评社会负面现象的同时,亦应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有“逆诈”“亿不信”之失。仅以都市人常见的乞丐而论,多数人就存有偏见,以为乞丐不是骗子,就是好逸恶劳之徒。一位心理专家说,我们可以选择帮助还是不帮助,但是没有必要对眼前这个具体的行乞者进行随意判断,要知道,除非我们真的进行了调查,否则我们永远无法知道这个行乞者是真的有困难还是没有困难。这才是比较理性的见解!
事实上,社会中大量问题远比如何面对乞丐更加重要,需要分析和选择。许多人缺乏仁者之心,“逆诈”“亿不信”,总是预先判定他人之不良。也有一些人有爱心,有善心,“不逆诈”“不亿不信”,但又不能“抑亦先觉”,甚至一再受骗,人生智慧嚴重不足,最终还是不贤。
逆,预先猜度。《易·说卦》曰“知来者逆”,故有逆知一词。逆诈,其实不知他人诈还是不诈,而预先猜测他人诈。亿,通臆,预料、揣度。先进篇孔子说子贡“亿则屡中”,做生意常猜中行情,大发其财。信,诚实,守信。亿不信,其实不知他人信还是不信,而预先估计他人不信。抑,表转折,犹然而。贤,杰出;《说文》曰:“贤,多才也。”此章语言简要,有省略,其意如下:“不凭空猜测他人欺诈,不预先肯定他人不诚实、不守信;然而若有欺诈和不诚实、不守信,又能够预先察觉,这才是杰出呀!”人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交往。如何看待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各种关系,是一门大学问。孔子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给出了诸多答案,其中一条就是“不逆诈”“不亿不信”。他人有诈或不诈、信或不信两种可能,孔子教导弟子们不要预先肯定坏的一面。这是什么样的胸怀和境界?毫无疑问,这是仁者之心。“圣人者,以己度者也。”(《荀子·非相》)圣人以自己与天道相通的认识,看待、测度天下苍生,与人为善是必然选择。
然而,世间毕竟不乏小人之鬼祟,诈而不信,孔子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他又告诉弟子们要有“先觉”的能力和准备。对世间的不良和龌龊加以警惕、预防,要能见微知著,进行揭露和批判。如此,两方面都做到了,方可“是贤乎”。长期流传于民间的俗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大概可以说是此章的变相通俗版本。不过,这个改良版远非正宗,已经变味儿。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曰“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却未说“抑亦先觉”,故只学到孔子思想的一半。历代儒生读孔子书,多数如此,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严重缺乏孔子的辩证思想,直接的后果就是僵化、片面。“腐儒”的形象即由此产生。孔子思想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局限和缺陷,但后来的门徒们大都太不争气,才是更严重的问题。
当今诚信极度缺失,“诈”“不信”铺天盖地,这是实情。但是,几乎人人疑神疑鬼,“洪洞县里无好人”,反应又委实过头!这里不探讨诚信缺失的缘由和重建诚信的步骤,只提一个具体问题。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在批评社会负面现象的同时,亦应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有“逆诈”“亿不信”之失。仅以都市人常见的乞丐而论,多数人就存有偏见,以为乞丐不是骗子,就是好逸恶劳之徒。一位心理专家说,我们可以选择帮助还是不帮助,但是没有必要对眼前这个具体的行乞者进行随意判断,要知道,除非我们真的进行了调查,否则我们永远无法知道这个行乞者是真的有困难还是没有困难。这才是比较理性的见解!
事实上,社会中大量问题远比如何面对乞丐更加重要,需要分析和选择。许多人缺乏仁者之心,“逆诈”“亿不信”,总是预先判定他人之不良。也有一些人有爱心,有善心,“不逆诈”“不亿不信”,但又不能“抑亦先觉”,甚至一再受骗,人生智慧嚴重不足,最终还是不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