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体育教学的突出矛盾是:教学效果与初衷相背离,学生对体育课的情绪消极,兴趣不大。笔者认为造成体育教学低效的原因,除了受陈旧观念的影响外,主要是体育教学本身。要想摆脱体育教学低效的困境,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育体”为主的体育观向“育人”为目标的体育观转变;从单纯的“技术教学”和“体质教学”向以生理、心理、社会、生活的观转变。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成人化以及教学中直奔主题的缺陷。
关键词:快乐体育;体育教学;应用
前言
“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体验运动的乐趣,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快乐体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以及独立锻练身体的能力,要比单纯传授基本技术、提高体能水平更为重要。教师的态度,教学环境的安排,能够让学生获得愉悦感和成功感。学生通过对技术的学习,使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对动作掌握好的同学,提出特定要求;让学生自主安排,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使学生收到健身、健心、健美的综合效果。
一、“快乐体育”教学思想
从教学结构上看,高等职业院校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提倡教学活动中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高度统一,强调体育教学应是融知识、情感、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结构。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提出课程、创设情景、诱导点拨、激发动机、实践探索、体验发现、获得快乐七步教学操作层面模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乐学好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刻苦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自主学习。体育教师作为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从课程的提出、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都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教学语言的表达中,尽可能使用学生的语气,以便更好的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教学环节上由学生自己决定进度和学习内容,给学生在现有水平上充分享受运动乐趣的时间,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己产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布置场地、器材,自己归纳技术难点,掌握练习方法。
二、“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快乐体育指的是从终身体育与个性和谐发展出发,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快乐体育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整个体育的改革和发展紧密联系的。“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快乐体育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对这种学习的诱发和指导,给学生创造一个自律性的创造性的和能享受运动乐趣的教学环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了解科学锻炼的方法。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快乐体育”教学模式重视建立平等、合作、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体育教师只有努力转变教学理念,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一种双边信息交流的和谐的合作型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环境的温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3.着眼学生的个性发展。快乐体育试图打破以往“教师灌,学生跟”的被动教学格局,着眼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教学安排。4.注重学生社会技能的培养。“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的水平与能力在统一的、客观的标准面前得到公正的评价,使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别人时也能尊重客观事实和奉行公正的原则。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能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形成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5.构建综合教学评价体系。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
三、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快乐体育”是从情感教学入手,突出发展性、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关系。对学生进行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
四、“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在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突出表现在:
(一)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要乐有目的、趣有内容、幽默而不俗套。
(二)备场地、器材是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上来。
(三)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是乐曲中的主音符。
(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两面性。教师愉快的心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饰演好自身角色外,还必须饰演学生。
(五)快乐体育主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在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快乐体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了他们自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完全符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的实施与推广将有助于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强化终生体育意识,它对培养新型的建设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颖、徐亮.对快乐体育思想的理性探索与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 2005(4)。
[2]文永芳.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再认识[J],山东体育科技. 2009(1)。
关键词:快乐体育;体育教学;应用
前言
“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体验运动的乐趣,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快乐体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以及独立锻练身体的能力,要比单纯传授基本技术、提高体能水平更为重要。教师的态度,教学环境的安排,能够让学生获得愉悦感和成功感。学生通过对技术的学习,使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对动作掌握好的同学,提出特定要求;让学生自主安排,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使学生收到健身、健心、健美的综合效果。
一、“快乐体育”教学思想
从教学结构上看,高等职业院校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提倡教学活动中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高度统一,强调体育教学应是融知识、情感、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结构。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提出课程、创设情景、诱导点拨、激发动机、实践探索、体验发现、获得快乐七步教学操作层面模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乐学好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刻苦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自主学习。体育教师作为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从课程的提出、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都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教学语言的表达中,尽可能使用学生的语气,以便更好的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教学环节上由学生自己决定进度和学习内容,给学生在现有水平上充分享受运动乐趣的时间,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己产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布置场地、器材,自己归纳技术难点,掌握练习方法。
二、“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快乐体育指的是从终身体育与个性和谐发展出发,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快乐体育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整个体育的改革和发展紧密联系的。“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快乐体育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对这种学习的诱发和指导,给学生创造一个自律性的创造性的和能享受运动乐趣的教学环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了解科学锻炼的方法。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快乐体育”教学模式重视建立平等、合作、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体育教师只有努力转变教学理念,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一种双边信息交流的和谐的合作型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环境的温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3.着眼学生的个性发展。快乐体育试图打破以往“教师灌,学生跟”的被动教学格局,着眼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教学安排。4.注重学生社会技能的培养。“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的水平与能力在统一的、客观的标准面前得到公正的评价,使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别人时也能尊重客观事实和奉行公正的原则。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能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形成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5.构建综合教学评价体系。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
三、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快乐体育”是从情感教学入手,突出发展性、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关系。对学生进行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
四、“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在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突出表现在:
(一)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要乐有目的、趣有内容、幽默而不俗套。
(二)备场地、器材是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上来。
(三)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是乐曲中的主音符。
(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两面性。教师愉快的心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饰演好自身角色外,还必须饰演学生。
(五)快乐体育主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在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快乐体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了他们自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完全符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的实施与推广将有助于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强化终生体育意识,它对培养新型的建设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颖、徐亮.对快乐体育思想的理性探索与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 2005(4)。
[2]文永芳.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再认识[J],山东体育科技. 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