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历史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活动的形式,以类似历史学研究的过程、方法、态度,从历史学科、自然现象、生活和社会现象中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历史研究性学习是在历史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关键词:中学历史; 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46-001
一、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转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
学习历史的意义,不仅在于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更在于学会正确的历史学习和历史认识的方法,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历史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由被动地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在探究学习中提高了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通过课题组内同学的合作,学会了沟通与合作,逐步养成了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它使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主动收集材料和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考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和探究的精神,形成對历史的独特理解。“对历史的理解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实,对现实的理解是为了客观地认识历史”①。研究性学习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运用于实践,对搜集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切实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1.选择课题
选择课题可先由教师提出几个课题,可由学生自己从现实生活中提出课题,也可以把课标中的22个研究性课题拿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中选择课题。选择的课题应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即应认真分析思考自己所实施的研究性学习的环境进行选题。
2.准备工作
预则立,不预则废。详细而周密的计划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其次要组织课题小组,以学生自由结合为主,教师调节为辅,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再次要充分考虑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和步骤,以及需要查找的资料和信息,要对目标表述清晰,要有详细的方法和程序。
3.分组研究
准备工作做好以后,各个课题小组就进入了主动研究阶段。根据研究课题的内容,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史料法:即“对历史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分析、整理并力图寻找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这是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在图书馆、因特网上阅读各类书籍,搜集各种资料和信息,并把查找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教师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避免学生对史料的错误理解和运用。
(2)调查法:是指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状及其历史材料,弄清事实,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的方法。主要是对遗物、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获得第一手的直接资料;对历史见证人士走访,获得第二手的间接资料。在调查过程中要求学生耐心地观察和记录。由于调查中直观性较强,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调查获得直接和间接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经过去伪存真的整理、概括等深入研究,得出结论,并写成调查报告或论文。
(3)比较法:比较是一种科学的现代史学分析方法,也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比较一般由“比较对象、比较项、比较要求和比较项目等四部分组成,分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宏观与微观方面的比较等”①。比较法首先要确定比较项,接着通过查找资料,抓住二者本质的异同来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质和现象的异同,比较又是一种多层次的认识活动,通过深入比较,可以抓住比较项的本质不同。
4.总结整理
面对搜集到的资料,各位成员要表达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在这一阶段,学生要把搜集的资料分类汇总,进行分析、整理总结,不断验证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假设,最后得出自己的见解。在此阶段,学生可以通过调查报告、历史小论文、辩论、演讲、小型展览或历史剧等多种方式展现研究成果。教师要组织学生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评价,引导学生在交流成果的过程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学会分享与合作,引导学生学会实践与反思,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明确如何弥补不足。
五、结语
“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②。“研究性学习”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对教师来说,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知识素养的提升;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而且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得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尽管这个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千头万绪,并且应试教育的积淀根深蒂固,但只要我们抓住这个教育大改革、大开放的契机,齐心协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就一定能够在21世纪实现历史素质教育目标的跨越。
参考文献:
[1]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孙亚玲,范蔚.课程教学的变革与创新[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3]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余清臣.研究性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邹尚志.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49页
①李德藻:《历史学科的特征与教学创新》《历史教学》2002年第7期.
①李星弛主编:《中学历史教学创新》.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②钟启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65页.
关键词:中学历史; 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46-001
一、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转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
学习历史的意义,不仅在于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更在于学会正确的历史学习和历史认识的方法,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历史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由被动地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在探究学习中提高了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通过课题组内同学的合作,学会了沟通与合作,逐步养成了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它使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主动收集材料和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考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和探究的精神,形成對历史的独特理解。“对历史的理解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实,对现实的理解是为了客观地认识历史”①。研究性学习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运用于实践,对搜集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切实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1.选择课题
选择课题可先由教师提出几个课题,可由学生自己从现实生活中提出课题,也可以把课标中的22个研究性课题拿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中选择课题。选择的课题应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即应认真分析思考自己所实施的研究性学习的环境进行选题。
2.准备工作
预则立,不预则废。详细而周密的计划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其次要组织课题小组,以学生自由结合为主,教师调节为辅,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再次要充分考虑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和步骤,以及需要查找的资料和信息,要对目标表述清晰,要有详细的方法和程序。
3.分组研究
准备工作做好以后,各个课题小组就进入了主动研究阶段。根据研究课题的内容,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史料法:即“对历史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分析、整理并力图寻找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这是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在图书馆、因特网上阅读各类书籍,搜集各种资料和信息,并把查找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教师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避免学生对史料的错误理解和运用。
(2)调查法:是指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状及其历史材料,弄清事实,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的方法。主要是对遗物、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获得第一手的直接资料;对历史见证人士走访,获得第二手的间接资料。在调查过程中要求学生耐心地观察和记录。由于调查中直观性较强,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调查获得直接和间接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经过去伪存真的整理、概括等深入研究,得出结论,并写成调查报告或论文。
(3)比较法:比较是一种科学的现代史学分析方法,也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比较一般由“比较对象、比较项、比较要求和比较项目等四部分组成,分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宏观与微观方面的比较等”①。比较法首先要确定比较项,接着通过查找资料,抓住二者本质的异同来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质和现象的异同,比较又是一种多层次的认识活动,通过深入比较,可以抓住比较项的本质不同。
4.总结整理
面对搜集到的资料,各位成员要表达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在这一阶段,学生要把搜集的资料分类汇总,进行分析、整理总结,不断验证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假设,最后得出自己的见解。在此阶段,学生可以通过调查报告、历史小论文、辩论、演讲、小型展览或历史剧等多种方式展现研究成果。教师要组织学生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评价,引导学生在交流成果的过程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学会分享与合作,引导学生学会实践与反思,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明确如何弥补不足。
五、结语
“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②。“研究性学习”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对教师来说,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知识素养的提升;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而且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得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尽管这个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千头万绪,并且应试教育的积淀根深蒂固,但只要我们抓住这个教育大改革、大开放的契机,齐心协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就一定能够在21世纪实现历史素质教育目标的跨越。
参考文献:
[1]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孙亚玲,范蔚.课程教学的变革与创新[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3]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余清臣.研究性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邹尚志.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49页
①李德藻:《历史学科的特征与教学创新》《历史教学》2002年第7期.
①李星弛主编:《中学历史教学创新》.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②钟启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