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切除术肿瘤学与形态学根治性评价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ouwei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评价腹腔镜和同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在肿瘤学结果的差异;观察腹腔镜形态学下结直肠解剖标志及关键血管区域淋巴清扫程度。方法 连续地将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进入腹腔镜组(LO组,27例)和开腹组(CO组,23例),前瞻性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学结果;观察腹腔镜形态学下解剖标志及血管区骨骼化,评价区域淋巴清扫效果。结果 LO组平均手术时间略短于CO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CO组;两组外科肿瘤学结果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切缘均阴性;腹腔镜形态下特殊恒定的解剖标志利于选择合适的解剖学平面及融合筋膜间隙进行游离从而实施可靠、安全的完整肿块切除、血管骨骼化及关键区域淋巴结清扫;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与开腹组相比,术后前3天内腹腔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功能恢复指标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安全、可行,达到同等肿瘤学根治效果;腹腔镜形态学下观察发现肿块切除完整,血管解剖结构清晰,区域淋巴清扫满意;平均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机体功能恢复快,总住院时间短。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效果;术后恢复;血管骨骼化;解剖标志
  [中图分类号] R65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12-03
  
  Comparative study on oncologic outcomes and Laparoscopic morphology evaluation of laparoscopic versus conventional radical resection for rectal carcinoma
  ZHAO Baoyu1  YUE Yi1  ZHANG Rui1  ZHANG Xiuqing1  LV Na1  LIU Xiaojun1  XU Jun1  LI Guoxin2
  1.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Shanx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Taiyuan 030012,China; 2.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Southern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oncologic results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between laparoscopic and open approach for rectal cancer;To evaluate surgical effective outcomes by the anatomical landmarks,vascular skeletonization and regio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laparoscopic morphology. 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ere consecutively assigned into laparoscopic group (LO,27 cases) and conventional group (CO,23 cases). The relevant indicators of surgical oncology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were prospectively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 group, operating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LO group.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length specimen,number of lymph nodes removed, and width of distant resection margins which were all negative in the study. On laparoscopic morphology, tumor excision, vascular skeletonization, regio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were achieved laparoscopically through anatomical spaces in laparoscopic group. LO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CO group in stomach tube retention, catheter retention, exhaust time, liquid food, body temperature recovery, and hospital stay.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operation,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surgery is safe and feasible with equal oncologic outcomes; tumor excision, vascular skeletonization and regio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were achieved laparoscopically through anatomical spaces; In addition, shorter operative time, less blood loss and faster recovery.
  [Key words] Laparoscope;Surgical results;Postoperative recovery;Blood vessels skeletonization;Anatomic landmarks
  腹腔鏡具有诸多微创优势,但是否遵循开放手术切除的肿瘤学原则,达到根治性切除及术后患者恢复等一直是微创外科领域的热点。为此,笔者对2009年4~9月腹腔镜结直肠癌27例患者的肿瘤学及术后功能恢复指标与同期开腹手术23例患者相应指标进行前瞻性比较,以进一步明确两种手术的肿瘤学和腹腔镜下形态学根治效果的差异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理确诊为原发性结肠或直肠腺癌的择期手术病例;TNM分期为Ⅰ~Ⅲ期;年龄18~75岁;无手术禁忌证;既往无腹部大手术史;无腹水、腹腔炎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选择2009年4~9月符合上述标准的结直肠癌50例,腹腔镜组(LO)27例,开腹组(CO)23例。
  1.2 手术方法
  1.2.1 操作过程 两组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完成。腹腔镜手术采用CO2气腹,压力10~12 mmHg,根据肿瘤部位选取4~5个戳孔,实施规范的根治性切除;开腹手术按常规进行。
  1.2.2 形态学评价 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下形态学解剖结构,评价腹腔镜手术肿瘤切除安全性及关键区域淋巴结清扫程度的可靠性。
  1.3 临床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标本长度、切缘距离、切缘病理学、清除淋巴结个数、阳性淋巴结数;两组患者术后前3天腹腔引流量,尿管、胃管留置,进流食、排气、排便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或均数(range)表示,分类资料、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单变量比较采用Independent two-sample test或Wilcoxon two-sample test,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标本肿瘤病理学比较(表1、2)
  2.2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形态学下解剖层面及淋巴清扫观察性评价结果
  结直肠癌腹腔镜下形态学可见特殊、恒定、明显的Toldt’s 线及间隙、直肠周围间隙等解剖学标志,选择合适的解剖学平面及融合筋膜间隙进行血管高位游离、根部清扫及结扎可安全、精确地实施完整肿块切除及血管区域淋巴结清扫。见图1~6。
  2.3 术后功能恢复指标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与开腹组相比术后前3天内腹腔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胃管、尿管留置时间,进流食时间,排气、排便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手术在胃肠领域被越来越多的医师与患者所青睐,而腹腔镜下结直肠根治手术较开腹操作难度要高得多。肿瘤手术的原则首先是根治,腹腔镜操作远比开腹困难,能否达到“根治”效果是评价这一手术最根本的问题,与开腹相比根治程度与术后功能恢复则是另一个热点问题[1]。
  
  
  随着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2],Sambasivan等[3]学者进行了关于结直肠癌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比较的临床研究,发表了一些回顾性研究。大多数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在手术根治性方面没有差异,术后患者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手术死亡率没有差异,腹膜微观结构损伤轻,认为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患者身上真正实现了微创化。但这些研究结果中主要以回顾性分析为主,比较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前瞻性地对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患者的肿瘤学结果,同时主要评价了腹腔镜形态学下解剖的血管区域淋巴结清扫程度。
  首先,肿瘤学指标结果证实:腹腔镜下可以达到与开腹同等的手术根治效果,同时,由于超声刀的应用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这一定程度上支持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根治效果无差别的结论。
  其次,腹腔镜形态学下结直肠手术解剖区域淋巴清扫程度进行观察评价(图1~6)结果:结直肠癌腹腔镜下形态学可见特殊、恒定的Toldt’s 线及间隙、直肠周围的骶前间隙、Denovillier’s间隙及双侧直肠侧间隙等解剖学标志,切开Toldt’s 线进入结肠系膜与肾前筋膜之间的Toldt’s间隙,于此间隙及腹主动脉前筋膜间隙内可以安全准确识别肠系膜上、下血管并实现“血管骨骼化”,对相关区域淋巴进行充分清扫;左侧则继续深入直肠系膜与盆筋膜壁层之间的直肠周围间隙对肠管进行充分游离,保证了切除范围及切缘的安全性,同时具有手术创面缩小优化的微创效果,进一步证实腹腔镜手术根治效果肯定且兼具微创性的结论。腹腔镜手术与开腹相比,术后患者胃肠、排尿功能恢复较快,进食早,体温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时准确识别明显、恒定的解剖形態学标志,进入正确的外科平面与融合间隙进行血管的骨骼化、根部清扫、高位结扎和肠管的充分游离,不仅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根治的可靠性,而且缩小手术创面,减少术中失血,利于术后功能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Tong DH, Fan JM, Law WL. Outcome of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resection[J]. The Surgeon, 2008, 6(6):357-360.
  [2] Sambasivan CN, Deveney KT. Oncologic outcomes after resection of rectal cancer: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approach[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 2010, 199(5):599-603.
  [3] Anderson CG, Uman AP. Oncologic outcomes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rectal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J]. 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2008,34(10):1135-1142.
  (收稿日期:2011-04-06)
其他文献
微笑是一种力量,有些人却失去了它。有这样一个人与他的同伴们,带着慈爱与希望,给了微笑一个绽放的力量!     2012年新年伊始,由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资助的“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项目”在北京煤炭总医院成功为3名患者施行唇腭裂修复手术,以此标志“微笑列车”项目在中国已资助了25万例免费唇腭裂修复手术。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唇腭裂慈善救助机构,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项目1999年在中国启动,目前在中国的合作医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有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方法 规范统一临床常规操作、规范医患沟通,定期进行医务人员的思想觉悟培训、组织患者进行相关医学知识培训,以研究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结果 医患关系逐步呈现出和谐景象,医疗安全进一步提高,2008~2010年院内无重大的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发生,患者投诉率较以往降低了40%;医疗投诉共32次,但经调查属医患纠纷的仅有13例;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综合满意度达
期刊
[摘要]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使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术后俯卧位患者舒适度增加。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98例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术后行俯卧位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几项新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舒适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舒适率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通过
期刊
倔强教授挑战金标准  75岁的张宝善教授最近几年一直在为两个字奔波——保胆。  何谓保胆?又为何保胆?传统的胆囊结石治疗方法  主要是手术切除胆囊,这是大多数外科医生的共识和律条。  为什么要切除胆囊?多数外科医生也答不上来,就知道这是临床中一贯坚持的做法。  其实这个做法要追溯到古老的温床学说。  120多年前,德国医生卡尔·郎恩布赫(cal·Langenbuch)提出了“温床学说”——“胆囊应
期刊
在糖尿病继肿瘤、心血管病成为第三大威胁民众健康的慢性疾病之后,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近年来已经接近一亿。据了解,糖尿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病死率逐年上升的根本原因,是临床缺乏长期改善胰岛功能、预防并发症的治疗手段,所以,探索行之有效的、针对糖尿病的新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目前重大的研究课题。为此,在近期召开的“2011手术治疗糖尿病学术会议”上,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期刊
[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腮腺肿瘤切除手术切口。 方法 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各15例。甲组患者采用传统的“s”形手术切口,乙组患者采用改良的腮腺手术切口。 结果 甲组15例患者,33.3%出现面神经功能暂时性功能损害,13.3%出现涎瘘,13.3%出现Frew综合征。乙组患者,无一例面神经功能损害,涎瘘和Frew综合征出现。随访时间均为1年。 结论 两种手术切口的术野暴露无差异,但改良腮腺手术切口隐蔽,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对隆林县少数民族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方法 将182例隆林县少数民族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随访组与对照组,两组住院期间均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随访组患者出院后给予电话随访,1年后评价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 结果 随访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 结论 对隆林县少数民族高血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予强化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有利于高血压病程的控制。
期刊
[摘要] 目的 觀察ACI患者血清ADMA含量、IMT,探讨ADMA、IMT与ACI的关系。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ACI患者57例作为病例组,正常成年人6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空腹静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的ADMA浓度,多普勒超声测量IMT。将检测的数值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ACI组的ADMA(1.60±1.44)nmol/mL明显高于对照组(0.82±0.88)nmol/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年4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一般情况、显微镜下手术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simpson脑膜瘤切除分级标准判定疗效,Ⅰ级切除10例(41.67%),Ⅱ级切除12例(50%),行上矢状窦上1/3结扎切断肿瘤2例(8.33%),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
期刊
[摘要] 目的 建立葛根芩连汤中盐酸小檗碱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为从事该方的研究及其他含黄连方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对新药中的黄连进行了鉴别,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葛根芩连汤中黄连的指标性成分鹽酸小檗碱的含量。 结果 高效液相色潽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以作为葛根芩连汤中盐酸小檗碱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结论 该套方法简单、结果准确,可以作为葛根芩连汤中盐酸小檗碱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