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生态体验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来源 :学习与科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_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体验教育的范畴非常广泛,它从感性生命个体的存在一直延伸到真善美的和谐因子上。由此可见,生态体验教育可以有效纠正我们对事物的传统认知,促进我们的道德发展与人格再次发育。在当今新课改的教育基础上,生态体验教育被作为一门重要的功课加入到了各学段的日常教学中。旨在通过生态体验教育培养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社会分析能力、民族文明程度以及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生态体验教育;价值观;培养方法
  怎样才能将在校学生的价值观与生态体验教育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设计?笔者认为,教师要对教育领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且知道通过什么方法才能促进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才能让学生的价值观长期保持。所谓生态体验教育,其核心内容就是将环境教育与生态德育融合在一起研究所得的成果。其主要方法是强调一种互惠互通、互依互存、更加高远、更加明确的教育观点对学生进行生态德行、生态意识、生态智慧方面的教育与引导。而所谓正确的价值观,则是当前我国社会弘扬的核心价值观,这也是我国人素质的一种体现,更是我国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因此,教师通过生态体验教育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育,无疑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举措。
  一、在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积极开展价值观培养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近代出现的文明模式,其核心是突显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法则。该法则属于一种可以与自然长期建立和谐关系、共存关系以及发展关系的本质,同时这也是人类未来发展与生存的前提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可以让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各种问题更加了解,这有助于学生将来在这方面的认识与发展。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当前自然的主要问题,如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垃圾污染、资源匮乏等。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暴露,人类逐渐意识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何等的重要,教师在此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对学生进行生态体验教育,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正确价值观以及理性认知。促使学生能够合理应用所学知识,对自然环境与自身联系紧密的问题得以科学处理,满足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改变价值现状,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信念
  教师若想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念,就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当前我国社会的现状,让学生明白,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的阶段。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与教学,方能体现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信念以及价值。
  例如: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法律条款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每天学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何等的庄重、何等的权威。以此作为手段,长期保持便可使學生养成一种敬畏法律、敬畏社会的意识,此种意识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就是一种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同时,教师可结合社会舆论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从当前的网络、广播、周刊、论坛等领域中,教师可寻找到任何想要引导学生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还可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如电影、小说、微视频等强化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认识。如可以建议学生观看电影《后天》、《流浪地球》等,或者建议学生阅读《三体》等特别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学内容。以此为法,学生兴趣使然,便会主动的参加到学习与思考中,同样会积极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学习与宣传。
  三、开展多元体验,寻求实践中建立正确价值观
  生态体验教育作为一种长期养成教育计划,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不断地引导与培养才能奏效。同时教师可以将之理解为是一种“在学习中寻求实际,在实际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回归理论”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要只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方面的灌输,而是要结合实际,通过实践的形式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生态体验、感受生态体验、应用生态体验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推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带动学生的实践兴趣与能力。在此教师要扮演一个导师的形象,与学生一同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学习与建设中,通过交流合作的方法找寻方案,实现“体验式”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进行生态体验教学的时候,要本着建立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理念进行课堂设计。教师可结合社会时事热点、社会调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专题演讲活动、生态文明宣导活动等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让学生养成一种高尚的道德修为,为学生将来的发展与进步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此教师要特别注意的是,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分析学生的参与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并且要将学生的热情和特长发挥到极致。这样不仅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实现多元化的教育体验,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树立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营造生态教育,全面构建校园生态体验文化
  生态体验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通过教师的感情带入,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不是冰冷的,而是有温度,有感情的,是自己能够切身体会到的。一切事情都是从小事做起,在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结合这一准则,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基础上体现自身存在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将校园作为一个既定的范围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构建一个校园生态体验文化圈。首先从人身上进行分析,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敬重师长、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等。其次是从自然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如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学习环境等。以此为法,不仅可以打造一个生态文明教育环境,而且还能有效构建校园生态体验文化氛围,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
  总之,生态体验教育不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而是以思考、分析、实践与应用为主。生态体验教育作为一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德行、激发学生的热情、锻造学生的性情,突显人与自然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根本所在,才能让学生认清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摸索出改正方法。
  参考文献:
  [1]肖巧玲,张气.生态体验式游戏: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评论,2015(07):106-110.
  [2]汤伟群,周红霞,康梦娜.生态体验式德育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研究[J].职教论坛,2017(14):16-21.
其他文献
摘 要:做一名有智慧的班主任道路是艰辛的,但我们要有这份热情,教育是我们从事的神圣事业,教师是我们选择的崇高职业;育人是我们承担的终生使命。班主任担负着多重角色,既要做好学科的教学,又要做好班级的组织和管理,这就需要班主任更新教育理念,多思考,提高自身素养,掌握施爱于生的技巧,和学生共同成长,做一个智慧型的幸福的班主任。  关键词:智慧型班主任 教育新理念 师爱 思考 工作素养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有着较高难度的。作文写作的水平能够体现一个学生的文学素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作文写作的乐趣。本文以小学高学段学生为探究对象,就高段作文教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希望以此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
期刊
一、背景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一次性函数的图像及性质》。它是紧接一次函数的概念之后学习的本节内容。学习了用两点法画一次函数的图像,从知识的掌握来看,它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运用。  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函数,它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各类函数的基础,又是解决实际问题最常用的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学习将为今后学习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高中阶段的其他函数打下良好的基础。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推进,教育部门也更加关注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强化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下文就围绕着地理教学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手段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实践  在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课题越来越受到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重
期刊
摘 要:“乐学”强调“快乐学习”,在当前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游戏活动、合作活动,以及现代媒体,促进课堂乐学氛围的构建,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關键词:小学语文;乐学;游戏;合作;现代媒体  兴趣是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动力,在实际开展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课堂教学的氛围相对轻松时,学生也会主动参与到课堂之中,进行知识的学习,
期刊
大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迷惑:小学语文课本中有那么多文质兼优的课文,小学生接触了那么多活泼的词语和精美的句子,受过那么多美的熏陶,可说话、作文却“词汇贫乏”。为何不能精确理解词语意思,不能学以致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在阅读教学中只重视了语言知识积累,而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为此,要做到一课一得,阅读课上要有适量的语言训练,只有器重语言的“内化”,经过学生自己的考虑、消化,最后才能接收进语言仓库,并
期刊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有关数学问题的提问去增强学生与教师在课堂的互动以及交流的教学方式,它不同于往常的教师讲课学生单方面的听讲的课堂模式,它的互动性强,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更高。课堂提问能够很好的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交流,这样一来,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交流的程度更加深,能有效的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师生感情。教师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能够更好的教授学生初中数学,开发
期刊
摘 要:空间观念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发展。本文基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对“图形的认识”相关知识的教学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图形与几何  空间观念的建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客观事物,在想象、分析等思维综合活动中建立空间观念,其次还要帮助他们完成对空间与平面关系的深刻理解与掌握,这是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和创造的有趣探究过程。  一、教材内容分析  小学阶
期刊
摘 要:教育的本质是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这就意味着教育事业及教学技术必须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与现实接轨,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规律。信息技术就是在时代发展下的一种产物,也是现阶段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要涉及的一项基础知识。特别是在作为面向社会就业的特殊类职业院校的中职教育当中,更需要重视教学课程和教学技术与时代进程相匹配,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更好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能够成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填鸭式”教学理念逐渐消失。取而代之,自主探究教学理念深入人心。而为了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入了情境教学法,试图通过情境引导学生自主体验,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在此背景下,本文探究了以情境为中心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 情境 道德与法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