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朗读指导,莫让朗读形式化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ardetern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应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学会方法,培养语感,亲近文本,进行理解性朗读。不能流于形式,只是让学生蜻蜓点水式的匆匆读过,被动参与,缺乏与文本、作者的心灵碰撞,使“朗读”流于形式,走了过场。
  一、重视朗读教学,莫让朗读受冷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不少教育名家也指出在语文课堂上应让琅琅书声代替烦琐的全堂讲析。我们发现,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积极性高,敢于大声诵读、乐于参与,上了初中,竟然越来越不愿开口,被动参与,更不要说体味文中蕴含的情感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认为,作为老师要在课堂上放弃自己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学习而服务。重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要让朗读成为讲课的点缀和附庸,常态课中用朗读来凑,观摩课中用朗读表演,失去了朗读的目的性和理解性而变得形式化。让“课堂”变“讲堂”,把学生读书的时间、精力和权力统统剥夺,致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降低。
  朗讀可以使学生易于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深刻含义,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培养语感,增强语言的敏锐性;可以促进记忆,通过熟读成诵启发顿悟,增进理解;可以锻炼学生口才,通过朗读,丰富和提高学生语言表现力,密切读与写的联系;还可以使学生领会祖国语言的优美,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提高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朱自清亦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語、每一句的意韵,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可见,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不通过一定的朗读,就不可能真正达到对课文的了解与欣赏,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学到的也只不过是一些皮毛。例如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中的《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只有通过反复地朗读,才能体会音韵美和声音描摹的精妙。
  二、明确朗读要求,莫让朗读粗放化
  朗读训练必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一基本要求;必须在把握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基本技巧训练。
  一是正确,即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添、不漏、不颠倒、不重复、不读错字音、不读破句子;二是流利,即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连贯、流畅;三是有感情,在教学过程中,须要进行多种器官协作的训练。用眼看文时,做到准确、迅速,不看错,不遗漏;用口发音时,做到口齿清晰,准确流利;用耳听读时,做到能听出朗读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反馈信息;用心理解时,做到正确、快速,并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生动传神地传达出文章的内容和风采。
  三、注重朗读指导,莫让朗读形式化
  朗读的创造性要求朗读者要在重视原作的基础上,容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运用各种技巧进行语言艺术的再加工。
  朗读技巧的训练主要应处理好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 安排好停顿
  顺应语法的停顿。这类停顿可以依据标点来处理,有时也可以突破标点的限制。书面语中的标点符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朗读的停顿有时必须服从标点符号。标点符号表示的停顿,可以分为四级,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停顿比分号长些;分号的停顿要比逗号长些;逗号的停顿比顿号长些;而冒号的停顿则有较大的伸缩性:它的停顿有时相当于句号,有时相当于分号,有时只相当于逗号。
  显示层次的停顿。文章的层次可以借助于朗读者的停顿得到显示。( 段落〉层次〉句子)。
  体现呼应的停顿。文章中的呼应关系在朗读时主要通过停顿来体现的。全篇整体性的呼应较易把握,而文章中的局部的呼应关系,往往由于朗读者的忽略而造成呼应中断,或呼应模糊,因此影响了语意的表达。指向强调的停顿。为了突出句中某些词语重要,引起听众的注意,加深听众的印象,可以在这些词语的前面或后面稍加停顿,这便是强调性的停顿。区别语意的停顿。朗读中,停顿还有一种区别意义的作用。特别是书面语中的某些歧义短语和句子,可以用朗读的停顿来揭示其不同的语法结构,从而表达不同的意义。表达音节的停顿。朗读诗词时,必须用停顿来表达音节,以加强节奏感。
  2. 把握好语速
  语速是指朗读或说话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 朗读各种文章时,要正确地表现各种不同的生活现象和人们各不相同的思想感情,就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朗读速度。朗读时要区别不同的场面,不同的心情,不同的谈话方式,不同的叙述方式,不同的人物性格,还应注意朗读速度的转换。
  3. 确定好重音
  在朗读中,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有时需要突出强调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确定好重音。 首先是注重语法重音。 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短句里的谓语,定语重读,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补语,有些代词也常重读。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所涉及到的语法知识较少,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语法知识。依据语意和感情确定逻辑重音(强调重音)。
  逻辑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或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读或说得突出的一些词句,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 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区分不同类型的重音。如突出语意区别的并列性重音,对比性重音,排比性的重音;突出句子关系的转折性的重音,呼应性的重音;突出修辞色彩的重音等。
  4. 掌握好语调
  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语调包括平调、升调、降调、曲调四种基本类型。朗读时要注意语音的高低、强弱、缓急,而予以区别。朗读训练常用的方法有:教师范读、录音范读、提问接读、学生齐读等。
  总而言之,“不读是语文的百病之源”,作为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朗读教学,加强朗读指导,教给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明永镇中心学校(734000)
其他文献
《荷塘月色》是篇经典美文,一直是语文教材中的保留篇目。鉴赏此文必须“披文以入情”,即通过朗读文章,体味文章的语言来感受作品中的形象,从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不能像过去那样死扣时代背景,先给文章下定论,或是急于把前人的评述传达给学生,造成学生思维上的定势。我们强调的是让阅读主体——学生,充分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因此,对《荷塘月色》的课堂教学不妨做一些改变 。  一、 让学生反复吟诵  教师可
期刊
本课教学以各种形式的诵读为前提,以疏通文意为基础,抓住一个“痴”字解读张岱。他的痴行显示了他的遗世独立和孤高情怀;他眼中的冬景悠远脱俗,天人合一;他心中的故国情则是深扎心底的永远的伤痛。  教学目标 :  1.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学习作者写景的技巧。  3.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雪后奇景的赏析。  教学难点:读懂张岱,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一、导入新
期刊
教育的真谛在于授人以渔,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启发灵感启迪智慧,而不仅仅是教给知识。新课程教学强调师生的交流互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要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但更应重视适时的点拨与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习能力。  所谓“点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点,二是启发。作为一种教育方法,语文教育家蔡澄清是这样
期刊
文本的阅读延伸是在教学文本的同时,须要拓展一些与文本相关的内容来进行比较阅读,通过这种方法来全方位地审视文本,经过品味鉴赏、总结归纳,求得融会贯通的效果。拓展的文本可以来源于课内,也可以是课外,这样既可以通过对文本的补充和丰富来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情感,也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一、相同作者文本拓展  例如教授苏轼的《水调歌头》一文,上阕主要抒发苏轼对政治的感慨。开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
期刊
《故乡》是经典文本,总给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而且这种情感会越来越深,越来越浓。学生初读或许并不喜欢,可是在将来,也许他们以后离开故乡或者回归故乡时会想起《故乡》和他们心中的“闰土”,或者在他们将来的某种情境中朦朦胧胧地感受到鲁迅的《故乡》在他们心底留下的痕迹。  一、一“句”一世界  用一句看似简单实则精妙的句子带动全篇情感的脉络,暗合“故乡”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之重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作文能力既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目前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做了以下几点构想。  一、阅读——徜徉盎然书园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像“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要
期刊
生成性文本指的是学生在原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和提升,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可能性,能从教材中读出作者、编者、读者的种种情趣、意图等;二是必要性,对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多元解读即是对文本进行切割重组,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向对文本作出的全方位立体化的阐释与理解。下面我以蒲松龄的长篇小说《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之一的《狼》(七年级下)为例,谈谈大致的操
期刊
观察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用心体会,才能抒发独特感受,而阅读可以构成学生对生活的参与性。这种观察和捕捉需要我们在对文本的阅读中搭建一个审美的桥梁,给学生一个可操作可理解的观察和写作取向。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表面上看,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它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省心的办法,是真正的“捷径”。写作和做人一样,是个长期修炼的过程。  一、说明文阅读中的生命感悟  对于科学小品文的閱读,在情感体验和阅
期刊
学习文言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每当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学生们总是带着抵触心理,在文言文课堂上,整个课堂就显得比较压抑,有些教师面对这样的课堂时也没有更大的激情去讲课。既然在我们的内心里,认为文言文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那么,我们又何必一直使用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呢?为了让学生学好文言文,爱上文言文,我们就得努力营造一个活泼的教学环境,让枯燥的文言文变得有趣味。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笔者从以下几方面
期刊
一、导入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小说,特别是耐人寻味的优秀小说,含意深长,要想走进作品、作者,就要对一些精彩语段含英咀华,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作品内容和体会作者用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呼兰河传》的28段,即“花开了”一段。  二、品读  1.一读,品出层次,读出天真  (1)自由朗读这一段,想一想,写了哪些内容。  (2)学生说后教师总结,第四句是抒情句(从表达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