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03例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白蛋白、AST、ALT以及GGT等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也低手对照组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结石;肝硬化
胆囊结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外科疾病,其发病率约4%,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1]。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胆绞痛、上腹隐痛、胆囊积液等,且常合并肝硬化,此两种疾病可互相影响,产生恶性循环,从而危害患者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03例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2例,其中男55例,女27例;年龄30-75岁,平均(54.18±9.03)岁。对照组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3-72岁,平均(53.86士8.24)岁。两组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患者全麻后取头高脚低位,于脐下缘弧形处做一长约10mm的横切切口,建立002气腹,维持气腹压力为12mmHg左右,于其剑突下右侧肝圆韧带的右侧方以及肋弓与腋前线交界处的稍下缘分别刺入穿刺管,并探查胆总管、三角胆囊等部位的粘连程度和炎性反应情况。若胆囊和腹腔中的脏器有粘连,应将其钝性分离。用电凝钩切开浆肌层,充分显露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剥离胆囊管前壁的脂肪结缔组织,于距胆总管4mm左右的位置用钛夹夹闭并切断胆囊管,钝性分离胆囊的三角内侧以寻找胆囊动脉,之后用钳夹切断胆囊动脉。向上提起胆囊颈部,使其和肝相距5mm左右,之后切下胆囊,电凝止血。根据患者情况放置引流管。
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3]:患者全麻后取平卧位,于右肋缘下做一斜切切口,逐层切开腹壁,进入腹腔,解剖胆囊三角,参考胆总管和胆囊管的关系逆行或顺行切除胆囊,术后放置引流管。应用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值之差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
1.3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7.O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利用t检验比较其间差异,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观察组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白蛋白、AST、ALT以及GGT等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共出现不良反应8例(9.76%),对照组共出现不良反应6例(28.5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5.1643,P<0.05)。见表2。
3讨论
胆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其发生与年龄、胆囊壁厚度、肝硬化分期、白蛋白水平、门静脉内径等因素相关[4]。并且统计学资料显示,肝硬化患者发生胆结石的几率是非肝硬化患者的两倍之多,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第一,当患者患有肝硬化时,肝细胞分泌产生大量葡萄醛酸酶,进入胆汁及血液中形成胆囊结石,同时肝脏不能彻底清除细菌:细菌进入胆管而感染胆汁,从而加重结石[5]。第二,肝硬化时,胆盐、胆醇水平增加,胆固醇达到过饱和状态,易于结晶沉淀,从而导致胆固醇结石的形成;第三,肝硬化患者的脾功能常处于亢奋状态,易出现慢性贫血,引起胆汁中的非结合胆红素水平上升,最终形成胆囊结石[6];第四,该病患者的胆囊充盈时间相对较长,使胆囊排空功能障碍,出现结石。之前治疗该病的方法为开腹胆囊切除术,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创口大且长,影响美观,患者痛苦也大,不利于术后康复,且易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7-14]。
本研究探讨分析了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腹腔镜手术不仅减少了麻醉和手术时间,避免了肝功能受到损伤,利于患者恢复;而且术野清晰,术中不会损伤肝门区迂曲静脉和出现脓肿、腹腔感染等并发症,也基本不会影响肝功能;术后可快速恢复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利于水电平衡的维持,避免了术后腹水。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白蛋白.AST、ALT以及GGT等肝功能指標的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可有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可快速改善症状,不会明显影响肝功能,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梁立民.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28):173-174.
[2李之印,徐方,马菊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急诊ERCP在预防肝外胆管损伤中的临床意义[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06):408-409.
[3]滕方遒.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25):532.
[4]邓守庭. 腹腔镜手术在80例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5):173.
[5]陈建勋.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效果对比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3):26.
[6]李明,于泉波,吴爱宁.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32例临床总结[J].当代医学,2011,(16):98-99.
[7]周振旭,蔡秀军,陈继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转开腹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08):887.
[8]保红平,姚永良,李奎.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7,(01):69-70.
[9]吴年责,吴心闩.肝硬化门脉高压综合征并结石性胆囊炎10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J].临床误诊误治,2009,(12):56-57.
[10]陈刚.23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0,(12):1580-1581.
[11]李昀,刘金萍.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6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2):1420-1421.
[12]辛建,陶凯雄,夏泽锋.腹腔镜手术治疗合并肝硬化胆囊结石的临床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04):532-534.
[13]刘兵.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疗效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1-1832.
[14]姜世涛,孙登群,王敬民.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及疗效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7,(06):527-528.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03例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白蛋白、AST、ALT以及GGT等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也低手对照组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结石;肝硬化
胆囊结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外科疾病,其发病率约4%,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1]。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胆绞痛、上腹隐痛、胆囊积液等,且常合并肝硬化,此两种疾病可互相影响,产生恶性循环,从而危害患者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03例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2例,其中男55例,女27例;年龄30-75岁,平均(54.18±9.03)岁。对照组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3-72岁,平均(53.86士8.24)岁。两组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患者全麻后取头高脚低位,于脐下缘弧形处做一长约10mm的横切切口,建立002气腹,维持气腹压力为12mmHg左右,于其剑突下右侧肝圆韧带的右侧方以及肋弓与腋前线交界处的稍下缘分别刺入穿刺管,并探查胆总管、三角胆囊等部位的粘连程度和炎性反应情况。若胆囊和腹腔中的脏器有粘连,应将其钝性分离。用电凝钩切开浆肌层,充分显露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剥离胆囊管前壁的脂肪结缔组织,于距胆总管4mm左右的位置用钛夹夹闭并切断胆囊管,钝性分离胆囊的三角内侧以寻找胆囊动脉,之后用钳夹切断胆囊动脉。向上提起胆囊颈部,使其和肝相距5mm左右,之后切下胆囊,电凝止血。根据患者情况放置引流管。
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3]:患者全麻后取平卧位,于右肋缘下做一斜切切口,逐层切开腹壁,进入腹腔,解剖胆囊三角,参考胆总管和胆囊管的关系逆行或顺行切除胆囊,术后放置引流管。应用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值之差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
1.3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7.O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利用t检验比较其间差异,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P
2.1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观察组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白蛋白、AST、ALT以及GGT等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共出现不良反应8例(9.76%),对照组共出现不良反应6例(28.5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5.1643,P<0.05)。见表2。
3讨论
胆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其发生与年龄、胆囊壁厚度、肝硬化分期、白蛋白水平、门静脉内径等因素相关[4]。并且统计学资料显示,肝硬化患者发生胆结石的几率是非肝硬化患者的两倍之多,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第一,当患者患有肝硬化时,肝细胞分泌产生大量葡萄醛酸酶,进入胆汁及血液中形成胆囊结石,同时肝脏不能彻底清除细菌:细菌进入胆管而感染胆汁,从而加重结石[5]。第二,肝硬化时,胆盐、胆醇水平增加,胆固醇达到过饱和状态,易于结晶沉淀,从而导致胆固醇结石的形成;第三,肝硬化患者的脾功能常处于亢奋状态,易出现慢性贫血,引起胆汁中的非结合胆红素水平上升,最终形成胆囊结石[6];第四,该病患者的胆囊充盈时间相对较长,使胆囊排空功能障碍,出现结石。之前治疗该病的方法为开腹胆囊切除术,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创口大且长,影响美观,患者痛苦也大,不利于术后康复,且易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7-14]。
本研究探讨分析了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腹腔镜手术不仅减少了麻醉和手术时间,避免了肝功能受到损伤,利于患者恢复;而且术野清晰,术中不会损伤肝门区迂曲静脉和出现脓肿、腹腔感染等并发症,也基本不会影响肝功能;术后可快速恢复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利于水电平衡的维持,避免了术后腹水。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白蛋白.AST、ALT以及GGT等肝功能指標的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可有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可快速改善症状,不会明显影响肝功能,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梁立民.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28):173-174.
[2李之印,徐方,马菊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急诊ERCP在预防肝外胆管损伤中的临床意义[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06):408-409.
[3]滕方遒.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25):532.
[4]邓守庭. 腹腔镜手术在80例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5):173.
[5]陈建勋.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效果对比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3):26.
[6]李明,于泉波,吴爱宁.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32例临床总结[J].当代医学,2011,(16):98-99.
[7]周振旭,蔡秀军,陈继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转开腹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08):887.
[8]保红平,姚永良,李奎.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7,(01):69-70.
[9]吴年责,吴心闩.肝硬化门脉高压综合征并结石性胆囊炎10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J].临床误诊误治,2009,(12):56-57.
[10]陈刚.23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0,(12):1580-1581.
[11]李昀,刘金萍.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6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2):1420-1421.
[12]辛建,陶凯雄,夏泽锋.腹腔镜手术治疗合并肝硬化胆囊结石的临床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04):532-534.
[13]刘兵.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疗效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1-1832.
[14]姜世涛,孙登群,王敬民.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及疗效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7,(06):527-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