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教学成绩与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密切相关。在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课堂45分钟内完成教学目标,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是中学历史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性;课程改革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很多老师产生了这样的困惑:现在历史课该怎么教,才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本人认为,要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理念和提高学生成绩,就必须优化历史教学过程,提高历史课堂的高效性。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应,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尺。新课程目标是指本课程要达到的结果,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决定了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
(一)确立目标原则。
新課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应该遵循“过程与方法”为载体,“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归宿的基本原则。
(二)优化教材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教师既要把教材看作一个“剧本”,真正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努力做到“入乎其内”,提炼出简练、高效的知识主线;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案例”,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进行优化选择;要结合学生学习和教材,分析哪一部分由学生自主学习,哪一部分需要老师讲解,哪一部分需要师生互动共同完成。
(三)注重分析学情。
学情包括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往课堂中的表现以及学习的态度和兴趣、学习方法等。只有了解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才能说我们的教学是有针对性、高效性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出发点。
二、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是实现教学高效性的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于每一堂课的积累。优化教学过程可以使广大师生耗费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收到优质效果,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突破口和有效途径。
(一)转变方式,知能并举。
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通过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猜测、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新知,逐步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多种方法教学,如自学辅导法、分组讨论教学法、学案导学教学法等,努力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智力、能力得到协调的发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优化气氛,民主平等。
心理学认为心理气氛和工作气氛是影响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课程标准也强调:当前的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在民主自由的空间得到发展。课堂气氛是教学活动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积极的、良好的课堂气氛,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愉悦氛围的刺激,使教师教的最佳心理状态和学生学的最佳心理状态相吻合,激发师生充分发挥潜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最大程度上实现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气氛涉及到许多因素,但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了解当代高中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特点,淡化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角色痕迹,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互动,给予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质疑发难,发表不同意见。以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三)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鼓舞学生获得认知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动因。现在的高中生,思维活跃,极易接受新事物,但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学生觉得历史与自己的生活太遥远、太陌生,太枯燥,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使其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实现学习的高效化。
(四)精心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
精心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创设良好课堂情境,努力实施情感激励,有利于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因为历史教学的本质在于通过教师的语言叙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和历史概念,进而达到抽象概括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历史课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它对教学语言的特殊要求。历史教学语言是一种以历史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学生为主要施教对象、以规范化的语言为传播媒介的专业性语言,实际上是一种历史学、教育学和语言学三者相结合而形成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和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反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个性的熏陶、感化,还是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和创造性活动,都必须借助历史教学语言。只有通过历史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的积极活动,特别是听觉和视觉,才会为他们所接受,起到语言的交际作用,使他们获得的感性认识能够实现理性的飞跃。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很容易就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实施了情感激励,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实现高效化。
三、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就是把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再创新,让它适合首先适合自己,适合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其次适合学生,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达到激发自己的教学兴趣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学习为主题的形式构建了新的历史课程体系。并且规定了每个主题下每个学习模块应达成的具体目标和学习模块下每一个学习内容的具体目标。从而使学生不仅明了自己所学的历史内容,而且明了这些内容应学到何种程度。目前新编历史教材,在内容上是基本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但综合性、跨度与弹性都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 (一)依据学生的实际优化教学设计。
让课本中的引言、例题、图片、注释、文字说明和历史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把历史教材进行生活化、条理化处理,让教学内容在咱们的手中变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二)依据课标优化教学设计。
识记层次,是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最低要求,这一层次学习行为要求学生能正确写出所学的基本史实。要求学生记忆基本历史史实,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记忆,引导学生总结记忆的方法。然后通过有组织的测试达到要求。理解层次,要求学生在达到识记层次的基础之上,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这对我们来是最有效的是通过训练,结合识记结果,在训练的实战中的达到。在课堂上主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层次,要求学生在达到前两层次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这个层次是比较难的目标,我们并不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我们涉及到即可。对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对学习内容的再创造过程,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享受一顿顿文化知识大餐。
四、优化学习组织形式,规范学习过程
(一)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情感体验。
教学需要备课,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情感体验。在教学设计上应有创意地对整个教学流程进行规划,采取将学生“带入情景-活动体验-感悟内化-激励践行”的基本程序。对教材的处理,应遵循紧扣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的原则,把教材变成“活”的,使其更丰富,更富有立体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和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运用丰富的多媒体,扩展教学时空,预设生动的情景,然后让学生以特定的角色走进历史进行体验,用情感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使其在体验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获。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一名战士,请从战士的角度来写一段话描写这次战役,还可以画一系列图片来表示这场战役;如果你最后战死,你又转化为战士的亲人,请你为战士的亲人,请你为你最爱的失去的亲人写一段话。”这种设计,使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走进历史,为他们学习创设生动的情景,加深了情感体验达到教育的目的。
历史教材所涉及的事件、人物,上下五千年,纵横五大洲,这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无疑是烟波浩渺,难寻其综。因此,在总复习开始时,教師备课就要高瞻远瞩地回顾、总览历史。在黄河岸边看黄河,可能感慨的仅是黄河的波涛汹涌,无法领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而站在历史长河去看黄河,你看到的就是另一番景象:她从世界屋脊涓涓发源,远远流淌,生生不息,前仆后继,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回顾、总览历史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线描、图例,而是俯瞰提升,从中去捕捉历史车轮的轨迹,去深层思索历史所包含的规律性、自然性的东酉。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从整体、全局、系统上掌握知识,把握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学习型组织,实现参与式教学。
采用自主管理与互动管理,让学生自主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自主选择伙伴组成团队,学习型小组最好为4-6人,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性。为历史学习建立最基本的学习单位。学习小组自主选定进取的目标,自己分析原因,自主制定对策,自主组织实施,自主检查效果,自主评定总结。学习团队成员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形成共同愿景,以谦虚好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师生、生生有组织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对我们老师来说,看着一个个小组在紧张的背诵记忆,训练,欲与其他小组一比高下的样子。我们难道不偷着乐?
(三)建立学习组织制度,规范学习过程。
鼓励小组建立小组规范,通过小组规范和小组的合作氛围促使小组成员各负其责,积极为小组做出贡献。积极引导建立一套竞争规范,保证小组之间竞争的公平性,同时竞争要以发展提高为目的,并采取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发挥各小组组长的带头作用,加强对组间合作的积极引导,以规范学生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恰当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要有机整合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屏幕只是起到了“电子板书”的作用。其实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如何有机整合,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信息技术应该起到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发挥的作用,它的“不可替代性”,应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深化,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上的形象化与直观化,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一是利用网络技术搜集和扩充课程资源,拓展课程资源的时空范围。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无限延伸的资料库,可以放宽教师的教学视野。二是利用软件技术对枯燥的数字进行加工处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
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同时,还有利于综合知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比如用制作的课件,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录象、电影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多媒体化。课件能综合信息,可以有序地、生动地展示各个直观素材,学生可以轻松地接受有关信息,壮观、丰富的画面也深深感染了学生,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在获得有关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在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上,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使用,这就既要选择好教学课件,又要注意与传统媒体的互补。①叙述历史现象(事件)不妨多选用视频文件辅助教学,如讲授“五四运动”背景、经过,可调用一段“近代春秋”教学录像,使用前,还应该给学生设计好一些问题,带着问题观看,以利于开展问题的讨论,提高课堂效率。②进行单元复习或知识网络的归纳,可使用制作课件,达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的目的。③活动课上可播放内容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影视录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的教学效果,这实际上也是为使课堂教学高效化做准备。 六、发挥图册、图片、实物、文物等在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课堂教学重在知识再现,通过再现,分析现象,探寻规律,揭示事物间内在联系,而图册、图片等在教学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使历史现象再现,教师的讲述固然很重要,但有时在讲述的同时配以一两张图片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图册、仿真文物等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会“说话”,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重要的作用。总之,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辅助教学功能、增强课堂直观感、真实感,激发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作用的图册、文物等,我们都可以向学生展示,目的只有一个:使课堂教学高效化。
七、优化检测训练
课堂检测是检验课堂是否高效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教师还要有优化讲解意识和技术,力求讲得精当、讲得明白、讲得精彩,以利于引导学生学会方法。设计的练习尽量采用新颖的、贴近生活的材料,使课堂训练成为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切实提高课堂高效性。
八、优化课堂评价方式
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出:“历史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进历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主渠道,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决定着新课改的成败。对一节课而言,其一要有意义,即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锻炼了能力,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其二要有效率,即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有效率的,在整個教学过程中,大家都在教师的充分引导下,都学到了知识,整个课堂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其三有生成性、常态性。这节课是不完全预设的,而是教师共同参与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投入的过程,是一节平实的课,常态的课。其四是有缺憾的课。残缺的美是一种真实的美,课堂教学有缺憾证明就是一堂真实的课,反映学生学习真实水平的课。
(二)实施有效的学生评价。
历史课堂是一个灵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把学生的主动权切实还给学生,就需要教师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自主的课堂。教师适当的有质量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既要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的落实,又要兼顾“因材施教”的推进。充分发挥学生评价功能,使学生在求知的全过程中,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投入的程度深入了,质量提高了,思维发展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之,在新课改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开展研究性改革实践,优化历史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程现实,把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文海山.《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2008.09.
[2]石国利.《浅谈新课改下优化历史教学的策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06.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性;课程改革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很多老师产生了这样的困惑:现在历史课该怎么教,才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本人认为,要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理念和提高学生成绩,就必须优化历史教学过程,提高历史课堂的高效性。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应,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尺。新课程目标是指本课程要达到的结果,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决定了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
(一)确立目标原则。
新課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应该遵循“过程与方法”为载体,“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归宿的基本原则。
(二)优化教材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教师既要把教材看作一个“剧本”,真正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努力做到“入乎其内”,提炼出简练、高效的知识主线;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案例”,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进行优化选择;要结合学生学习和教材,分析哪一部分由学生自主学习,哪一部分需要老师讲解,哪一部分需要师生互动共同完成。
(三)注重分析学情。
学情包括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往课堂中的表现以及学习的态度和兴趣、学习方法等。只有了解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才能说我们的教学是有针对性、高效性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出发点。
二、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是实现教学高效性的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于每一堂课的积累。优化教学过程可以使广大师生耗费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收到优质效果,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突破口和有效途径。
(一)转变方式,知能并举。
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通过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猜测、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新知,逐步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多种方法教学,如自学辅导法、分组讨论教学法、学案导学教学法等,努力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智力、能力得到协调的发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优化气氛,民主平等。
心理学认为心理气氛和工作气氛是影响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课程标准也强调:当前的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在民主自由的空间得到发展。课堂气氛是教学活动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积极的、良好的课堂气氛,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愉悦氛围的刺激,使教师教的最佳心理状态和学生学的最佳心理状态相吻合,激发师生充分发挥潜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最大程度上实现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气氛涉及到许多因素,但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了解当代高中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特点,淡化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角色痕迹,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互动,给予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质疑发难,发表不同意见。以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三)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鼓舞学生获得认知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动因。现在的高中生,思维活跃,极易接受新事物,但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学生觉得历史与自己的生活太遥远、太陌生,太枯燥,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使其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实现学习的高效化。
(四)精心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
精心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创设良好课堂情境,努力实施情感激励,有利于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因为历史教学的本质在于通过教师的语言叙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和历史概念,进而达到抽象概括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历史课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它对教学语言的特殊要求。历史教学语言是一种以历史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学生为主要施教对象、以规范化的语言为传播媒介的专业性语言,实际上是一种历史学、教育学和语言学三者相结合而形成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和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反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个性的熏陶、感化,还是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和创造性活动,都必须借助历史教学语言。只有通过历史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的积极活动,特别是听觉和视觉,才会为他们所接受,起到语言的交际作用,使他们获得的感性认识能够实现理性的飞跃。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很容易就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实施了情感激励,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实现高效化。
三、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就是把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再创新,让它适合首先适合自己,适合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其次适合学生,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达到激发自己的教学兴趣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学习为主题的形式构建了新的历史课程体系。并且规定了每个主题下每个学习模块应达成的具体目标和学习模块下每一个学习内容的具体目标。从而使学生不仅明了自己所学的历史内容,而且明了这些内容应学到何种程度。目前新编历史教材,在内容上是基本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但综合性、跨度与弹性都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 (一)依据学生的实际优化教学设计。
让课本中的引言、例题、图片、注释、文字说明和历史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把历史教材进行生活化、条理化处理,让教学内容在咱们的手中变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二)依据课标优化教学设计。
识记层次,是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最低要求,这一层次学习行为要求学生能正确写出所学的基本史实。要求学生记忆基本历史史实,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记忆,引导学生总结记忆的方法。然后通过有组织的测试达到要求。理解层次,要求学生在达到识记层次的基础之上,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这对我们来是最有效的是通过训练,结合识记结果,在训练的实战中的达到。在课堂上主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层次,要求学生在达到前两层次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这个层次是比较难的目标,我们并不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我们涉及到即可。对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对学习内容的再创造过程,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享受一顿顿文化知识大餐。
四、优化学习组织形式,规范学习过程
(一)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情感体验。
教学需要备课,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情感体验。在教学设计上应有创意地对整个教学流程进行规划,采取将学生“带入情景-活动体验-感悟内化-激励践行”的基本程序。对教材的处理,应遵循紧扣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的原则,把教材变成“活”的,使其更丰富,更富有立体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和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运用丰富的多媒体,扩展教学时空,预设生动的情景,然后让学生以特定的角色走进历史进行体验,用情感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使其在体验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获。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一名战士,请从战士的角度来写一段话描写这次战役,还可以画一系列图片来表示这场战役;如果你最后战死,你又转化为战士的亲人,请你为战士的亲人,请你为你最爱的失去的亲人写一段话。”这种设计,使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走进历史,为他们学习创设生动的情景,加深了情感体验达到教育的目的。
历史教材所涉及的事件、人物,上下五千年,纵横五大洲,这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无疑是烟波浩渺,难寻其综。因此,在总复习开始时,教師备课就要高瞻远瞩地回顾、总览历史。在黄河岸边看黄河,可能感慨的仅是黄河的波涛汹涌,无法领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而站在历史长河去看黄河,你看到的就是另一番景象:她从世界屋脊涓涓发源,远远流淌,生生不息,前仆后继,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回顾、总览历史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线描、图例,而是俯瞰提升,从中去捕捉历史车轮的轨迹,去深层思索历史所包含的规律性、自然性的东酉。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从整体、全局、系统上掌握知识,把握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学习型组织,实现参与式教学。
采用自主管理与互动管理,让学生自主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自主选择伙伴组成团队,学习型小组最好为4-6人,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性。为历史学习建立最基本的学习单位。学习小组自主选定进取的目标,自己分析原因,自主制定对策,自主组织实施,自主检查效果,自主评定总结。学习团队成员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形成共同愿景,以谦虚好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师生、生生有组织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对我们老师来说,看着一个个小组在紧张的背诵记忆,训练,欲与其他小组一比高下的样子。我们难道不偷着乐?
(三)建立学习组织制度,规范学习过程。
鼓励小组建立小组规范,通过小组规范和小组的合作氛围促使小组成员各负其责,积极为小组做出贡献。积极引导建立一套竞争规范,保证小组之间竞争的公平性,同时竞争要以发展提高为目的,并采取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发挥各小组组长的带头作用,加强对组间合作的积极引导,以规范学生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恰当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要有机整合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屏幕只是起到了“电子板书”的作用。其实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如何有机整合,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信息技术应该起到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发挥的作用,它的“不可替代性”,应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深化,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上的形象化与直观化,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一是利用网络技术搜集和扩充课程资源,拓展课程资源的时空范围。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无限延伸的资料库,可以放宽教师的教学视野。二是利用软件技术对枯燥的数字进行加工处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
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同时,还有利于综合知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比如用制作的课件,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录象、电影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多媒体化。课件能综合信息,可以有序地、生动地展示各个直观素材,学生可以轻松地接受有关信息,壮观、丰富的画面也深深感染了学生,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在获得有关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在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上,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使用,这就既要选择好教学课件,又要注意与传统媒体的互补。①叙述历史现象(事件)不妨多选用视频文件辅助教学,如讲授“五四运动”背景、经过,可调用一段“近代春秋”教学录像,使用前,还应该给学生设计好一些问题,带着问题观看,以利于开展问题的讨论,提高课堂效率。②进行单元复习或知识网络的归纳,可使用制作课件,达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的目的。③活动课上可播放内容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影视录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的教学效果,这实际上也是为使课堂教学高效化做准备。 六、发挥图册、图片、实物、文物等在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课堂教学重在知识再现,通过再现,分析现象,探寻规律,揭示事物间内在联系,而图册、图片等在教学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使历史现象再现,教师的讲述固然很重要,但有时在讲述的同时配以一两张图片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图册、仿真文物等在课堂教学中也经常会“说话”,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重要的作用。总之,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辅助教学功能、增强课堂直观感、真实感,激发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作用的图册、文物等,我们都可以向学生展示,目的只有一个:使课堂教学高效化。
七、优化检测训练
课堂检测是检验课堂是否高效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教师还要有优化讲解意识和技术,力求讲得精当、讲得明白、讲得精彩,以利于引导学生学会方法。设计的练习尽量采用新颖的、贴近生活的材料,使课堂训练成为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切实提高课堂高效性。
八、优化课堂评价方式
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出:“历史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进历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主渠道,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决定着新课改的成败。对一节课而言,其一要有意义,即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锻炼了能力,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其二要有效率,即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有效率的,在整個教学过程中,大家都在教师的充分引导下,都学到了知识,整个课堂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其三有生成性、常态性。这节课是不完全预设的,而是教师共同参与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投入的过程,是一节平实的课,常态的课。其四是有缺憾的课。残缺的美是一种真实的美,课堂教学有缺憾证明就是一堂真实的课,反映学生学习真实水平的课。
(二)实施有效的学生评价。
历史课堂是一个灵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把学生的主动权切实还给学生,就需要教师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自主的课堂。教师适当的有质量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既要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的落实,又要兼顾“因材施教”的推进。充分发挥学生评价功能,使学生在求知的全过程中,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投入的程度深入了,质量提高了,思维发展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之,在新课改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开展研究性改革实践,优化历史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程现实,把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文海山.《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2008.09.
[2]石国利.《浅谈新课改下优化历史教学的策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