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解答好高考生物实验题,首先应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分清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种类型;然后掌握“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最后还应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实验结论。
【关键词】高考生物对策单一变量对照原则
近年来,高考试题生物部分几乎每年都有实验题出现,并且实验题分值也在逐年增加,这部分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基本原理、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所以考生感到难以解答,在生物教学中怎样复习好生物实验题,已经成为各位同仁的共识。本文以专题的形式,对高考实验题的应试对策作如下总结。
1.理解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也就是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题目一般都是围绕高中教学大纲内容而出,所以学生在平时就应该深入理解所学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一般来说有如下两种情况:
1.1化学性质原理。
生物体内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的鉴定实验,就是根据还原糖遇新制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成紫色反应的化学性质来设计的。这样的实验要求学生对题目中所提供的每一种物质、试剂的化学性质都要掌握清楚,才能解答。
1.2遗传学原理。
遗传学实验题是近几年来的高考热点,题型新颖,综合性强,能力要求较高。这种题需要学生对遗传学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要熟悉,并能充分利用分离比及统计学原理。
1.3生理学原理。
有些实验是根据某些生物体的生理性质来设计的,这样的题型要求学生对生物体的生理性质及某些激素的生理功能掌握清楚。例如在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就应该对植物光合作用基本原理有所了解。
2.分清实验类型
2.1验证性实验。
在高考试题中验证性实验的设计思路一般是:题目中给出实验目的、材料、试剂。要求学生根据此设计实验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步骤。其特点是先有结论,然后用实验来验证结论,且结论是唯一的。
2.2探究性实验。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探究性实验较少,但探究性实验的信息却流露在教材的某些章节中,比如:光合作用所需原料、产物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酶的特性;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等都属于探究性实验范畴。由于探究性实验的特点是:结论是通过实验探究而得的,所以一般过程是:发现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作出结果预测,实施实验方案,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由于实验结果可能不同,所以结论也就可能有多种情况。
3.掌握实验设计原则
高考生物实验主要考查“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实验”原则,这几乎是所有生物实验设计过程中都必须考虑的两大原则。
3.1单一变量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是指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察一个反应变量,同时实验中要尽量避免无关变量的干扰(等量原则),如:在“探究酶的高效性”的实验中,加入的猪肝液和Fe3+溶液是单一变量,而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温度、PH值等都应控制在相同的条件(等量原则),否则这些因素的差异将作为无关变量,干扰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3.2对照原则。
在高中实验中往往要设置对照实验,这样实验结果才有可信度和说服力,同时也可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在使用对照原则时,一个实验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常见的对照类型有以下几种。
3.2.1空白对照。对照组为不做任何处理的对象组,如“探究影响淀粉酶活性条件”的实验中,1号试管加1ml蒸馏水,2号试管和3号试管分别加等量的NaOH和HCl溶液,1号试管即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3.2.2自身对照。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为典型的自身对照。该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状况变化为实验组。
3.2.3条件对照。给实验组某种处理条件,给对照组另一种处理条件。如:在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
第一组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第二组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第三组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第四组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其中,一、二、三组都为对照组,设置不同的处理条件,通过对照得出:S型细菌体内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3.2.4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利用几组实验组相互对照。例如:“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分离出来,分别跟活的R型细菌混合培养,进行相互对照,观察是否有S型细菌的转化,结果只有在加入DNA的这一组培养基中有R型细菌转化为S细菌。
4.实例分析
[例1](2006年全国卷)玉米籽粒的胚乳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今有两种基因型纯合的玉米子粒,其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白色糯。
(1)请用以上两种玉米子粒作为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4种子粒,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用遗传图解回答)。若亲本不变,要获得上述4钟子粒,但比例接近9∶3∶3∶1,则这个杂交试验与前一个杂交试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用文字回答)
(2)如果上述白色糯玉米不抗某种除草剂,纯合黄色非糯玉米抗该除草剂,其抗性基因位于叶绿体DNA上,那么,如何用这两种玉米作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抗该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遗传学原理的应用,应充分利用孟德尔杂交试验的方法及其分离比,现已知亲本表现型:黄色非糯、白色糯,要想得到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且比例接近1∶1∶1∶1可用亲本杂交得F1,再用F1与白色糯侧交即可;要想得到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而比例接近9∶3∶3∶1,则应用F1自交即可。叶绿体DNA上的基因属于质基因,属于细胞质遗传,后代现状跟母本一致,所以要得到抗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则应该用有抗性的黄色非糯做母本、白色糯做父本。
[例2]“苏丹红Ⅰ号”是一种红色的工业合成染色剂,用于溶剂、油、蜡、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增光。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苏丹红Ⅰ号”会导致鼠类患癌,患癌小鼠体重减轻,“苏丹红Ⅰ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
实验室使用的苏丹Ⅲ即“苏丹红Ⅲ号”它能否致癌?请设计实验探究苏丹红Ⅲ是否能够诱导大鼠肝癌的发生。已知患肝癌大鼠体重减轻的程度与癌变程度呈正相关。
(1)实验材料和用具。
大鼠若干只,普通饲料,三种不同剂量的苏丹Ⅲ溶液A、B、C(分别为低、中、高浓度),满足其他所需条件。
(2)实验方法步骤。
步骤1:〖CD#8〗。
步骤2:分组分类处理(假设酒精对大鼠健康无不良影响)
〖HTSS〗〖BG(〗〖BHDFG1*2,FK6*2,K6*2,KF〗组别〖〗普通饲料〖〗苏丹Ⅲ溶液
〖BHD〗甲〖〗√〖〗A
〖BH〗乙〖〗√〖〗B
〖BH〗丙〖〗√〖〗C
〖BH〗丁〖〗√〖〗等量体积分数95%的酒精〖BG)F〗
步骤3:将四组置于〖CD#4〗分笼饲养,定期测量大鼠体重,注意观察记录。
步骤4:两年后,检查大鼠的健康状况,统计各组大鼠肝癌的发生率。
(3)结果预测与分析:
(4)本实验设计的对照组为〖CD#8〗。
[解析]本题根据时事背景材料、生命研究工作以及生产实践活动,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设计中,用酒精溶液与三种不同浓度的苏丹Ⅲ溶液进行对照,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其他条件都应该完全相同。此题为典型的探究性实验,苏丹Ⅲ是否具有致癌作用,我们并不知道,所以结论就可能有三种情况:如果四组实验中大鼠体重相同,则苏丹Ⅲ对大鼠的健康没有影响;如果大鼠的体重为:丁>甲>乙>丙,则苏丹Ⅲ对大鼠有致癌作用,且浓度越大,受害程度就越严重;如果大鼠的体重为:丙>乙>甲>丁,则苏丹Ⅲ对大鼠的健康有利,且浓度越大,越有利。
[例3](2007年全国卷)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煮熟的蚕豆子叶,B管中加入发芽的蚕豆子叶。在两管中分别加入甲稀蓝溶液(注:甲稀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一段时间后倒出溶液,两管中的子叶都呈蓝色。然后,两管分别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在水面上覆盖适量石蜡油,37℃保温一段时间,发现A管中的子叶不变,B管中的子叶蓝色变浅。取出子叶放在滤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取出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取出得到子叶蓝色变深。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37℃保温一段时间后,B管子叶蓝色变浅的原因是〖CD#4〗。
(2)滤纸上B管子叶蓝色变深的原因是〖CD#6〗。
(3)A管子叶37℃保温后不变色的原因是〖CD#6〗。
(4)该实验设置A管的目的是〖CD#8〗。
[解析]本题是一道条件对照实验题,A管中煮熟的子叶与B管中发芽的子叶进行对照,所利用的原理是化学性质原理和生理学原理。实验步骤及现象已知,只需要回答相关的问题,所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的信息:甲稀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的化学性质,同时掌握高温会使酶失活以及细胞在呼吸过程中会产生还原性氢的生理过程,那么本题就不难解答了。
[例4]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烟草幼苗、试管、蒸馏水、碳酸氢钠溶液、真空泵、暗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和预测结果:
(1)剪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入盛有等量蒸馏水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两支试管中,此时叶片浮在液面上。
(2)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下沉到试管底部。
[解析]本题要求验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和产生气体,因此在实验设计中,既要注意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对照原则、又要注重实验目的的实现,同时还要从题干中提取信息。因此可将两支试管先放在光下光照,观察叶片上浮和下沉的情况,然后再置于暗箱培养,并观察叶片上浮和下沉的情况。由于光照下,碳酸氢钠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叶肉细胞间隙的氧气增加叶片上浮,而蒸馏水中没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叶片仍然位于试管底部。黑暗中,碳酸氢钠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叶肉细胞间隙的氧气,放出的二氧化碳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中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缺乏氧气,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叶片细胞间隙仍然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然位于试管底部。
参考文献
[1]叶佩珉主编.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第二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3-104.
[2]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自然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选修).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11-112.
【关键词】高考生物对策单一变量对照原则
近年来,高考试题生物部分几乎每年都有实验题出现,并且实验题分值也在逐年增加,这部分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基本原理、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所以考生感到难以解答,在生物教学中怎样复习好生物实验题,已经成为各位同仁的共识。本文以专题的形式,对高考实验题的应试对策作如下总结。
1.理解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也就是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题目一般都是围绕高中教学大纲内容而出,所以学生在平时就应该深入理解所学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一般来说有如下两种情况:
1.1化学性质原理。
生物体内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的鉴定实验,就是根据还原糖遇新制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成紫色反应的化学性质来设计的。这样的实验要求学生对题目中所提供的每一种物质、试剂的化学性质都要掌握清楚,才能解答。
1.2遗传学原理。
遗传学实验题是近几年来的高考热点,题型新颖,综合性强,能力要求较高。这种题需要学生对遗传学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要熟悉,并能充分利用分离比及统计学原理。
1.3生理学原理。
有些实验是根据某些生物体的生理性质来设计的,这样的题型要求学生对生物体的生理性质及某些激素的生理功能掌握清楚。例如在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就应该对植物光合作用基本原理有所了解。
2.分清实验类型
2.1验证性实验。
在高考试题中验证性实验的设计思路一般是:题目中给出实验目的、材料、试剂。要求学生根据此设计实验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步骤。其特点是先有结论,然后用实验来验证结论,且结论是唯一的。
2.2探究性实验。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探究性实验较少,但探究性实验的信息却流露在教材的某些章节中,比如:光合作用所需原料、产物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酶的特性;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等都属于探究性实验范畴。由于探究性实验的特点是:结论是通过实验探究而得的,所以一般过程是:发现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作出结果预测,实施实验方案,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由于实验结果可能不同,所以结论也就可能有多种情况。
3.掌握实验设计原则
高考生物实验主要考查“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实验”原则,这几乎是所有生物实验设计过程中都必须考虑的两大原则。
3.1单一变量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是指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察一个反应变量,同时实验中要尽量避免无关变量的干扰(等量原则),如:在“探究酶的高效性”的实验中,加入的猪肝液和Fe3+溶液是单一变量,而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温度、PH值等都应控制在相同的条件(等量原则),否则这些因素的差异将作为无关变量,干扰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3.2对照原则。
在高中实验中往往要设置对照实验,这样实验结果才有可信度和说服力,同时也可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在使用对照原则时,一个实验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常见的对照类型有以下几种。
3.2.1空白对照。对照组为不做任何处理的对象组,如“探究影响淀粉酶活性条件”的实验中,1号试管加1ml蒸馏水,2号试管和3号试管分别加等量的NaOH和HCl溶液,1号试管即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3.2.2自身对照。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为典型的自身对照。该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状况变化为实验组。
3.2.3条件对照。给实验组某种处理条件,给对照组另一种处理条件。如:在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
第一组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第二组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第三组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第四组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其中,一、二、三组都为对照组,设置不同的处理条件,通过对照得出:S型细菌体内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3.2.4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利用几组实验组相互对照。例如:“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分离出来,分别跟活的R型细菌混合培养,进行相互对照,观察是否有S型细菌的转化,结果只有在加入DNA的这一组培养基中有R型细菌转化为S细菌。
4.实例分析
[例1](2006年全国卷)玉米籽粒的胚乳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今有两种基因型纯合的玉米子粒,其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白色糯。
(1)请用以上两种玉米子粒作为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4种子粒,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用遗传图解回答)。若亲本不变,要获得上述4钟子粒,但比例接近9∶3∶3∶1,则这个杂交试验与前一个杂交试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用文字回答)
(2)如果上述白色糯玉米不抗某种除草剂,纯合黄色非糯玉米抗该除草剂,其抗性基因位于叶绿体DNA上,那么,如何用这两种玉米作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抗该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遗传学原理的应用,应充分利用孟德尔杂交试验的方法及其分离比,现已知亲本表现型:黄色非糯、白色糯,要想得到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且比例接近1∶1∶1∶1可用亲本杂交得F1,再用F1与白色糯侧交即可;要想得到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而比例接近9∶3∶3∶1,则应用F1自交即可。叶绿体DNA上的基因属于质基因,属于细胞质遗传,后代现状跟母本一致,所以要得到抗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则应该用有抗性的黄色非糯做母本、白色糯做父本。
[例2]“苏丹红Ⅰ号”是一种红色的工业合成染色剂,用于溶剂、油、蜡、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增光。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苏丹红Ⅰ号”会导致鼠类患癌,患癌小鼠体重减轻,“苏丹红Ⅰ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
实验室使用的苏丹Ⅲ即“苏丹红Ⅲ号”它能否致癌?请设计实验探究苏丹红Ⅲ是否能够诱导大鼠肝癌的发生。已知患肝癌大鼠体重减轻的程度与癌变程度呈正相关。
(1)实验材料和用具。
大鼠若干只,普通饲料,三种不同剂量的苏丹Ⅲ溶液A、B、C(分别为低、中、高浓度),满足其他所需条件。
(2)实验方法步骤。
步骤1:〖CD#8〗。
步骤2:分组分类处理(假设酒精对大鼠健康无不良影响)
〖HTSS〗〖BG(〗〖BHDFG1*2,FK6*2,K6*2,KF〗组别〖〗普通饲料〖〗苏丹Ⅲ溶液
〖BHD〗甲〖〗√〖〗A
〖BH〗乙〖〗√〖〗B
〖BH〗丙〖〗√〖〗C
〖BH〗丁〖〗√〖〗等量体积分数95%的酒精〖BG)F〗
步骤3:将四组置于〖CD#4〗分笼饲养,定期测量大鼠体重,注意观察记录。
步骤4:两年后,检查大鼠的健康状况,统计各组大鼠肝癌的发生率。
(3)结果预测与分析:
(4)本实验设计的对照组为〖CD#8〗。
[解析]本题根据时事背景材料、生命研究工作以及生产实践活动,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设计中,用酒精溶液与三种不同浓度的苏丹Ⅲ溶液进行对照,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其他条件都应该完全相同。此题为典型的探究性实验,苏丹Ⅲ是否具有致癌作用,我们并不知道,所以结论就可能有三种情况:如果四组实验中大鼠体重相同,则苏丹Ⅲ对大鼠的健康没有影响;如果大鼠的体重为:丁>甲>乙>丙,则苏丹Ⅲ对大鼠有致癌作用,且浓度越大,受害程度就越严重;如果大鼠的体重为:丙>乙>甲>丁,则苏丹Ⅲ对大鼠的健康有利,且浓度越大,越有利。
[例3](2007年全国卷)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煮熟的蚕豆子叶,B管中加入发芽的蚕豆子叶。在两管中分别加入甲稀蓝溶液(注:甲稀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一段时间后倒出溶液,两管中的子叶都呈蓝色。然后,两管分别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在水面上覆盖适量石蜡油,37℃保温一段时间,发现A管中的子叶不变,B管中的子叶蓝色变浅。取出子叶放在滤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取出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取出得到子叶蓝色变深。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37℃保温一段时间后,B管子叶蓝色变浅的原因是〖CD#4〗。
(2)滤纸上B管子叶蓝色变深的原因是〖CD#6〗。
(3)A管子叶37℃保温后不变色的原因是〖CD#6〗。
(4)该实验设置A管的目的是〖CD#8〗。
[解析]本题是一道条件对照实验题,A管中煮熟的子叶与B管中发芽的子叶进行对照,所利用的原理是化学性质原理和生理学原理。实验步骤及现象已知,只需要回答相关的问题,所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的信息:甲稀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的化学性质,同时掌握高温会使酶失活以及细胞在呼吸过程中会产生还原性氢的生理过程,那么本题就不难解答了。
[例4]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烟草幼苗、试管、蒸馏水、碳酸氢钠溶液、真空泵、暗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和预测结果:
(1)剪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入盛有等量蒸馏水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两支试管中,此时叶片浮在液面上。
(2)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下沉到试管底部。
[解析]本题要求验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和产生气体,因此在实验设计中,既要注意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对照原则、又要注重实验目的的实现,同时还要从题干中提取信息。因此可将两支试管先放在光下光照,观察叶片上浮和下沉的情况,然后再置于暗箱培养,并观察叶片上浮和下沉的情况。由于光照下,碳酸氢钠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叶肉细胞间隙的氧气增加叶片上浮,而蒸馏水中没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叶片仍然位于试管底部。黑暗中,碳酸氢钠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叶肉细胞间隙的氧气,放出的二氧化碳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中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缺乏氧气,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叶片细胞间隙仍然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然位于试管底部。
参考文献
[1]叶佩珉主编.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第二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3-104.
[2]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自然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选修).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