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GOU2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农村初中生中较多的出现了数学学困生。这些数学学困生主要是由于教师、社会、环境、学校和家长等对他们的消极评价和不正确的指导,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心理消极,自我概念薄弱,从而导致学业水平低下,积极情感日趋消极。如何面对这群学生,全面提高数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彻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数学教师而言,解决好数学学困生的问题是十分关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特征成因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意识的提高,许多农村家长对教育也有了定位,多年来,我镇农村初中择校之风不断延广,许多优秀的学生都转学到县城里的中学,致使农村初中学生的学科基础越来越差,特别是数学学科基础。据我校近6年来的统计,每年优秀学生(小升初考试中语文数学双科及格)中26%以上巳转学到外乡镇及城里。教育对象已变为以学困生为大多数的学生群体,如何面对这样的群体,全面提高数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彻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数学教师而言,解决好数学学困生的问题是十分关键的。
  1.数学学困生的特征
  1.1学习数学兴趣不足。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差,一时无法弥补他们在群体中落后的位置,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对学习丧失信心。
  1.2理解分析能力弱,举一反三思维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速度慢,遗忘快。
  1.3解题效果差,速度慢。学困生在学习中不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孤立地看问题,不善于将所给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加以解决。
  1.4学习参与意识不强,懒惰。这些学生不愿动手操作,不愿动脑思考,只对结论感兴趣,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等不重视,不参与,不讨论。
  2.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2.1学生自身原因。
  这类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不懂得怎样去学习,还缺乏感恩思想,不会自立自主;对知识不能正确迁移,不能完全举一反三,遇到复杂一点的基础计算题,应用题就是做不出来或是错误乱答,甚至怕交作业及不交作业。其次,就是与教师之间情感上有距离。
  2.2家庭原因。
  我们农村中学生的家庭,有的家庭父母离异,或是一方外出打工或是死亡,造成单亲家庭,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关心和爱;有的家庭父母双亡,无人照顾;有的家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由公奶或是外公外婆照顾;有的家庭父母经常打麻将,斗地主,或是忙于经商赚钱,不以身作则,反面影响了学生;有的家庭父母只有小学文化甚至为文盲,没有能力教育孩子;有的家庭还存在着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以打骂为主。
  2.3教师原因。
  有的教师一味的把学困生学不好责任推给学生,说学生笨、弱智,说什么是“牛”,牵到北京回来还是“牛”;有的教师碰到有学困生的班级,就丧失信心,认定完了,无法施教,教学上敷衍塞责,不想办法弥补挽救;有的教师甚至歧视这样的学困生,上完课就走人,平时不管不问,就连作业也是随便改之,没有鼓励性批语和及时纠正。这些行为都是缺乏了一个教师应具有的专业水平、教学水平、教师师德、教学态度和教师的仁爱。
  3.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3.1建立较好的师生情感。
  教学管理中,我认为主要应采取“仁爱”的教学态度来加深师生感情,多一份宽容、理解,少一份火爆脾气;多一份表扬、信任,少一份批评指责;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千方百计从学生身上寻找到点点滴滴的长处进行表扬与赞赏。一句话,就是要以深厚的无私的爱去点燃他们内心的那颗还没有被遗忘的情感之火。
  3.2改善认知结构。
  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适宜性,有效性的练习,让大多数学生能想到,能做到的,并及时进行批改与纠正,注重鼓励性批语,加强基本能力训练。
  3.3把关教材,大胆创新改革。
  根据数学学困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应把关教材,认真研究教材,不能一成不变,生搬硬套,而是要着力研究知识的重点,难点,寻求知识的连贯性,简化性,调整教学思路,认真组织编写适应于学困生学习理解的教法教案。
  总的来说,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变工作是任重道远的,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变成效是不能急于求成的,它是一个持久而艰巨的任务,要耐心“坚持”,流血流汗的时候,要坚持;学生不理解怨恨的时候,还是要坚持;付出努力失效的时候,还是两个字,坚持;不能再坚持的时候,还得再坚持一会儿;收到一定成效的时候,更要再坚持做下去。我相信,只要我们这些数学教师带着一颗爱心、细心、耐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真正转变的思想,大胆的创新改革,在做坚持和坚持做中反思与总结,提高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就不再是难事,城乡均衡发展的教育目标就指日可待了。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是体现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体现依靠教转化为主要依靠学的教育。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质量均衡的有力杠杆,健全师生关系和谐的再现。  【关键词】课堂教学方向理解    课堂教学方法的提炼已经成为教师研究上好课的重要手段。教师能以“某某教学模式”和“某某教学法”来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也有很多教师虽然不能提炼出自己的教学风格,但是能模仿和嫁接名师的教学方法,学得有模有样,课堂教学水平很快得
期刊
【摘要】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本文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以及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等方面,简单论述了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参与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作用,了解体育锻炼对人的一生健康的好处,怎样使学生成为体育的终身受益者。  【关键词】体育教学 激发学习 兴趣提高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母语基础教育实践,表达了对母语的情感与感悟。  【关键词】母语学习随感    母语是民族构成的基因,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瑰宝。亦是一个民族繁衍兴旺不可或缺的根基和元素。伴随着一个新生命降临的第一声啼哭,便开始了母语的学习,并相伴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母语是生命的溪流,她淌到哪里,哪里就是春天;母语是幸福的源泉,哪里能听见乡音,幸福的花朵就开在心田。 
期刊
【摘要】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及核心观念,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体实践者,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必须实践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本文就如何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做了浅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方法    以前,语文课堂上老师是主体,总是唱独角戏,气氛死气沉沉的,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
期刊
【摘要】问题学生给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带来一个普遍而又深远的话题,教育策略的探究也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从语文教学的实质所需,针对问题学生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必须重视留守儿童的现状,正视教师自我行为及其教育方式,要正确分析问题学生的承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特殊对待。  【关键词】问题学生教学反思    农村外出打工的父母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时代的教育问题,问题学生给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带来一个普
期刊
【摘要】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我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发起组织、早期组织建立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事件中都了解到陈独秀、李大钊这两位革命先导的事迹。为了怀念他们两位革命先导,对他们的革命业绩,我特做如文五个方面的归纳。  【关键词】初中历史怀念“陈独秀、李大钊”两位革命先导事迹    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我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发起组织、早期组织建立及第一
期刊
【摘要】小学生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年龄阶段,在工作中,本人通过近年来的观察、分析、比较,解除学生心理障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联系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价值,使第二课堂成为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认识的升华,能力的提升,充满笑声、充满睿智,充满情趣的成长摇篮,而且只有不断更新,感于创造,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明天。  【关键词】小学数学第二课堂数手指头的技巧    小学生是一个天真、
期刊
生活中有一种力量,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与命运相抗衡,这力量就是“爱”。而教师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更需要对学生充满爱,不但要爱“好学生”,更要爱有缺点、有问题的学生,尤其要关爱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学生和留守儿童——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了一个学生,完全可能改变学生的命运。  小雪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10岁时,因为父亲有外遇而与母亲离婚。母亲没有得到任何财产,也没有经济收入,只好把她留给父亲。父亲再婚后,把小
期刊
【摘要】本文就小班化教学的备课实施策略、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课堂中的学习策略等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备课活动组织学习策略    1.备课的实施策略  1.1充分调查学情,了解全体学生的差异。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差异大约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水平差异:以语文为例,学生在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与写作等领域都存在着个体间的差异及个体内能力发展不均衡的差异;②兴趣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喜欢不同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地推动彝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彝民族地区学生的成绩,我以为在边远山区的彝族乡学校实施彝汉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两种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比例。  【关键词】彝汉双语教学必要性把握两种语言作用和比例    人类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离不开它。由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导致人类语言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