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综合性人才”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从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各项素质,这显然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高尚的人格。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师已经意识到审美教育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培养学生成长为综合性人才关键因素。本文基于美育视域进行讨论,分析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美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 美育 小学音乐 构建
引言:音乐教育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而且还要令学生体验音乐中的美感,进而令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将音乐审美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小学生正处于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而美育教育可以潜移默化改变学生的价值观,进而令他们形成崇高的人格、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教师要重视审美教育,并且令“美育之花”在音乐课堂中绽放。
一、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营造教学情境之美
音乐是一门轻松、愉悦的艺术学科,可以陶冶学生身心、深化其内心情感。同时,音乐教育不仅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去感染、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以此令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小学生存在自制力薄弱、耐心不足等问题,这是影响教学活动顺利推进的主要因素。如果想让审美教育成功融入于小学音乐课堂中,那么教师首先需要营造与之相符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以此营造浓烈的艺术育人氛围,从而令美育元素成功体现于各个教学环节中。
二、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乐曲旋律之美
“旋律”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表现美感的主要音乐元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聆听欣赏课”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若想令“美育之花”成功在音乐课堂中绽放,那么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聆听音乐。当掌握正确的“聆听技巧”之后,学生才能与音乐产生共鸣,进而感知、体会其中的旋律美。久而久之,学生的审美能力便能得到提升,进而形成崇高的人格及正确的价值观。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指点,以此令学生学会聆听音乐,并且可以成功感受其中的旋律之美。
以三年级下册欣赏《铁匠波尔卡》为例,在教学本课之前,教师需要把握这首音乐的重点、难点及内涵。同时,教师还要精心研究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和不同乐段节奏、情绪变化等音乐要素。到了正式上课时,教师可以播放生活中实录的铁匠的劳动场面为导入,让学生观察他们劳动时的动作和声音,打铁和烧火时不同的动作和节奏,为后面的聆听乐曲,划分乐段,分辨情绪和节奏变化、感受旋律的魅力做铺垫。接着,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边听边用动作来模仿铁匠劳动时的情境,随后还可以让学生和自己一起用旋律线来表现不同乐段的劳动心情,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欣赏波尔卡舞蹈带来愉悦感,更进一步体会到乐曲的旋律之美。不过,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可能无法有效把握这首歌曲的核心内涵。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剖析这首歌曲表达的主题、思想。在此之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正确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欢快音乐情绪。总而言之,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聆听技巧。这样的话,学生才能在感受与欣赏乐曲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产生共鸣,体会这些欢快旋律表达的思想及内涵。
三、鼓励学生开口演唱,渗透歌唱声音之美
“演唱”是小学音乐课堂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同时也是渗透美育元素的关键环节。好的歌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而令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引导,让每位学生都有开口表达内心情感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要让每位学生都愿意主动开口演唱。通过正确的指导、鼓励与赞扬,可以令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对于落实审美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之,教师要重视课堂中的“演唱环节”,并且让学生成为该环节的“主角”。
以三年级上册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为例,在教学本课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以此令学生对歌曲主角有初步的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这样的话,学生才能以准确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正式教学歌曲时,教师先播放一遍音乐,接着便可以带领学生练习这首歌曲。在此之间,教师要向学生提出以下要求“注意自己的气息,保持声音连贯”。不过,大多数学生可能无法准确把握自身的情绪。所以,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用婉转及自然的声音去表达内心情绪”。某些学生由于性格相对内向,所以可能不敢主动开口。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赞扬,以此推动他们参与班级的演唱活动。总之,教师要体现学生在课堂演唱环节的“主体地位”,以此令审美教育顺利落实并且取得良好效果。
结语:“营造教学情境”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落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审美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审美意识,并且令他们形成出色的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学生是“审美教育”中的主体者。若想审美教育取得良好效果,那么教师首先需要营造相应的美育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开口演唱、引导学生正确聆听音乐,以此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总而言之,教师要明确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并且将其贯彻到每个教学环节。
參考文献
[1] 袁冬玲.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59.
[2] 於萍.小学音乐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J].艺术评鉴,2020(06):115-117.
[3] 周瑾.我歌我唱,我型我秀——线上指导小学生个性化歌唱学习的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9(24):169-170.
[4] 王倩.基于个体认知理论的小学音乐信息化课堂构建[J].戏剧之家,2018(21):198.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实践研究》成果(FJJKXB20-1145)
【关键词】 美育 小学音乐 构建
引言:音乐教育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而且还要令学生体验音乐中的美感,进而令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将音乐审美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小学生正处于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而美育教育可以潜移默化改变学生的价值观,进而令他们形成崇高的人格、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教师要重视审美教育,并且令“美育之花”在音乐课堂中绽放。
一、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营造教学情境之美
音乐是一门轻松、愉悦的艺术学科,可以陶冶学生身心、深化其内心情感。同时,音乐教育不仅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去感染、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以此令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小学生存在自制力薄弱、耐心不足等问题,这是影响教学活动顺利推进的主要因素。如果想让审美教育成功融入于小学音乐课堂中,那么教师首先需要营造与之相符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以此营造浓烈的艺术育人氛围,从而令美育元素成功体现于各个教学环节中。
二、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乐曲旋律之美
“旋律”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表现美感的主要音乐元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聆听欣赏课”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若想令“美育之花”成功在音乐课堂中绽放,那么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聆听音乐。当掌握正确的“聆听技巧”之后,学生才能与音乐产生共鸣,进而感知、体会其中的旋律美。久而久之,学生的审美能力便能得到提升,进而形成崇高的人格及正确的价值观。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指点,以此令学生学会聆听音乐,并且可以成功感受其中的旋律之美。
以三年级下册欣赏《铁匠波尔卡》为例,在教学本课之前,教师需要把握这首音乐的重点、难点及内涵。同时,教师还要精心研究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和不同乐段节奏、情绪变化等音乐要素。到了正式上课时,教师可以播放生活中实录的铁匠的劳动场面为导入,让学生观察他们劳动时的动作和声音,打铁和烧火时不同的动作和节奏,为后面的聆听乐曲,划分乐段,分辨情绪和节奏变化、感受旋律的魅力做铺垫。接着,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边听边用动作来模仿铁匠劳动时的情境,随后还可以让学生和自己一起用旋律线来表现不同乐段的劳动心情,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欣赏波尔卡舞蹈带来愉悦感,更进一步体会到乐曲的旋律之美。不过,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可能无法有效把握这首歌曲的核心内涵。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剖析这首歌曲表达的主题、思想。在此之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正确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欢快音乐情绪。总而言之,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聆听技巧。这样的话,学生才能在感受与欣赏乐曲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产生共鸣,体会这些欢快旋律表达的思想及内涵。
三、鼓励学生开口演唱,渗透歌唱声音之美
“演唱”是小学音乐课堂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同时也是渗透美育元素的关键环节。好的歌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而令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引导,让每位学生都有开口表达内心情感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要让每位学生都愿意主动开口演唱。通过正确的指导、鼓励与赞扬,可以令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对于落实审美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之,教师要重视课堂中的“演唱环节”,并且让学生成为该环节的“主角”。
以三年级上册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为例,在教学本课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以此令学生对歌曲主角有初步的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这样的话,学生才能以准确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正式教学歌曲时,教师先播放一遍音乐,接着便可以带领学生练习这首歌曲。在此之间,教师要向学生提出以下要求“注意自己的气息,保持声音连贯”。不过,大多数学生可能无法准确把握自身的情绪。所以,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用婉转及自然的声音去表达内心情绪”。某些学生由于性格相对内向,所以可能不敢主动开口。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赞扬,以此推动他们参与班级的演唱活动。总之,教师要体现学生在课堂演唱环节的“主体地位”,以此令审美教育顺利落实并且取得良好效果。
结语:“营造教学情境”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落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审美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审美意识,并且令他们形成出色的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学生是“审美教育”中的主体者。若想审美教育取得良好效果,那么教师首先需要营造相应的美育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开口演唱、引导学生正确聆听音乐,以此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总而言之,教师要明确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并且将其贯彻到每个教学环节。
參考文献
[1] 袁冬玲.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59.
[2] 於萍.小学音乐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J].艺术评鉴,2020(06):115-117.
[3] 周瑾.我歌我唱,我型我秀——线上指导小学生个性化歌唱学习的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9(24):169-170.
[4] 王倩.基于个体认知理论的小学音乐信息化课堂构建[J].戏剧之家,2018(21):198.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实践研究》成果(FJJKXB20-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