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da_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情感的语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音乐教育就是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浸润学生的心灵,“音乐在学校中不仅仅是一门教学科目,它还是一种有力的教育手段,应该从情感上和审美上美化人的全部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人。”中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是塑造人美好心灵的教育。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我们要带领我们的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聆听美妙音乐、感受音乐魅力的过程中达到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审美情趣、高尚情操和良好素质的人。
  在音乐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放在了首位,这说明在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其教育方式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罗杰·诺斯曾说过:“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体会音乐的真谛,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升华。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游击队之歌》、《保卫黄河》、《军民团结一家亲》等,能使学生爱憎分明,能唤起他们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教唱歌曲《青春舞曲》等能激发学生珍惜时光、热爱学习的热情;教唱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让世界充满爱》等、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
  2.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音乐审美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音乐表层的含义,更重要的是音乐要触动学生的心灵,只有“心动”才能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音乐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怡性,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情绪、格调、思想倾向,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在真善美的艺术世界里陶冶高尚情操。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可使学生联想到平静的江水、皎洁的明月等鲜明如画的音乐形象;欣赏名曲《二泉映月》可让学生产生愉快、兴奋、痛苦、哀伤等不同的情绪变化,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里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欣赏《保卫黄河》,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受。
  3.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音乐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在学校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合理使用和挖掘教材。在教材的安排和使用上,可以结合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补和删减。例如结合安徽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向学生介绍安徽黄梅戏、地方民歌等地方音乐,通过此举可以使学生对我们的本土文化有一个正确认知,了解和传承本土的音乐文化瑰宝,从而引起对家乡的热爱,培养良好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多运用多媒体技术,放映与作品内容有关的音像资料,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受到震撼之后,然后再欣赏乐曲,学生不仅会对乐曲的思想内涵有了深刻的体会,还增进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总之,学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的,经过长期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具有牢固的稳定性,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以育人教育为宗旨,努力做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让音乐成为滋润孩子心田的细雨,让音乐成为涤荡孩子精神的清流。正如朱军在《艺术人生》栏目中所说:用艺术点燃生命,用情感温暖人生。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
其他文献
笔者曾对84位高中一线语文老师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感觉对作文教学付出很多,而且学生收获很多的占2%;感觉对作文教学付出很多,但学生收获很少的占50%;作文教学处于随意无序状态的占76%;所教学生喜爱写作文的占8%;认为写作只是学生的事,老师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占17%;非常渴望改变作文现状,提高作文效率的占90%;尝试过一些方法,并感觉很有效的占19%。  从中可以看出,当前作文教学很不理想,
浣溪沙(其四)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首词写在词人任职徐州期间,元丰元年(1078)春,徐州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勤政爱民的苏轼为了安抚民心,曾经到徐州城东二十里的石潭祈雨。果然天降甘霖,解除了旱情。他满怀喜悦的到石潭谢雨。一路上,看见农作物雨后复苏、欣欣向荣的长势,品味着农村特有的生活气息,分享着久旱得甘霖
教了几届高一,发现高一学生刚入学那会,在政治课学习上存在很多不适应,要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要花很长一段时间。高一政治课必修一是《经济生活》,与初中知识相比,逻辑推理强,抽象程度高,知识难度大。因此,教师就面临着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培养起学生对高中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顺利从初中向高中转变。  一、学习心理上不重视政治课  大多数学生认为政治书本内容读起来淡而无味,认为
【内容摘要】本文简要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结合教学实例介绍在中学英语教学汇总产生的问题及对策,以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语言意识情感态度跨文化意识新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设置的课程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综合能力素质目标。外语教学还是培养学生这种综合能力及人文素养。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时由于觉得新奇,兴趣很浓厚,但他们往往忽视学习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随着学习的进展,兴趣会慢慢降低甚至丧失。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也就是说:无论学习什么,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的水平,是英语老师的首要教学任务。经历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
生物新课标的实施,使越来越多的生物教师摒弃僵化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枯燥乏味的生物学知识,由原来的学生被动灌输,逐步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自主探究的自觉行为。极大程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创造性,为学生终身性学习奠定了基础。初中生物教学中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游戏教学法的认识  游戏教学法是
1月7日,北京动物园的辐纹陆龟穿上饲养员提供的毛衣,抵御严寒。(侯宇 摄)1月11日,在云南野生动物园,狐猴抱团取暖。(刘冉阳 摄)1月6日,北京动物园里的狐狸蜷缩着身体在阳光下熟睡。(赵雅丹 摄)1月7日,重慶市动物园工作人员为近百种怕寒的动物们准备了空调、暖风机等多种防寒保暖设施,帮助它们抵御严寒。图为细尾獴依靠加温灯取暖。(陈超 摄)
加强品牌建设,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制造”  品牌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品牌运营必须植根于创新  媒体是传播中国品牌的重要阵地,是展现品牌形象的重要平台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是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资源。加强品牌建设,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制造”,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战略抓手,是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客观要求。  品牌的生命力在
【内容摘要】依据新课程所设定的标准,本文提出了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如何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任务型”教学、形成性评价等方面来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英语教学 “任务型”教学  1 引言  笔者参加2005年英语新课程培训之后,细读了《英语课程标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实施》、《对高中英语
【内容摘要】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知识的“强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弱势”地位,从而引发学生思维惰性、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新课程标准要求构建自由、民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更新观念、放下架子,适时适当地向学生“示弱”,让学生动起来,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师生共同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示弱教师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