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富人阶层的疯狂消费催生的诞生于中国本土的顶级品牌,
会如何获得世界认同,并在全世界受到像外国奢侈品一般的追捧?
这些问题,都是摆在各位投资家、企业家和品牌管理者面前的现实。
通过中欧国际商学院最近召开的顶级品牌高峰论坛的与会专家关于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发展的分析,
相信可以给人们带来些许思考。
在日益成为外国奢侈品消费重要市场的同时,中国本土的顶级品牌也正异军突起。有许多企业,他们多年为国际顶级奢侈品企业代工,经受历练,并为本土制造企业培养了大批富有经验的工人;中国长期作为国际顶级品牌的重要销售地的过程,为本土奢侈品牌积累了众多市场营销人才;在中国市场,某些世界顶级品牌正悄悄融合中国固有文化特色,孕育出全新的品牌......
法蓝瓷:OEM之后的全球扩张
台湾企业家陈立恒,做瓷器加工出口贸易至今,已有27年,他的工厂每年要设计5000款产品图,被不同客户选中近千张图纸,而其中,只有两成可以卖畅销。“每年我们都在这4%中挣扎,所以我们很清楚客户究竟要什么。”有OEM背景的陈立恒认为,用自己创立的品牌去发展业务,才是长久之计。
2002年陈立恒创立法蓝瓷品牌,唯美绚丽的顶级生活瓷器,带有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元素,造型别致精巧。他的目标很清晰—重塑中国高级瓷器在海外的奢华生活风潮。近些年,他把这股风潮带进中国内地,甚至胡锦涛主席在G20 峰会赠送给奥巴马国礼时,就选用法蓝瓷产品《五牛图》,这给中国富人圈带来了新的赠礼启迪。相类似的赠送行为是:奥巴马送了一个苹果手机给伊丽莎白女王。
中国经济崛起了,怎样让中国的产品更加时尚,更具全球观?陈立恒认为,要让产品带出更真实的中国元素。“要有科技的力量,不然就无法提升传统。我们有这么好的中国元素资源,能否善加运用才是最重要的。”
上海滩:乘着外资的翅膀
以中国唐装元素作为设计灵感的香港服饰品牌“上海滩”,是中国的第一个奢侈品牌,一直代表着中国顶级品牌的文化传统和高端形象。品牌创始人邓永铿爵士和阮伟权先生,在18年前创立品牌之初,就写下了品牌宣言。他们当时想要做一个革命性的事情,“我们要打造一个中国品牌,这个中国品牌要变成一个世界级的国际品牌,这是我们的使命。这个国际品牌,代表‘中国制造’的一个质量的全新标准。”阮伟权说。
他们当时花了很大的功夫,在香港开了第一家旗舰店。品牌在很短时间内就获得巨大成功,与在内地鲜为人知相比,该品牌自问世之日起就受到西方时尚人士的狂热追捧。从香港到纽约,深受海外名流的喜爱,每到换季打折时,店里门庭若市。可是,坏消息也接踵而至—邓永铿募集的天使基金快用完了,要走全球战略,在资金供给上遇到瓶颈。最后只能融资。“当时我们找了摩根士丹利、高盛还有一些其他的私募。私募其实对我们这些新兴的品牌给不了很大支持。他们会说:你是一个新兴公司,你只是早期,早期不是我们需要的。这就是他的思路。我们好几次都是碰了一鼻子灰。”
“上海滩”当时到底需要什么?他们需要找一个合作伙伴,不仅可以为品牌提供金钱上的支持,还有其他能力—可以让这个品牌变成全球化的品牌。“那时,我们开始和其他的品牌进行沟通。最后,等于把公司的绝大部分卖了出去。回顾过去,其实我对此还是深感自豪的,这也是我的职业亮点。我参与创造了一个中国本土品牌,还是一个世界品牌,它现在已经发展到全球超过20个城市。”阮伟权说。
遗憾当然也存在,事实上,“上海滩”整个概念并不是由中国公司推到国外的,而是由一个外国公司把它变成一个全球品牌。“我们当时为什么要把它卖掉,这也是很多创业者在刚开始阶段面临的难题—自己口袋里的钱不够,一旦钱用光了,必须要有财务支持。”阮伟权获得的经验是:如何去找到那些可以给你钱的人,以及给你专业知识支持的人。“他们可以为你提供附加值,能够帮助你去完成你的使命。”
走向海外的顶级品牌虽说不是层出不穷,但确实还有一些可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案例,像是隶属于爱马仕的“上下”品牌,做服饰首饰。另外,还有适时调整了战略部署的太平地毯。中国的顶级品牌在欧美市场会受欢迎吗?马赛商学院MBA与EMBA课程部主任Michel Gutsatz教授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在产品质量和设计上,以及客户服务方面,始终保持顶级品牌应有的水准。”如何在全球开展品牌建设,比在哪里生产产品这个问题更重要。
中国奢侈品的世界品牌战役
胡润在2012年1月份,公布了全球最值钱的奢侈品牌TOP10,我们发现,有两个中国品牌也作为奢侈品牌,进入了TOP10,一个是茅台,一个是五粮液。茅台排在第四(120亿美元),五粮液排在第七(70亿美元)。发了这个报告之后,两者均受到很多争议,都不愿承认“我是奢侈品牌”。
“我把它们放进去主要是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昂贵价格,一个是高端消费群的需求量。我来自英国,对我来说,一瓶酒要花200英镑,这在酒类来说是超级贵的,那肯定是奢侈品牌。我也咨询了几个行业内的朋友‘能不能把茅台、中华这样的品牌作为奢侈品牌’,他们说不行,茅台是单一文化的,只有中国人才懂,外国人不懂的。”乐雅(国际)有限公司总裁陆晓明就认为不行,“一个顶级品牌,一个奢侈品除了历史渊源、精巧工艺等,它不是单一文化的,应该是跨越民族、跨越宗教、跨越生活习惯的产品。”
但是胡润个人不觉得是这样的,“如果说可以达到以上两点的话,它就可以称为奢侈品牌。”胡润说。中国的任何商品领域,都从来没有定义好什么是顶级品牌。因为在不断的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之后,中国原有资本社会被彻底重新洗牌,并且由于经济发展政策长期存在诸多变数,使得生意人更为关注产品的短期畅销行为,并不注重品牌的成长与积累,甚至是一些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家品牌。
没有做到文化认同,使得即使在中国卖得再贵的东西,也很难让世人认为它是奢侈品,甚至中国人自己都觉得不算。中国人如果把一种产品定义为奢侈品,大部分人的理解是“有了它就有了面子,虚荣心攀比心都得到满足。现在买不起,等咱有钱了之后,一定拿下更贵的”。这样说来,中国特色的商品中,像是翡翠、陶瓷、茶叶、保健药品,大把的奢侈品牌。如果把奢侈品牌扩大一些,其实中国的奢侈品牌存在于各个领域,在中国的消费量已经是做到一定的量了。“我们在国外都认可中国的工艺技术很高,如果把奢侈品牌的定义定好,那么中国已经有了很多的奢侈品了。”胡润说。
曼达琳资本执行合伙人高臻女士认为,“要成为一个奢侈品牌,很大依托是文化因素,是沉淀,同时也是这个品牌所在国家的国家形象。中国的国家形象,现在还没有到一个程度,可以让品牌真正被世人理解和欣赏。“所谓的顶级品牌是什么?实际上我们去消费,看重的是它所彰显的生活方式,看重的是这些我们欣赏的人,他们穿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文化后面代表的是什么。”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很大气场的时候,要真正形成一个中国的顶级品牌,很难。
“只有七大要素到位的情况下,才会有中国的奢侈品牌。”马赛商学院MBA与EMBA课程部主任Michel Gutsatz教授认为,现在的诸多中国高端品牌,无论是文化背景、工艺、质量、时间因素和传承、服务精英阶层的目标、相对价格高,这些都有了。“这些合起来就是专门的品牌管理能力,可以有制造,有价格,有传承,也就是说六大要素都可以有,问题就是,能不能拿到剩下的要素—不同的商业文化和创意文化相互妥协。这也是中国的奢侈品牌要发展起来存在两大障碍。”
这同样也是一个新钱变老钱的话题。想给子孙留下一笔钱?或留下几个运作得有点起色或很有起色的顶级品牌?相信大部分想成为新贵族的富豪企业家们,会选择后者。“这也是目前中国企业家们在海外进行大规模收购行为的很大诱因,他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种捷径,反而,去自创中国品牌,太难太累。创立代表国家形象的顶级品牌,并要保证血脉相承的后代们维护品牌,可比‘花更多钱拥有更多奢侈品’这个命题,困难太多。”
会如何获得世界认同,并在全世界受到像外国奢侈品一般的追捧?
这些问题,都是摆在各位投资家、企业家和品牌管理者面前的现实。
通过中欧国际商学院最近召开的顶级品牌高峰论坛的与会专家关于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发展的分析,
相信可以给人们带来些许思考。
在日益成为外国奢侈品消费重要市场的同时,中国本土的顶级品牌也正异军突起。有许多企业,他们多年为国际顶级奢侈品企业代工,经受历练,并为本土制造企业培养了大批富有经验的工人;中国长期作为国际顶级品牌的重要销售地的过程,为本土奢侈品牌积累了众多市场营销人才;在中国市场,某些世界顶级品牌正悄悄融合中国固有文化特色,孕育出全新的品牌......
法蓝瓷:OEM之后的全球扩张
台湾企业家陈立恒,做瓷器加工出口贸易至今,已有27年,他的工厂每年要设计5000款产品图,被不同客户选中近千张图纸,而其中,只有两成可以卖畅销。“每年我们都在这4%中挣扎,所以我们很清楚客户究竟要什么。”有OEM背景的陈立恒认为,用自己创立的品牌去发展业务,才是长久之计。
2002年陈立恒创立法蓝瓷品牌,唯美绚丽的顶级生活瓷器,带有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元素,造型别致精巧。他的目标很清晰—重塑中国高级瓷器在海外的奢华生活风潮。近些年,他把这股风潮带进中国内地,甚至胡锦涛主席在G20 峰会赠送给奥巴马国礼时,就选用法蓝瓷产品《五牛图》,这给中国富人圈带来了新的赠礼启迪。相类似的赠送行为是:奥巴马送了一个苹果手机给伊丽莎白女王。
中国经济崛起了,怎样让中国的产品更加时尚,更具全球观?陈立恒认为,要让产品带出更真实的中国元素。“要有科技的力量,不然就无法提升传统。我们有这么好的中国元素资源,能否善加运用才是最重要的。”
上海滩:乘着外资的翅膀
以中国唐装元素作为设计灵感的香港服饰品牌“上海滩”,是中国的第一个奢侈品牌,一直代表着中国顶级品牌的文化传统和高端形象。品牌创始人邓永铿爵士和阮伟权先生,在18年前创立品牌之初,就写下了品牌宣言。他们当时想要做一个革命性的事情,“我们要打造一个中国品牌,这个中国品牌要变成一个世界级的国际品牌,这是我们的使命。这个国际品牌,代表‘中国制造’的一个质量的全新标准。”阮伟权说。
他们当时花了很大的功夫,在香港开了第一家旗舰店。品牌在很短时间内就获得巨大成功,与在内地鲜为人知相比,该品牌自问世之日起就受到西方时尚人士的狂热追捧。从香港到纽约,深受海外名流的喜爱,每到换季打折时,店里门庭若市。可是,坏消息也接踵而至—邓永铿募集的天使基金快用完了,要走全球战略,在资金供给上遇到瓶颈。最后只能融资。“当时我们找了摩根士丹利、高盛还有一些其他的私募。私募其实对我们这些新兴的品牌给不了很大支持。他们会说:你是一个新兴公司,你只是早期,早期不是我们需要的。这就是他的思路。我们好几次都是碰了一鼻子灰。”
“上海滩”当时到底需要什么?他们需要找一个合作伙伴,不仅可以为品牌提供金钱上的支持,还有其他能力—可以让这个品牌变成全球化的品牌。“那时,我们开始和其他的品牌进行沟通。最后,等于把公司的绝大部分卖了出去。回顾过去,其实我对此还是深感自豪的,这也是我的职业亮点。我参与创造了一个中国本土品牌,还是一个世界品牌,它现在已经发展到全球超过20个城市。”阮伟权说。
遗憾当然也存在,事实上,“上海滩”整个概念并不是由中国公司推到国外的,而是由一个外国公司把它变成一个全球品牌。“我们当时为什么要把它卖掉,这也是很多创业者在刚开始阶段面临的难题—自己口袋里的钱不够,一旦钱用光了,必须要有财务支持。”阮伟权获得的经验是:如何去找到那些可以给你钱的人,以及给你专业知识支持的人。“他们可以为你提供附加值,能够帮助你去完成你的使命。”
走向海外的顶级品牌虽说不是层出不穷,但确实还有一些可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案例,像是隶属于爱马仕的“上下”品牌,做服饰首饰。另外,还有适时调整了战略部署的太平地毯。中国的顶级品牌在欧美市场会受欢迎吗?马赛商学院MBA与EMBA课程部主任Michel Gutsatz教授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在产品质量和设计上,以及客户服务方面,始终保持顶级品牌应有的水准。”如何在全球开展品牌建设,比在哪里生产产品这个问题更重要。
中国奢侈品的世界品牌战役
胡润在2012年1月份,公布了全球最值钱的奢侈品牌TOP10,我们发现,有两个中国品牌也作为奢侈品牌,进入了TOP10,一个是茅台,一个是五粮液。茅台排在第四(120亿美元),五粮液排在第七(70亿美元)。发了这个报告之后,两者均受到很多争议,都不愿承认“我是奢侈品牌”。
“我把它们放进去主要是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昂贵价格,一个是高端消费群的需求量。我来自英国,对我来说,一瓶酒要花200英镑,这在酒类来说是超级贵的,那肯定是奢侈品牌。我也咨询了几个行业内的朋友‘能不能把茅台、中华这样的品牌作为奢侈品牌’,他们说不行,茅台是单一文化的,只有中国人才懂,外国人不懂的。”乐雅(国际)有限公司总裁陆晓明就认为不行,“一个顶级品牌,一个奢侈品除了历史渊源、精巧工艺等,它不是单一文化的,应该是跨越民族、跨越宗教、跨越生活习惯的产品。”
但是胡润个人不觉得是这样的,“如果说可以达到以上两点的话,它就可以称为奢侈品牌。”胡润说。中国的任何商品领域,都从来没有定义好什么是顶级品牌。因为在不断的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之后,中国原有资本社会被彻底重新洗牌,并且由于经济发展政策长期存在诸多变数,使得生意人更为关注产品的短期畅销行为,并不注重品牌的成长与积累,甚至是一些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家品牌。
没有做到文化认同,使得即使在中国卖得再贵的东西,也很难让世人认为它是奢侈品,甚至中国人自己都觉得不算。中国人如果把一种产品定义为奢侈品,大部分人的理解是“有了它就有了面子,虚荣心攀比心都得到满足。现在买不起,等咱有钱了之后,一定拿下更贵的”。这样说来,中国特色的商品中,像是翡翠、陶瓷、茶叶、保健药品,大把的奢侈品牌。如果把奢侈品牌扩大一些,其实中国的奢侈品牌存在于各个领域,在中国的消费量已经是做到一定的量了。“我们在国外都认可中国的工艺技术很高,如果把奢侈品牌的定义定好,那么中国已经有了很多的奢侈品了。”胡润说。
曼达琳资本执行合伙人高臻女士认为,“要成为一个奢侈品牌,很大依托是文化因素,是沉淀,同时也是这个品牌所在国家的国家形象。中国的国家形象,现在还没有到一个程度,可以让品牌真正被世人理解和欣赏。“所谓的顶级品牌是什么?实际上我们去消费,看重的是它所彰显的生活方式,看重的是这些我们欣赏的人,他们穿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文化后面代表的是什么。”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很大气场的时候,要真正形成一个中国的顶级品牌,很难。
“只有七大要素到位的情况下,才会有中国的奢侈品牌。”马赛商学院MBA与EMBA课程部主任Michel Gutsatz教授认为,现在的诸多中国高端品牌,无论是文化背景、工艺、质量、时间因素和传承、服务精英阶层的目标、相对价格高,这些都有了。“这些合起来就是专门的品牌管理能力,可以有制造,有价格,有传承,也就是说六大要素都可以有,问题就是,能不能拿到剩下的要素—不同的商业文化和创意文化相互妥协。这也是中国的奢侈品牌要发展起来存在两大障碍。”
这同样也是一个新钱变老钱的话题。想给子孙留下一笔钱?或留下几个运作得有点起色或很有起色的顶级品牌?相信大部分想成为新贵族的富豪企业家们,会选择后者。“这也是目前中国企业家们在海外进行大规模收购行为的很大诱因,他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种捷径,反而,去自创中国品牌,太难太累。创立代表国家形象的顶级品牌,并要保证血脉相承的后代们维护品牌,可比‘花更多钱拥有更多奢侈品’这个命题,困难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