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条件下的高校后勤部门工作不再只是单纯的针对后勤服务,同时还应该将后期保障和服务育人充分结合,深化服务育人理念。高校后勤服务是后勤改革的根本,服务需要明确主体、重视质量、恪守诚信等,本文将主要分析我国高校后勤在形势背景下,如何深化服务育人新理念。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社会效益
高校后勤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来说,指的是高校后勤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所有管理行为,狭义指的是高校后勤为师生的生活、学习提供衣食住行等后勤服务,具有基础性保障作用,本次研究将从狭义上来分析。众所周知,高校后勤部门的核心工作便是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确保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早期,清华大学后勤部门便最先提出了服务育人的新观念,并综合实际提出可实施方案。而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工作正在逐渐开始转向大众教育,不管是目标、还是模式都发生了转变,因此高校后勤应该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本文将深入分析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概念,同时将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以此来推进高校后勤的全面发展。
1.服务育人的重要性
以往的高校后勤管理体系仅仅只局限于物质保障,缺失服务理念的融入,而现代化的高校后勤体系开始将学校的所有日常均纳入了管理范围中,其中主要概含校园的基本建设、环境维护、医务市的管理、水电管理等等,基于此,后勤服务也是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如决策、调控。伴随着新时期的发展,我国高校后勤服务应该将服务科研、师生作为主导方向,将服务育人作为核心管理理念。与课程教学不同,高校后勤工作中的育人服务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丰富的文化基础熏陶学生,为学生建立良好人生观及价值观,因此,在高校后勤工作中应用服务育人理念有着重要意义。
2.注重“双效”并重
针对于高校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高校后勤服务应该遵循高校教育原则及经济规律。在基于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下,同时也应该兼顾社会效益,切实做好双效统一。一般来说,后勤服务教育属性决定了社会效益,在第二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强调,我国高校后勤部门应该坚持为学校服务的基本原则,不可和社会其他企业一样,将盈利作为最终目的,不可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如果高校后勤部门不去兼顾社会效益,仅仅单纯的以利润为目的,那就完全违背了高校后勤改革的宗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互促进的,经济效益好,能够为科研、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赢取学校师生的信赖,其次反之提升后勤服务信誉,获取社会效益,也能够很大程度的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总体来说,只有真正做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兼顾,才能够保证高效服务特色。
3.强化育人意识,提升管理理念
适应市场经济及高校体制改革,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前提条件,对服务要素进行全面优化,理清后勤管理与服务中的生产关系,加强育人职能,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后勤部门中,管理育人指的是通过合理管理体系来增强社会及、经济效益;而服务育人的核心则是通过后勤人员的良好服务态度、职业道德来正面影响学生。其次,是管理理念,管理即服务,是多种观念性因素的升华。观念意识对于后勤管理工作的影响是多层次的。而管理观念则决定了管理模式及管理途径,最终产生定势的管理效果。现阶段,高校后勤发展特征已经逐渐形成,不论是市场的开放性和以高校为主体的选择性。因此,高校后勤部门应该从传统的行政转变为社会市场的竞争服务。而为了顺应这种趋势,应从多个角度(信息化、人性化等)来加强服务工作中的管理理念。
4.重视服务质量
高校后勤服务也和其他服务业一样,服务质量是服务效果的“瓶颈”问题。由于诸多原因,如服务产品的无形性和服务过程中的差异性;服务中技术含量不高;缺乏具体的服务标准与规范;没有刚性制约等。因此,后勤为有效解决质量问题,应创造提高服务质量的支持条件:①要首先树立质量意识和服务质量价值观,坚持以服务为本、服务立业的质量理念。②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狠抓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不断改进服务业务流程和措施。承诺要有服务程序、服务时限,明确服务责任,有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建立起相应的质量奖惩制度。③加强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强化素质、培训技能。④加强设备设施建设。先进的服务技术和良好的设备设施条件,是保证服务质量优化和提升层次的重要因素。从而更好地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5.创新培训机制
首先,高校应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后勤管理队伍,不断增强工作人员思想作风、业务素质、工作态度和岗位技能,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具备育人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及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变突发事件能力的高素质后勤职工队伍。第二,后勤管理部门要根据后勤管理队伍情况,针对后勤工作人员不同的岗位、学历、背景等,制定不同的培训项目和内容,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对后勤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业务培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并通过专项技能、业务知识、服务能力等进行重点培训和考核。将培训考核结果与后勤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岗位津贴、职务晋升等挂钩,提高后勤工作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后勤工作人员及时掌握后勤管理的新政策、新动态,深入理解高等教育规律和当代大学生个性特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百军.关于强化高校后勤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18):249-250.
[2]张亚东,王雯雯,张玉新.高校后勤工作服务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述评[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7(02):75-79.
[3]周劲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强化服务育人功能[J].高校后勤研究,2016(02):28-29.
[4]李繼民,孙鹏.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实践探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03):171-172.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社会效益
高校后勤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来说,指的是高校后勤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所有管理行为,狭义指的是高校后勤为师生的生活、学习提供衣食住行等后勤服务,具有基础性保障作用,本次研究将从狭义上来分析。众所周知,高校后勤部门的核心工作便是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确保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早期,清华大学后勤部门便最先提出了服务育人的新观念,并综合实际提出可实施方案。而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工作正在逐渐开始转向大众教育,不管是目标、还是模式都发生了转变,因此高校后勤应该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本文将深入分析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概念,同时将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以此来推进高校后勤的全面发展。
1.服务育人的重要性
以往的高校后勤管理体系仅仅只局限于物质保障,缺失服务理念的融入,而现代化的高校后勤体系开始将学校的所有日常均纳入了管理范围中,其中主要概含校园的基本建设、环境维护、医务市的管理、水电管理等等,基于此,后勤服务也是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如决策、调控。伴随着新时期的发展,我国高校后勤服务应该将服务科研、师生作为主导方向,将服务育人作为核心管理理念。与课程教学不同,高校后勤工作中的育人服务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丰富的文化基础熏陶学生,为学生建立良好人生观及价值观,因此,在高校后勤工作中应用服务育人理念有着重要意义。
2.注重“双效”并重
针对于高校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高校后勤服务应该遵循高校教育原则及经济规律。在基于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下,同时也应该兼顾社会效益,切实做好双效统一。一般来说,后勤服务教育属性决定了社会效益,在第二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强调,我国高校后勤部门应该坚持为学校服务的基本原则,不可和社会其他企业一样,将盈利作为最终目的,不可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如果高校后勤部门不去兼顾社会效益,仅仅单纯的以利润为目的,那就完全违背了高校后勤改革的宗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互促进的,经济效益好,能够为科研、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赢取学校师生的信赖,其次反之提升后勤服务信誉,获取社会效益,也能够很大程度的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总体来说,只有真正做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兼顾,才能够保证高效服务特色。
3.强化育人意识,提升管理理念
适应市场经济及高校体制改革,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前提条件,对服务要素进行全面优化,理清后勤管理与服务中的生产关系,加强育人职能,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后勤部门中,管理育人指的是通过合理管理体系来增强社会及、经济效益;而服务育人的核心则是通过后勤人员的良好服务态度、职业道德来正面影响学生。其次,是管理理念,管理即服务,是多种观念性因素的升华。观念意识对于后勤管理工作的影响是多层次的。而管理观念则决定了管理模式及管理途径,最终产生定势的管理效果。现阶段,高校后勤发展特征已经逐渐形成,不论是市场的开放性和以高校为主体的选择性。因此,高校后勤部门应该从传统的行政转变为社会市场的竞争服务。而为了顺应这种趋势,应从多个角度(信息化、人性化等)来加强服务工作中的管理理念。
4.重视服务质量
高校后勤服务也和其他服务业一样,服务质量是服务效果的“瓶颈”问题。由于诸多原因,如服务产品的无形性和服务过程中的差异性;服务中技术含量不高;缺乏具体的服务标准与规范;没有刚性制约等。因此,后勤为有效解决质量问题,应创造提高服务质量的支持条件:①要首先树立质量意识和服务质量价值观,坚持以服务为本、服务立业的质量理念。②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狠抓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不断改进服务业务流程和措施。承诺要有服务程序、服务时限,明确服务责任,有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建立起相应的质量奖惩制度。③加强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强化素质、培训技能。④加强设备设施建设。先进的服务技术和良好的设备设施条件,是保证服务质量优化和提升层次的重要因素。从而更好地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5.创新培训机制
首先,高校应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后勤管理队伍,不断增强工作人员思想作风、业务素质、工作态度和岗位技能,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具备育人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及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变突发事件能力的高素质后勤职工队伍。第二,后勤管理部门要根据后勤管理队伍情况,针对后勤工作人员不同的岗位、学历、背景等,制定不同的培训项目和内容,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对后勤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业务培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并通过专项技能、业务知识、服务能力等进行重点培训和考核。将培训考核结果与后勤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岗位津贴、职务晋升等挂钩,提高后勤工作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后勤工作人员及时掌握后勤管理的新政策、新动态,深入理解高等教育规律和当代大学生个性特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百军.关于强化高校后勤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18):249-250.
[2]张亚东,王雯雯,张玉新.高校后勤工作服务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述评[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7(02):75-79.
[3]周劲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强化服务育人功能[J].高校后勤研究,2016(02):28-29.
[4]李繼民,孙鹏.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实践探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03):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