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维护学生身体健康,保证课外体育活动在高校顺利开展,以黄淮学院非体育专业在校生为研究对象,对部分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与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进一步搞好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课外活动;运动损伤;预防
引言
随着体育运动在大学校园的开展和普及,体育活动已成为很多大学生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娱乐身心的主要内容。但是,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损伤,是大学生碰到的又一实际问题,学生在运动中受了伤,不仅损害学生健康,挫伤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为了维护学生身体健康,保证课外体育活动在高校顺利开展,本文对部分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与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黄淮学院非体育专业在校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了关于全国各高校运动损伤以及体育保健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选题提供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对黄淮学院非体育专业在校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7份,回收率98.5%,有效率100%。并与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有过损伤的学生进行交谈,了解损伤性质、部位、原因及恢复情况。
1.2.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借助计算机使用EXCEL和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有关的分析处理。
1.2.4逻辑法
在分析文献、数据资料以及论文撰写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逻辑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受伤情况和特点
2.1.1不同项目损伤的分类
根据调查,在197份问卷中,男生147名,女生50名。所有被调查者中有68名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占调查总数的34.5%,其中男生59例,占总受伤人数的87%,女生9例,占受伤总数的13%。其受伤类型绝大多数是急性损伤,慢性损伤病例很少。在68例中急性损伤65例占95.6%,慢性损伤3例,占4.4% 。通过问卷可以看到,发生损伤的大部分为男生,女生很少出现运动损伤。这主要与其所参加或者所喜欢的运动项目有关。男生大多喜欢对抗性较强且运动强度比较大的项目,像篮球、足球等;而女生则更喜欢一些运形体健身有关且运动强度不是太大的项目,如健美操,舞蹈,跑步等。其统计分类如下表:
表1不同项目受伤情况调查表
从表1统计结果看,对抗性越强的项目,损伤的人数越多。对抗性较小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等损伤较少。一些无对抗的项目如体育舞蹈、武术套路等也很少发生损伤。同时说明:对抗性,娱乐性强的三大球,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占有很大比例。而像跑步以及体育舞蹈等项目,由于参加人数相对较少,而且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所以损伤人数也很少,个人项目如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虽然娱乐性较强,学生也很喜欢,参加人数也较多,但没有身体的直接对抗,且运动量容易控制,损伤也相对较少。另外通过问卷中对学生运动时间的调查可知,三大球等项目运动时间偏长,导致过渡劳累,也是容易受伤的一个因素。
2.1.2损伤部位分类
通过对问卷收集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得出各个项目中损伤部位及数量,如下表:
表2运动损伤分类
由表2可知,所有的运动项目,特别是三大球,以软组织的挫伤发生率最高,其中篮球中踝关节比例最大。另外在笔者走访的一些篮球爱好者中, 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都有脚踝受伤的经历。而有些人是因为没有及时治疗或没有充分休息造成连续受伤导致陈旧性损伤。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所有项目中,踝关节的损伤最多,其次是膝关节的损伤。
2.1.3受伤特点
调查发现,在黄淮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的运动项目中以足、篮、排为主要参与项目,其次为羽毛球、乒乓球、中长跑、武术、体育舞蹈、其它。在主要参与的体育活动项目中,普及度较高的篮球项目受伤人数也最多,在调查的篮球项目27名病例中,踝关节损伤12例,占44.4%;膝关节损伤2例,占7.4%;指关节损伤3例,占11%;腕关节损伤3例,占11%;皮肤擦伤4例,占14.8%;以上5个部位为此运动项目的主要受伤部位,占篮球损伤人数的89%。这与篮球运动持球突破、冲抢篮板、连续起跳的项目特点有密切联系。在调查的足球项目17名病例中,踝关节损伤3例,占17.6%;膝关节损伤4例,占23.5%;皮肤擦伤5例,占29.4 %;肌肉拉伤3例,占17.6%;以上4个部位为足球项目主要受伤部位,占足球损伤人数的88%。这与足球运动中快速奔跑、激烈对抗有密切联系。在调查的排球项目10名病例中,踝关节损伤3例,占30%;指关节损伤4例,占40%;以上2个部位为排球项目中主要受伤部位,占排球损伤人数的70%;这与排球项目中经常起跳、扣球、拦网的项目特点有密切关系。另外与运动场地、参与者的当时身体机能状态也有一定的关系。
2.2.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损伤的原因分析
2.2.1从调查中发现,损伤中因技术动作不正确和体力过度劳累而造成的运动损伤占很大比例,这些都是有主观因素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重视基本技术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规范、正确的专项技术,使学生在课外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安全锻炼。另外,活动时间要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而定[2]。
2.2.2场地设备不良引起的伤害事故。在调查中,因运动场地不平整或场地湿滑而导致的损伤17例,占损伤的25%。运动场地不好,设备器材不良也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在恶劣的条件下进行运动,就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例如,在下雨情况下,由于视野普便较低,在加上地面湿滑,从事短跑等高速度项目时就容易发生损伤。此外,天气过度寒冷或炎热,对学生亦容易构成伤害。
2.2.3在篮球、足球等对抗性较强的项目中,由于没有老师统一组织,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业余爱好,对比赛规则不太熟悉,往往动作粗野、违反规则,造成不必要的受伤。一些允许身体接触或撞击的运动,如足球、篮球或其它搏击类运动项目,在练习或比赛时,如果没有佩戴或使用保护装备,都会增加运动时受伤的可能。
2.2.4在所有的运动损伤中,无教师组织61例,占损伤的89%,有教师组织的7例,约占10%左右,无教师组织三大球类占损伤的66%。由此可见,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通过教师的指导而避免其受伤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分析参考数据得出受伤原因及人数和比例如下表:
表3运动损伤原因分类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大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损伤,多数为急性损伤,只有极少数劳损性慢性损伤。各种损伤中,以软组织挫伤发生率最高,皮肤擦裂伤次之。
3.1.2损伤发生在学生课余时间内,其中,无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特别是学生自发组织的三大球,最易发生伤害事故。
3.1.3因技术动作不正确和场地器材不良造成的损伤,占据了很大比例。
3.2建议
3.2.1学校体育教学部门和医务部门,应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医务监督方面知识的教育,并将这些内容纳入理论教材。
3.2.2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掌握规范的专项技术,了解规则,加强改善肌肉结构,增加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素质练习,提高抗运动损伤的能力,减少学生在余暇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
3.2.3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不要在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参加一些对抗性比较强的项目,避免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体育院校教材编写组.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331—334.
[2]王凤英,姜霞.运动损伤的病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52—53.
[3]徐世军.高校体育运动损伤调查及预防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08,18(2):54-57.
[4]夏成木.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1):95—96.
关键词:课外活动;运动损伤;预防
引言
随着体育运动在大学校园的开展和普及,体育活动已成为很多大学生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娱乐身心的主要内容。但是,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损伤,是大学生碰到的又一实际问题,学生在运动中受了伤,不仅损害学生健康,挫伤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为了维护学生身体健康,保证课外体育活动在高校顺利开展,本文对部分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与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黄淮学院非体育专业在校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了关于全国各高校运动损伤以及体育保健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选题提供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对黄淮学院非体育专业在校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7份,回收率98.5%,有效率100%。并与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有过损伤的学生进行交谈,了解损伤性质、部位、原因及恢复情况。
1.2.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借助计算机使用EXCEL和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有关的分析处理。
1.2.4逻辑法
在分析文献、数据资料以及论文撰写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逻辑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受伤情况和特点
2.1.1不同项目损伤的分类
根据调查,在197份问卷中,男生147名,女生50名。所有被调查者中有68名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占调查总数的34.5%,其中男生59例,占总受伤人数的87%,女生9例,占受伤总数的13%。其受伤类型绝大多数是急性损伤,慢性损伤病例很少。在68例中急性损伤65例占95.6%,慢性损伤3例,占4.4% 。通过问卷可以看到,发生损伤的大部分为男生,女生很少出现运动损伤。这主要与其所参加或者所喜欢的运动项目有关。男生大多喜欢对抗性较强且运动强度比较大的项目,像篮球、足球等;而女生则更喜欢一些运形体健身有关且运动强度不是太大的项目,如健美操,舞蹈,跑步等。其统计分类如下表:
表1不同项目受伤情况调查表
从表1统计结果看,对抗性越强的项目,损伤的人数越多。对抗性较小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等损伤较少。一些无对抗的项目如体育舞蹈、武术套路等也很少发生损伤。同时说明:对抗性,娱乐性强的三大球,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占有很大比例。而像跑步以及体育舞蹈等项目,由于参加人数相对较少,而且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所以损伤人数也很少,个人项目如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虽然娱乐性较强,学生也很喜欢,参加人数也较多,但没有身体的直接对抗,且运动量容易控制,损伤也相对较少。另外通过问卷中对学生运动时间的调查可知,三大球等项目运动时间偏长,导致过渡劳累,也是容易受伤的一个因素。
2.1.2损伤部位分类
通过对问卷收集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得出各个项目中损伤部位及数量,如下表:
表2运动损伤分类
由表2可知,所有的运动项目,特别是三大球,以软组织的挫伤发生率最高,其中篮球中踝关节比例最大。另外在笔者走访的一些篮球爱好者中, 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都有脚踝受伤的经历。而有些人是因为没有及时治疗或没有充分休息造成连续受伤导致陈旧性损伤。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所有项目中,踝关节的损伤最多,其次是膝关节的损伤。
2.1.3受伤特点
调查发现,在黄淮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的运动项目中以足、篮、排为主要参与项目,其次为羽毛球、乒乓球、中长跑、武术、体育舞蹈、其它。在主要参与的体育活动项目中,普及度较高的篮球项目受伤人数也最多,在调查的篮球项目27名病例中,踝关节损伤12例,占44.4%;膝关节损伤2例,占7.4%;指关节损伤3例,占11%;腕关节损伤3例,占11%;皮肤擦伤4例,占14.8%;以上5个部位为此运动项目的主要受伤部位,占篮球损伤人数的89%。这与篮球运动持球突破、冲抢篮板、连续起跳的项目特点有密切联系。在调查的足球项目17名病例中,踝关节损伤3例,占17.6%;膝关节损伤4例,占23.5%;皮肤擦伤5例,占29.4 %;肌肉拉伤3例,占17.6%;以上4个部位为足球项目主要受伤部位,占足球损伤人数的88%。这与足球运动中快速奔跑、激烈对抗有密切联系。在调查的排球项目10名病例中,踝关节损伤3例,占30%;指关节损伤4例,占40%;以上2个部位为排球项目中主要受伤部位,占排球损伤人数的70%;这与排球项目中经常起跳、扣球、拦网的项目特点有密切关系。另外与运动场地、参与者的当时身体机能状态也有一定的关系。
2.2.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损伤的原因分析
2.2.1从调查中发现,损伤中因技术动作不正确和体力过度劳累而造成的运动损伤占很大比例,这些都是有主观因素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重视基本技术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规范、正确的专项技术,使学生在课外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安全锻炼。另外,活动时间要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而定[2]。
2.2.2场地设备不良引起的伤害事故。在调查中,因运动场地不平整或场地湿滑而导致的损伤17例,占损伤的25%。运动场地不好,设备器材不良也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在恶劣的条件下进行运动,就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例如,在下雨情况下,由于视野普便较低,在加上地面湿滑,从事短跑等高速度项目时就容易发生损伤。此外,天气过度寒冷或炎热,对学生亦容易构成伤害。
2.2.3在篮球、足球等对抗性较强的项目中,由于没有老师统一组织,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业余爱好,对比赛规则不太熟悉,往往动作粗野、违反规则,造成不必要的受伤。一些允许身体接触或撞击的运动,如足球、篮球或其它搏击类运动项目,在练习或比赛时,如果没有佩戴或使用保护装备,都会增加运动时受伤的可能。
2.2.4在所有的运动损伤中,无教师组织61例,占损伤的89%,有教师组织的7例,约占10%左右,无教师组织三大球类占损伤的66%。由此可见,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通过教师的指导而避免其受伤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分析参考数据得出受伤原因及人数和比例如下表:
表3运动损伤原因分类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大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损伤,多数为急性损伤,只有极少数劳损性慢性损伤。各种损伤中,以软组织挫伤发生率最高,皮肤擦裂伤次之。
3.1.2损伤发生在学生课余时间内,其中,无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特别是学生自发组织的三大球,最易发生伤害事故。
3.1.3因技术动作不正确和场地器材不良造成的损伤,占据了很大比例。
3.2建议
3.2.1学校体育教学部门和医务部门,应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医务监督方面知识的教育,并将这些内容纳入理论教材。
3.2.2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掌握规范的专项技术,了解规则,加强改善肌肉结构,增加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素质练习,提高抗运动损伤的能力,减少学生在余暇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
3.2.3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不要在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参加一些对抗性比较强的项目,避免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体育院校教材编写组.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331—334.
[2]王凤英,姜霞.运动损伤的病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52—53.
[3]徐世军.高校体育运动损伤调查及预防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08,18(2):54-57.
[4]夏成木.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