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凡语文科教师都知道:“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九年义教本《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其他各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读写听说和语言思维,它是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工具,又是一种技能,能够掌握和运用好这门工具课,将会对学习和掌握其他各门学科起重大的作用和影响。语文素质的实质和中心是强化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和能力素质的培训。不仅如此,还在思想道德素质的修炼、能力素质的训练、审美素质的培养、良好习惯素质的形成、表达交际素质的锻炼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难以实施的优势,在此谨将自己寡薄之见述之以文,愿与同行商榷,并不吝指教。
1 寓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于语文教学中
思想道德的修养是语文素质的内涵之一,也是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完成的任务之一。《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语文科本身具有民族文化凝聚的特点,积淀着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激情。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要充分把握有利的契机,不失对机地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和审美意识,着力活化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净化心灵,明辨是非,调节自己的行为准则。
在实施道德素质的培养教育中,要遵循语文科思想教育的特点——示范性、感染性、渗透性。“示范性”即教材给学生提供了众多可以直接仿效的形象。如《回忆我的母亲》(朱德)中“母亲”的形象,《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中“志愿军”的形象;《藤野先生》(鲁迅)中“藤野”先生的形象。语文教学就要通过这些形象的示范作用,使学生懂得该怎样认识生活,理解人生,创造生活,编织未来,形成相应的思想道德认识。“感染性”即诉诸于理性,动之以情,通过形象感染感化学生。“渗透性”即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在听说读写的每项训练中,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文学的精品滋润学生耳目,以课文佳作的真挚情感撩拨学生心弦,以精要文辞启迪学生心智,以教材中的榜样形象激励学生奋进。
2 能力素质的训练
训练能力,就是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训练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等。同时辅以一般的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综合力的训练,尤其思维能力的训练。所谓语言文字训练,简言之,就是字、词、句、篇的训练和听说读写的训练。换言之,就是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语感训练、读写训练。其中培养语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功,只有综合运用语感功能,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语言文字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要掌握和运用这个工具,必须强化操作训练(实践)。如介绍了字典的使用方法后,应及时组织大量的“实践”活动,由学生自己解决以后碰到的大量生字、新词;再如现代文阅读,在介绍了基本的阅读规律、方法、思路后,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到现代文的海洋里去“遨游”,并积极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去,完成认知(学)——实施(用)——掌握(会)三位一体的能力训练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语文能力素质逐步形成。
3 审美素质的培养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校园宁静的文化氛围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日益明显。学生的视野已远远逾越了校园的四堵围墙。社会上书刊市场良莠混杂,影视文化扑朔迷离,其中一些文化垃圾势必对审美心理尚不健全的中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对学生进行适时恰当的审美素质的培养迫在眉睫。因此,依据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审美素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完成这个任务,必须明确审美素质的内容,依笔者之见,审美素质的培养应包括:审美欣赏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良好的审美素质有助于人追求真善美,是青少年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的必要条件。只有把审美素质的培养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才能全面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师反复指导学生进行对美的形象的感受、理解、体验,引导学生学习吸收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语言材料,借鉴前人创造美的经验、语言、表现方法,形成合乎规范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要借助优秀作品陶冶情操、塑造心灵、磨砺意志,从而形成美的性格,完善的人格,达到提高审美素质和审美品位的目的。
4 良好习惯素质的培养
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主要应包括写字习惯、听话习惯、说话习惯、阅读习惯、作文习惯以及识记习惯、观察习惯、思维习惯等。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以及对他们将来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种好习惯一旦形成将终生受用。因此语文教学中决不可忽视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必须将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为了适应21世纪的需要,语文学科除注意培养一般习惯外,还应特别注意学生善于联系实际,独立思考,思维敏锐快捷的多种素质的训练和培养。
5 表达交际素质的培养
表达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表达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表达交际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在现代快节奏生活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日常交往、工作生活、社会礼仪、交际公关、广告宣传、荐营推销、商务洽谈、合约签订等都离不开表达交际素质。口头表达,第一层次要求要读准字音。汉语中多音字,形似字很多,如在一定场合读错了,就很难与“素质”并论。表达的第二层次要求说话时仪态自然大方,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这样才能顺利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这也是大纲的要求,教材中也有专项训练题。
书面表达有三个层次要求,一是书写规范,字体端正美观;二是不写错误字;三是提高写作能力。一个中学毕业生,若不会写启事,拟电文,不会写简单的合同书,不会按说明文字使用较复杂的电器。总之,不会写日常应用文,那就不能算一个合格的中学毕业生,其责任在于我们语文教学没有强化学生这方面素质的训练和培养。表达交际素质是语文诸素质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它反映着一个人在当今社会中适应短频快生活节奏的能力。
综上所述,要造就和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就必须注意培养语文综合素质(以上几种素质是语文素质的总和)——即会做人、会学习、有良习、会交际。所以说语文素质在人的全部素质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对于造就健全的高素质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只有从观念、方法、思路上对教材建设、考试制度、教育评价机制等进行彻底改革,才能冲破应试教育的误区,推行素质教育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以期早日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1 寓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于语文教学中
思想道德的修养是语文素质的内涵之一,也是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完成的任务之一。《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语文科本身具有民族文化凝聚的特点,积淀着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激情。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要充分把握有利的契机,不失对机地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和审美意识,着力活化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净化心灵,明辨是非,调节自己的行为准则。
在实施道德素质的培养教育中,要遵循语文科思想教育的特点——示范性、感染性、渗透性。“示范性”即教材给学生提供了众多可以直接仿效的形象。如《回忆我的母亲》(朱德)中“母亲”的形象,《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中“志愿军”的形象;《藤野先生》(鲁迅)中“藤野”先生的形象。语文教学就要通过这些形象的示范作用,使学生懂得该怎样认识生活,理解人生,创造生活,编织未来,形成相应的思想道德认识。“感染性”即诉诸于理性,动之以情,通过形象感染感化学生。“渗透性”即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在听说读写的每项训练中,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文学的精品滋润学生耳目,以课文佳作的真挚情感撩拨学生心弦,以精要文辞启迪学生心智,以教材中的榜样形象激励学生奋进。
2 能力素质的训练
训练能力,就是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训练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等。同时辅以一般的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综合力的训练,尤其思维能力的训练。所谓语言文字训练,简言之,就是字、词、句、篇的训练和听说读写的训练。换言之,就是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语感训练、读写训练。其中培养语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功,只有综合运用语感功能,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语言文字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要掌握和运用这个工具,必须强化操作训练(实践)。如介绍了字典的使用方法后,应及时组织大量的“实践”活动,由学生自己解决以后碰到的大量生字、新词;再如现代文阅读,在介绍了基本的阅读规律、方法、思路后,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到现代文的海洋里去“遨游”,并积极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去,完成认知(学)——实施(用)——掌握(会)三位一体的能力训练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语文能力素质逐步形成。
3 审美素质的培养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校园宁静的文化氛围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日益明显。学生的视野已远远逾越了校园的四堵围墙。社会上书刊市场良莠混杂,影视文化扑朔迷离,其中一些文化垃圾势必对审美心理尚不健全的中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对学生进行适时恰当的审美素质的培养迫在眉睫。因此,依据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审美素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完成这个任务,必须明确审美素质的内容,依笔者之见,审美素质的培养应包括:审美欣赏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良好的审美素质有助于人追求真善美,是青少年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的必要条件。只有把审美素质的培养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才能全面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师反复指导学生进行对美的形象的感受、理解、体验,引导学生学习吸收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语言材料,借鉴前人创造美的经验、语言、表现方法,形成合乎规范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要借助优秀作品陶冶情操、塑造心灵、磨砺意志,从而形成美的性格,完善的人格,达到提高审美素质和审美品位的目的。
4 良好习惯素质的培养
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主要应包括写字习惯、听话习惯、说话习惯、阅读习惯、作文习惯以及识记习惯、观察习惯、思维习惯等。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以及对他们将来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种好习惯一旦形成将终生受用。因此语文教学中决不可忽视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必须将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为了适应21世纪的需要,语文学科除注意培养一般习惯外,还应特别注意学生善于联系实际,独立思考,思维敏锐快捷的多种素质的训练和培养。
5 表达交际素质的培养
表达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表达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表达交际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在现代快节奏生活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日常交往、工作生活、社会礼仪、交际公关、广告宣传、荐营推销、商务洽谈、合约签订等都离不开表达交际素质。口头表达,第一层次要求要读准字音。汉语中多音字,形似字很多,如在一定场合读错了,就很难与“素质”并论。表达的第二层次要求说话时仪态自然大方,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这样才能顺利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这也是大纲的要求,教材中也有专项训练题。
书面表达有三个层次要求,一是书写规范,字体端正美观;二是不写错误字;三是提高写作能力。一个中学毕业生,若不会写启事,拟电文,不会写简单的合同书,不会按说明文字使用较复杂的电器。总之,不会写日常应用文,那就不能算一个合格的中学毕业生,其责任在于我们语文教学没有强化学生这方面素质的训练和培养。表达交际素质是语文诸素质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它反映着一个人在当今社会中适应短频快生活节奏的能力。
综上所述,要造就和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就必须注意培养语文综合素质(以上几种素质是语文素质的总和)——即会做人、会学习、有良习、会交际。所以说语文素质在人的全部素质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对于造就健全的高素质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只有从观念、方法、思路上对教材建设、考试制度、教育评价机制等进行彻底改革,才能冲破应试教育的误区,推行素质教育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以期早日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