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而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又是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初中各学科新版课标中提出“坚持德育为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教学基本理念,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好基础。最近,笔者把“立德树人,做好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作为研究课题。推行一种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润物细无声”式的德育方式。
【关键词】立德树人;学科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0-002-01
一、关注和研究此课题的背景
前段时间,我非常荣幸,有机会被番禺区教育局推荐参加广州市中学德育师资培训班的学习。虽然我现在在学校教导处负责的是教学教研这一块,不是直接负责德育那块,但对于一个曾经做过近20年班主任工作,做过科组长、级长、团委书记、党支部宣传委员、教导处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和初中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我来说,深感学校德育工作对学校教学工作发展的重要性。
唐代诗人杜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诗句,曾倾倒后人无数,表达了一种滋润万物生长又了无痕迹、无声无息的意境。较好地启迪了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然而,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德育却刚好与此相反,常常是“雷声大雨点小”,动静大收效微。造成如此现象是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就不想在此进行具体的分析。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而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又是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结合近段时间与学校同事共同合作关于“立德树人,做好学科德育渗透”课题研究的感受,我个人觉得应该推行一种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润物细无声”式的德育方式。这种方式潜移默化、教育无痕,但会在不知不觉中显现效果。所以,本人认为:不只是我们政治课等德育课程需要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德育渗透,其他各个学科都应该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共同承担 “帮助初中阶段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的初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生活态度”的德育工作责任。
二、做好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几点探索
1.要把课堂作为主阵地,努力实现德育渗透的常态化
各学科新版课程标准中都明确提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的德育要求。关键是看我们各学科老师是否切入?如何切入?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追逐考点,抓紧时间,许多内容都可以一带而过,甚至于完全忽略。如果我们有心抓住这些内容挖掘、拓宽,哪怕表面上看来德育化不明显的内容,也能找到德育的契机,这不仅能使枯燥的知识鲜活起来,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德育的熏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一节课的德育渗透或偶尔为之,德育效果肯定是微乎其微的。但如果能长期坚持,把德育渗透作为本学科每一节课的必要内容,使德育渗透成为一种教学常态,日积月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无声无息地改变着学生,改变着课堂,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就能真正得以实现。
2.要善用现实中的典型案例指导学生的行为,要努力实现德育渗透的行动化
德育渗透行动化就是指将学生在德育中获得的收益,用来指导学生的实际行动,并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避免了德育的空洞和脱离实际,使德育教育具有了实际的指导意义。那么,德育教育的素材是哪里来的呢?我认为都可以从生活中拿来!首先,我们每一位任课老师都应该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生活中发生的以及各种媒体上曝光的典型道德案例,尤其注意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典型事例。其次,对收集的资料,老师要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不能都直接拿来为教学所用。在教学材料的选取上,我们要坚持“正面引导,负面反思,并以正面为主”的原则,多弘扬生活中积极向上的精神,多宣扬社会有爱、有情、有阳光的一面。
3.要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及时捕捉德育契机,使德育渗透生活化
德育渗透生活化是指我们的德育素材要来源于自己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为学生的生活实际服务。除了在课堂利用自备资源进行德育教学外,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的一举一动、点点滴滴,甚至包括课外作业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德育渗透的契机。各学科教学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引导要贯穿在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感恩意识、自立意识、环保意识、劳动意识、勤俭节约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
4.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实现德育渗透榜样化
在日常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实践中,我们都会悟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身体力行胜过千言万语!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教育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而自己上课却因故迟到;如果我们教育学生要勤俭节约,而自己在打印试卷时却浪费纸张;如果我们教育学生要诚实信用,而自己却在和学生约好的时间段不能按时赴约,如此种种,就可能让我们的德育事倍功半,甚至付诸东流。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很难要求学生做到。
作为学科任课老师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一定要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點点滴滴、课堂内外。比如,对待优秀生和学困生要一视同仁,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每个学生的品德中也都有高尚和低俗两个方面。作为任课老师的我们就应该通过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引导学生从低俗走向高尚的过程中也会使自己的人格渐渐升华,真正成为一个受学生尊重的人。
虽然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做了总好过不做!如果每一位任课老师都能立德树人,认真做好本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这将是学生成长之福、班主任工作之福、学校发展之福、德育职业之福!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它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长期坚持,潜移默化,用高尚的道德营养一点一滴地滋润我们每一位可爱的学生的心灵,并使之逐渐转变为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必然。这应该是每一个中学教师的良知使然,也应该成为每一位中学教师终生的使命!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关键词】立德树人;学科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0-002-01
一、关注和研究此课题的背景
前段时间,我非常荣幸,有机会被番禺区教育局推荐参加广州市中学德育师资培训班的学习。虽然我现在在学校教导处负责的是教学教研这一块,不是直接负责德育那块,但对于一个曾经做过近20年班主任工作,做过科组长、级长、团委书记、党支部宣传委员、教导处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和初中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我来说,深感学校德育工作对学校教学工作发展的重要性。
唐代诗人杜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诗句,曾倾倒后人无数,表达了一种滋润万物生长又了无痕迹、无声无息的意境。较好地启迪了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然而,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德育却刚好与此相反,常常是“雷声大雨点小”,动静大收效微。造成如此现象是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就不想在此进行具体的分析。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而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又是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结合近段时间与学校同事共同合作关于“立德树人,做好学科德育渗透”课题研究的感受,我个人觉得应该推行一种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润物细无声”式的德育方式。这种方式潜移默化、教育无痕,但会在不知不觉中显现效果。所以,本人认为:不只是我们政治课等德育课程需要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德育渗透,其他各个学科都应该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共同承担 “帮助初中阶段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的初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生活态度”的德育工作责任。
二、做好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几点探索
1.要把课堂作为主阵地,努力实现德育渗透的常态化
各学科新版课程标准中都明确提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的德育要求。关键是看我们各学科老师是否切入?如何切入?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追逐考点,抓紧时间,许多内容都可以一带而过,甚至于完全忽略。如果我们有心抓住这些内容挖掘、拓宽,哪怕表面上看来德育化不明显的内容,也能找到德育的契机,这不仅能使枯燥的知识鲜活起来,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德育的熏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一节课的德育渗透或偶尔为之,德育效果肯定是微乎其微的。但如果能长期坚持,把德育渗透作为本学科每一节课的必要内容,使德育渗透成为一种教学常态,日积月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无声无息地改变着学生,改变着课堂,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就能真正得以实现。
2.要善用现实中的典型案例指导学生的行为,要努力实现德育渗透的行动化
德育渗透行动化就是指将学生在德育中获得的收益,用来指导学生的实际行动,并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避免了德育的空洞和脱离实际,使德育教育具有了实际的指导意义。那么,德育教育的素材是哪里来的呢?我认为都可以从生活中拿来!首先,我们每一位任课老师都应该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生活中发生的以及各种媒体上曝光的典型道德案例,尤其注意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典型事例。其次,对收集的资料,老师要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不能都直接拿来为教学所用。在教学材料的选取上,我们要坚持“正面引导,负面反思,并以正面为主”的原则,多弘扬生活中积极向上的精神,多宣扬社会有爱、有情、有阳光的一面。
3.要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及时捕捉德育契机,使德育渗透生活化
德育渗透生活化是指我们的德育素材要来源于自己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为学生的生活实际服务。除了在课堂利用自备资源进行德育教学外,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的一举一动、点点滴滴,甚至包括课外作业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德育渗透的契机。各学科教学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引导要贯穿在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感恩意识、自立意识、环保意识、劳动意识、勤俭节约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
4.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实现德育渗透榜样化
在日常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实践中,我们都会悟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身体力行胜过千言万语!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教育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而自己上课却因故迟到;如果我们教育学生要勤俭节约,而自己在打印试卷时却浪费纸张;如果我们教育学生要诚实信用,而自己却在和学生约好的时间段不能按时赴约,如此种种,就可能让我们的德育事倍功半,甚至付诸东流。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很难要求学生做到。
作为学科任课老师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一定要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點点滴滴、课堂内外。比如,对待优秀生和学困生要一视同仁,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每个学生的品德中也都有高尚和低俗两个方面。作为任课老师的我们就应该通过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引导学生从低俗走向高尚的过程中也会使自己的人格渐渐升华,真正成为一个受学生尊重的人。
虽然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做了总好过不做!如果每一位任课老师都能立德树人,认真做好本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这将是学生成长之福、班主任工作之福、学校发展之福、德育职业之福!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它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长期坚持,潜移默化,用高尚的道德营养一点一滴地滋润我们每一位可爱的学生的心灵,并使之逐渐转变为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必然。这应该是每一个中学教师的良知使然,也应该成为每一位中学教师终生的使命!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