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羡鸳鸯不羡仙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guowwg32691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鸳鸯美丽多情,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永恒爱情的象征,也是一夫一妻、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表率。传说鸳鸯一旦结为配偶,便相伴终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寻觅新的配偶,而是孤独凄凉地度过余生。虽然有人认为这只是人们看见鸳鸯在清波明湖之中的亲昵举动,通过联想产生的美好愿望。其实现实中的鸳鸯并非如此,然而这并不影响人们借着鸳鸯来抒发对忠贞爱情的向往。以鸳鸯为题材的诗歌、绘画,从古至今经久不衰,在古代文艺作品里,常能寻到对鸳鸯的曼妙咏诵。那首著名的《孔雀东南飞》末尾,借鸳鸯倾诉了撼天动地的爱情悲剧,“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虽然自然界的鸳鸯不会夜夜鸣五更,但读了它心头却不能不有凄凉的况味。唐朝白居易的《长恨歌》则直抒胸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诵声仿佛就在耳边回旋。而其他一些名士大多以客观描述来借鸟抒情,如杜牧的“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杜甫的“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卢照邻的“愿作鸳鸯不羡仙”等等。以情入心,这些大诗人的倾慕吟喻,足以说明鸳鸯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鸳鸯也是其他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在中国绘画史上,曾经涌现过大量以鸳鸯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本文选出一些珍藏在各大博物馆的精品与读者分享。
  →张中《芙蓉鸳鸯图》立轴纸本墨笔纵146.6厘米横56.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秋高气爽时节,一对鸳鸯在清波中嬉游,雄的低首弄波,雌的仰头鸣叫,活泼多姿、栩栩如生。水上藻荇徜徉,水波线条流畅富有动感。溪岸芙蓉花两株,或含苞待放或盛开。坡石间野菊、蒲草随风飘拂,气韵野逸。左上款署“至正十三年五月,张子政为德章作”。此图曾经明代沈贞吉、薛益,清代内务府及现代画家吴湖帆收藏,现藏上海博物馆。
  张中,生卒年不详,元代画家,约活动于至正年间。一名守中,字子政,亦作子正,松江(今上海松江)人。山水师黄公望,尤擅绘花鸟,多以水墨点簇晕染,生动而富韵味,偶尔设色,清隽雅致,与王渊并称元代水墨花鸟画代表画家。他注重写生,因精通水墨写生被时人誉为“写生第一”。
  ←仇英《沙汀鸳鸯图》立轴纸本设色纵78.9厘米横27.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仇英的花鸟画传世真迹绝少,此幅《沙汀鸳鸯图》是他难得的佳作。画面上沙洲染绿,蓬草丛生,四周水色茫茫,清波荡漾。一对鸳鸯栖息于其中,雌鸟在水中正踩浪戏游,雄鸟单足立于岸边,侧颈低头梳理羽毛,也似刚从水中上岸。画面上方大片留白,只勾画两只翩飞的燕雀,显出水天一色、气韵空蒙之感。用笔细致,工写兼备,设色恬淡,构图新巧,体现了作者纤细清雅的艺术特色。
  仇英,生卒年不详,明代画家。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人,寓居苏州。擅画人物,尤长仕女。画山水以青绿为多,细润明丽而风骨劲峭,偶作花鸟亦清丽有逸致。后人把他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
  ←周之冕《莲渚文禽图》立轴 绢本设色纵93厘米横47.7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图中几株荷叶欹正仰俯,荷花或含苞或盛开,姿态不同。苇草丛立,水草点点,湖水清澈见底。一对鸳鸯正嬉戏水中,毛羽丰美,情趣盎然。一只翠鸟停于荷杆上,正欲展翅掠出。该图写景写物,形象生动,画面清秀,兼工带写。以没骨写叶,以粉白勾花,工笔与写意和谐统一,笔墨自然,设色淡雅,意境清俊舒朗。
  周之冕,生卒年不详,字服卿,号长谷,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其画取法陈淳、陆治二家之长,兼工带写,所画花鸟皆生动尽态,设色艳丽雅致,独具神韵,创钩花点叶画法,为吴门画派重要画家。
  ←王醴《雪梅鸳鸯图》立轴纸本设色纵164厘米横45.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雪景寒江,两只鸳鸯站于岸边梳理羽毛。一株老梅,枝条繁茂,花开带雪,分外妖娆。雪竹挺立,小雀瑟栖于上。鸳鸯造型优美,色墨交融。梅树用笔老辣,用墨焦重,梅花清新淡雅,整个背景以淡墨渲染,留白以表雪意。
  王醴,明代,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十六、十七世纪。字三泉,浙江嘉兴人。擅花鸟,学周之冕,晚年工山水。
  →李因《芙蓉鸳鸯图》立轴纸本墨笔纵115厘米横47.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作芙蓉两枝,一俯一仰,上下呼应,芙蓉花用白描勾勒,线条转曲流利,运笔迅疾,似不经意而神采飞扬。叶用水墨渲染,层次分明,墨韵生动,叶筋勾勒用笔尖削劲挺。花下鸳鸯在水中悠游憩息,神态安详自若。鸳鸯形态准确,毛羽用水墨描绘,笔触细腻,墨分五色,体现出丰厚的质感及绚丽的色彩。全幅构图疏朗,笔墨精到,给人一种恬静舒适的美感。
  李因(1610-1685年),字今生,号是庵、龛山逸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为江浙名妓,后嫁光禄寺少卿葛征奇为妾。李因擅墨笔山水、花鸟,山水法宋人米芾、米友仁父子,多用水墨点染,“以烟云掩映树石”。花鸟画在师法明中晚期陈淳(字道复,号白阳山人)的写意画风基础上,又以自然为师,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在创作上避开了女画家惯有的构图小气、笔致纤弱等弊病,以潇洒随意及疏爽隽逸的艺术风貌倍受时人赞许。
  ←王武《鸳鸯白鹭图》立轴绢本设色纵156.3厘米 横74.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描绘宁静萧瑟的夜景。秋月倒影,夜色澄明,坡岸上芙蓉盛开,鸳鸯双栖,白鹭单足缩头停眠在水中岩石上。荻芦稀疏,花草随风摆动,水波荡漾。画面设色淡雅,鸳鸯、白鹭以工笔细描,芙蓉、荻芦以点笔写意,两者互为衬托,相映成趣。此画充分反映了王武花鸟画敷色明丽、艳而不俗的特色。
  王武,字勤中,号忘庵,又号雪颠道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精鉴赏,先祖富收藏,多宋元名迹,往往心识手追,于传统颇有领悟。擅诗文,工画花卉禽鸟,与恽寿平齐名,均以写生为基础,恽长于没骨而王长于勾花点叶。
  →高其佩《柳塘鸳鸯图》立轴纸本设色纵184厘米横97厘米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春水池塘不见坡岸,水面鸳鸯畅游于垂柳之间,柳枝随风摇曳,群鸟上下飞鸣。指墨草草,浓淡烘托,令画面充满动感。
  高其佩(1672-1734年),字韦之,号且园,又号南村,辽宁铁岭人。官刑部侍郎。他年轻时,学习传统绘画,其山水、人物受吴伟的影响。中年以后,开始用指头作画。所画花木、鸟兽、鱼、龙和人物,无不简括生动,意趣盎然。
  ↑吴振武《荷花鸳鸯图》立轴纸本设色纵133.1厘米横71.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画中为荷塘一角,芦苇丛生,清澈见底的水面上,一对鸳鸯相伴而游,在它们上面荷叶碧绿似伞,几朵红荷正绽吐芳菲。花鸟画法工整细致,虚实相合。荷叶的脉络、荷花的红丝及荷柄之上的细刺都描绘得极其生动,而水波、水草、芦苇只以淡墨数笔勾染而成。笔法虚实结合,使画面呈现一种空灵润泽的感觉。
  吴振武,清代人,字威中,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为宝坻知县,罢归,卖画自给。善花卉草虫,笔意雅秀,山水得王原祁指授,兼长指墨。
  ↑唐云《牡丹鸳鸯》纸本设色纵108厘米横64厘米上海中国画院藏
  此图色彩明丽,情景欢快,蕴含诗意。图中牡丹枝干盘曲,花朵以勾填晕染法画成,清爽而高洁,以没骨法画叶,以墨线勾叶脉,清晰可见。牡丹在下面岩石衬托下,于清丽中显得风姿绰约。岩石下临池水,水波澹澹。池中两只鸳鸯色彩明艳,栩栩如生,整个画面充满情趣。
  唐云(1910-1993年),字侠尘,别号药城、药尘、药翁、老药、大石、大石翁,画室名“大石斋”、“山雷轩”,唐云是他成为画家后用的名字。浙江杭州人,擅花鸟、山水,偶作人物。其笔墨融北派的厚重与南派的超逸于一炉,清丽洒脱,生动有趣。
  ↑金明《花鸟虫鱼图》册之《秋水文鸳》册页纸本纵26.6厘米横36.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册共有十开,现选其《秋水文鸳》一开。此图用笔纵逸潇洒,设色秀妍,柳叶、翎毛写得姿意如生,点染浮萍、涟漪亦别具幽趣。虽为临摹王武之作,但能随手点染,天真烂漫,有出蓝之美。
  金明,生卒年代不详,清朝女画家。字晓珠,号圆玉,江苏昆山人。擅山水、花卉。(责编:李禹默)
其他文献
“下一件拍品,王叔晖的《西厢记》,1957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底价500元!”拍卖师话音刚落,竞拍者纷纷举牌,“1000元”“2000元”“2400元”……“3000元成交!”这是几年前发生在某次全国性连环画拍卖会的情形。除了《西厢记》,王叔晖创作的其他连环画如《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牌》《杨门女将》《赵梦桃》等,均深受连环画收藏爱好者的青睐,无论是拍卖还是交易价格都在千元以上。 
期刊
上世纪30年代,宜兴紫砂业掀起了制壶与陶刻的高潮。一些陶刻的名家高手们在紫砂茗壶上或书法或绘画,书画高雅刀法遒劲,山水人物法度严谨,茗壶名刻相得益彰,形成了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独特的民国紫砂艺术,增强了紫砂茗壶的艺术魅力,深得民国上层人士的青睐。“壶随字贵,字依壶传”,故当时名家刻陶的工价要比制作茗壶的壶坯价格高。  民国壶陶刻的落款一般要受到陶商与店号的制约。壶上署款以陶刻艺人的名号与店号为主,有
期刊
蕴玉斋记  南方有斋,名曰蕴玉。斋在大岭之南,粤地之东。  蕴者,天地之所以化生万物滋育百灵者也;玉者石之极也。玉讲缘也,因缘和合而璀璨于世。知名者有和氏连城之璧、贾氏通灵之宝也。西游记明载:女娲氏炼石以补天。事成遗有璧,迸而为猴,后为大圣齐天直犯天颜。今花果山水帘洞内有大圣庙在焉。  斋主炼石黄君,余总角之交也。乃翁在潮之阳,承榕城陈文希、范昌干衣钵,而称桑梓画学名师。喜师牛善画牛,得墨牛直值水
期刊
皋庑吴氏自清康熙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世代先贤与收藏都曾有深厚机缘。而我爷爷(吴湖帆先生)所经历的这段传奇人生,更使他成为皋庑吴氏历代先贤之中与书画收藏机缘最为深厚的一人。在最近几十年中,国内有关他在收藏与创作方面较为宏观的介绍已由戴小京、郑重、顾海音、佘彦焱、江宏、张春记等学者陆续发表。爷爷的日记以及部分重要书画收藏记,也由上海图书馆著名学者梁颖先生整理完成。在海外方面,当年曾与爷爷共同研究中国
期刊
在今年“3·15”晚会上鉴定黑幕被曝光后,鉴定便成了一个臭遍大街的热门话题,各媒体纷纷跟踪报道(见本期藏界视点),很多人谈“鉴”色变,无所适从,这不能不说是收藏界的悲哀和耻辱!  本来,古今中外,从来就不乏文物造假者,因而就有鉴别真假的行当存在,鉴定与造假常年斗法,假东西自然会被发现,会被抑制,如今连鉴别真假的机构也在造假,抓贼的人也跟着偷东西,那让人们怎么办呢?是不是太可怕了?世上还有可以相信的
期刊
清代白玉雕,凡涉玉者皆知,不仅质地精优,而且雕琢精美绝伦,浮雕、圆雕、镂雕、巧雕、立体雕……精彩纷呈。造型、题材广泛而丰富,空前辉煌。其存世的各种玉雕佳作,多如繁星,圆雕人物作品乃其中一种,精思巧作,器形丰富。玉料的使用和雕刻工艺上互相交融,放出耀眼的光彩。下面掇取几件清代圆雕人物精品,供同仁欣赏品评。  白玉童子竹马坠(图1) 和田白玉,白润纯正,底带沁色。圆雕童子骑上竹马,回首凝视,头上三绺发
期刊
从中华民国建立到今天,历史的脚步已经跨越了整整一百年。一百年前,伴随着近代中国向现代中国迈进的强劲步伐,一种画面色彩鲜艳、题材贴近现实、风格洋味十足的瓷器品种——时装人物瓷器应运而生。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瓷画品种,从出现、兴盛,到衰落、消失,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时间。沧桑百年,至今天存世的时装人物精品瓷器,市面上已难得一见,画面精美的残器也已成为许多收藏者追逐的目标,时装人物瓷画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历
期刊
顾海林(1845-1894年),江苏省江都人,扬州派画家,最近几年,其纸绢作品屡屡上拍。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此人于光绪早期在江西波阳云林阁创作的一批瓷绘作品受到浅绛彩瓷收藏界一批发烧友的狂热追捧,而对其身份的考证,则牵动了笔者三年的神经。在考证的过程中,有资料贫乏的困惑,也有发现线索的愉悦,更有得到结果的欣喜。其甘、其苦,在短短的几年间使一个浅绛彩瓷爱好者刻骨铭心。  初识顾海林的作品,是在200
期刊
编者按:  近年来全球收藏界受金融危机影响颇显萧条,但华人收藏却欣欣向荣,呈现了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华人收藏家地位也日益提高,自2008年首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创办以来,更是受到了海内外广泛而又强烈的关注。2010年11月5-6日,第二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又如期在上海成功举办,此次参与收藏家身份之重、收藏之丰为前所未有,为此本刊特辑论坛部分专家学者的专题演讲与广大读者分享。(以下文字系作者根据录音
期刊
汉代的五铢钱,吸取了秦半两形制的特点,以量命钱,钱重五铢。五铢钱的正、背面有凸显的外廓,形制上的先进性,成为我国货币史上寿命最长的货币。  东汉以后,苦于长久战乱,经济凋敝,统治阶级实行了一种“放民铸钱”的政策,为其自身的需要,铸币权“时放时收,向无定见”,其结果造成私铸泛滥,“榆荚”猖獗。东汉晚期出现的“剪凿五铢”钱,便疑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所谓“剪凿五铢”,其实就是将一枚完整的五铢钱,凿取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