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村文化活动室的建立需要各方的大力支持,根据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来创建,真正做到服务于民,用之于民,充分发挥文化活动室应有的功能,促进农村文化发展的同时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本文结合某县的村文化发展为例进行说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应结合农村实际,分析了文化活动室建设要发挥“官”、“民”两个积极性和依托本村文化传统,为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村文化活动室;创建;发展;有效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农村地区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民群众在文化生活上的追求也上了一个层次。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口流动较大,这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了挑战。如何通过建设村文化活动室来带动农村文化的发展成为了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实例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1 文化活动室建设要结合农村实际
即使在同一个地区,村与村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例如,经济发达的村庄,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及愿望可能更为强烈一点;而在经济不那么发达的村庄,群众首先考虑的恐怕还是经济上的翻身和物质上的富裕。那么,在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过程中,首先就必须考察该村的实际状况,顾及到村民的实际愿望,既不搞一刀切,也不强调齐步走。只有这样,建成的文化活动室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不会跨掉,不至于成为摆设。所谓“平台”,本意是指为方便生产和施工而专门设置的工作平台。这里,借用这个概念,指为农民提供精神文化服务的各种文化设施、文化产品和文化娱乐活动等等。在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过程中,大体采用了以下三种模式:由村集体经济出资兴建、利用集体闲置资产、借用村民空余房屋,即所谓“借鸡生蛋”。
2文化活动室建设要发挥“官”、“民”两个积极性
所谓“官”,是指文化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机关,而所谓“民”,当然指的是广大农村老百姓。多年来,在农村工作过程中,往往只有一个积极性,只有政府部门下任务、定指标,而群众往往只是被动的角色,处于失语的状态。这是因为当惯了指挥者,民主意识不浓,群众也缺乏参与意识,造成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农村工作单纯依靠行政力量推动,一旦这个力量消失,就马上回潮,甚至无声无息。因此,在推动文化活动室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建设,还要考虑到它以后的生存与发展。这就要求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室的建设过程中来,在文化活动室建设的之前、之中、之后都有发言权、建议权,甚至是决定权,而文化部门也不再用“推动”这个词,而是“共建”,与全体村民共同建设文化活动室。
当然,在这种“共建”的过程中,文化部门和地方政府也不是无所作为,放任不管,而是在资金、管理、制度等方面多方加以指导和规范,促使文化活动室有序而健康地发展。
首先,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资金和物质支持。文化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事业,需要有资金的投入。但这种投入并不是无偿拨付,而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即政府每年对文化活动室建设进行评估考核,然后给予一定的奖励,包括物质上的支持,如赠送一定数量的图书、电视机、台球桌等等。文化活动室主要由行政村建设,包括给管理人员的补贴。同时,部分功能尝试市场化运作,如棋牌室、音像碟片的出租经营等等,一方面可解决部分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一方面也可以让管理人员有积极性去管理和经营,增加文化活动室自身的造血功能。
其次,管理人员的选择非常重要。文化活动室的管理人员不仅要求能够管理图书室、电教室、文体活动室,还要能够组织开展适当的文体活动,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农村的现状是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不可能专门安排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如何走出这一困境呢?采取的办法是聘用退休村干部、老教师或老职工担任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大都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而且他们有退休金,生活压力小,为文化活动室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保证。
第三,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建成的文化活动室,面临着一个是否坚持开放的问题。因为文化设施基本到位以后,就应当让群众享受活动带来的身心愉悦和快乐。如果不能坚持日常开放,不仅不能让这些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会引起群众的不满和反感。因此,必须进行经常性的督促和检查。一是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张贴上墙,让群众来监督。二是查阅台帐,每做一项工作,每开展一个活动,都要进行登记,做到有案可查。三是不定期的进行巡回检查,走访村民,接受他们对文化活動室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让群众真正感觉到文化活动室是他们自己的,能为他们带来快乐和幸福,才会得到他们的拥护,文化活动室才能够真正在农村扎根。
3文化活动室建设要依托本村文化传统
文化活动室只是为农村开展文化工作建立了一个平台,只有真正把文化活动开展起来,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长期以来,谈到开展文化活动,仅仅局限于“送文化”下乡,老百姓只是被动的观众,往往是“人在热热闹闹,人走冷冷清清,最后原封不动”,不能为农村文化建设带来真正的促进。那么,农村是不是就没有文化了呢?其实不然。中国有数千年的社会发展史,其中农耕社会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农业文明所带来的辉煌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这个文化的根就在广大农村。
正是基于上述因素,文化活动室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巧妙地发挥作用,一边通过读书学习来提高村民素质,一边通过活动开展来汇聚人气,逐步形成全村的学习中心、文化中心、活动中心。借助文化活动室,村里还成立了民间特色文艺团队,从事民间传统的整理和继承工作。这种团队只是松散性的组织,忙时生产,闲时排戏。(区)县文化馆、图书馆等单位经常派文化干部下乡予以指导和培训,逐步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工作网络。文化活动室的管理人员得到了经常性的培训,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工作能力,在群众中的认可度和受欢迎程度大大提高,从而为农村文化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结语
总的来说,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我国文化建设来说十分重要,不断研究探索符合当地的文化发展是我们需要一直探讨的课题。在进行建设农村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抓住内部的因素,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起,逐步做到农村文化建设的大繁荣,这样才可以促进城乡发展和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 郑风田,刘杰,阮荣平.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评价:基于河南嵩县实地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2] 王宝明.浅谈乡镇综合文化站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民生周刊:学术版,2014(4).
关键词:村文化活动室;创建;发展;有效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农村地区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民群众在文化生活上的追求也上了一个层次。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口流动较大,这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了挑战。如何通过建设村文化活动室来带动农村文化的发展成为了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实例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1 文化活动室建设要结合农村实际
即使在同一个地区,村与村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例如,经济发达的村庄,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及愿望可能更为强烈一点;而在经济不那么发达的村庄,群众首先考虑的恐怕还是经济上的翻身和物质上的富裕。那么,在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过程中,首先就必须考察该村的实际状况,顾及到村民的实际愿望,既不搞一刀切,也不强调齐步走。只有这样,建成的文化活动室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不会跨掉,不至于成为摆设。所谓“平台”,本意是指为方便生产和施工而专门设置的工作平台。这里,借用这个概念,指为农民提供精神文化服务的各种文化设施、文化产品和文化娱乐活动等等。在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过程中,大体采用了以下三种模式:由村集体经济出资兴建、利用集体闲置资产、借用村民空余房屋,即所谓“借鸡生蛋”。
2文化活动室建设要发挥“官”、“民”两个积极性
所谓“官”,是指文化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机关,而所谓“民”,当然指的是广大农村老百姓。多年来,在农村工作过程中,往往只有一个积极性,只有政府部门下任务、定指标,而群众往往只是被动的角色,处于失语的状态。这是因为当惯了指挥者,民主意识不浓,群众也缺乏参与意识,造成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农村工作单纯依靠行政力量推动,一旦这个力量消失,就马上回潮,甚至无声无息。因此,在推动文化活动室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建设,还要考虑到它以后的生存与发展。这就要求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室的建设过程中来,在文化活动室建设的之前、之中、之后都有发言权、建议权,甚至是决定权,而文化部门也不再用“推动”这个词,而是“共建”,与全体村民共同建设文化活动室。
当然,在这种“共建”的过程中,文化部门和地方政府也不是无所作为,放任不管,而是在资金、管理、制度等方面多方加以指导和规范,促使文化活动室有序而健康地发展。
首先,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资金和物质支持。文化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事业,需要有资金的投入。但这种投入并不是无偿拨付,而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即政府每年对文化活动室建设进行评估考核,然后给予一定的奖励,包括物质上的支持,如赠送一定数量的图书、电视机、台球桌等等。文化活动室主要由行政村建设,包括给管理人员的补贴。同时,部分功能尝试市场化运作,如棋牌室、音像碟片的出租经营等等,一方面可解决部分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一方面也可以让管理人员有积极性去管理和经营,增加文化活动室自身的造血功能。
其次,管理人员的选择非常重要。文化活动室的管理人员不仅要求能够管理图书室、电教室、文体活动室,还要能够组织开展适当的文体活动,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农村的现状是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不可能专门安排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如何走出这一困境呢?采取的办法是聘用退休村干部、老教师或老职工担任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大都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而且他们有退休金,生活压力小,为文化活动室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保证。
第三,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建成的文化活动室,面临着一个是否坚持开放的问题。因为文化设施基本到位以后,就应当让群众享受活动带来的身心愉悦和快乐。如果不能坚持日常开放,不仅不能让这些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会引起群众的不满和反感。因此,必须进行经常性的督促和检查。一是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张贴上墙,让群众来监督。二是查阅台帐,每做一项工作,每开展一个活动,都要进行登记,做到有案可查。三是不定期的进行巡回检查,走访村民,接受他们对文化活動室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让群众真正感觉到文化活动室是他们自己的,能为他们带来快乐和幸福,才会得到他们的拥护,文化活动室才能够真正在农村扎根。
3文化活动室建设要依托本村文化传统
文化活动室只是为农村开展文化工作建立了一个平台,只有真正把文化活动开展起来,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长期以来,谈到开展文化活动,仅仅局限于“送文化”下乡,老百姓只是被动的观众,往往是“人在热热闹闹,人走冷冷清清,最后原封不动”,不能为农村文化建设带来真正的促进。那么,农村是不是就没有文化了呢?其实不然。中国有数千年的社会发展史,其中农耕社会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农业文明所带来的辉煌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这个文化的根就在广大农村。
正是基于上述因素,文化活动室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巧妙地发挥作用,一边通过读书学习来提高村民素质,一边通过活动开展来汇聚人气,逐步形成全村的学习中心、文化中心、活动中心。借助文化活动室,村里还成立了民间特色文艺团队,从事民间传统的整理和继承工作。这种团队只是松散性的组织,忙时生产,闲时排戏。(区)县文化馆、图书馆等单位经常派文化干部下乡予以指导和培训,逐步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工作网络。文化活动室的管理人员得到了经常性的培训,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工作能力,在群众中的认可度和受欢迎程度大大提高,从而为农村文化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结语
总的来说,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我国文化建设来说十分重要,不断研究探索符合当地的文化发展是我们需要一直探讨的课题。在进行建设农村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抓住内部的因素,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起,逐步做到农村文化建设的大繁荣,这样才可以促进城乡发展和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 郑风田,刘杰,阮荣平.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评价:基于河南嵩县实地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2] 王宝明.浅谈乡镇综合文化站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民生周刊:学术版,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