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特别是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影响下,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生数量不断增加,固定资产总量也在不断增长,资产管理面临着全新的问题与挑战。固定资产是保证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着教学、科研发展水平和办学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管理好固定资产对保证国有资产安全、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加快社会全面进步、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简要介绍高校固定资产的含义,随后研究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最后作者通过结合自身固定资产管理经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对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有所借鉴。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高校固定资产是高校日常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对推动高校、社会、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对高校固定资产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然而,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却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在管理意识、管理机制、管理手段和管理队伍建设上都明显滞后于高校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优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已势在必行。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含义
依据教育部所属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试行草案)教育部(79)教供字067 号中的阐述,高校固定资产是指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 元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 元以上,使用期限在1 年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然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1 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属固定资产。高等学校固定资产一般分为6 类:专用设备、房屋和建筑物、一般设备、图书、文物和陈列品、其他固定资产等。
二.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 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观念滞后
1. 重教科研
长期以来,高校的工作重心被认为应当放在人才培养、教科研和专业建设等方面,对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导致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执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动力。
2. 盲目购置
高校存在着“重购建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等现象。受到综合性院校“大而全”建设理念的影响以及缺乏“保值增值”的资产管理理念,高校固定资产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3. 管理被动
高校固定资产“为管理而管理”的观念缺乏对资产资源科学合理地配置,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不能实现存量资产的共享调剂,造成资源浪费和使用效率不高的现状。
(二) 管理机制不健全
1. 存量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执行不到位
由于人员配置不足、部门之间分工模糊、资产清查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很多高校未能严格执行定期对账制度,各部门之间长期或根本不进行账目核对,出现“账账不符”、“账物不符”等问题。此外,一些高校固定资产清查缺位使得有物无账的固定资产被私拿、侵占;资产报废前不组织或敷衍盘点,将丢失、盘亏设备混入报废过程处理,造成资产大量流失。
2.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不合理
高校固定资产依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一次性记入“事业支出”,成本核算不含折旧因素,直至报废一次性注销账面价值。这种核算方式违背了会计核算配比原则和真实性原则,虚增了高校财务报表资产总量,少记成本多记收入、成本费用核算失真,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背离。
另外,部分低值易耗品被列入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导致一些高校固定资产价值虚增,账实不符;接受捐赠或上级调拨入账不及时也造成“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现象。
3. 购建缺乏科学论证和有效监督
一些高校固定资产采购、验收、入账、报废缺少严格的监督程序,购建前未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和科学论证,盲目购买现象十分普遍,采购资产主观性过强。如购置昂贵、过于高端的设备仪器,不考虑本院校教学与科研实际,或重复构建导致资产利用率低下。
4. 管理权分散,职责不清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一个统一领导、权力集中的综合监管协调部门,无法实施账物独立管理,资产实物与价值核算脱节,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分离。此外,管理上交叉、重复,相互间缺乏沟通与衔接,常常“谁都管,谁都管不了,谁也不负责”;管理机构形同虚设,没有实权,监督管理工作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
(三) 管理手段有待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数量、种类、规模、复杂性不断增加,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目前,许多高校已纷纷建立各自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然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并不代表着问题的解决,管理技术与手段仍待完善,具体体现为:单机版为主,互动性不足;信息更新不及时,滞后性严重;静态管理为主,仍未实现动态实时监管。多数高校使用的资产管理软件系统侧重于固定资产的录入、统计,没有业务流程管理能力和财务核算功能,也无法实现实时动态监管,不利于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动态跟踪管理,无法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全貌,同时其他资产管理部门难以参与管理,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以我校为例,仪器设备和家具类的固定资产管理由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以下简称设备处)负责,固定资产报增时,设备处会要求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录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然后对录入的信息进行实地核对,初步实现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然而,若日后更改领用人,或部门之间相互借调,则得依靠各部门主动向设备处申请更改,否则将无法及时更新资产变更信息。这将造成固定资产变更信息的滞后性和低效率,也容易导致因信息的频繁变更出现差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 管理队伍力量薄弱,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任务日益加重的现实下,资产管理队伍远远跟不上发展需要。首先,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内部各单位没有配备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兼职人员也多是随意指定,且经常变换,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队伍不稳定。其次,专职或兼职的资产管理人员常常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培训,管理技能和水平普遍不高,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不佳。总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力量普遍薄弱,成为制约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良性发展的一个共性问题。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高校固定资产是高校日常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对推动高校、社会、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对高校固定资产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然而,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却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在管理意识、管理机制、管理手段和管理队伍建设上都明显滞后于高校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优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已势在必行。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含义
依据教育部所属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试行草案)教育部(79)教供字067 号中的阐述,高校固定资产是指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 元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 元以上,使用期限在1 年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然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1 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属固定资产。高等学校固定资产一般分为6 类:专用设备、房屋和建筑物、一般设备、图书、文物和陈列品、其他固定资产等。
二.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 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观念滞后
1. 重教科研
长期以来,高校的工作重心被认为应当放在人才培养、教科研和专业建设等方面,对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导致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执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动力。
2. 盲目购置
高校存在着“重购建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等现象。受到综合性院校“大而全”建设理念的影响以及缺乏“保值增值”的资产管理理念,高校固定资产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3. 管理被动
高校固定资产“为管理而管理”的观念缺乏对资产资源科学合理地配置,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不能实现存量资产的共享调剂,造成资源浪费和使用效率不高的现状。
(二) 管理机制不健全
1. 存量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执行不到位
由于人员配置不足、部门之间分工模糊、资产清查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很多高校未能严格执行定期对账制度,各部门之间长期或根本不进行账目核对,出现“账账不符”、“账物不符”等问题。此外,一些高校固定资产清查缺位使得有物无账的固定资产被私拿、侵占;资产报废前不组织或敷衍盘点,将丢失、盘亏设备混入报废过程处理,造成资产大量流失。
2.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不合理
高校固定资产依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一次性记入“事业支出”,成本核算不含折旧因素,直至报废一次性注销账面价值。这种核算方式违背了会计核算配比原则和真实性原则,虚增了高校财务报表资产总量,少记成本多记收入、成本费用核算失真,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背离。
另外,部分低值易耗品被列入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导致一些高校固定资产价值虚增,账实不符;接受捐赠或上级调拨入账不及时也造成“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现象。
3. 购建缺乏科学论证和有效监督
一些高校固定资产采购、验收、入账、报废缺少严格的监督程序,购建前未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和科学论证,盲目购买现象十分普遍,采购资产主观性过强。如购置昂贵、过于高端的设备仪器,不考虑本院校教学与科研实际,或重复构建导致资产利用率低下。
4. 管理权分散,职责不清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一个统一领导、权力集中的综合监管协调部门,无法实施账物独立管理,资产实物与价值核算脱节,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分离。此外,管理上交叉、重复,相互间缺乏沟通与衔接,常常“谁都管,谁都管不了,谁也不负责”;管理机构形同虚设,没有实权,监督管理工作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
(三) 管理手段有待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数量、种类、规模、复杂性不断增加,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目前,许多高校已纷纷建立各自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然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并不代表着问题的解决,管理技术与手段仍待完善,具体体现为:单机版为主,互动性不足;信息更新不及时,滞后性严重;静态管理为主,仍未实现动态实时监管。多数高校使用的资产管理软件系统侧重于固定资产的录入、统计,没有业务流程管理能力和财务核算功能,也无法实现实时动态监管,不利于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动态跟踪管理,无法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全貌,同时其他资产管理部门难以参与管理,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以我校为例,仪器设备和家具类的固定资产管理由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以下简称设备处)负责,固定资产报增时,设备处会要求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录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然后对录入的信息进行实地核对,初步实现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然而,若日后更改领用人,或部门之间相互借调,则得依靠各部门主动向设备处申请更改,否则将无法及时更新资产变更信息。这将造成固定资产变更信息的滞后性和低效率,也容易导致因信息的频繁变更出现差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 管理队伍力量薄弱,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任务日益加重的现实下,资产管理队伍远远跟不上发展需要。首先,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内部各单位没有配备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兼职人员也多是随意指定,且经常变换,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队伍不稳定。其次,专职或兼职的资产管理人员常常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培训,管理技能和水平普遍不高,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不佳。总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力量普遍薄弱,成为制约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良性发展的一个共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