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0406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效率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以企业财务高级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文章通过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对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内部控制目标、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和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对策建议,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内部控制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内部控制效率;财务高管;问卷调查;对策建议
  一、 引言
  安然公司财务欺诈、巴林银行倒闭、中航油违规投机亏损事件、长虹坏账事件等会计丑闻频频暴发,究其原因,无不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或漏洞有关。国内外众多著名公司所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件,也充分说明了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执行的重要性。基于此,美国国会在安然事件后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该法案提高了在财务报告过程中对内部控制效率的要求。2008年6月,我国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从立法角度确立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此外,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内部控制审核的工作程序和流程。由此可见,国内外监管部门均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将其上升至规章制度甚至是法律的高度。然而,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以企业财务高级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的方式,对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分析结果,为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重要启示。
  二、 调查方案
  1. 调查问卷设计。内部控制效率通常指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措施完善合理、在实际过程中得到执行、实现管理目标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根据我国现有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估标准,包括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2001)以及《货币资金》(2001)、《采购及付款》(2003)、《销售及收款》(2003)等具体内部控制规范,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投资和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和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关键责任人等四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对企业内部控制效率进行分析、揭示影响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4]。四个维度的具体内容如下:
  (1)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维护经营安全(如销售环节、采购环节、生产环节、投融资环节等);保护资产安全和完整(如现金安全、存货安全、应收账款安全等);是否及时核对银行对账单,未达账项是否实现了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保证经营效率和效果(比如净利润增长、品质提升、市场份额提高等);固定资产的转出、报废、出售、抵押、担保是否实现有申请报批程序;保证经营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大额采购是否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供应商;应签订合同的销售业务是否都签订合同;合同是否经过适当级别领导审批;费用预算是否分解到各个费用开支部门;保证企业战略的实施和企业风险的防范。
  (2)投资和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投资计划的编制人员与投资的审批人员是否相分离;投资前是否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并编制投资计划;各项投资的出售收回是否经过有关部门主管的授权批准;证券的存入和取出,是否都将详细资料记录于登记簿,并由经手人员签名;是否按每一种证券分别设立明细账和备查账,详细记录相关资料;筹资的决策、经办、会计记录是否分开;各种筹资方案是否经单位最高权力机构批准;留存收益的使用是否制定计划方案;接受投资是否签订合同协议;举借长期债务前是否实现了对举债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投资方向。
  (3)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高层管理者在员工会议或与员工私下交流时,总是清楚地说明品德操守的重要性;高层管理者对会计业务采取中立的态度,不保守也不太冒风险;社会信用健全,对企业违规行为有强烈的社会舆论监督;企业外部存在相关机构(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管本企业;审计委员会与企业外部审计单独讨论财务报告、内控系统和管理者绩效的合理性;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监管有效;当内部控制出现例外情况时,董事会、管理层将采取恰当措施;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地位明确,独立性强;内部审计人员定期向董事会或其他机构汇报工作;对员工绩效的考核包含了内部控制职责的执行,对诚信行为有明确的标准。
  (4)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和关键责任人:影响因素包括制度缺陷、重视程度不足、执行力不足、其他因素;关键责任人包括董事长、总经理、财务高管和其他人员。
  2. 调查对象与方法。本调查旨在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现状及问题,调查对象为企业财务高管人员。因为公司财务高管负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实施的责任。财务高管往往具有丰富的从业背景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有力践行者。我们对有关企业的财务高管(总会计师、副总会计师、财务总监、财务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共发出纸质问卷100份,收回问卷46份,其中,有效问卷45份;通过电子邮件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问卷29份,其中有效问卷26份,全部问卷有效收回71份,回收率35.5%。有效回收的问卷中,陕西省51份,其他省市20份(包括上海、天津、北京、内蒙古、江苏、宁夏、安徽、山西、甘肃、湖南、广东、河北和山东)。采用STATA9.0 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三、 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现状
  1. 基本情况。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在调查对象中,男性所占比例为59.20%,女性所占比例为40.80%,说明企业财务高管人员男女比例不均衡;从任职年限分布上,可以看出,有着5年~10年的任职年限的人员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28.20%,说明从事企业高级财务管理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较长时间的工作积累和经验;从学历情况上来看,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了80.20%,尤其是研究生学历比例(硕士和博士)达到了29.60%,说明我国的企业财务高管人员的文化素质较高,将更能适应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从专业背景上来看,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为财务专业的比例分别为67.60%和71.80%,说明财务专业仍然是我国企业财务高管队伍的主要人才来源,也反映出财务岗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   2. 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现状。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现状情况如表2所示,包括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投资和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和企业内部控制效率整体情况四个部分。
  (1)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表2第2行反映了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企业财务高管人员对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较为满意,其中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达到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分别为31.55%和31.00%,而认为差和较差的比例分别为3.66%和4.06%,说明被调查人员对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不存在两级分化情况,满意程度在一般以上的比例总和为92.28%。上述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在维护经营安全、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以及保证企业战略实施和企业风险防范等方面基本达到了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要求。
  (2)投资和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表2第3行反映了投资、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可以看出,被调查人员对投资、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满意程度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类似,其中投资、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达到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分别为31.27%和28.88%,而认为差和较差的比例分别为2.38%和9.99%,满意程度在一般以上的比例总和为92.28%,说明企业财务高管人员对投资和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的满意程度不存在分化情况。上述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投资和筹资的总体情况良好,在一定程度上筹资方案的可行性和投资决策的科学性等方面初步达到了企业内部控制对投资、筹资环节的要求。
  (3)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表2第4行反映了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情况,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企业财务高管人员对内部控制整体环境的满意程度要低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和投资、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满意程度。其中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达到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分别为24.38%和19.29%,都低于目标实现程度为一般时所占的比例(36.05%),而认为差和较差的比例分别为7.89%和12.39%,说明企业财务高管人员对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的满意程度不高。上述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尚未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4)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平均情况。表2第5行反映了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平均情况,其比例是根据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投资和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及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的相同目标实现程度的均值计算的。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效率达到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分别为28.09%和27.37%,都低于目标实现程度为一般时所占的比例(31.09%),而认为差和较差的比例分别为4.64%和8.81%。上述说明企业财务高管人员认为企业内部控制效率水平不高。
  3. 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关键责任人。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关键责任人的调查结果分析如表3所示,包括影响因素和关键责任人两个方面。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企业财务高管人员认为影响因素包括制度缺陷、重视程度不足和执行力不足,其中执行力不足和制度缺陷是重要影响因素,其比例分别为52.10%和42.30%,重视程度不足是次要影响因素,所占比例为32.40%;执行力不足和重视程度不足往往与人的因素有关,因此内部控制效率的高低更受到人员因素的影响;在内部控制效率的关键责任人方面,被调查人员认为总经理和董事长是关键责任人,所占比例分别为69.00%和32.40%,财务高管所占比例仅为11.30%。可以看出,尽管被调查者的企业财务高管人员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践行者,但是决定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关键责任人是企业的“一把手”——总经理或董事长。
  四、 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启示
  1. 制定明确、可行的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目标是内部控制存在的根本,它不仅决定内部控制运行方式和方向,而且为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运行和评价提供了指导性标准。内部控制目标的制定需要关注以下方面:首先,内部控制目标要体现层次性,从经营安全、资产完整的微观层面到企业战略实施、风险防范的宏观层面;其次,内部控制目标要体现生态性,要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与企业的软环境与硬环境相融合,增强内部控制目标的可行性;最后,内部控制目标要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原则,避免为实现不切实际的内部目标而牺牲大量的人力物力。
  2. 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内部控制流程是内部控制具体实施阶段,流程设计过程中要注重逻辑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因流程过于复杂、繁琐、控制环节过多而造成人浮于事、错失经营机会。首先,对企业管理流程进行细致梳理和深入分析,明确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步骤、寻找和确定关键控制点;其次,根据业务流程步骤和关键控制点,绘制业务处理流程图,加强对关键点的控制;最后,为保证内部控制流程的顺利进行,及时对控制流程进行监督、检查和反馈。
  3. 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制度顺利实施的基础,对内部控制效率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具有显著意义。首先,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改变“所有者缺位”现状,提升公司管理人员与企业利益的紧密性,增强公司管理人员实施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加强对公司高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例如,提高以股票期权为主的长效化、动态化的薪酬激励比重,增加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降低社会公众股东进入董事会的门槛,完善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和责任,增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再次,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保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同时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要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负责;最后,注重各级员工的内部控制培训、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企业内部控制创造坚实的环境基础。
  五、 结论
  企业内部控制为企业控制和防范企业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企业内部控制效率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企业财务高管为调查对象,从中获取了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对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投资和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评价、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和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关键责任人等相关资料,基于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现状,并针对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几点启示。当然,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实施和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提升内部控制效率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政府、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等宏观层面的监管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于增彪,王竞达,瞿卫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审计研究,2007,(3):47-52.
  2.Hoitash U, Hoitash R, Bedard JC.Corpo- 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 cial reporting: a comparison of regulatory regi- mes.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84(3):839-867.
  3.Ogneva M, Subramanyam KR, Raghunandan K.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cost of equity: 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404 disclosures.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5):1255-1297.
  4.陈汉文,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审计研究,2008,(3):48-54.
  5.陈宏明,史亚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统计与决策,2011,(8):148-151.
  6.李小燕,田也壮.持续改进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有效性标准的研究——基于组织循环理论的分析框架.会计研究,2008,(5):46-5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71102095;7117218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张俊瑞,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李彬,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讲师,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
  收稿日期:2013-02-16。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在传统心理契约的研究基础上,在跨国并购这一特殊情景下,按照知识型员工不同的特征和对组织的知觉和认知,划分不同的心理契约类型:交易型、观望型、动摇型、关系型,企业可根据不同的心理契约类型对其实施整合策略。随着企业实施是否合理的管理策略,各个类型之间也发生动态转化,文章拓展了运用心理契约在组织变革过程中实施管理策略的研究。关键词:跨国并购;心理契约;知识型员工;分类;人力资源整合心理契约的概
摘要:机构和衍生品交易对手方的电子挤兑是导致雷曼、北岩银行失败的最主要原因。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如何控制银行的电子挤兑风险。国际标准制定机构和主要金融市场国家的改革方案,过分强调了公权力的作用。一个有弹性的法律控制方法,应该能够合理的平衡风险与收益。关键词:电子挤兑;风险控制;LTF理论;法律改革一、 银行电子挤兑风险的概念和制度基础银行在整个存续的生命周期中,自始至终
摘要:民营汽车企业众泰控股集团在国家确定的新能源汽车先行先试的杭州市场,以理念创新带动模式创新,用模式创新突破市场障碍,形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独特的“杭州经验”、“杭州模板”。文章通过总结分析众泰控股集团在新能源汽车的自主研发、品牌建设、产业化和市场化等诸多方面的理论创新及实践经验,揭示了民营汽车企业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孕育期起到的先行军和领跑者的作用,探讨了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切实可行的发展
摘要: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只有兼顾政策要求与企业需求,才能有效付诸实施。文章首先回顾、总结了我国内部控制规范系统建设近十年的相关政策文件,继而以政策要求为导向,结合上市公司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内控系统构建的理论框架与实践差异,进而对内控专门机构设置、关键流程与重要风险点的确定、人工控制测试抽样、控制缺陷认定等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关键词:内控系统构建;流程;专门机构;认定标准一、 引言为防止上市公司在内部
摘要:文章在对我国30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总体特征,根据评价结果将其划分为领先型、优势型、潜力型和后进型四种区域,并对四类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关键词: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分类;特征;发展对策一、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概述区域创新能力主要由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的环境和创新的绩效五个要素构
摘要:影响美元汇率的因素多种多样,各种因素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美元汇率的影响各有不同。美元汇率在过去长期走低,其原因在于长期的贸易逆差,国债快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现在以上因素正在发生变化,随着制造业的回归与能源优势的确立,贸易逆差有缩小趋势,国债规模也得到控制。随着经济好转,美国货币政策将随之趋紧。美元汇率可能逆转长期贬值趋势,转向长期升值。关键词:美元汇率;贸易逆差;国债;货币政策
摘要:文章从中国公司的视角出发,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探索中国企业北一并购德国企业科堡的文化整合模式。文章发现:中国企业并购西方企业存在逆势文化整合情境与西方主流的“文化征服”模式不同,类似于“求偶结婚生子”模式。这种文化整合模式揭示出“以道为本”的企业文化生成逻辑。  关键词: 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案例研究  一、 文献述评  众多研究表明,企业跨国并购的成败与否更多地取决于并购后的整合甚于并购交
摘要:供应风险或供应中断的可能性是供应链管理面临的一大挑战,评价供应链上的不确定因素的风险水平是供应链上的风险管理的关键步骤。文章首先从权变理论的视角提出了一个识别和预测供应链上的风险的新方法,即从结构性和随机性两个维度来分析归类影响供应链绩效的风险因素。同时,基于这些风险因素,论文采用了计算模糊集合信度结构的方法,对相关风险因素的风险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  关键词:供应链; 风险识别; 不确定性
摘要:文章基于跨文化管理理论,讨论了跨文化对于心理契约类型和心理契约违约态度的影响以及跨文化心理契约构建的动态过程。  关键词:跨文化管理;心理契约构建;文化差异  一、 引言  心理契约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新热点,它作为员工与企业两大主体的最佳结合点,反映的是这两大主体彼此之间对于对方所抱有的一系列微妙而含蓄的心理期望。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企业无视员工的心理需求,使员工丧失了工作激情,漠不
摘要:文章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一次重大修正,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理论意义上,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则主要来自于资本主义生产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在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人力资本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既具有体系之别,又能够相互支撑,并在当今社会呈现出融合之势,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