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效率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以企业财务高级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文章通过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对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内部控制目标、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和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对策建议,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内部控制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内部控制效率;财务高管;问卷调查;对策建议
一、 引言
安然公司财务欺诈、巴林银行倒闭、中航油违规投机亏损事件、长虹坏账事件等会计丑闻频频暴发,究其原因,无不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或漏洞有关。国内外众多著名公司所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件,也充分说明了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执行的重要性。基于此,美国国会在安然事件后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该法案提高了在财务报告过程中对内部控制效率的要求。2008年6月,我国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从立法角度确立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此外,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内部控制审核的工作程序和流程。由此可见,国内外监管部门均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将其上升至规章制度甚至是法律的高度。然而,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以企业财务高级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的方式,对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分析结果,为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重要启示。
二、 调查方案
1. 调查问卷设计。内部控制效率通常指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措施完善合理、在实际过程中得到执行、实现管理目标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根据我国现有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估标准,包括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2001)以及《货币资金》(2001)、《采购及付款》(2003)、《销售及收款》(2003)等具体内部控制规范,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投资和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和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关键责任人等四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对企业内部控制效率进行分析、揭示影响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4]。四个维度的具体内容如下:
(1)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维护经营安全(如销售环节、采购环节、生产环节、投融资环节等);保护资产安全和完整(如现金安全、存货安全、应收账款安全等);是否及时核对银行对账单,未达账项是否实现了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保证经营效率和效果(比如净利润增长、品质提升、市场份额提高等);固定资产的转出、报废、出售、抵押、担保是否实现有申请报批程序;保证经营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大额采购是否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供应商;应签订合同的销售业务是否都签订合同;合同是否经过适当级别领导审批;费用预算是否分解到各个费用开支部门;保证企业战略的实施和企业风险的防范。
(2)投资和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投资计划的编制人员与投资的审批人员是否相分离;投资前是否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并编制投资计划;各项投资的出售收回是否经过有关部门主管的授权批准;证券的存入和取出,是否都将详细资料记录于登记簿,并由经手人员签名;是否按每一种证券分别设立明细账和备查账,详细记录相关资料;筹资的决策、经办、会计记录是否分开;各种筹资方案是否经单位最高权力机构批准;留存收益的使用是否制定计划方案;接受投资是否签订合同协议;举借长期债务前是否实现了对举债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投资方向。
(3)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高层管理者在员工会议或与员工私下交流时,总是清楚地说明品德操守的重要性;高层管理者对会计业务采取中立的态度,不保守也不太冒风险;社会信用健全,对企业违规行为有强烈的社会舆论监督;企业外部存在相关机构(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管本企业;审计委员会与企业外部审计单独讨论财务报告、内控系统和管理者绩效的合理性;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监管有效;当内部控制出现例外情况时,董事会、管理层将采取恰当措施;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地位明确,独立性强;内部审计人员定期向董事会或其他机构汇报工作;对员工绩效的考核包含了内部控制职责的执行,对诚信行为有明确的标准。
(4)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和关键责任人:影响因素包括制度缺陷、重视程度不足、执行力不足、其他因素;关键责任人包括董事长、总经理、财务高管和其他人员。
2. 调查对象与方法。本调查旨在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现状及问题,调查对象为企业财务高管人员。因为公司财务高管负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实施的责任。财务高管往往具有丰富的从业背景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有力践行者。我们对有关企业的财务高管(总会计师、副总会计师、财务总监、财务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共发出纸质问卷100份,收回问卷46份,其中,有效问卷45份;通过电子邮件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问卷29份,其中有效问卷26份,全部问卷有效收回71份,回收率35.5%。有效回收的问卷中,陕西省51份,其他省市20份(包括上海、天津、北京、内蒙古、江苏、宁夏、安徽、山西、甘肃、湖南、广东、河北和山东)。采用STATA9.0 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三、 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现状
1. 基本情况。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在调查对象中,男性所占比例为59.20%,女性所占比例为40.80%,说明企业财务高管人员男女比例不均衡;从任职年限分布上,可以看出,有着5年~10年的任职年限的人员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28.20%,说明从事企业高级财务管理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较长时间的工作积累和经验;从学历情况上来看,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了80.20%,尤其是研究生学历比例(硕士和博士)达到了29.60%,说明我国的企业财务高管人员的文化素质较高,将更能适应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从专业背景上来看,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为财务专业的比例分别为67.60%和71.80%,说明财务专业仍然是我国企业财务高管队伍的主要人才来源,也反映出财务岗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 2. 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现状。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现状情况如表2所示,包括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投资和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和企业内部控制效率整体情况四个部分。
(1)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表2第2行反映了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企业财务高管人员对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较为满意,其中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达到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分别为31.55%和31.00%,而认为差和较差的比例分别为3.66%和4.06%,说明被调查人员对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不存在两级分化情况,满意程度在一般以上的比例总和为92.28%。上述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在维护经营安全、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以及保证企业战略实施和企业风险防范等方面基本达到了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要求。
(2)投资和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表2第3行反映了投资、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可以看出,被调查人员对投资、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满意程度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类似,其中投资、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达到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分别为31.27%和28.88%,而认为差和较差的比例分别为2.38%和9.99%,满意程度在一般以上的比例总和为92.28%,说明企业财务高管人员对投资和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的满意程度不存在分化情况。上述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投资和筹资的总体情况良好,在一定程度上筹资方案的可行性和投资决策的科学性等方面初步达到了企业内部控制对投资、筹资环节的要求。
(3)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表2第4行反映了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情况,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企业财务高管人员对内部控制整体环境的满意程度要低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和投资、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满意程度。其中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达到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分别为24.38%和19.29%,都低于目标实现程度为一般时所占的比例(36.05%),而认为差和较差的比例分别为7.89%和12.39%,说明企业财务高管人员对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的满意程度不高。上述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尚未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4)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平均情况。表2第5行反映了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平均情况,其比例是根据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投资和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及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的相同目标实现程度的均值计算的。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效率达到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分别为28.09%和27.37%,都低于目标实现程度为一般时所占的比例(31.09%),而认为差和较差的比例分别为4.64%和8.81%。上述说明企业财务高管人员认为企业内部控制效率水平不高。
3. 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关键责任人。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关键责任人的调查结果分析如表3所示,包括影响因素和关键责任人两个方面。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企业财务高管人员认为影响因素包括制度缺陷、重视程度不足和执行力不足,其中执行力不足和制度缺陷是重要影响因素,其比例分别为52.10%和42.30%,重视程度不足是次要影响因素,所占比例为32.40%;执行力不足和重视程度不足往往与人的因素有关,因此内部控制效率的高低更受到人员因素的影响;在内部控制效率的关键责任人方面,被调查人员认为总经理和董事长是关键责任人,所占比例分别为69.00%和32.40%,财务高管所占比例仅为11.30%。可以看出,尽管被调查者的企业财务高管人员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践行者,但是决定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关键责任人是企业的“一把手”——总经理或董事长。
四、 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启示
1. 制定明确、可行的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目标是内部控制存在的根本,它不仅决定内部控制运行方式和方向,而且为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运行和评价提供了指导性标准。内部控制目标的制定需要关注以下方面:首先,内部控制目标要体现层次性,从经营安全、资产完整的微观层面到企业战略实施、风险防范的宏观层面;其次,内部控制目标要体现生态性,要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与企业的软环境与硬环境相融合,增强内部控制目标的可行性;最后,内部控制目标要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原则,避免为实现不切实际的内部目标而牺牲大量的人力物力。
2. 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内部控制流程是内部控制具体实施阶段,流程设计过程中要注重逻辑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因流程过于复杂、繁琐、控制环节过多而造成人浮于事、错失经营机会。首先,对企业管理流程进行细致梳理和深入分析,明确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步骤、寻找和确定关键控制点;其次,根据业务流程步骤和关键控制点,绘制业务处理流程图,加强对关键点的控制;最后,为保证内部控制流程的顺利进行,及时对控制流程进行监督、检查和反馈。
3. 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制度顺利实施的基础,对内部控制效率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具有显著意义。首先,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改变“所有者缺位”现状,提升公司管理人员与企业利益的紧密性,增强公司管理人员实施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加强对公司高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例如,提高以股票期权为主的长效化、动态化的薪酬激励比重,增加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降低社会公众股东进入董事会的门槛,完善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和责任,增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再次,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保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同时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要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负责;最后,注重各级员工的内部控制培训、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企业内部控制创造坚实的环境基础。
五、 结论
企业内部控制为企业控制和防范企业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企业内部控制效率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企业财务高管为调查对象,从中获取了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对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投资和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评价、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和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关键责任人等相关资料,基于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现状,并针对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几点启示。当然,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实施和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提升内部控制效率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政府、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等宏观层面的监管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于增彪,王竞达,瞿卫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审计研究,2007,(3):47-52.
2.Hoitash U, Hoitash R, Bedard JC.Corpo- 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 cial reporting: a comparison of regulatory regi- mes.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84(3):839-867.
3.Ogneva M, Subramanyam KR, Raghunandan K.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cost of equity: 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404 disclosures.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5):1255-1297.
4.陈汉文,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审计研究,2008,(3):48-54.
5.陈宏明,史亚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统计与决策,2011,(8):148-151.
6.李小燕,田也壮.持续改进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有效性标准的研究——基于组织循环理论的分析框架.会计研究,2008,(5):46-5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71102095;7117218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张俊瑞,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李彬,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讲师,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
收稿日期:2013-02-16。
关键词:内部控制效率;财务高管;问卷调查;对策建议
一、 引言
安然公司财务欺诈、巴林银行倒闭、中航油违规投机亏损事件、长虹坏账事件等会计丑闻频频暴发,究其原因,无不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或漏洞有关。国内外众多著名公司所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件,也充分说明了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执行的重要性。基于此,美国国会在安然事件后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该法案提高了在财务报告过程中对内部控制效率的要求。2008年6月,我国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从立法角度确立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此外,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内部控制审核的工作程序和流程。由此可见,国内外监管部门均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将其上升至规章制度甚至是法律的高度。然而,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以企业财务高级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的方式,对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分析结果,为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重要启示。
二、 调查方案
1. 调查问卷设计。内部控制效率通常指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措施完善合理、在实际过程中得到执行、实现管理目标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根据我国现有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估标准,包括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2001)以及《货币资金》(2001)、《采购及付款》(2003)、《销售及收款》(2003)等具体内部控制规范,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投资和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和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关键责任人等四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对企业内部控制效率进行分析、揭示影响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4]。四个维度的具体内容如下:
(1)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维护经营安全(如销售环节、采购环节、生产环节、投融资环节等);保护资产安全和完整(如现金安全、存货安全、应收账款安全等);是否及时核对银行对账单,未达账项是否实现了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保证经营效率和效果(比如净利润增长、品质提升、市场份额提高等);固定资产的转出、报废、出售、抵押、担保是否实现有申请报批程序;保证经营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大额采购是否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供应商;应签订合同的销售业务是否都签订合同;合同是否经过适当级别领导审批;费用预算是否分解到各个费用开支部门;保证企业战略的实施和企业风险的防范。
(2)投资和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投资计划的编制人员与投资的审批人员是否相分离;投资前是否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并编制投资计划;各项投资的出售收回是否经过有关部门主管的授权批准;证券的存入和取出,是否都将详细资料记录于登记簿,并由经手人员签名;是否按每一种证券分别设立明细账和备查账,详细记录相关资料;筹资的决策、经办、会计记录是否分开;各种筹资方案是否经单位最高权力机构批准;留存收益的使用是否制定计划方案;接受投资是否签订合同协议;举借长期债务前是否实现了对举债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投资方向。
(3)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高层管理者在员工会议或与员工私下交流时,总是清楚地说明品德操守的重要性;高层管理者对会计业务采取中立的态度,不保守也不太冒风险;社会信用健全,对企业违规行为有强烈的社会舆论监督;企业外部存在相关机构(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管本企业;审计委员会与企业外部审计单独讨论财务报告、内控系统和管理者绩效的合理性;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监管有效;当内部控制出现例外情况时,董事会、管理层将采取恰当措施;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地位明确,独立性强;内部审计人员定期向董事会或其他机构汇报工作;对员工绩效的考核包含了内部控制职责的执行,对诚信行为有明确的标准。
(4)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和关键责任人:影响因素包括制度缺陷、重视程度不足、执行力不足、其他因素;关键责任人包括董事长、总经理、财务高管和其他人员。
2. 调查对象与方法。本调查旨在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现状及问题,调查对象为企业财务高管人员。因为公司财务高管负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实施的责任。财务高管往往具有丰富的从业背景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有力践行者。我们对有关企业的财务高管(总会计师、副总会计师、财务总监、财务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共发出纸质问卷100份,收回问卷46份,其中,有效问卷45份;通过电子邮件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问卷29份,其中有效问卷26份,全部问卷有效收回71份,回收率35.5%。有效回收的问卷中,陕西省51份,其他省市20份(包括上海、天津、北京、内蒙古、江苏、宁夏、安徽、山西、甘肃、湖南、广东、河北和山东)。采用STATA9.0 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三、 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现状
1. 基本情况。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在调查对象中,男性所占比例为59.20%,女性所占比例为40.80%,说明企业财务高管人员男女比例不均衡;从任职年限分布上,可以看出,有着5年~10年的任职年限的人员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28.20%,说明从事企业高级财务管理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较长时间的工作积累和经验;从学历情况上来看,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了80.20%,尤其是研究生学历比例(硕士和博士)达到了29.60%,说明我国的企业财务高管人员的文化素质较高,将更能适应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从专业背景上来看,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为财务专业的比例分别为67.60%和71.80%,说明财务专业仍然是我国企业财务高管队伍的主要人才来源,也反映出财务岗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 2. 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现状。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现状情况如表2所示,包括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投资和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和企业内部控制效率整体情况四个部分。
(1)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表2第2行反映了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企业财务高管人员对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较为满意,其中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达到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分别为31.55%和31.00%,而认为差和较差的比例分别为3.66%和4.06%,说明被调查人员对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不存在两级分化情况,满意程度在一般以上的比例总和为92.28%。上述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在维护经营安全、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以及保证企业战略实施和企业风险防范等方面基本达到了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要求。
(2)投资和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表2第3行反映了投资、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可以看出,被调查人员对投资、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满意程度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类似,其中投资、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达到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分别为31.27%和28.88%,而认为差和较差的比例分别为2.38%和9.99%,满意程度在一般以上的比例总和为92.28%,说明企业财务高管人员对投资和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的满意程度不存在分化情况。上述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投资和筹资的总体情况良好,在一定程度上筹资方案的可行性和投资决策的科学性等方面初步达到了企业内部控制对投资、筹资环节的要求。
(3)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表2第4行反映了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情况,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企业财务高管人员对内部控制整体环境的满意程度要低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和投资、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满意程度。其中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达到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分别为24.38%和19.29%,都低于目标实现程度为一般时所占的比例(36.05%),而认为差和较差的比例分别为7.89%和12.39%,说明企业财务高管人员对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的满意程度不高。上述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尚未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4)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平均情况。表2第5行反映了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平均情况,其比例是根据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投资和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及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的相同目标实现程度的均值计算的。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效率达到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分别为28.09%和27.37%,都低于目标实现程度为一般时所占的比例(31.09%),而认为差和较差的比例分别为4.64%和8.81%。上述说明企业财务高管人员认为企业内部控制效率水平不高。
3. 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关键责任人。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关键责任人的调查结果分析如表3所示,包括影响因素和关键责任人两个方面。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企业财务高管人员认为影响因素包括制度缺陷、重视程度不足和执行力不足,其中执行力不足和制度缺陷是重要影响因素,其比例分别为52.10%和42.30%,重视程度不足是次要影响因素,所占比例为32.40%;执行力不足和重视程度不足往往与人的因素有关,因此内部控制效率的高低更受到人员因素的影响;在内部控制效率的关键责任人方面,被调查人员认为总经理和董事长是关键责任人,所占比例分别为69.00%和32.40%,财务高管所占比例仅为11.30%。可以看出,尽管被调查者的企业财务高管人员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践行者,但是决定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关键责任人是企业的“一把手”——总经理或董事长。
四、 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启示
1. 制定明确、可行的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目标是内部控制存在的根本,它不仅决定内部控制运行方式和方向,而且为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运行和评价提供了指导性标准。内部控制目标的制定需要关注以下方面:首先,内部控制目标要体现层次性,从经营安全、资产完整的微观层面到企业战略实施、风险防范的宏观层面;其次,内部控制目标要体现生态性,要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与企业的软环境与硬环境相融合,增强内部控制目标的可行性;最后,内部控制目标要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原则,避免为实现不切实际的内部目标而牺牲大量的人力物力。
2. 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内部控制流程是内部控制具体实施阶段,流程设计过程中要注重逻辑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因流程过于复杂、繁琐、控制环节过多而造成人浮于事、错失经营机会。首先,对企业管理流程进行细致梳理和深入分析,明确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步骤、寻找和确定关键控制点;其次,根据业务流程步骤和关键控制点,绘制业务处理流程图,加强对关键点的控制;最后,为保证内部控制流程的顺利进行,及时对控制流程进行监督、检查和反馈。
3. 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制度顺利实施的基础,对内部控制效率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具有显著意义。首先,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改变“所有者缺位”现状,提升公司管理人员与企业利益的紧密性,增强公司管理人员实施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加强对公司高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例如,提高以股票期权为主的长效化、动态化的薪酬激励比重,增加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降低社会公众股东进入董事会的门槛,完善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和责任,增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再次,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保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同时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要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负责;最后,注重各级员工的内部控制培训、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企业内部控制创造坚实的环境基础。
五、 结论
企业内部控制为企业控制和防范企业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企业内部控制效率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企业财务高管为调查对象,从中获取了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对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投资和筹资环节内部控制状况评价、内部控制整体环境评价和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关键责任人等相关资料,基于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现状,并针对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几点启示。当然,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实施和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提升内部控制效率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政府、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等宏观层面的监管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于增彪,王竞达,瞿卫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审计研究,2007,(3):47-52.
2.Hoitash U, Hoitash R, Bedard JC.Corpo- 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 cial reporting: a comparison of regulatory regi- mes.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84(3):839-867.
3.Ogneva M, Subramanyam KR, Raghunandan K.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cost of equity: 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404 disclosures.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5):1255-1297.
4.陈汉文,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审计研究,2008,(3):48-54.
5.陈宏明,史亚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统计与决策,2011,(8):148-151.
6.李小燕,田也壮.持续改进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有效性标准的研究——基于组织循环理论的分析框架.会计研究,2008,(5):46-5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71102095;7117218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张俊瑞,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李彬,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讲师,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
收稿日期:201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