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成功的教育应当培养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当让德育教育时时渗透其中。而小学语文教学是宣传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鉴于我国教育仍然受到应试教育弊端的影响,使得德育教学的渗透还不全面。文章通过阐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目前的教學现状,提出可行的措施,加大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力度。
关键词:必要性;现状;策略
一、引言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新课改对语文教学内容有了深化和延伸,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将德育教育切实的执行到底,成为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小学生的语文的学习兴趣源于语文有着丰富的教学素材、直观而动人的画面,因此语文教学可以利用天然的文化优势,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思想和精神上都保持先进性和正确性,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促进自我的个性化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是小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依据我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和民族精神帮助学生们树立积极乐观的高尚情操,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是非辨别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想,还可以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故事为小学生提供正能量,对学生的自我认识进行启发和引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和同学交往,并给予相互的帮助,做到了人际关系的融洽,成为奠定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小学生未来在生活和学习、工作中发展的必然需要。
2、是语文教学发展的需要。德育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则是予以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承载着人们和社会的所有希望,不仅包括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还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巩固社会价值体系,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良好的学校风气和社会风气,为小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和谐、健康的外在环境,实现学生思想品质从他人约束到自我控制和约束的目的,实现学生的自主教育,由此也促使语文教学的长效发展,与教育的根本目标保持同一性。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
1、内容与新课改的教育要求有落差。应试教育的弊端仍然影响着目前的语文教学,德育教育在这种环境中并没有切实的落实,形式主义严重,甚至在学习过程中忽略了课文内容中所隐藏着的德育思想,而教师主观上认为小学生并不理解较为深奥的德育知识,从而在德育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出现了偏差,以简单却实质意义不强为选择标准,学生的视野和思想范畴也受到了限制,不仅影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也让语文教学出现了停滞现象,从而与新课改的教育要求之间产生了差距。
2、师生角色定位不全面。学生天生就崇拜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对自己的定位还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里,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宰者,自己的利益和业绩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在思想、行为上的潜在问题也会在无意中流露出来,“教师”只是工具,而非责任和使命,造成了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缺失。
四、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在识字、写作和阅读中渗透。(1)识字教学是基础,教师在此教学阶段,可以通过这个字的结构、读音、意思等,让学生联系一下生活中对这个字的使用,组成词语。如在学习“打”时,教师可按照此方法来教导,学生大多会组成“打架、打人”等词语,在此教师在对词语本身进行肯定的同时,会问学生“打架对吗”,学生自是知道不对,如何不对,教师就要做出解释,以此来宣传德育思想和内容。
(2)写作是语文学习检验的标准,也是检验学生德育的有效手段。通过作文的写作,可以看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程度,并可从中看出学生内在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的变化。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能力和知识范畴,将生活化因素融入到作文命题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从中抒发出正确的情感,展现真实的自我。从四季变化写出对自然的热爱,从革命故事,写出对生活的感慨和珍惜,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出生活的酸甜苦辣,让学生明白世界的美好,学会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3)阅读是提升语文能力的最有效方式,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进度,推荐一些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从中不断地积累知识、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道德内涵,体会中国文明的源远流长,培养爱国情怀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2、在社会实践中渗透。现代教育模式融入了生活化因素,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学校和课堂学习获取知识,也可以在课外社会中发掘知识,延伸所学知识的内涵并学以致用,从具体的劳作中获得感知。学校可以就语文阶段学习内容,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扫墓、参观纪念馆等,体验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以及为了新生活而做出的牺牲和奉献,学生也会在更加直观的触摸和视觉中,从心里获得感触,督促自己,监督自己,为了国家富强而努力;或者跟随社会志愿者参与一些爱心活动,从社会敬老院、到贫困地区的捐赠活动,都会让学生在亲历中获取爱的力量,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互助互爱的意识,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五、结语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教育的渗透过程中还有很对需要注意的问题,不仅体现在德育工作的融合停留在表面,也体现在师资队伍在思想和行为上予以正确引导的缺失。因此,新课改的要求下,要进行贯彻和落实,增大执行力度,同时加强自身的建设,创新教学模式,运用丰富社会、生活环境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德育教育全面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必要性;现状;策略
一、引言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新课改对语文教学内容有了深化和延伸,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将德育教育切实的执行到底,成为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小学生的语文的学习兴趣源于语文有着丰富的教学素材、直观而动人的画面,因此语文教学可以利用天然的文化优势,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思想和精神上都保持先进性和正确性,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促进自我的个性化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是小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依据我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和民族精神帮助学生们树立积极乐观的高尚情操,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是非辨别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想,还可以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故事为小学生提供正能量,对学生的自我认识进行启发和引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和同学交往,并给予相互的帮助,做到了人际关系的融洽,成为奠定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小学生未来在生活和学习、工作中发展的必然需要。
2、是语文教学发展的需要。德育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则是予以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承载着人们和社会的所有希望,不仅包括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还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巩固社会价值体系,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良好的学校风气和社会风气,为小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和谐、健康的外在环境,实现学生思想品质从他人约束到自我控制和约束的目的,实现学生的自主教育,由此也促使语文教学的长效发展,与教育的根本目标保持同一性。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
1、内容与新课改的教育要求有落差。应试教育的弊端仍然影响着目前的语文教学,德育教育在这种环境中并没有切实的落实,形式主义严重,甚至在学习过程中忽略了课文内容中所隐藏着的德育思想,而教师主观上认为小学生并不理解较为深奥的德育知识,从而在德育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出现了偏差,以简单却实质意义不强为选择标准,学生的视野和思想范畴也受到了限制,不仅影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也让语文教学出现了停滞现象,从而与新课改的教育要求之间产生了差距。
2、师生角色定位不全面。学生天生就崇拜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对自己的定位还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里,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宰者,自己的利益和业绩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在思想、行为上的潜在问题也会在无意中流露出来,“教师”只是工具,而非责任和使命,造成了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缺失。
四、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在识字、写作和阅读中渗透。(1)识字教学是基础,教师在此教学阶段,可以通过这个字的结构、读音、意思等,让学生联系一下生活中对这个字的使用,组成词语。如在学习“打”时,教师可按照此方法来教导,学生大多会组成“打架、打人”等词语,在此教师在对词语本身进行肯定的同时,会问学生“打架对吗”,学生自是知道不对,如何不对,教师就要做出解释,以此来宣传德育思想和内容。
(2)写作是语文学习检验的标准,也是检验学生德育的有效手段。通过作文的写作,可以看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程度,并可从中看出学生内在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的变化。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能力和知识范畴,将生活化因素融入到作文命题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从中抒发出正确的情感,展现真实的自我。从四季变化写出对自然的热爱,从革命故事,写出对生活的感慨和珍惜,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出生活的酸甜苦辣,让学生明白世界的美好,学会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3)阅读是提升语文能力的最有效方式,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进度,推荐一些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从中不断地积累知识、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道德内涵,体会中国文明的源远流长,培养爱国情怀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2、在社会实践中渗透。现代教育模式融入了生活化因素,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学校和课堂学习获取知识,也可以在课外社会中发掘知识,延伸所学知识的内涵并学以致用,从具体的劳作中获得感知。学校可以就语文阶段学习内容,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扫墓、参观纪念馆等,体验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以及为了新生活而做出的牺牲和奉献,学生也会在更加直观的触摸和视觉中,从心里获得感触,督促自己,监督自己,为了国家富强而努力;或者跟随社会志愿者参与一些爱心活动,从社会敬老院、到贫困地区的捐赠活动,都会让学生在亲历中获取爱的力量,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互助互爱的意识,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五、结语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教育的渗透过程中还有很对需要注意的问题,不仅体现在德育工作的融合停留在表面,也体现在师资队伍在思想和行为上予以正确引导的缺失。因此,新课改的要求下,要进行贯彻和落实,增大执行力度,同时加强自身的建设,创新教学模式,运用丰富社会、生活环境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德育教育全面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