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法制教育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从法律常识普及教育到法律意识增强教育再到法律素质提升教育,提出了新时期完善和提升高校法律素质提升教育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法律素质;演变轨迹;路径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后高校法制教育发展和转变历程不是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渐进式改革和提升的过程,主要包括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法律知识学习阶段。学法懂法就是要求学生既熟知一些基本的法律条文,同时又掌握一定普遍适用的法律原理。完备的法律知识是法制教育的基础。第二个阶段为法律意识增强阶段。法律意识是拥有一定法律基础后对法的认识态度和运用程度。良好的法律意识能促进学生积极守法,能从对法律外在强制力量的被动服从转化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价值的主动认同和尊重,从而严格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充分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积极寻求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和争议,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主动抵制破坏法律和秩序的行为。第三个阶段为法律素质提升阶段。通过大学期间法律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依法治国的深远意义所在。但是能否灵活运用法律思维来处理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上升法律意识,形成法律信仰,就未知可否、因人而异了。
综上所述,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高校法制教育的初级阶段,良好的法律意识是高校法制教育的中级阶段,而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则是高校法制教育的高级阶段,也是法制教育历久弥新、始终不渝追求的理想和境界,还是正在努力和将来继续努力实现的高校法制教育目标。
高校法制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教学部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离不开高校领导、政工干部、专业课教师、普通工作人员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可以说高校法制教育已经纳入到高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之中。
一、与宣传部门合作
宣传部门是高校法制教育的传统老牌部门,法制教育刚刚起步时主要依靠宣传部门的普及、宣讲和传播才得以生根发芽。
教学部门与宣传部门的合作和配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从工作理念角度,从宣传走向传播。高校法制教育不能向学生一味灌输知识和理论,而应该俯下身来为学生讲解法律知识,评析社会热点案例,向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法律意识和学法用法能力。第二,从工作手段角度,随着新兴媒体的运用,传统媒体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教育手段。高校法制教育既需要新兴媒体的快速、便捷、效率、时尚,在教学中更需要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展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和人格魅力。第三,从工作方法角度,从官方话语走向受众语言。高校法制教育教学也需要不断调整教育方式和方法,从照本宣科走向案例教学、诊所教学;从大量笔记走向提纲挈领、心领神会;从一言堂走向讨论交流、启发研讨;从一本正经走向引经据典、幽默诙谐;从刻板教材走向社会热点、趣闻轶事。第四,从工作机制角度,从行政--计划式向指导--服务式转变。宣传部门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行政管理部门,而是辅助于教学、服务于教学的一个部门,在一些重大节日,如3.15、12.4等重要普法节日,宣传部门还应配合教学部门做好营造氛围、普法宣传、志愿服务、媒体报道等工作。
二、与学工部门合作
学工部门与教学部门是鱼水关系,正如第一课堂离不开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也离不开第一课堂一样,教学部门和学工部门并肩作战、携手共进、互相配合,共同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现在学术界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主阵地和主渠道应该发挥合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辅导员也应该互通有无、发挥合力。法律基础课教师在讲课时是一种直接的法制教育,辅导员工作时经常会遇到法制教育的问题,这是一种间接教育的形式。无论直接作用,还是间接辅助,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支重要队伍,虽然隶属于不同部门,但是其工作目的和工作任务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可替代。只有这样,才能将高校法制教育的主要资源把握好、利用好,发挥优势、形成合力。
三、与保卫部门合作
高校保卫部门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与法制教学部门有着最为直接关系。保卫部门除了要处理安全稳定、户籍管理等常项工作外,一个重要职能是校园治安防范与治理。目前校园案件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新型犯罪层出不穷,但主要以财产型犯罪为主,其中校园盗窃是保卫部门处理的大学生犯罪中案件数量最多、犯罪嫌疑人涉及面最广的一种犯罪类型,如宿舍、食堂、教室、浴室、出租房等都是保卫部门工作的重点场所。
在处理案情简单、犯罪性质轻微的案件时,保卫部门往往会寻求基层学生工作部门的帮助和配合。通常做法是接到报案或发现违法行为时判定行为性质,做出初步处理后,联系学生所在学院进行法制教育,由基层学生主管部门对案件进行主要处理,按照《学生手册》的相关规定对学生进行处理和惩罚。这时,保卫部门起到案件移交的作用,与基层学院、学工部门、教务部门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联系和交叉。在处理案情复杂、犯罪性质较为恶劣的案件时,保卫部门需要联系公安机关。它本身并没有搜查、逮捕、审问的权利。这类案件多属于恶性刑事案件,如杀人、抢劫、强奸、贩毒、伤害、绑架等等。这时,保卫部门主要起到案件移送的作用,还需要与教学部门、学工部门、教务部门、医务部门等发生职能联系和往来。当然,对于超出保卫部门职能范围的案件,应当及时移送相关司法部门进行处理。
四、与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合作
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在一些高校隶属于学工部门,在一些高校单独设立,但无论在行政管理上如何设置,都无法割断心理健康教育部门与高校法制教育的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教育是法制教育的前沿阵地。在已经发生过的大学生犯罪中,可以发现很多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大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由于前期没有发现或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又碰上了某些突发性状况或诱因,最终丧失理智、触犯刑律,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和恶果。刘海洋、马加爵、周一超的案件,就是从心理问题放任为刑事犯罪的典型例证,不得不让人扼腕痛惜。
因此,如果能够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普测机制、排查机制、约谈机制、干预机制、治疗机制,那么有可能将更多的无辜生命挽救于执迷不悟的初级阶段,降低恶性犯罪事件的发生几率。尤其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出现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人们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心理问题是大学生非理性行为的前期表征,是众多大学生犯罪的主要诱因,也是干预和降低大学生犯罪的最佳介入时机,所以,与心理教育部门形成合力、建立机制、共同研究、共商对策,是从管理层面有效预防和降低大学生犯罪的重要途径。
以上部门是与高校法制教育联系较为紧密和直接的部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部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作用。高校就是一个微缩的社会,离开哪一个部门,学校都不可能正常运转。因此,只有发挥合力、优势互补、通力配合、全员育人,才能增强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也才能真正实现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全面服务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斌贤,楼世洲.当代中国教育学术思想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23.
[2]"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J].教育研究,2006,(2).
[3]巫建忠.构建和谐高校:加强法制教育 提高法律素养[J].法制与社会,2007,(1).
作者简介:张倩(1987-),女,辽宁营口人,天津外国语大学,助理政工师,硕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法律素质;演变轨迹;路径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后高校法制教育发展和转变历程不是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渐进式改革和提升的过程,主要包括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法律知识学习阶段。学法懂法就是要求学生既熟知一些基本的法律条文,同时又掌握一定普遍适用的法律原理。完备的法律知识是法制教育的基础。第二个阶段为法律意识增强阶段。法律意识是拥有一定法律基础后对法的认识态度和运用程度。良好的法律意识能促进学生积极守法,能从对法律外在强制力量的被动服从转化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价值的主动认同和尊重,从而严格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充分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积极寻求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和争议,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主动抵制破坏法律和秩序的行为。第三个阶段为法律素质提升阶段。通过大学期间法律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依法治国的深远意义所在。但是能否灵活运用法律思维来处理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上升法律意识,形成法律信仰,就未知可否、因人而异了。
综上所述,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高校法制教育的初级阶段,良好的法律意识是高校法制教育的中级阶段,而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则是高校法制教育的高级阶段,也是法制教育历久弥新、始终不渝追求的理想和境界,还是正在努力和将来继续努力实现的高校法制教育目标。
高校法制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教学部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离不开高校领导、政工干部、专业课教师、普通工作人员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可以说高校法制教育已经纳入到高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之中。
一、与宣传部门合作
宣传部门是高校法制教育的传统老牌部门,法制教育刚刚起步时主要依靠宣传部门的普及、宣讲和传播才得以生根发芽。
教学部门与宣传部门的合作和配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从工作理念角度,从宣传走向传播。高校法制教育不能向学生一味灌输知识和理论,而应该俯下身来为学生讲解法律知识,评析社会热点案例,向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法律意识和学法用法能力。第二,从工作手段角度,随着新兴媒体的运用,传统媒体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教育手段。高校法制教育既需要新兴媒体的快速、便捷、效率、时尚,在教学中更需要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展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和人格魅力。第三,从工作方法角度,从官方话语走向受众语言。高校法制教育教学也需要不断调整教育方式和方法,从照本宣科走向案例教学、诊所教学;从大量笔记走向提纲挈领、心领神会;从一言堂走向讨论交流、启发研讨;从一本正经走向引经据典、幽默诙谐;从刻板教材走向社会热点、趣闻轶事。第四,从工作机制角度,从行政--计划式向指导--服务式转变。宣传部门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行政管理部门,而是辅助于教学、服务于教学的一个部门,在一些重大节日,如3.15、12.4等重要普法节日,宣传部门还应配合教学部门做好营造氛围、普法宣传、志愿服务、媒体报道等工作。
二、与学工部门合作
学工部门与教学部门是鱼水关系,正如第一课堂离不开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也离不开第一课堂一样,教学部门和学工部门并肩作战、携手共进、互相配合,共同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现在学术界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主阵地和主渠道应该发挥合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辅导员也应该互通有无、发挥合力。法律基础课教师在讲课时是一种直接的法制教育,辅导员工作时经常会遇到法制教育的问题,这是一种间接教育的形式。无论直接作用,还是间接辅助,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支重要队伍,虽然隶属于不同部门,但是其工作目的和工作任务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可替代。只有这样,才能将高校法制教育的主要资源把握好、利用好,发挥优势、形成合力。
三、与保卫部门合作
高校保卫部门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与法制教学部门有着最为直接关系。保卫部门除了要处理安全稳定、户籍管理等常项工作外,一个重要职能是校园治安防范与治理。目前校园案件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新型犯罪层出不穷,但主要以财产型犯罪为主,其中校园盗窃是保卫部门处理的大学生犯罪中案件数量最多、犯罪嫌疑人涉及面最广的一种犯罪类型,如宿舍、食堂、教室、浴室、出租房等都是保卫部门工作的重点场所。
在处理案情简单、犯罪性质轻微的案件时,保卫部门往往会寻求基层学生工作部门的帮助和配合。通常做法是接到报案或发现违法行为时判定行为性质,做出初步处理后,联系学生所在学院进行法制教育,由基层学生主管部门对案件进行主要处理,按照《学生手册》的相关规定对学生进行处理和惩罚。这时,保卫部门起到案件移交的作用,与基层学院、学工部门、教务部门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联系和交叉。在处理案情复杂、犯罪性质较为恶劣的案件时,保卫部门需要联系公安机关。它本身并没有搜查、逮捕、审问的权利。这类案件多属于恶性刑事案件,如杀人、抢劫、强奸、贩毒、伤害、绑架等等。这时,保卫部门主要起到案件移送的作用,还需要与教学部门、学工部门、教务部门、医务部门等发生职能联系和往来。当然,对于超出保卫部门职能范围的案件,应当及时移送相关司法部门进行处理。
四、与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合作
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在一些高校隶属于学工部门,在一些高校单独设立,但无论在行政管理上如何设置,都无法割断心理健康教育部门与高校法制教育的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教育是法制教育的前沿阵地。在已经发生过的大学生犯罪中,可以发现很多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大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由于前期没有发现或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又碰上了某些突发性状况或诱因,最终丧失理智、触犯刑律,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和恶果。刘海洋、马加爵、周一超的案件,就是从心理问题放任为刑事犯罪的典型例证,不得不让人扼腕痛惜。
因此,如果能够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普测机制、排查机制、约谈机制、干预机制、治疗机制,那么有可能将更多的无辜生命挽救于执迷不悟的初级阶段,降低恶性犯罪事件的发生几率。尤其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出现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人们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心理问题是大学生非理性行为的前期表征,是众多大学生犯罪的主要诱因,也是干预和降低大学生犯罪的最佳介入时机,所以,与心理教育部门形成合力、建立机制、共同研究、共商对策,是从管理层面有效预防和降低大学生犯罪的重要途径。
以上部门是与高校法制教育联系较为紧密和直接的部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部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作用。高校就是一个微缩的社会,离开哪一个部门,学校都不可能正常运转。因此,只有发挥合力、优势互补、通力配合、全员育人,才能增强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也才能真正实现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全面服务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斌贤,楼世洲.当代中国教育学术思想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23.
[2]"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J].教育研究,2006,(2).
[3]巫建忠.构建和谐高校:加强法制教育 提高法律素养[J].法制与社会,2007,(1).
作者简介:张倩(1987-),女,辽宁营口人,天津外国语大学,助理政工师,硕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