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和阅读思维的创新性。讲故事,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演课本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改结局,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文。
关键词:阅读 讲故事 课本剧 改编 写作
语文新课标要求七至九年级的学生“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我的学生们离这个标准还差得很远。到底要怎么解决“写作文”这个让老师和学生都头疼的问题呢?
我认为,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从写不出、不愿写变为主动写。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和阅读思维的创新性。
一、找准契机,让学生主动读、愿意写
关于阅读,语文新课标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而据我统计,我的学生们能阅读的课外书少得可怜,一般都只看自己的教科书,而且是老师讲到哪儿,看到哪儿。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积累,我在班上建立了一个流动书屋,用师生捐赠和班费购买的方式为大家提供书籍。同时规定,每天课前五分钟的值日演讲,内容必须是生活中发生的事或书上的故事,而且必须脱稿。如此一来,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一次,一位同学在值日演讲时,给大家讲了一个他在杂志上看到的故事。有心的同学发现,这个故事竟然把大家熟知的三个故事天衣无缝地衔接在了一起,这顿时引发了大家激烈的讨论。我也加入了讨论,并顺势布置了这堂课的作业:自己编写一个故事,里面必须不着痕迹地把三个(及以上)我们熟知的故事或学过的课文糅合在一起。他们都争先恐后地拿起流动书屋的书和教科书开始阅读,还没下课,就陆续把作业交上来了。
第一个交上来的学生把“亡羊补牢”、“掩耳盗铃”和“画蛇添足”的故事串在了一起。故事大意是说,一个人的羊跑了之后,他把羊圈修好了。可是他对自己的损失耿耿于怀,于是就想挽回损失。第二天跑到一个富户家去偷他家门上的金铃铛,由于怕被人发现,偷的时候就捂住了自己的耳朵。结果还是被发现了,主人没有报官,而是把他留在家里做了一个仆人。过年的时候,主人说今年是蛇年,仆人们都画蛇,谁画得又快又好,就赏他一壶美酒和一两银子。这个人很快把蛇画好了,一看大家都还在画,就忍不住又给蛇添了四只脚,最后什么也没得到。
我好好地把他表扬了一番,又把这次作业中比较出彩的几篇故事在班上念了,给所有人评了一个较高的等级。后来我发现,班上爱看书的人多了,有一部分同学的作文字数和质量都有提高,看来,这一次的实践和鼓励给了他们不小的启发和信心。
二、身临其境,让学生快乐演、轻松写
语文新课标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如在上《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班上学生分成两个组自导自演了这个故事。其中一组是从旁观者这个角度,冷眼看待故事中人物的贪婪、虚荣,他们按照课本内容客观表演,也能让观众自己品味出一些东西。另外一个组是从菲利普夫妇这个角度,加入了更多的内心独白,让观众随着他们的表演关注到文中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辛酸。
表演结束之后,我们进行了当堂点评。然后又趁着这股热劲儿,让大家以“实录+感想”的形式写一篇作文,把同学的表演还原成文字,再对表演或故事本身进行点评。由于观看表演时关注的重点不同,他们点评的角度也各不相同。这恰好符合新课标对七至九年级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的要求。这一次,同学们的表现更是让人惊奇,所有人的作文字数都达到了要求。虽然水平不一,但至少有话要说,有内容可写了。甚至有同学发出感叹:“其实,写作文也没那么难嘛!”
三、我主沉浮,让学生大胆想、主动写
逐渐地,学生们在课堂上更为活跃了。他们会主动对阅读材料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点评,特别是对那些反映某种社会现象的文章,他们往往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们会忍不住在课堂上批判文中人物,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或结局的不满。
当大家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之后,我就会引导他们讲出自己所期望的结局,然后针对这个结局进行连珠炮式的提问,迫使学生在我的追问之下不断地完善故事,使之更具有逻辑性。接下来,就让他们对故事进行改写,把自己的构想写下来,由他们来主宰故事中人物的命运。
当他们的作品呈现在我面前时,我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管是什么故事,他们都会先对其中的人物进行一个善恶的区分,然后充分发挥想象,让故事最终变成惩恶扬善或浪子回头式的大圆满结局。
比如,在他们的笔下你会看到:骆驼祥子最终和虎妞过上了安稳而幸福的生活;保尔·柯察金在学校得到了一帮好同学的关心和帮助,再也没有人欺负他;于勒在机缘巧合之下挣了大钱,并原谅了菲利普夫妇,最终一家人在一起幸福地生活……
语文新课标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我想,他们的这种表现就正如梁晓声先生所言:“所有孩子原本都是心地善良的。因为善良的想法之于恶毒的想法更能使孩子的心灵感到愉悦。而孩子们的想象力无论多么超常,本质上也是平凡的,他们的想象力的方向,大抵总是要归于善的。须知这世界上的一切大思想家们的思想,都是生长在善的情怀中的。”(梁晓声《善的情怀》)
我想,学生们在表达善的情怀时,那种表达侠义之心和怜悯之心的愿望大大超过了对写作文的恐惧。当他们有了这种念头的时候,就会主动去写。
总之,要想完整而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学生们就必须要加大阅读量,做到主动阅读;要想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使文章出彩,他们就会进行创新性阅读。反之,主动阅读和创新性阅读又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灵感和素材,让他们不再害怕写作文。所以,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是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阅读 讲故事 课本剧 改编 写作
语文新课标要求七至九年级的学生“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我的学生们离这个标准还差得很远。到底要怎么解决“写作文”这个让老师和学生都头疼的问题呢?
我认为,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从写不出、不愿写变为主动写。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和阅读思维的创新性。
一、找准契机,让学生主动读、愿意写
关于阅读,语文新课标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而据我统计,我的学生们能阅读的课外书少得可怜,一般都只看自己的教科书,而且是老师讲到哪儿,看到哪儿。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积累,我在班上建立了一个流动书屋,用师生捐赠和班费购买的方式为大家提供书籍。同时规定,每天课前五分钟的值日演讲,内容必须是生活中发生的事或书上的故事,而且必须脱稿。如此一来,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一次,一位同学在值日演讲时,给大家讲了一个他在杂志上看到的故事。有心的同学发现,这个故事竟然把大家熟知的三个故事天衣无缝地衔接在了一起,这顿时引发了大家激烈的讨论。我也加入了讨论,并顺势布置了这堂课的作业:自己编写一个故事,里面必须不着痕迹地把三个(及以上)我们熟知的故事或学过的课文糅合在一起。他们都争先恐后地拿起流动书屋的书和教科书开始阅读,还没下课,就陆续把作业交上来了。
第一个交上来的学生把“亡羊补牢”、“掩耳盗铃”和“画蛇添足”的故事串在了一起。故事大意是说,一个人的羊跑了之后,他把羊圈修好了。可是他对自己的损失耿耿于怀,于是就想挽回损失。第二天跑到一个富户家去偷他家门上的金铃铛,由于怕被人发现,偷的时候就捂住了自己的耳朵。结果还是被发现了,主人没有报官,而是把他留在家里做了一个仆人。过年的时候,主人说今年是蛇年,仆人们都画蛇,谁画得又快又好,就赏他一壶美酒和一两银子。这个人很快把蛇画好了,一看大家都还在画,就忍不住又给蛇添了四只脚,最后什么也没得到。
我好好地把他表扬了一番,又把这次作业中比较出彩的几篇故事在班上念了,给所有人评了一个较高的等级。后来我发现,班上爱看书的人多了,有一部分同学的作文字数和质量都有提高,看来,这一次的实践和鼓励给了他们不小的启发和信心。
二、身临其境,让学生快乐演、轻松写
语文新课标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如在上《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班上学生分成两个组自导自演了这个故事。其中一组是从旁观者这个角度,冷眼看待故事中人物的贪婪、虚荣,他们按照课本内容客观表演,也能让观众自己品味出一些东西。另外一个组是从菲利普夫妇这个角度,加入了更多的内心独白,让观众随着他们的表演关注到文中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辛酸。
表演结束之后,我们进行了当堂点评。然后又趁着这股热劲儿,让大家以“实录+感想”的形式写一篇作文,把同学的表演还原成文字,再对表演或故事本身进行点评。由于观看表演时关注的重点不同,他们点评的角度也各不相同。这恰好符合新课标对七至九年级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的要求。这一次,同学们的表现更是让人惊奇,所有人的作文字数都达到了要求。虽然水平不一,但至少有话要说,有内容可写了。甚至有同学发出感叹:“其实,写作文也没那么难嘛!”
三、我主沉浮,让学生大胆想、主动写
逐渐地,学生们在课堂上更为活跃了。他们会主动对阅读材料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点评,特别是对那些反映某种社会现象的文章,他们往往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们会忍不住在课堂上批判文中人物,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或结局的不满。
当大家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之后,我就会引导他们讲出自己所期望的结局,然后针对这个结局进行连珠炮式的提问,迫使学生在我的追问之下不断地完善故事,使之更具有逻辑性。接下来,就让他们对故事进行改写,把自己的构想写下来,由他们来主宰故事中人物的命运。
当他们的作品呈现在我面前时,我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管是什么故事,他们都会先对其中的人物进行一个善恶的区分,然后充分发挥想象,让故事最终变成惩恶扬善或浪子回头式的大圆满结局。
比如,在他们的笔下你会看到:骆驼祥子最终和虎妞过上了安稳而幸福的生活;保尔·柯察金在学校得到了一帮好同学的关心和帮助,再也没有人欺负他;于勒在机缘巧合之下挣了大钱,并原谅了菲利普夫妇,最终一家人在一起幸福地生活……
语文新课标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我想,他们的这种表现就正如梁晓声先生所言:“所有孩子原本都是心地善良的。因为善良的想法之于恶毒的想法更能使孩子的心灵感到愉悦。而孩子们的想象力无论多么超常,本质上也是平凡的,他们的想象力的方向,大抵总是要归于善的。须知这世界上的一切大思想家们的思想,都是生长在善的情怀中的。”(梁晓声《善的情怀》)
我想,学生们在表达善的情怀时,那种表达侠义之心和怜悯之心的愿望大大超过了对写作文的恐惧。当他们有了这种念头的时候,就会主动去写。
总之,要想完整而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学生们就必须要加大阅读量,做到主动阅读;要想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使文章出彩,他们就会进行创新性阅读。反之,主动阅读和创新性阅读又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灵感和素材,让他们不再害怕写作文。所以,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是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