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心理学中的迁移理论,对数学教学中知识的迁移、思维的迁移、情境的迁移、方法的迁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分析了迁移产生的条件,阐述了迁移的作用,总结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迁移的规律,促进迁移的产生。
【关键词】知识迁移 情景 思维 方法 认知结构
心理学上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叫迁移,若此影响是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或简称迁移,若此影响是起消极作用的叫负迁移或称干扰。有效地运用迁移的规律,是强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丰富数学思想,培养创新精神,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知识迁移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迁移表现为一种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有利于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紧密结合是数学教学的突出特点,因而数学课堂理所当然地成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既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所以,研究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件——知识迁移,就显得尤为必要。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着迁移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创设适宜的迁移情境,运用好迁移规律,充分注意正迁移及其产生的条件,就能促使学生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去同化新知识,从而达到调整、扩充和优化原有认知结构,建设新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用。
二、促进知识迁移的几种方法
1、树立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提高心理素质,促进情境的迁移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心理准备状态,如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情境、信心、紧张程度都会对知识的迁移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学生平时成绩往往要比考试成绩好,随堂测验要比定时测验成绩好,这说明不同的学习情境对迁移的影响比较明显。学生应用知识的心理准备状态,可以促使迁移的产生,也可以造成迁移障碍,也就是说它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也可以阻碍问题的解决。
2、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促进知识迁移
各种知识之间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要素和一般原理,而迁移总是以先前的知识学习为前提,所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越扎实、越熟练,就越容易顺利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越能促使更多的正迁移产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运用自如,才会产生良好的迁移效果,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运用,形成学科知识的网络交汇点,提高解题技巧。
3、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实行教学多样化,促进方法的迁移
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影响迁移的三个重要方面,教材的内容必须体现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结构要合理,要有科学性、思想性、连续性,这样不仅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且也利于知识的迁移。好的教学方法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贾德说过: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师,常常由于呈现教材方法不同而有迥然相异的结果。同样的教材用这种呈现法可以产生积极的迁移,用另一种呈现法,则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由此可见,迁移的出现,教法是主要的,教材是次要的。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主,鼓励学生自学、参与、发现,提倡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师在设计、编造例题、习题时,力求每道题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做到结构巧、解法活、内容新,使每道题具有深刻的内涵,广阔的外延和较大的迁移空间,所以教学得法,就会使学生会动脑筋,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形成好的学习方法,促进正迁移更多地产生。只有通过基本方法的训练,才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产生联想,打破常规灵活多变,就会使学生对知识理解越深刻,掌握越牢固,运用越熟练。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4、防止负迁移,提高正迁移
在迁移过程中如果迁移不当就会起到副作用,产生负面影响不管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要产生阻碍。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时,很多同学由于受整数的大小比较的影响,认为位数越多的小数越大。这就是知识迁移过程中产生的负迁移。所以我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小数大小比较和整数大小比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举例加以说明。如果我们能防止这种负迁移的影响,来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还是比较简单的。
以上几种途径和方法是促进迁移的一些主要因素,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只要教师在教学时正确运用迁移规律,创设迁移情境,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三、创设迁移氛围,提高迁移能力
一个学生,通过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或辅导,能够了解和掌握许多学习方法的问题。但学习方法的掌握并不等于学习迁移的形成。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但不能将其应用到具体学习过程中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简便运算学习中,学生熟知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等一些运算定律,但在具体解题时,有一些学生就是不会根据问题的特点,合理地運用一些运算定律来进行简便运算。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也应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主渠道。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创设活动情景,以讨论式、对话式、师生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模式为手段、以活动为载体促使主体参与,协作提高。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各种表现进行灵活处理,给予鼓励,提出激励,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尤其多给后进生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总之,教师只有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的学生观,树立教师主导学生学习的教师观,形成知、情、意、能和谐发展的学生发展观,才能够创设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灵活使用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地学习,学习迁移能力也才能自然而然地提高。在教学中,教师重视迁移教学,就能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促进知识的迁移可引导学生上课时主动求知,课后主动练习,使学生逐步做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庆余.数学教育心理学讲稿
[2] 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知识迁移 情景 思维 方法 认知结构
心理学上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叫迁移,若此影响是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或简称迁移,若此影响是起消极作用的叫负迁移或称干扰。有效地运用迁移的规律,是强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丰富数学思想,培养创新精神,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知识迁移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迁移表现为一种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有利于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紧密结合是数学教学的突出特点,因而数学课堂理所当然地成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既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所以,研究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件——知识迁移,就显得尤为必要。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着迁移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创设适宜的迁移情境,运用好迁移规律,充分注意正迁移及其产生的条件,就能促使学生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去同化新知识,从而达到调整、扩充和优化原有认知结构,建设新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用。
二、促进知识迁移的几种方法
1、树立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提高心理素质,促进情境的迁移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心理准备状态,如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情境、信心、紧张程度都会对知识的迁移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学生平时成绩往往要比考试成绩好,随堂测验要比定时测验成绩好,这说明不同的学习情境对迁移的影响比较明显。学生应用知识的心理准备状态,可以促使迁移的产生,也可以造成迁移障碍,也就是说它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也可以阻碍问题的解决。
2、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促进知识迁移
各种知识之间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要素和一般原理,而迁移总是以先前的知识学习为前提,所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越扎实、越熟练,就越容易顺利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越能促使更多的正迁移产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运用自如,才会产生良好的迁移效果,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运用,形成学科知识的网络交汇点,提高解题技巧。
3、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实行教学多样化,促进方法的迁移
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影响迁移的三个重要方面,教材的内容必须体现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结构要合理,要有科学性、思想性、连续性,这样不仅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且也利于知识的迁移。好的教学方法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贾德说过: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师,常常由于呈现教材方法不同而有迥然相异的结果。同样的教材用这种呈现法可以产生积极的迁移,用另一种呈现法,则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由此可见,迁移的出现,教法是主要的,教材是次要的。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主,鼓励学生自学、参与、发现,提倡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师在设计、编造例题、习题时,力求每道题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做到结构巧、解法活、内容新,使每道题具有深刻的内涵,广阔的外延和较大的迁移空间,所以教学得法,就会使学生会动脑筋,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形成好的学习方法,促进正迁移更多地产生。只有通过基本方法的训练,才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产生联想,打破常规灵活多变,就会使学生对知识理解越深刻,掌握越牢固,运用越熟练。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4、防止负迁移,提高正迁移
在迁移过程中如果迁移不当就会起到副作用,产生负面影响不管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要产生阻碍。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时,很多同学由于受整数的大小比较的影响,认为位数越多的小数越大。这就是知识迁移过程中产生的负迁移。所以我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小数大小比较和整数大小比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举例加以说明。如果我们能防止这种负迁移的影响,来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还是比较简单的。
以上几种途径和方法是促进迁移的一些主要因素,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只要教师在教学时正确运用迁移规律,创设迁移情境,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三、创设迁移氛围,提高迁移能力
一个学生,通过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或辅导,能够了解和掌握许多学习方法的问题。但学习方法的掌握并不等于学习迁移的形成。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但不能将其应用到具体学习过程中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简便运算学习中,学生熟知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等一些运算定律,但在具体解题时,有一些学生就是不会根据问题的特点,合理地運用一些运算定律来进行简便运算。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也应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主渠道。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创设活动情景,以讨论式、对话式、师生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模式为手段、以活动为载体促使主体参与,协作提高。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各种表现进行灵活处理,给予鼓励,提出激励,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尤其多给后进生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总之,教师只有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的学生观,树立教师主导学生学习的教师观,形成知、情、意、能和谐发展的学生发展观,才能够创设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灵活使用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地学习,学习迁移能力也才能自然而然地提高。在教学中,教师重视迁移教学,就能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促进知识的迁移可引导学生上课时主动求知,课后主动练习,使学生逐步做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庆余.数学教育心理学讲稿
[2] 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