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基地是江苏省2010年提出、2011年启动的一项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到目前为止已经分三批创建了137个课程基地,其中学科类课程基地有66个,占总数的48.2%,成为课程基地建设主体,而数学课程基地有10个,在学科类课程基地中数量最多。2014年海南省启动了普通高中学科课程基地建设工作,数学课程基地再次成为创建主角,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从学科的视角谈谈对数学课程基地的认识,供同仁参考。
一、数学课程基地的界定
课程基地是通过创设新型学习环境、建构学科知识平台、开发特色课程资源,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增强学生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效能的综合性教学平台。从功能上看,课程基地分为大综合、小综合和学科类三种。
数学课程基地是一种学科类的课程基地,是通过建构数学模型和数学体验,创设新型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感知和形象理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平台。
二、数学课程基地的内涵
到目前为止,江苏省共建设了10个关于数学科的课程基地,分别为:泰州中学的数学学习体验课程基地,太仓高级中学的数学新课程创新实验课程基地,徐州市第一中学的数学应用与创新实践课程基地,上冈高级中学的普通高中几何课程基地,沭阳高级中学的数学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课程基地,扬中高级中学和江苏省射阳中学的高中数学课程基地,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的高中数学课程创新探究实验课程基地,高淳高级中学的数学文化实践课程基地,盱眙中学的数字化高中数学课程基地。
从上面创建的10个数学课程基地来看,虽然建设的侧重点不同,形态各异,但总体上有这样几个相同之处:“以建模和体验为主题,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和学习效能为目标”。从建设内容来看,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1.构建可赏的数学文化
“代数繁,几何难,三角公式记不完”。长久以来,高中数学一直被不公正地贴上了“繁、难”的标签。在许多学生的记忆里,数学除了没完没了的解题,已经没有其它东西了。学生每天面对的除了教材和教辅,剩下的就是讲义了,所以数学在学生的记忆中是平面的,而不是立体的;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是灰暗的,不是彩色的。数学课程基地通过数学文化展览室的建设,构建数学文化长廊,展现了数学历史发展的魅力,通过视觉享受来感受立体的数学,通过人机互动,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构建可奏的数学音符
回首数学曲折的发展历史,每一次数学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学大师们的辛勤、努力。无论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还是康托尔的《集合论》,无论是笛卡尔的《解析几何》还是数学王子高斯的《代数》,亦或莱布尼兹的《微积分》,犹如历史长河画卷中流动的音符。学习数学就要感悟数学,数学课程基地通过对数学名家的介绍,跨越时空,让学生们聆听数学前辈合奏的数学名曲,感悟数学大师的思想精髓。
3.构建可触的数学体验
数学的学习从不回避其功利的一面,考试成为所有学生追求的目标,怎样帮助学生既达到功利的目的又达到数学的教育功能,即为了人,为了人的发展?数学体验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方式之一,而通常的课堂是平面的,不是立体的,数学体验需要在一个立体的跨越时空的课堂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构建数学体验课堂。数学课程基地围绕数学中重要的模块如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构建模块体验室。每一个模块体验室立体式全方位地介绍该模块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应用过程,让学生走进一个3D的世界,感受不一样的数学课堂,享受全新的数学学习方式。
4.构建可视的数学模型
长久以来,由于数学的抽象性,许多学生怕学数学。数学课程基地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室,如“理论与图形模拟演示室、实物模型室”等,将数学课程内容特别是重点、难点内容,以直观体验、动态生成的形态呈现,将抽象的数学直观化,将枯燥的数学趣味化。增强学生对抽象内容的形象理解和现实感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构建可游的数字生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国家培养人才模式不断创新,以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凸显学校数字化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中学向学生介绍数字化的知识,体验数字化生活成为必要。数学课程基地通过数字化模拟实验室和数学探究实验室的建设,让学生置身于数字化的魔幻空间,真切感受数字化时代的生活气息。
6.构建可爱的数学学习
数学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应着眼于对数学的感悟,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学会”数学,“会学”数学。数学课程基地要求学校结合学生实际,开发适合不同类型、不同水平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帮助。在基地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促进身心愉快地发展,从而让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可爱起来。
三、数学课程基地的价值
从学科的视角来看,数学课程基地通过物态和非物态相结合的模型建构,改进知识表达方式,以形象直观的体验,让学生在数学的世界里感受数学文化之博大、数学逻辑推理之精妙,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就学科而言,数学课程基地价值可从以下几点得到体现。
1.从抽象走向感知,感受数学之美
通过对数学文化展览室和数学名家介绍室的建设,借助人机互动,使学生从以往对数学单一的平面化认知,转移到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中,直观感知数学的美和数学的博,充分体现数学对美的追求,呼唤学生心灵的需求。
2.从感知走向体验,感受数学之形
由于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理解概念,记忆公式,演练试题的做法,根本满足不了当前教学的需求。怎样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模型化、可视化,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数学课程基地的建设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让抽象的数学模型化,让想象的数学可视化,让教与学的方式灵动起来。
3.从体验走向探究,感受数学之智
我们知道,数学是理性的,数学学习之道在于悟。但要能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就会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大大增长。数学课程基地正是通过数学探究实验室的建设,使学生从数学解题与学习走向数学智力发展成为可能,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成为现实。
4.从探究走向数字,感受数学之慧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可以说离不开数字化,而整天与数学打交道的学生对“数字化”知之甚少,对数字化时代到来缺乏心理准备。数学课程基地通过数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真切的数字化空间,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数字化的魅力,以数字化生活教育促进学生学习的幸福人生。
数学课程基地正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给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在课程基地中,学生通过大胆猜想和验证,亲历数学知识生成的过程,享受数学发现的喜悦。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学中练、学中创”,不断感受数学新知,检验数学猜想,乃至质疑数学定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实现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达到“学数学—做数学—玩数学”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苏教基[2011]27号.
[2] 王一军.校本课程开发走向学习场域建构——基于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案例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13(3).
[3] 马斌.课程基地领跑学习的革命——关于开创课程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考试(综合版),2011(5).
【责任编辑 郑雪凌】
一、数学课程基地的界定
课程基地是通过创设新型学习环境、建构学科知识平台、开发特色课程资源,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增强学生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效能的综合性教学平台。从功能上看,课程基地分为大综合、小综合和学科类三种。
数学课程基地是一种学科类的课程基地,是通过建构数学模型和数学体验,创设新型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感知和形象理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平台。
二、数学课程基地的内涵
到目前为止,江苏省共建设了10个关于数学科的课程基地,分别为:泰州中学的数学学习体验课程基地,太仓高级中学的数学新课程创新实验课程基地,徐州市第一中学的数学应用与创新实践课程基地,上冈高级中学的普通高中几何课程基地,沭阳高级中学的数学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课程基地,扬中高级中学和江苏省射阳中学的高中数学课程基地,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的高中数学课程创新探究实验课程基地,高淳高级中学的数学文化实践课程基地,盱眙中学的数字化高中数学课程基地。
从上面创建的10个数学课程基地来看,虽然建设的侧重点不同,形态各异,但总体上有这样几个相同之处:“以建模和体验为主题,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和学习效能为目标”。从建设内容来看,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1.构建可赏的数学文化
“代数繁,几何难,三角公式记不完”。长久以来,高中数学一直被不公正地贴上了“繁、难”的标签。在许多学生的记忆里,数学除了没完没了的解题,已经没有其它东西了。学生每天面对的除了教材和教辅,剩下的就是讲义了,所以数学在学生的记忆中是平面的,而不是立体的;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是灰暗的,不是彩色的。数学课程基地通过数学文化展览室的建设,构建数学文化长廊,展现了数学历史发展的魅力,通过视觉享受来感受立体的数学,通过人机互动,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构建可奏的数学音符
回首数学曲折的发展历史,每一次数学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学大师们的辛勤、努力。无论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还是康托尔的《集合论》,无论是笛卡尔的《解析几何》还是数学王子高斯的《代数》,亦或莱布尼兹的《微积分》,犹如历史长河画卷中流动的音符。学习数学就要感悟数学,数学课程基地通过对数学名家的介绍,跨越时空,让学生们聆听数学前辈合奏的数学名曲,感悟数学大师的思想精髓。
3.构建可触的数学体验
数学的学习从不回避其功利的一面,考试成为所有学生追求的目标,怎样帮助学生既达到功利的目的又达到数学的教育功能,即为了人,为了人的发展?数学体验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方式之一,而通常的课堂是平面的,不是立体的,数学体验需要在一个立体的跨越时空的课堂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构建数学体验课堂。数学课程基地围绕数学中重要的模块如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构建模块体验室。每一个模块体验室立体式全方位地介绍该模块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应用过程,让学生走进一个3D的世界,感受不一样的数学课堂,享受全新的数学学习方式。
4.构建可视的数学模型
长久以来,由于数学的抽象性,许多学生怕学数学。数学课程基地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室,如“理论与图形模拟演示室、实物模型室”等,将数学课程内容特别是重点、难点内容,以直观体验、动态生成的形态呈现,将抽象的数学直观化,将枯燥的数学趣味化。增强学生对抽象内容的形象理解和现实感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构建可游的数字生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国家培养人才模式不断创新,以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凸显学校数字化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中学向学生介绍数字化的知识,体验数字化生活成为必要。数学课程基地通过数字化模拟实验室和数学探究实验室的建设,让学生置身于数字化的魔幻空间,真切感受数字化时代的生活气息。
6.构建可爱的数学学习
数学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应着眼于对数学的感悟,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学会”数学,“会学”数学。数学课程基地要求学校结合学生实际,开发适合不同类型、不同水平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帮助。在基地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促进身心愉快地发展,从而让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可爱起来。
三、数学课程基地的价值
从学科的视角来看,数学课程基地通过物态和非物态相结合的模型建构,改进知识表达方式,以形象直观的体验,让学生在数学的世界里感受数学文化之博大、数学逻辑推理之精妙,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就学科而言,数学课程基地价值可从以下几点得到体现。
1.从抽象走向感知,感受数学之美
通过对数学文化展览室和数学名家介绍室的建设,借助人机互动,使学生从以往对数学单一的平面化认知,转移到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中,直观感知数学的美和数学的博,充分体现数学对美的追求,呼唤学生心灵的需求。
2.从感知走向体验,感受数学之形
由于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理解概念,记忆公式,演练试题的做法,根本满足不了当前教学的需求。怎样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模型化、可视化,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数学课程基地的建设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让抽象的数学模型化,让想象的数学可视化,让教与学的方式灵动起来。
3.从体验走向探究,感受数学之智
我们知道,数学是理性的,数学学习之道在于悟。但要能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就会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大大增长。数学课程基地正是通过数学探究实验室的建设,使学生从数学解题与学习走向数学智力发展成为可能,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成为现实。
4.从探究走向数字,感受数学之慧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可以说离不开数字化,而整天与数学打交道的学生对“数字化”知之甚少,对数字化时代到来缺乏心理准备。数学课程基地通过数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真切的数字化空间,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数字化的魅力,以数字化生活教育促进学生学习的幸福人生。
数学课程基地正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给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在课程基地中,学生通过大胆猜想和验证,亲历数学知识生成的过程,享受数学发现的喜悦。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学中练、学中创”,不断感受数学新知,检验数学猜想,乃至质疑数学定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实现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达到“学数学—做数学—玩数学”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苏教基[2011]27号.
[2] 王一军.校本课程开发走向学习场域建构——基于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案例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13(3).
[3] 马斌.课程基地领跑学习的革命——关于开创课程基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考试(综合版),2011(5).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