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40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公开展示环节,一场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讨论尤为吸引观摩者的目光。来自长沙市明德中学的彭泓锦是这场讨论的主角,他正在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参赛作品“后现代主义影响青少年消费的实证分析”。
面对众多观摩者,彭泓锦侃侃而谈,完全没有第一次参加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紧张。他从哲学谈到符号政治经济学,从消费主义谈到英国哲学家迈克·费瑟斯通,现场似乎没有人能难倒他。就连一旁观摩的家长代表也幽默地称赞:“我不敢说他是能说的人中最会创造的,但一定是会创造的人中最能说的!”的确,当众表达时,彭泓锦不仅大方自信,而且思路清晰、逻辑缜密。
彭泓锦与那些夸夸其谈的人不同,有了想法,他会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
作为一名文科生,彭泓锦一直对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各种哲学思潮中,他尤其钟爱后现代主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反传统、反理性、非主流、无深度感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在国内大量传播、不断渗透,对国人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次,彭泓锦的姐姐邀请他去吃日式料理。当问起姐姐是怎么找到这家店子时,姐姐兴奋地告诉他,是一位她非常喜欢的美食博主推荐的。然而,吃完料理后,彭泓锦觉得这家店的食物并没有网上描述的那么美味,而且价格也偏贵。
在学校,彭泓锦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部分同学平时买东西大多选择网购,看重品牌而忽略商品的实用价值,追逐时尚、个性消费,往往东西买回来后包装都没拆就将其丢弃。这与父辈们的消费模式截然不同。
“父母常告訴我,他们小时候没有手机、平板电脑,穿衣、购物不讲究品牌,也不追求个性,需要什么就买什么。”彭泓锦说,这种反差引发了他的思考:后现代主义对青少年消费有哪些影响?这些影响与青少年的年龄、家庭等有关联吗?是否会导致青少年过度消费?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彭泓锦上网查找了相关研究,又去湖南大学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籍,如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学批判》、迈克·费瑟斯通的《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等。
做足了这些准备,一个关于“后现代主义影响青少年消费行为”的研究雏形在他的心中慢慢形成。
谈起研究的过程,彭泓锦多次用“简直脱了一层皮”形容。
首先是课题方向的确定。如何将“后现代主义”这一抽象的哲学名词具体化,使其更好地契合自己的研究?是用自己的语言对其下一个定义,还是利用前人已经广泛认可的定义?彭泓锦对此很纠结。
在高二繁忙的学习之余,白天,他争取一切时间在晚自习前把作业做完,然后翻开与“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有关的书籍,一边看一边记笔记。晚上回家后,他打开手机听讲座、查知识,修正自己的方法和思路,有一次竟研究了一个通宵。周末闲暇之余,他还虚心向科技创新老师陈水章以及湖南大学的教授、经济学专业的学长请教,并最终确定了“后现代主义影响青少年消费的实证分析”的研究课题。
“我的研究是从困难中磨砺出来的。”彭泓锦介绍,因为缺少经验,自己在研究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比如发放调查问卷时,一开始我采取的是线下方式,在母校及朋友的学校分发问卷,效率十分低下。后来,在爸爸的建议和帮助下,我才将研究的对象转向线上。” 最终,他共计发放问卷2 912份,收回有效问卷2 117份,调查对象涉及14个省的上百个地区。
大量的问卷样本无疑能为研究的可靠性提供保障,但庞大的数据处理也让彭泓锦感到无从下手。在老师的建议下,他运用方差分析法和Logit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出青少年消费行为的三个特征:消费认知符号化、消费种类多元化以及消费审美平面化。其中,消费认知符号化及消费种类多样化容易导致青少年过度消费。
对于青少年应该持有怎样的消费观,彭泓锦也提出了建议:首先,应正视后现代主义影响青少年消费行为的事实;其次,要加强理性教育,淡化符号化消费观念,促使青少年消费重实用价值、轻符号价值,回归消费本质;再次,矫正青少年消费审美偏差,去除低俗化、感官化、同质化,培养高级的消费审美情趣。
“他做研究时非常投入,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坚持到凌晨一两点钟,很辛苦。”班主任兼指导老师何正伟说。
带着这个作品,彭泓锦参加了第40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得大赛创新成果项目一等奖。该作品也成为唯一一个入选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社会科学项目。
除了科技创新,彭泓锦的课外生活也异常丰富。他热衷旅游,且每次出发前都会自己做好攻略;他喜欢演讲,《为什么要读“毛选”》被老师推荐到全年级做巡回演讲;他热爱绘画,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高一时还考进了学校团委宣传部,通过电脑软件制作各种海报、画册;他学习了多年的机器人,曾获得第7届全国青少年教育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等奖项;他喜欢下厨,会做西餐、日式料理和湖南菜;他还有一副好嗓子,喜爱唱歌。
“他对一些问题的见解非常独特和到位,涉猎也极其广泛,历史、政治等各学科老师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何正伟老师介绍说。
虽然在外人看来,彭泓锦是一个伶牙俐齿、热情奔放的男孩儿,但在妈妈眼中,他并不是一个“社交型”的人:“他既喜欢当众演讲,也喜欢独处。”或许正是这种多面性格,造就了他丰富而深邃的心灵。
未来,彭泓锦想专注于学术研究,成为一名知识分子。“读的书越多、经历的事越多,就越觉得自己无知。正如佛教教义所说‘无尽藏海’,这个世界上有浩如烟海的好模型、好思想,我想竭尽所能地了解它们。”
面对众多观摩者,彭泓锦侃侃而谈,完全没有第一次参加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紧张。他从哲学谈到符号政治经济学,从消费主义谈到英国哲学家迈克·费瑟斯通,现场似乎没有人能难倒他。就连一旁观摩的家长代表也幽默地称赞:“我不敢说他是能说的人中最会创造的,但一定是会创造的人中最能说的!”的确,当众表达时,彭泓锦不仅大方自信,而且思路清晰、逻辑缜密。
彭泓锦与那些夸夸其谈的人不同,有了想法,他会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
消费现象引思考
作为一名文科生,彭泓锦一直对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各种哲学思潮中,他尤其钟爱后现代主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反传统、反理性、非主流、无深度感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在国内大量传播、不断渗透,对国人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次,彭泓锦的姐姐邀请他去吃日式料理。当问起姐姐是怎么找到这家店子时,姐姐兴奋地告诉他,是一位她非常喜欢的美食博主推荐的。然而,吃完料理后,彭泓锦觉得这家店的食物并没有网上描述的那么美味,而且价格也偏贵。
在学校,彭泓锦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部分同学平时买东西大多选择网购,看重品牌而忽略商品的实用价值,追逐时尚、个性消费,往往东西买回来后包装都没拆就将其丢弃。这与父辈们的消费模式截然不同。
“父母常告訴我,他们小时候没有手机、平板电脑,穿衣、购物不讲究品牌,也不追求个性,需要什么就买什么。”彭泓锦说,这种反差引发了他的思考:后现代主义对青少年消费有哪些影响?这些影响与青少年的年龄、家庭等有关联吗?是否会导致青少年过度消费?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彭泓锦上网查找了相关研究,又去湖南大学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籍,如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学批判》、迈克·费瑟斯通的《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等。
做足了这些准备,一个关于“后现代主义影响青少年消费行为”的研究雏形在他的心中慢慢形成。
为伊消得人憔悴
谈起研究的过程,彭泓锦多次用“简直脱了一层皮”形容。
首先是课题方向的确定。如何将“后现代主义”这一抽象的哲学名词具体化,使其更好地契合自己的研究?是用自己的语言对其下一个定义,还是利用前人已经广泛认可的定义?彭泓锦对此很纠结。
在高二繁忙的学习之余,白天,他争取一切时间在晚自习前把作业做完,然后翻开与“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有关的书籍,一边看一边记笔记。晚上回家后,他打开手机听讲座、查知识,修正自己的方法和思路,有一次竟研究了一个通宵。周末闲暇之余,他还虚心向科技创新老师陈水章以及湖南大学的教授、经济学专业的学长请教,并最终确定了“后现代主义影响青少年消费的实证分析”的研究课题。
“我的研究是从困难中磨砺出来的。”彭泓锦介绍,因为缺少经验,自己在研究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比如发放调查问卷时,一开始我采取的是线下方式,在母校及朋友的学校分发问卷,效率十分低下。后来,在爸爸的建议和帮助下,我才将研究的对象转向线上。” 最终,他共计发放问卷2 912份,收回有效问卷2 117份,调查对象涉及14个省的上百个地区。
大量的问卷样本无疑能为研究的可靠性提供保障,但庞大的数据处理也让彭泓锦感到无从下手。在老师的建议下,他运用方差分析法和Logit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出青少年消费行为的三个特征:消费认知符号化、消费种类多元化以及消费审美平面化。其中,消费认知符号化及消费种类多样化容易导致青少年过度消费。
对于青少年应该持有怎样的消费观,彭泓锦也提出了建议:首先,应正视后现代主义影响青少年消费行为的事实;其次,要加强理性教育,淡化符号化消费观念,促使青少年消费重实用价值、轻符号价值,回归消费本质;再次,矫正青少年消费审美偏差,去除低俗化、感官化、同质化,培养高级的消费审美情趣。
“他做研究时非常投入,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坚持到凌晨一两点钟,很辛苦。”班主任兼指导老师何正伟说。
带着这个作品,彭泓锦参加了第40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得大赛创新成果项目一等奖。该作品也成为唯一一个入选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社会科学项目。
课外兴趣养性情
除了科技创新,彭泓锦的课外生活也异常丰富。他热衷旅游,且每次出发前都会自己做好攻略;他喜欢演讲,《为什么要读“毛选”》被老师推荐到全年级做巡回演讲;他热爱绘画,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高一时还考进了学校团委宣传部,通过电脑软件制作各种海报、画册;他学习了多年的机器人,曾获得第7届全国青少年教育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等奖项;他喜欢下厨,会做西餐、日式料理和湖南菜;他还有一副好嗓子,喜爱唱歌。
“他对一些问题的见解非常独特和到位,涉猎也极其广泛,历史、政治等各学科老师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何正伟老师介绍说。
虽然在外人看来,彭泓锦是一个伶牙俐齿、热情奔放的男孩儿,但在妈妈眼中,他并不是一个“社交型”的人:“他既喜欢当众演讲,也喜欢独处。”或许正是这种多面性格,造就了他丰富而深邃的心灵。
未来,彭泓锦想专注于学术研究,成为一名知识分子。“读的书越多、经历的事越多,就越觉得自己无知。正如佛教教义所说‘无尽藏海’,这个世界上有浩如烟海的好模型、好思想,我想竭尽所能地了解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