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春度北大荒,无怨无悔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0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思想的忠实信仰者
  王伟光,哲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正部长级)。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第十六次、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1987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伟光是“文革”期间第一批自愿报名“上山下乡”的北京知识青年。1967年,只有17岁的他告别了老师和父母,怀抱着毛主席的诗词和《共产党宣言》毅然决然地走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这一去,就是10年。王伟光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洒在一个叫“北大荒”的地方。在《记忆中的我》一书中,他将自己的知青岁月全景展示,并以“春度北大荒,无怨无悔”来定格。
  男女之间会发生爱慕,但很少
  2012年,梁晓声编剧的大型电视连续剧《知青》在央视黄金时间播出,第一次用影视手段再现了“知青”这个特殊的群体,以及那段充满理想又坚忍不拔的青春岁月。
  王伟光看了电视连续剧《知青》说,内容上基本还是吻合的。当然里面也有一些情节不太符合实际情况,比如“扑火”。我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生活过,也到过火场,也救过火。一般来说,在绿树葱茏、花草盛开、遍地绿油油的庄稼的夏天,是不会有荒火的,荒火一般都是在深秋或开春季节。在开春,雪化了,所有枯萎的东西还没有复苏,很容易着火,一般荒火都是在这个时候。
  另外,知青岁月远没有那么浪漫。那时候谈恋爱是少数现象,不像电视剧写的那么普遍。当然,青年男女之间发生爱慕、好感肯定是有的,但和谈恋爱、谈婚论嫁不是一码事。那时还是十六七岁、十七八岁,情窦未开。
  在北大荒,王伟光养过猪、喂过马、打过石头、排过水、下过大田、烧过砖、盖过房子、开过拖拉机。王伟光还参加了当年的冬季排水工程建设,天寒地冻,冒着零下40度以下的严寒,一个壮劳力,一天要定额挖土一立方米。当时大地的冻土层厚达一米,像钢铁一样坚硬,十字镐抡圆了下去,也只能在冻土上打出一个白印子,往往要连续抡镐几十下,才能打出一个裂点来。王伟光等人一般早晨天不亮就要上工地干活,晚上天黑才能回来。一天劳作下来,浑身像散了架似的。
  即便这样,每天晚上,王伟光还是点起小油灯坚持读书学习。怕影响别人休息,王伟光就打着手电筒,蒙着被读书。在北大荒的岁月里,几乎每天坚持两小时学习一直没间断过。1977年恢复高考,王伟光能顺利考上北京大学,也跟没有荒废学习有很大关系。
  学者型的领导干部
  1981年底,王伟光接到中央党校的入学通知书,之后成为中央党校建校以来的第一届博士研究生。在中央党校,王伟光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担任过哲学教研室历史唯物主义教研组组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研室主任等职。1998年,王伟光担任副校长。2007年12月,王偉光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
  2008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建院30周年。30年来,这所培养中国社科人才的最高学府,结合青年知识分子培养规律和成才规律,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人文社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其中:199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团中央联合发起设立的赴渝博士服务团项目,为后来全国性的“博士服务团”工作实施进行了先期探索,不仅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这所我国最高社科学术殿堂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其优秀学子遍及我国政治、经济科研等诸多领域。
  (摘自《华商报》2012年7月21日,《中华儿女》2008年第9期)
其他文献
1985年,因央视春晚上的一首《小草》,这个20出头的小战士影响了一代人。他是第一位演讲超过2800场次的新中国英雄、第一位军界盲人诗人、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  情到浓时:铁血男儿也有泪  1963年,史光柱出生于云南省马龙县一个农村贫困家庭。1982年参军被分配到云南边防部队某团九连,之后被提升为班长。1983年底,在一次战斗中,上级把主攻作战任务交给了史光柱所在团。战前,史光柱向连队递交了
期刊
上世纪60年代初,新建成的中国军事博物馆举行中国革命展览,原华东野战军新华社前线总分社社长康矛召和摄影记者杨玲夫妇应邀前往展会参观,当他们进入“解放战争”厅时,迎面墙上悬挂的巨幅照片就是这张《陈毅、粟裕视察炮阵地》。  似曾相识的照片立即引起了杨玲的注意,杨玲凝神细看,轻声问康矛召:“这张底片不是在咱们家里吗?”杨玲很纳闷,底片在家保存着,军博是怎么放大的呢?  很快,她想了起来,1947年3月,
期刊
百团大战开始后,陈赓一直在前线指挥作战,屡立战功。1940年攻打榆社城,陈赓又担负起主攻任务。榆社是日军自正太路经平辽公路、辽榆大道向白晋公路各据点转运粮草弹药的主要枢纽之一。日军为了牢牢掌握这条公路的主动权,在榆社周围修筑了以东门外榆社中学为核心据点的堡垒群,并将周围修成绝壁,设置数道铁丝网,火力配置十分严密。  根据事前侦察的情况,陈赓与参谋长周希汉决定趁夜近敌作战。夜里,攻击部队按部署朝榆社
期刊
1967年,时任广州军区作战部作战科长的张万年突然从同事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他的妻子只知道他去执行绝密任务了,但并不知道他去了哪里。这一年的神秘时光,他是在越南度过的……  在异国越南的特殊使命  张万年,1928年出生,1944年8月入伍,194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12月,张万年调任广州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负责作战、国防工程、海边防、抗美援越出国部队等工作。1967年,张万年任广州
期刊
假和平中正弄假成真真胆色润之深入虎穴  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当天,蒋介石给身在延安的毛泽东发来一封电报,邀请他来重庆“共商大计”。  蒋介石选择这个时候邀请毛泽东赴渝谈判,大有深意。  德国投降后,美苏为争夺欧洲已成剑拔弩张之势。为了集中力量确保在欧洲的利益,美苏双方都希望能在亚洲保持某种平衡。看似对立的两大集团都不希望中国发生内战。
期刊
肯定环境立法的必要性:建设美丽中国  知青出身,留学朝鲜。曾任吉浙粤三省书记。2012年临危受命,主政重庆。他是利比亚撤侨“国家行动”总指挥,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外交为民”的崇高理念。他的名言为“心里要时刻装着老百姓”。  2013年3月14日,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00多天后,66岁的张德江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执掌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履行13亿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  在更加注重依法
期刊
从严治党,从严治吏  李源潮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并较早地在江苏将其化为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四优先”政策。  “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要敬畏历史、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此前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时,李源潮铁腕治吏,引发民众的强烈关注。  李源潮多次对选人、用人、治吏等做出的经典论述,受到网友的热烈追捧,称其“够狠、够劲道”。2010年,针对干部管理问题,李源潮说
期刊
1969年初一个寒冷的冬日,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迎来了一群北京知青。为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这些正值青春年华的学生,远离首都和亲人,怀抱理想奔赴这个偏僻山村。他们和村民们一起住窑洞、干农活,挑粪拉煤、拦河打坝,一干就是好几年。后来,这些青年里有人落地生根当了工人,有人几经周折回到北京打拼事业,有人成为作家记录那火红的年代……还有人历经锤炼成为国家主席———当然,在那时,他
期刊
攻坚克难,勇做改革探路人  從中国农村最基层到中国著名高校北京大学,到共青团中央;从主政全国人口最多的农业大省河南到“共和国长子”工业大省辽宁,到进入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层,一路走来,李克强的统筹、决策能力不断提升,积累了丰富的从政阅历和理政经验。  在公众面前,李克强自信、睿智、谈吐博雅却掷地有声;而在熟悉他的人眼中,他平实、亲切,紧要关头能雷厉风行、勇于担当。从法学学士到经济学博士,10年燕园的浸
期刊
破指血书赴荒原  1963年,小学毕业的王光亚,考入赫赫有名的上海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从这所学校曾走出过中国大批优秀外交官。上海外院附中是住读,实行封闭式管理。王光亚当年的舍友正是杨洁篪(2007- 2013年任外交部部长),两人正好住上下铺。  王光亚初中还未毕业,“文革”就爆发。与去当电工的杨洁篪不同,被打成“白专”典型的王光亚一发狠,决定报名去北大荒当知青。年少激昂的他甚至划破手指,写下血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