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省腾冲县人民医院肾内科,云南腾冲679100)
关键词:中药灌肠;慢性肾功不全;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27-02
本科自2002年7月~2009年6月以来,对84例慢性肾功不全患者采用以生大黄、煅牡蛎、蒲公英为主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2年7月~2009年6月本科选取168例慢性肾功不全患者,均符合国内制定的诊断及分期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4例,治疗组中男56例,女28例;平均年龄48岁。对照组中男53例,女31例;平均年龄46岁。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中,慢性肾小球肾炎63例,糖尿病肾病25例,高血压肾病22例,慢性肾盂肾炎19例,狼疮性肾炎10例,肾结石8例,药物性肾损伤8例,痛风性肾病7例,紫癜性肾炎4例,多囊肾2例 。根据治疗前血尿素氮、血肌酐的测定指标进行肾功能分期[2]其中氮质血症期72例,早期尿毒症9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低盐(2~3 g/d)、低脂、优质低蛋白(0.4~0.6 g/kg)饮食,口服a酮酸(1片/5 kg/d,每日3次),静脉滴注阿魏酸钠(0.2~0.4 g/d)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药灌肠治疗,中药处方:生大黄30~50 g,煅牡蛎30 g,蒲公英30 g为主方。阳虚明显者加熟附子20 g;腹胀明显者加大腹皮20 g,兼有便血者加槐米30 g,地榆20 g。加水浓煎至200 mL,待温度降至37.5 ℃~38.5 ℃时,嘱患者取左侧卧位,臂部抬高15~20 cm,采用空的密闭式输液瓶盛灌肠液,插入一次性输液器,剪去连接穿刺针的过滤器,再连接20号以下的肛管涂石蜡油后插入肛门15~20 cm,以缓慢恒定速度注入药液,20~30 min灌肠完毕,保留50~120 min。每日早、晚饭后4 h各1次,15 d为1个疗程,共2~3个疗程。根据肾功能受损程度2组同时给予降压、利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等内科综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症状及体征:全身乏力,腰酸痛,恶心纳差,夜尿多,皮肤瘙痒等。②生化指标: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Ax-G ±s )表示,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均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2003年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3]制定。显效: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改善,血肌酐下降达30%以上;有效:症状和体征减轻,5%≤血肌酐<30%;稳定:症状和体征减轻,血肌酐无变化;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血肌酐下降不足5%。
2.2 治疗结果
2.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70例,占83.33%;无效14例,占16.67%。对照组有效31例,占36.9%;无效53例,占63.1%。
2.2.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生化指标比较 见表1。
2.2.3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比较 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全身乏力,腰酸痛,恶心纳差,夜尿多,皮肤瘙痒等症状减轻。治疗组全身乏力,腰酸痛,恶心纳差,夜尿多,皮肤瘙痒等症状明显减轻。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3 不良反应 中药灌入肠道以后,95%患者能耐受,仅有少部分患者出现肠道停留时间不够,感腹痛、腹胀,减少灌入药量后,症状缓解。其中有3例因诱发痔疮出血而退出治疗。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包括血液净化和肾移植在内的替代治疗已经使得慢性肾衰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是由于费用昂贵及肾源匮乏等原因使得上述治疗目前在国内尚不能普及[4]。因此,如何通过非透析疗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已成为国内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我国肾脏病的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学者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采用中西医结合非透析疗法对慢性肾衰的治疗及基础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西医结合非透析疗法的核心是缓解症状保存残余肾功能,推迟进入透析和移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节约医疗开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理特点为“虚、瘀、湿、毒”,虚者以脾肾为主,瘀者瘀滞脉络,湿者湿浊壅阻,毒者溺蓄之毒,故常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致口服给药困难。中药保留灌肠改变了给药途径,使药液集中于肠道通过通腑泄浊达到清除毒素的目的。本科采用复方灌肠剂[5~6]即大黄、煅牡蛎、蒲公英,大黄煎剂进入结肠后,使从肠道吸收的合成尿素原料之一的氨基酸减少,同时可使血中必须氨基酸浓度升高,利用体内的氨基酸分解产物—氨,合成蛋白质,从而使肝、肾组织合成尿素量减少。大黄还具有抑制蛋白质分解,使血液中Bun和Scr含量降低等作用,部分被肠道吸收,部分可在肠道内直接发挥作用而导泻,使尿素氮下降[7]。蒲公英具有清热排毒的作用,再配以牡蛎软坚散结,内含有丰富的碳酸钙,可促使肠内钙质摄入,提高肠道的渗透压,加快尿毒症毒素的排泄,牡蛎与大黄合用还能减少大黄的副作用[8]。通过2组对照观察显示,对于氮质血症及尿毒症早期患者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69~579.
[2]叶任高.肾脏病诊断与疗效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杂志,2003,4(6):355~361.
[3]王海燕.肾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45~1446.
[4]孙淑玲,申桂玲,张春燕.中药肾疏通敷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7):433.
[5]刘秀萍,秦曼,闻杰.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50例[J].中医药学报,2000,28(1):31~32.
[6]寇秋爱.仙草冲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2):141~142.
[7]陈香美.现代慢性肾衰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75~280.
[8]李文彩,王宇玲,熊佩华.祛湿化瘀汤加中药灌肠治疗CRF 300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7,24(3):11.
(收稿日期:2010-12-01)
关键词:中药灌肠;慢性肾功不全;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27-02
本科自2002年7月~2009年6月以来,对84例慢性肾功不全患者采用以生大黄、煅牡蛎、蒲公英为主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2年7月~2009年6月本科选取168例慢性肾功不全患者,均符合国内制定的诊断及分期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4例,治疗组中男56例,女28例;平均年龄48岁。对照组中男53例,女31例;平均年龄46岁。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中,慢性肾小球肾炎63例,糖尿病肾病25例,高血压肾病22例,慢性肾盂肾炎19例,狼疮性肾炎10例,肾结石8例,药物性肾损伤8例,痛风性肾病7例,紫癜性肾炎4例,多囊肾2例 。根据治疗前血尿素氮、血肌酐的测定指标进行肾功能分期[2]其中氮质血症期72例,早期尿毒症9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低盐(2~3 g/d)、低脂、优质低蛋白(0.4~0.6 g/kg)饮食,口服a酮酸(1片/5 kg/d,每日3次),静脉滴注阿魏酸钠(0.2~0.4 g/d)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药灌肠治疗,中药处方:生大黄30~50 g,煅牡蛎30 g,蒲公英30 g为主方。阳虚明显者加熟附子20 g;腹胀明显者加大腹皮20 g,兼有便血者加槐米30 g,地榆20 g。加水浓煎至200 mL,待温度降至37.5 ℃~38.5 ℃时,嘱患者取左侧卧位,臂部抬高15~20 cm,采用空的密闭式输液瓶盛灌肠液,插入一次性输液器,剪去连接穿刺针的过滤器,再连接20号以下的肛管涂石蜡油后插入肛门15~20 cm,以缓慢恒定速度注入药液,20~30 min灌肠完毕,保留50~120 min。每日早、晚饭后4 h各1次,15 d为1个疗程,共2~3个疗程。根据肾功能受损程度2组同时给予降压、利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等内科综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症状及体征:全身乏力,腰酸痛,恶心纳差,夜尿多,皮肤瘙痒等。②生化指标: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Ax-G ±s )表示,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均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2003年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3]制定。显效: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改善,血肌酐下降达30%以上;有效:症状和体征减轻,5%≤血肌酐<30%;稳定:症状和体征减轻,血肌酐无变化;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血肌酐下降不足5%。
2.2 治疗结果
2.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70例,占83.33%;无效14例,占16.67%。对照组有效31例,占36.9%;无效53例,占63.1%。
2.2.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生化指标比较 见表1。
2.2.3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比较 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全身乏力,腰酸痛,恶心纳差,夜尿多,皮肤瘙痒等症状减轻。治疗组全身乏力,腰酸痛,恶心纳差,夜尿多,皮肤瘙痒等症状明显减轻。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3 不良反应 中药灌入肠道以后,95%患者能耐受,仅有少部分患者出现肠道停留时间不够,感腹痛、腹胀,减少灌入药量后,症状缓解。其中有3例因诱发痔疮出血而退出治疗。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包括血液净化和肾移植在内的替代治疗已经使得慢性肾衰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是由于费用昂贵及肾源匮乏等原因使得上述治疗目前在国内尚不能普及[4]。因此,如何通过非透析疗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已成为国内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我国肾脏病的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学者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采用中西医结合非透析疗法对慢性肾衰的治疗及基础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西医结合非透析疗法的核心是缓解症状保存残余肾功能,推迟进入透析和移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节约医疗开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理特点为“虚、瘀、湿、毒”,虚者以脾肾为主,瘀者瘀滞脉络,湿者湿浊壅阻,毒者溺蓄之毒,故常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致口服给药困难。中药保留灌肠改变了给药途径,使药液集中于肠道通过通腑泄浊达到清除毒素的目的。本科采用复方灌肠剂[5~6]即大黄、煅牡蛎、蒲公英,大黄煎剂进入结肠后,使从肠道吸收的合成尿素原料之一的氨基酸减少,同时可使血中必须氨基酸浓度升高,利用体内的氨基酸分解产物—氨,合成蛋白质,从而使肝、肾组织合成尿素量减少。大黄还具有抑制蛋白质分解,使血液中Bun和Scr含量降低等作用,部分被肠道吸收,部分可在肠道内直接发挥作用而导泻,使尿素氮下降[7]。蒲公英具有清热排毒的作用,再配以牡蛎软坚散结,内含有丰富的碳酸钙,可促使肠内钙质摄入,提高肠道的渗透压,加快尿毒症毒素的排泄,牡蛎与大黄合用还能减少大黄的副作用[8]。通过2组对照观察显示,对于氮质血症及尿毒症早期患者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69~579.
[2]叶任高.肾脏病诊断与疗效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杂志,2003,4(6):355~361.
[3]王海燕.肾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45~1446.
[4]孙淑玲,申桂玲,张春燕.中药肾疏通敷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7):433.
[5]刘秀萍,秦曼,闻杰.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50例[J].中医药学报,2000,28(1):31~32.
[6]寇秋爱.仙草冲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2):141~142.
[7]陈香美.现代慢性肾衰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75~280.
[8]李文彩,王宇玲,熊佩华.祛湿化瘀汤加中药灌肠治疗CRF 300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7,24(3):11.
(收稿日期:201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