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秋之时,气候酷热,骄阳似火。人们为避暑热,常整日身居空调房,或露宿于室外,或吃冷饮过度,致使易于感受风寒暑湿之邪。或人多集聚的场合,空气闷热秽浊,或因饥饱无常,劳逸失时,饮食不节等,因而暑湿秽浊之气直中于人。若从口鼻而入,直入中焦,脾胃为邪所壅塞,则气机升降不利,腹中绞痛,吐泻;若从皮毛而入,营卫气血流行不畅,则心肺为浊邪所郁遏而不利,形成内闭脏腑,外闭经络的一派郁遏、壅滞、闭塞、逆乱现象,俗称“发痧”。这属中暑一类型。可分为:
外闭经络证 症状多有头、身沉重疼痛如裹,肢软,转筋,无汗,口干心悸,发热(T38℃左右)。
内闭脏腑证 症状多见胸腹胀痛满闷,欲吐不得,欲便不能,二便不利,甚或指甲青紫而厥逆脉伏,甚至昏厥。
针对痧症闭塞的病理,采用开通治法。《痧胀玉衡》曰:“如痧在肌肤,当刮则刮;在血脉当放则放;痧在胃肠经络与脾、肝、肾三阴(经),当药则药。”
所以,开通法有内、外两种:
1、外治法——常用刮、刺法,主要宣气活血,使内外开通。
刮法(刮痧):刮痧疗法使用的工具有小盅一只,内盛适量食用油或清水半盅,用瓷汤匙,也有用牛角做成的刮痧器。令患者侧卧或伏靠于椅背上。施术者以刮痧器蘸油或水,先以油润即将刮之部位。由于五脏之俞穴分布于背部,故刮痧的部位主要在脊背。通常是由上背脊椎旁向两侧外下方顺肋间刮。两侧对称,沿每一肋间下移,直至下背部,以皮下微现紫色为止。亦可在背部不按肋间而成直线形刮。胸部也可刮痧。鼻根及颈部则可以拧痧,施术者以右手的食、中二指的中节蘸清水,将皮肤拧起及放下,也以皮下微现紫色为止。
刺法:适宜于闭证,痧毒深在血分,则须用刺法。以针刺放出毒血,使邪从外泄,则痧症自消失。常用三棱针或毫针,刺委中(腘窝正中)、曲泽(肘横纹内侧)、十宣(十指)等处,放血。
2、药物治疗:因其暑湿秽浊之气,宜芳香化浊法治之。药如:藿香、佩兰(芳香化浊,辟秽开窍);陈皮、法夏、腹皮、厚朴(理气化湿);鲜荷叶(清暑透热)等。一般可用藿香正气水(丸)。若秽浊太甚,出现神昏、耳聋、唇甲青紫、肢厥脉伏,先用通关散(细辛、皂角)吹鼻取嚏,并内服至宝丹以开闭。目前,我们常用的人丹、十滴水、清凉油,对轻证可用。
3、痧后护理三忌:
①刮痧或刺痧后,二小时内须静坐,勿睡;四小时内勿进饮食。
②发痧后勿吃热粥、热汤、热酒。
③勿用热水洗澡,愈后戒荤腥、油腻、酸冷数日。
外闭经络证 症状多有头、身沉重疼痛如裹,肢软,转筋,无汗,口干心悸,发热(T38℃左右)。
内闭脏腑证 症状多见胸腹胀痛满闷,欲吐不得,欲便不能,二便不利,甚或指甲青紫而厥逆脉伏,甚至昏厥。
针对痧症闭塞的病理,采用开通治法。《痧胀玉衡》曰:“如痧在肌肤,当刮则刮;在血脉当放则放;痧在胃肠经络与脾、肝、肾三阴(经),当药则药。”
所以,开通法有内、外两种:
1、外治法——常用刮、刺法,主要宣气活血,使内外开通。
刮法(刮痧):刮痧疗法使用的工具有小盅一只,内盛适量食用油或清水半盅,用瓷汤匙,也有用牛角做成的刮痧器。令患者侧卧或伏靠于椅背上。施术者以刮痧器蘸油或水,先以油润即将刮之部位。由于五脏之俞穴分布于背部,故刮痧的部位主要在脊背。通常是由上背脊椎旁向两侧外下方顺肋间刮。两侧对称,沿每一肋间下移,直至下背部,以皮下微现紫色为止。亦可在背部不按肋间而成直线形刮。胸部也可刮痧。鼻根及颈部则可以拧痧,施术者以右手的食、中二指的中节蘸清水,将皮肤拧起及放下,也以皮下微现紫色为止。
刺法:适宜于闭证,痧毒深在血分,则须用刺法。以针刺放出毒血,使邪从外泄,则痧症自消失。常用三棱针或毫针,刺委中(腘窝正中)、曲泽(肘横纹内侧)、十宣(十指)等处,放血。
2、药物治疗:因其暑湿秽浊之气,宜芳香化浊法治之。药如:藿香、佩兰(芳香化浊,辟秽开窍);陈皮、法夏、腹皮、厚朴(理气化湿);鲜荷叶(清暑透热)等。一般可用藿香正气水(丸)。若秽浊太甚,出现神昏、耳聋、唇甲青紫、肢厥脉伏,先用通关散(细辛、皂角)吹鼻取嚏,并内服至宝丹以开闭。目前,我们常用的人丹、十滴水、清凉油,对轻证可用。
3、痧后护理三忌:
①刮痧或刺痧后,二小时内须静坐,勿睡;四小时内勿进饮食。
②发痧后勿吃热粥、热汤、热酒。
③勿用热水洗澡,愈后戒荤腥、油腻、酸冷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