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是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的。要求重点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只有明确新课标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要求,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践行新课标理念的要求。
1、教师要把握新课标教材的特点
把握新教材的特点,这样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新型的高中语文课堂,才不会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迷失自己的方向。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与课程目标高度吻合,它与传统的教材有着明显的不同。(1)新教材分必修本和选修本。必修本课程重点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学生通过必修课本的学习,能获得良好的思想文化素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应用、审美、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本课程重点突出选择性和发展性,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2)新教材的必修本和选修本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必修本课程包含5个模块,即语文1至语文5.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方面的的目标。选修本课程分为五个系列,即: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2、在新课标理念下,角色转变不可忽视。
第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学科知识不断增加且发展极快,,语文课堂已经不是惟一的知识来源。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促进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第二,要从一名“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的教师。我们的教育多年来就是“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上到死”,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计划传授知识,成了“教书匠”,把课本的答案当圣旨,不敢质疑,不许学生有其它的想法。而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我们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因此语文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3、构建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堂
要践行新课标理念,只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不够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从课程的执行者变成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3.1 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使学生有丰富的活动内容,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加大教学的密度,拓展学习的空间、思维的空间,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其原则是尊敬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把握课堂内外的衔接,使师生之间真正处于平等、民主、自由的境地。语文学习需课内外联系,语文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有取之不盡的源泉。一个功底扎实,广泛涉猎的学生才会才思敏捷,能说会写,才能较好地掌握学法,运用知识,形成较强的迁移能力。在第四册昆曲《长亭送别》的学习过程中,正是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组织学生去南京昆剧院欣赏昆曲表演《长亭送别》,去图书馆查找有关戏曲知识,学会写剧本,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激发了创作的兴趣,培养了创作能力。学生开拓了眼界,实现了从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由课堂环境走向课外生活的能力迁移。
3.2 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指导思想”一节明确地提出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②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更是为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健全人格,因此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开放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
教师不能囿于旧的教学手段和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一讲到底,唯恐讲漏、讲不透。而应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树立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观念,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特色的课文去安排课堂环节,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去阅读、思考、筛选、评述、迁移。不论是启发式、讨论式、比较式,还是表演式、竞赛式、欣赏式均要根据教学需要及学习主体(学生)的需要去做决定。应多借助多媒体教学进一步开放课堂,提高学生兴趣,进行创新教育,能力训练。随着科学技术现代化,教学观念的不断转变,现代先进的教育手段走进了课堂。这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大有裨益。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特点,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容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由传统的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由封闭的教学向开放的教学转变,不但是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开拓语文教学的新途径,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只有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开放性社会所需的开拓创新的人才。
1、教师要把握新课标教材的特点
把握新教材的特点,这样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新型的高中语文课堂,才不会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迷失自己的方向。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与课程目标高度吻合,它与传统的教材有着明显的不同。(1)新教材分必修本和选修本。必修本课程重点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学生通过必修课本的学习,能获得良好的思想文化素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应用、审美、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本课程重点突出选择性和发展性,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2)新教材的必修本和选修本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必修本课程包含5个模块,即语文1至语文5.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方面的的目标。选修本课程分为五个系列,即: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2、在新课标理念下,角色转变不可忽视。
第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学科知识不断增加且发展极快,,语文课堂已经不是惟一的知识来源。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促进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第二,要从一名“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的教师。我们的教育多年来就是“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上到死”,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计划传授知识,成了“教书匠”,把课本的答案当圣旨,不敢质疑,不许学生有其它的想法。而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我们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因此语文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3、构建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堂
要践行新课标理念,只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不够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从课程的执行者变成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3.1 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使学生有丰富的活动内容,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加大教学的密度,拓展学习的空间、思维的空间,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其原则是尊敬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把握课堂内外的衔接,使师生之间真正处于平等、民主、自由的境地。语文学习需课内外联系,语文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有取之不盡的源泉。一个功底扎实,广泛涉猎的学生才会才思敏捷,能说会写,才能较好地掌握学法,运用知识,形成较强的迁移能力。在第四册昆曲《长亭送别》的学习过程中,正是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组织学生去南京昆剧院欣赏昆曲表演《长亭送别》,去图书馆查找有关戏曲知识,学会写剧本,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激发了创作的兴趣,培养了创作能力。学生开拓了眼界,实现了从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由课堂环境走向课外生活的能力迁移。
3.2 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指导思想”一节明确地提出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②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更是为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健全人格,因此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开放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
教师不能囿于旧的教学手段和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一讲到底,唯恐讲漏、讲不透。而应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树立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观念,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特色的课文去安排课堂环节,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去阅读、思考、筛选、评述、迁移。不论是启发式、讨论式、比较式,还是表演式、竞赛式、欣赏式均要根据教学需要及学习主体(学生)的需要去做决定。应多借助多媒体教学进一步开放课堂,提高学生兴趣,进行创新教育,能力训练。随着科学技术现代化,教学观念的不断转变,现代先进的教育手段走进了课堂。这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大有裨益。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特点,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容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由传统的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由封闭的教学向开放的教学转变,不但是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开拓语文教学的新途径,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只有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开放性社会所需的开拓创新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