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在电影中的叙事功能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lyn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音乐是电影叙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画面通过与音乐的结合,为影片的叙事提供了情感的框架,为影片主题的揭示和思想情感的升华提供了情感认同,电影音乐的风格性又能很好地完成影片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心理活动的表现。
  关键词:音乐;电影音乐;叙事功能;《海上钢琴师》
  中图分类号:J919 文献标识码:A
  电影是一种视听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而电影配乐却是电影艺术中的重要一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存在于电影艺术之中,与纯音乐相比电影音乐又具有更大的功能拓展性。以单一形式存在的电影,由于受到听众欣赏水平、思维习惯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往往在叙事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然而,一旦画面参进了音乐,这种抽象的艺术表现形式就具有了可阐释性,也就有了具体的表现内容,立刻变得具象了。正因为音乐在影片中获得了具体的表现内容,因而也就获得了可以言说的权力。这时,音乐不仅阐释了画面的意义,而且通过这种阐释又给画面以更大的启示,使整个视听过程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
  本文将通过对影片《海上钢琴师》电影音乐的分析,来解析电影音乐的叙事功能。
  一 音乐在电影叙事中的结构功能
  一部优秀的影片如同一篇好文章需段落分明、层次清楚。在电影艺术中,通常是运用蒙太奇的技巧将段落的转换及镜头的组接进行切换,同时借助于声音(音乐)顺畅地联结起来。由于声音的听觉特性,也使声音具备了很多表现特性。例如,全方位的产生了声音空间和画面空间的不同,使画面的组接方法有了多样性的可能和多种选择的机会。音乐之所以具有结构的功能,是因为它既可以用来连接同一场面中的不同镜头,还可以用来连贯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一系列场景,并使其十分自然地贯串在一起。
  影片《海上钢琴师》讲述了天才钢琴家1900的传奇故事。影片是以主人公的朋友麦克斯的回忆开始的,他坐在台阶上擦拭他那把心爱的小号,画面中响起了小号简短的吹奏声,随即管弦乐出现并盖过了小号声,画面切换到了故事发生的地方——大客轮“弗吉尼亚号”上。钢琴若隐若现地演奏了一小段旋律后,旁白和管弦乐配乐继续,直到画面上出现了满怀憧憬的人群,在他们望向自由女神那一刻鹊起的欢呼里,辉煌的交响乐奏出影片的主题音乐。这一个美国梦的描绘交代了影片发生的时代背景。
  这段音乐贴切地描绘了画面,使画面因音乐而有了连贯的情绪和分明的节奏。这种音画结合使得影片更具表现力,因此,也能够更好地抓住观众的情绪。在连续的三分半钟的音乐里,它给画面以平滑的接口切换镜头,在音乐缓缓的讲述中,画面的三维空间上,拉起了“第四维的情感空间”。为影片其后的叙事做好了情感铺垫并埋下了伏笔。而这段音乐对时空的切换和对段落的连接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小号手麦克斯的现实生活连接到他对船上生活的回忆,音乐这时候发挥了一种结构的功能。它为画面之间架起了桥梁,沟通了联系,这联系可能是观众的情感认同,也或许是观众的联想,它使段落之间的转换更加自然。这时音乐所体现出的想象力是无可比拟的,正是因为音乐留给人的想象余地,才使它的这种结构功能发挥得恰到好处,画面的连接显得更加自然。
  电影音乐这种结构功能不仅体现在镜头的组接上,而且在影片整体结构的安排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影片中,麦克斯用小号演奏的影片主题旋律引起了乐器店老板极大的兴趣,这是影片主题音乐第一次出现,随即观众听到了唱片机播放的已经有些走音的用钢琴演奏的同一旋律,乐器店老板问及这段旋律的出处,由此引出了麦克斯要讲的1900的故事,也就是影片的剧情。这时的音乐都是以“有源音乐”(又称画内乐,指画内提供发出音乐的声源,如画面中提供的播放音乐的唱片机或收音机等)的形式出现的。它此时作为一个叙事线索,为观众留下了一个悬念,使故事的发展有了一个合理的切入点。所以,这段主题音乐很明显是参与了剧情的,并为剧情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成为影片叙事结构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非常直接影响了剧情的发展。而与之相呼应的便是这段音乐最原始的出处,即唱片商为1900录制的惟一一张唱片。在老式的录音设备前,1900用钢琴即兴弹出了一串琶音和音阶后,逐渐进入了自己的乐思之中。就在此刻,他看到一个容貌质朴秀丽的女孩从甲板上来到了舷窗前,以玻璃为镜子整理自己的仪表。美丽姑娘的出现激发了1900的创作灵感,1900在凝视照镜子的姑娘的同时,一支发自他心底的最淳朴、最温柔、最动人的爱的旋律,从1900的指尖流出。而这段音乐恰恰就是影片一开始时从唱片机中播放出的音乐。在这里,观众找到了影片一开始时设下悬念的答案。这段旋律完整真实地再现了麦克斯的记忆,它在这里的意义一是作为影片发展的线索,再次出现成为影片叙事结构的一部分,引出1900惟一的一次爱情经历;二是作为影片的爱情主题,抒发了1900对女孩产生的微妙感情,它描绘了爱,象征着爱。
  二 音乐在电影叙事中的心理刻画功能
  人物的内心活动是构成人物形象的重要方面,它常常成为剧情发展的动因。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在特定环境中的一种丰富微妙的感情状态,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变化。而音乐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是内在的、抽象的,是通过音色、和弦、节奏等的变化来表达的。这种抽象性的刻画却使观众对片中人物内心感受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影片中,当1900再次在甲板上看见自己喜欢的女孩时,弦乐和竖琴的主题变奏准确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他对眼前的姑娘和美好的爱情充满了向往和渴望,但又不知道该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此时音乐与画面同步,揭示了1900的内心活动及微妙的感情状态和心理变化。钢琴音乐的旋律是一个显得犹疑不决的音乐动机,在第三个音上出现的小二度,很准确地描绘出了1900胆怯的心态。紧接着这个动机渐渐发展成了一个主题,结构很简单但却生动形象。1900就在这犹豫胆怯的音乐伴随下拉开了姑娘的舱门。这段配乐堪称整部影片配乐中的神来之笔,它精准地表现了1900遭遇爱情时的惊惶和怯懦,而这样的心理状态无疑是主人公性格特点的有力诠释。配乐对人物心理地诠释起到的重要作用,再一次体现得淋漓尽致。   1900决定离开从出生就未曾离开过的轮船去陆地生活,踏上了通往陆地的舷梯时,一段带有布鲁斯风格的钢琴旋律出现了,再加上同步仰角拍摄的镜头,使得这条旋梯显得十分漫长。他停下脚步,凝望着矗立在眼前的都市,耳中听到了市井传来的各种噪音杂响。此时音乐中又一次出现有小二度标志的那个怯生生的动机,表现出1900望而怯步的状态。随即,那个显得怯懦的音乐动机开始改变自己的形态,变得坚决而不再怯懦犹疑。1900把帽子用力抛向空中并在船上所有送行者的注视下,转过身来迈出坚定的脚步返回了甲板。从坚定到犹豫再到坚定,音乐又一次准确地表现了影片人物的心理变化。
  三 音乐在电影叙事中的情绪铺垫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在感情浓重的时候,绝对少不了音乐的渲染来进一步烘托气氛。但烘托气氛的音乐较之画面来说,其情绪确是抽象而又具体的,是借助实体来表现的。相对而言,气氛在音乐中较为概括,在画面中则更为具体。因此,音画结合紧密会使音乐气氛更具体化、形象化,会使画面形象更为丰富、动人。所以,在渲染气氛时,电影配乐多运用音画同步的原则,为影片画面配上与影片氛围、情绪相同的音乐,以强调画面所展现的气氛,增强画面内容的感染力。
  影片中,当感到失落的1900与一位来自三等舱的客人谈起自己的困惑时,琴声一直在静静地为他们的谈话伴奏。这时,音乐融入了画面,语言渗进了节奏。在看似平淡的剧情中,音乐加重了情绪的渲染,从听觉上对观众的心理体验给予支持,使之更丰富,更加立体化。作曲家与导演的配合十分默契,音画的结合使影片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动人。音乐铺垫着它的情绪色调,观众的视觉和听觉都被隐退到情感体验之中。
  四 音乐在电影中的形象刻画功能
  形象既包括外在的容貌、表情和动作等,也包括内在的气质、情感和精神等。外在的形象刻画主要借助于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来完成,而内在形象刻画则主要由音乐来完成。人物内心深处的感情是很难从演员的表情及形体的表演中细腻准确地表现出来的。但是音乐则可以把人们内心世界的各种体验和情感通过听众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联想准确地表达出来,可以从人物的情感世界中集中刻画与概括人物形象最基本的东西。可以使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立体化,从而加强画面和影片总体的表现力。
  在影片中,有一段十分鲜明的描绘音乐,即小号手麦克斯上船后,表现他晕船的一段爵士乐。随着镜头的摇摇晃晃,画面东倒西歪,麦克斯呕吐不止,跌跌撞撞。这时候的音乐形象、幽默地描绘着麦克斯的境况。连续的附点节奏把此时麦克斯的窘态描绘得淋漓尽致,此时,音乐的节奏与人物动作和画面节奏一致,为影片增添了很强的表现力。它对人物神态的描绘,令人忍俊不禁。
  影片发展到一个高潮,自称“爵士乐鼻祖”的杰里要与主人公1900一决雌雄时,此时音乐再一次精彩地发挥了它形象的刻画功能。此刻,杰里正在弗吉尼亚号停靠的码头上向新闻界夸夸其谈,狂妄宣称说他不相信世界上能有人在钢琴技艺方面超过发明了爵士乐的人,也就是他本人。音乐的情绪、节奏贴切地和杰里神采飞扬的表情及说话的速度保持了同步,而他出场的那段小号吹奏的诙谐爵士乐也十分地准确地表现了他的不可一世。
  五 音乐有助于电影哲学情怀的表达
  具有哲学情怀的音乐关乎着整部影片的意义价值。每一部影片都有自己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在电影的现代题材中以及所采用的艺术表现方式中,所涉猎的意义出现了多种层面的状貌,中心思想也出现开放式外延和多中心的布局等,因此“许多电影在故事情节之外以各种表现手段富于了它们以更多的意义,而音乐无疑是最重要也最能体现这种表达的手段之一”。
  影片快结束时,麦克斯在即将被炸毁的弗吉尼亚号上寻找1900。他用乐器店老板收藏的那张唱片,也就是1900在船上惟一录制过又毁掉的那张唱片播放的音乐呼唤他的兄弟。这时,音乐作为故事中人物的一种工具或手段,利用其情感功能去帮助自己完成按常理无法完成的任务,体现了一种极大的浪漫主义精神。然而,更具浪漫主义精神的是1900选择了与弗吉尼亚号同归于尽。与1900的一番谈话,让麦克斯以及观众了解了1900选择不下船的原因:他宁失去生命也不愿因为世俗生活失去自己的世界。弦乐适时地进入,两个老朋友最后一次拥抱的情景催人泪下。在绵延的弦乐中,麦克斯强忍住泪水的眼睛,使观众的心再次被紧紧抓住又难以释放其中的酸楚。特写镜头出现了1900那双曾抚过琴键的手,画外再次响起主人公曾演奏过的那首稚嫩的、有着莫扎特风格的钢琴曲。随着一声爆炸巨响,1900含着微笑随着弗吉尼亚号沉下海底。片尾在弦乐那段温暖的主题演奏中,一切落幕。影片最后的一系列音乐,几乎都是之前出现过的,它们的再次出现在结构上是一种呼应;而无一例外的,这些音乐都不再是单纯地参与叙事,它们更多地体现了影片主题的表达,在对白、画面的配合下,音乐把影片所要阐述地哲理转达给了观众,在心理空间上给人以极大的触动。
  总之,音乐已成为影片的一部分,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优秀的影片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与优秀的配乐有很大关系。纯音乐的抽象性和电影这种综合艺术的具象性相结合,使视听艺术可以更好的表情达意,也使之真正做到了“视听合一”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法]皮埃尔·贝托米厄:《电影音乐赏析》,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2] 曾田力:《影视剧音乐艺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 陈斌、程晋:《影视音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 姚国强:《审美空间延伸与拓展——电影声音艺术理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冯安君,男,1967—,河南开封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工作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莺莺传》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传奇名篇,其中描绘的崔莺莺形象凄美幽艳、深情哀婉,古往今来打动了无数读者。张生的原型就是元稹,因此,从张生的始乱终弃和“善补过”可以探析元稹复杂矛盾的感情世界。  关键词:《莺莺传》;莺莺;张生;元稹;感情世界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莺莺传》是唐代大诗人元稹的传奇名篇,它不仅以文笔的细腻优美打动着无数读者,主人公莺莺这一凄美幽艳、深情
期刊
摘要:《西厢记》作为王实甫的代表作,其曲词秀丽典雅,文采华美,情节曲折多变,以诗一般美好的语言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了细腻真实的人物心理,营造了如诗如画般优美的意境,明显的诗剧风格无不显示出王实甫这位语言大师卓越的文学造诣。东方的温婉、含蓄、缠绵,带给人们诗一般美妙的享受。  关键词:《西厢记》;语言;诗意美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王实甫的《西厢记》,与曹雪芹的《红楼
期刊
摘要:汉末三国时期,益州地区思想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惜命思想严重;二是谶纬之学兴盛,认为曹魏最终统一天下;三是忠君观念淡漠,择主观念强烈。这些观念,与蜀汉“兴复汉室”的基本国策相违背。刘备在时,一方面任用具有这些思想的人兴教办学,一方面严格控制不利于蜀汉统治思想的流传。刘备去世后,蜀汉政府没有继续采取措施制止这些思想,还大幅任用这些人兴教办学,这就为刘禅选择投降埋下伏笔。至于刘璋选择投降,是他本身就
期刊
摘要:《三国演义》中两个精彩的故事——关羽兵败留曹营期间曹操对关羽的接待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对蒋干的接待,折射出高超的接待艺术,具体表现为:接待活动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和增加本企业利益;接待工作具有复杂性,接待人员应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接待方法应灵活多变;送礼物不在好与贵,关键在于要适合对方心意;对待来宾的态度应该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这也是现今各个企业之间要做好接待工作需要向古人学习的东西。  关
期刊
摘要:《李娃传》是一篇优秀的唐传奇,元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明传奇《绣褥记》在此基础上改编而成,在人物形象、情节变化等方面的比较中,可以窥见唐—元—明社会价值观的时代变迁。  关键词:《李娃传》;《曲江池》;《绣褥记》;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唐代文学家白行简的《李娃传》是一篇优秀的唐传奇,据此改编的戏曲名目甚多,宋元戏文有《李亚仙》(存残曲),元杂剧有高文秀的
期刊
摘要:美籍华人蔡美儿的《虎妈战歌》于2011年初出版后,出人意料地迅速在美国乃至西方与中国引起广泛的关注,而与之相关的争辩还在继续。本文试从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入手,挖掘出《虎妈战歌》备受热议的原因,进而提出中国家庭教育应走的未来之路。  关键词:《虎妈战歌》;家庭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美籍华人蔡美儿(Amy Chua),于2011年初出版的新书Battle
期刊
摘要:苏轼一直被认为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事实上,他的词更多地流露出一种真情真性的婉约之气。本文通过分析苏轼的《江城子》系列,让读者品味到苏轼作品的独特魅力,即婉约之中流露出豪放,豪放之中透露着婉约。希望通过文本,让读者能够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看到一个真情真性的苏轼。  关键词:婉约派;豪放派;苏轼;《江城子》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词”,诗歌的一种,源自于
期刊
摘要:广播是媒介中调动想象最积极的传播方式。广播主持人的“说”,是有别于生活表达的“说”,是主持人的主持语言。能否言传的关键在于思维的清晰性、条理性、多向性、深刻性。思维的开放性和延展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是有效传输和成功传达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思维;语言;交叉关系;因果关系;想象预留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说的比唱的动听”是个让人习惯感觉贬义的俗语,但是用来形
期刊
摘要:说服是法律语篇的基本功能,预设是实现说服功能的有效隐性手段。本文通过对中美法律影视中庭审语篇的语言结构分析,论证控辩双方利用语义预设建构庭审参与主体共同的或容易认可的经验或体验共有场,再利用庭审参与主体所熟悉的或容易认可的推理手段共有场将语义预设同庭审中所建构的法律事实相关联,达到说服陪审员或法官的语用目的,从而为日后的法律题材的剧本创作提供语篇策略以及语用素材,为观众理解和做到言之有理及言
期刊
摘要:文学翻译批评研究自“文化转向”运动之后,翻译过程就被放到了更大的文化空间中进行检视。本文以文化运动领军人物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理论为基础,重新解读译者风格的形成。本文通过对同一译者不同时期的译作及不同译者同一时期的译作分析,探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译者的翻译策略选择之影响,从而一窥社会意识形态对译者风格的制约。  关键词:社会意识形态;赞助人;文化;翻译策略;译者风格  中图分类号:H05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