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载体·通灵宝玉·《石头记》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以补天顽石成书、空空道人抄录传世、通灵宝玉与金锁篆文、第八回甲戌本标题诗等四大情节为例,从文献载体“刻石、镂金、竹简、木版、帛素、纸张”角度对文本中的重要情节、重要提示加以缕述,从而揭示出曹雪芹通过“载体点睛法”为读者进行“导读”的文化倾向,为严格区分八十回本《红楼梦》与程高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提供了新的依据,对佚稿中人物命运走向和结局轮廓的勾勒起到了参考作用。
  關键词:《红楼梦》 《石头记》 文献载体 刻石 镂金
  百年红学研究史,鲜有学人从小说文本涉及的文献载体角度加以探究。作者为何要设计成让补天顽石将自己的“目睹”刻在“大石上”而传世呢?这与作者的创作倾向和思想内涵又有什么联系?小说中还有其他载体形态呈现给读者吗?围绕这些问题,本文加以管窥,实际上还是为了更加全面深入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从而能够更好地区分“两种红楼梦”“两种人物结局”,还原曹雪芹的真实创作和艺术追求。
  一、 补天顽石与刻石传世
  “自从有了文字,便有著录文字的东西,经过了刻石、镂金、甲骨、竹简、木版、帛素、纸以至雕版印刷的发展历程”a。我们都知道,写本易于窜改,“在手钞时有意和无意的改窜和舛讹,是不可避免的”b。故此,曹雪芹为了“避免”“不解其中味”的人们随意“窜改”,就用“刻石”来负责传世,从情节上也表现出一种诙谐幽默、令人耳目一新,断然不是程高本所说的石头与神瑛侍者合二为一。因为第一回书中说得很清楚:“后来,不知又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一番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c此番描述正可证明作者的创作思路是先由“刻石”记录,再经空空道人以纸质载体“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第一回),再接后文《石头记》改名《情僧录》,吴玉峰题曰《红楼梦》,孔梅溪再题《风月宝鉴》,曹雪芹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攥成目录、分出章回,题写的《金陵十二钗》,皆为从文献载体“刻石”到“纸质”写本的转化。充分说明了,曹雪芹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审美大师、艺术巨匠,更是一位卓越的文献学家,精通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为了避免传世产生的问题,文章巧妙地将文献载体设置成“刻石”,再经由作者一人分饰的多位“编辑者”的雠校和整理,继而能够严谨而清晰地展现给世人。
  二、 金玉姻缘与镂金项圈
  在宝玉“爱情三部曲”中,小说就用了“镂金”这一载体展现“金玉姻缘”,其妙处何在?
  先让我们了解下“镂金”为何物?“刻石镂金,据古书的记载,是书籍最早的形式。《史记·封禅书》:‘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桓谭《新论》:‘泰山之上有刻石,凡千八百余处,而可识者七十二。’……周宣王的石鼓,秦始皇的刻石,已开了后世碑版之风。还有刻在玉上的。玉者,石之英也,和石刻无异。《大戴礼·保傅》:‘素成胎教之道,书之玉版。’《素问》:‘著之玉版,每旦读之,名曰玉机。’” d由此可知,刻石镂金本为一体,后来金文把镂金改到金属器物上。再看金与玉,刻与镂,自上古就是互为表里,相映成辉,这也是雪芹为何有“金玉良姻”之说的由来。再且看“大戴礼”中的“胎教之道,书之玉版”,不也有夫妻之道的意味,暗示宝钗与宝玉有夫妻之缘,而结局却令人唏嘘,宝玉执着地选择“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第五回)。
  我们看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先说宝玉的“通灵玉”:“那顽石亦曾记下他的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e“镌”字点明载体和刻录方式,也不知是大篆还是小篆,却符合文献发展脉络和文字记录形态,一丝不乱。再看宝钗的金锁:“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勒在金上了……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个,共成两句吉谶。” f“勒在金上,四个篆字”。记录载体完全一致,所录字体完全一致,“金娃和玉郎”的大对称结构是不是非常耐人寻味,从刻石到镂金,这是天然的心连心,后面还有莺儿的“插科打诨”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凿在金器上。” g“镌”“勒”“凿”,这是石刻金镂的标准流程,小说几次明确点出,意味深长。文章总是在细节处暗示读者人物的结局和命运走向,“刻镂”此乃不容窜改的意思,也是从世俗价值观来讲“金玉姻缘”发生的必然性,预示着“木石前盟”在“金玉姻缘”面必然失败的结局。一个是口头上的“盟”,一个是落铁有痕的“镌”,试想其结果呢?显然“口耳相传”的文献信息与“青铜铭文”记录相比,哪个更有说服力?当然这一切都是“正话反说”,曹雪芹用这样一个“以卵击石”的鲜明隐喻和象征,为大家传递出“木石前盟”悲剧的必然性与阵痛感,不得不说雪芹文心之细,处处大有深意。
  三、金娃玉郎与甲戌题诗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这是甲戌本第八回的回前诗。金娃、玉郎不光是我们传统解读中宝钗和宝玉名字上“钗、玉”的字面表达,也不仅仅是金锁与通灵玉的直观揭示,通过上文可知:更是镂金、刻石两种文字载体在艺术上的微妙映射,象征着八十回后宝玉与宝钗成婚的必然结局。当然,绝不可能像现在百二十回本中所说的那种“黛死钗嫁”的庸俗情节,还有“焚稿断痴情”的呆板写法,曹雪芹在文字载体的影射和运用上是极其考究的,好好的纸质载体怎么可能是用来“焚”的,应是前面所讲的“校勘、编辑”传世才对,是薄命司中的正册、副册、又副册的预示和启迪才对,是红楼梦十二支曲的“怀金悼玉”才对。我们看“金鸳鸯三宣”的“牙牌令”(第四十回)、“群芳开夜宴”的“花名签”(第六十三回),可都是什么材质做的?可不是“竹简、木版”的艺术演化和表达吗?而这些回目和情节都暗藏着极为关键的人物命运和艺术设计,我们怎能如此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再看第三十四回“错里错以错劝哥哥”,黛玉传给宝玉的“旧手帕”,可不是又一载体“帛素”的艺术投影,而这个情节遥遥伏线着八十回后“大房与二房”“嫡子派与庶子派”的“家族斗争”,是多方势力嫁祸宝黛“不才之事”的“力证”,也是黛玉“眼泪还债”将尽、“冷月葬花魂”悲惨结局的暗示,关系到贾家“财产继承人”和“家族兴衰”的命运走向。归根到底,文字载体是为情节和艺术服务的,而这些微妙的艺术表达常常通过特定的文化符号加以强化和传播,构成了小说文本厚重的文化属性与思想光芒。
  就像诗中所展现的那样,“通过古鼎、凤髓、翠斝、琼浆、绮縠、金娃、玉郎这些华美的辞藻,造成一种珠光宝气的氛围,意在渲染‘金玉良姻’的实际内涵,有富贵迷人的表相,却缺少真实的爱情基础”h。“古鼎”“翠斝”“绮縠”,此处也不仅为了富贵气而缥缈渲染,更是通过“载体点睛法”点醒读者——此处是小说的“大关键、大过节”,我们看古鼎和翠斝可不是“镂金”吗?绮縠是“质地轻薄纤细透亮、表面起皱的平纹丝织物”呀?正是“帛素”之质,要与黛玉的“旧手帕题诗”对看,都是八十回后复杂恢宏情节的艺术缩影。
  四、小结
  曹雪芹这个充满诗性的文献学家,在文献记录载体上“鸿雁传书”,埋下了诸多“千里伏线”,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首尾相连,这些不易更改的文字“载体”(刻石、镂金、竹简、木版、象牙、帛素等),才是小说情节和人物的真思想、真性格、真命运,像“焚稿断情”“兰桂齐芳”等容易改写的载体信息,在雪芹笔下都是不足为据,当然也就不是《红楼梦》原有的真文字和真主题。
  abd王欣夫撰:《文献学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2007年重印),第62页,第70页,第78页。
  cefg周汝昌汇校,曹雪芹著:《红楼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第82页,第83页,第84页。
  h 梁归智:《红楼梦诗词韵语新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0页。
  作 者: 徐凯,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中级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学,阅读推广;徐可,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专职组织员,硕士,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音乐美学。
  编 辑:赵红玉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 批判性阅读标准的确立可以避免批判性阅读因为未经理解和分析而成为一种盲目、任性、主观的解读,将真正的“批判性阅读”与目前课堂上很多看似热闹却流于形式的所谓“批判性阅读”区分开来。正确、充分、审美地理解文本,强调自我反思,强调建构价值或可以成为批判性阅读的基本标准。  关键词:批评性阅读 审美 反思 建构  在新课改理念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批判性阅读教学也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但是,目前批判
摘要:王蒙的创作多次引起争议,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的《坚硬的稀粥》就引发了一场“笔墨官司”,这场官司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坚硬的稀粥》被误读所造成的。本文力图摒弃政治的意识形态,重新挖掘文本的内涵意义。小说使用象征手法是作家的艺术探索和时代语境的文学自觉,在此艺术手法后隐含着深刻的象征义,家庭象征社会,家国同构,而家庭晚餐的改革象征传统秩序的改革,家庭改革的艰难象征改革的艰难,改革的意义总是会在改革
大家曾熟知这样一个事实:有一只主人养在笼子里许多年的小鸟,当主人把它放飞时,它虽长着丰满的羽毛,却再也飞不起来了,成了一只陆地鸟。  以往我们是否也充当过这样的主人角色呢?为了给学生最大的关怀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呢?在新课标指导下,我们应反思我们的教学了。  我认为我们不能只奉信教育家、学者的观点不放手,而应是大力提倡质疑问难,提倡争辩,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任凭学生思维的睿智迸溅出创新的火花。同学
攜程亲子园虐童事件、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一连串不断曝光的幼儿园虐童事件让众人谈幼儿园色变。幼儿园管理失当造成的慌乱四处蔓延。与此同时,学前教育机构的供需存在矛盾,师资力量严重缺乏造成的幼师之荒也在不断加剧。  刚性的入园需求与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这些极端个案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如何缓解幼师之荒?如何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如何破解,真正实现“幼有
6月1日,2013年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毕业的印度博士萨尔卡(Mainak Sarkar,38岁) 在明尼苏达州开枪打死妻子哈斯提(Ashley Hasti)后,一路驱车2000多英里赶到洛杉矶的校园,又开枪打死了39岁的工程学教授克鲁格(William Klug),随后饮弹身亡。萨尔卡曾是克鲁格主持的计算生物力学研究团队的成员。萨尔卡曾声称克鲁格盗取了他开发的软件程序,但警方称这一指
一、教材解读  《威尼斯的小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领略威尼斯水城的奇异风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是学习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阅读这篇课文,我们要抓住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民族风情特点。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掌握10个生字,能理解读写“威尼斯”“操纵自如…‘祷告”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它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往教学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能力的培养,重结果轻过程,重书面轻操作,重分数轻智能。同样,我们物理课的教学效果好还是差,学校仅以学生考试的卷面分数为唯一的评定标准。导向着教师一味“教出学生高分数,我就是合格的好老师”的思想,为挤出时间教学和复习,本该由学生动
摘 要:邓一光在《深圳在北纬22°27′~22°52′》中描写了现代人的一种“变形”过程,这种变形不仅是对“人的异化”的揭露与反思,更是试图找到一条“精神突围”之路。“变形”之下的身体,是一种“返魅”,是对被围困的社会与个体的精神还原。“马”和“蝴蝶”最终喻示着现代都市人“主体精神”的回归。  关键词:邓一光 变形 异化 身体 返魅  《深圳在北纬22°27′~22°52′》这部短篇小说,是邓一光
《找规律》重点是在“找”,其次才是规律。找是学生观察能力高低的体现,是学生将生活化场景模型化、数学化的过程,更是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内化感知过程。它的着力点不是知识,它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能力,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是对学生持久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着重让学生体会“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比间隔物体多1个”这一规律。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能抓住“两端物体相同”这一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指导和制约着整个教学活动,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然而在现实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学目标的设计常出现一定的随意性和难以操作性。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千篇一律,照搬照抄教参及相关资料就是缺乏对学生学习实际能力的分析,没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