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对跨栏这个项目的特点的简单介绍,根据其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跨栏的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种类的分析,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和查阅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几点学习跨栏跑的心理克服障碍的教学方法,以及在教学中如何去应用这些教法。
关键词:教学 恐惧心理 跨栏技术
跨栏跑是一项技术较复杂的短距离运动项目,男子110米栏的栏架高106.7cm,女子100米栏的栏架高84cm,它要求在规定的距离内,在快速跑进中依次跨越规定数量、规定的高度的栏架和规定的栏间距离的短跑项目,它的特点是跑、跨结合,不仅要求较高的水平速度,而且还要掌握复杂的跨栏跑技术,这就要求学生速度快、有力量、髋关节灵活、中枢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和敏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碰到的并不是技术的难题,而是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即学生学习跨栏时产生的“惧栏”心理,这样的心理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技术的掌握程度、栏间的节奏和比赛的成绩,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
在我经过多方面的向学校的教师、学生的了解以及我本人在学习跨栏中的体会和从网络期刊等资料中的多方面的查阅、整理,简单的提出了几点学生在学习跨栏过程中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因素,概括如下:
1.产生的原因几种类
1.1.学习动机不明确
因为主客观的因素使学生对学习跨栏跑缺乏足够理论的认识,学习的主观意愿不强,觉得是一种负担,不感兴趣,特别是因跨栏跑练习的难度较大技术也比较复杂,在学习技术动作的时候产生畏惧的心理。
1.2.生理、心理特点
学生从年龄阶段来看已进入青春期,身体形态,机能,代谢功能等发展日趋完善和成熟。其心理以不成熟,不稳定和不平衡为主要特征,自我意识较强,平时喜爱雅静,惰性大。上课时,对跨栏跑学习没有兴趣,容易产生下述心理现象。
1.2.1自卑心理
由于学生在生理,心理,身体素质几个方面存在差异,加上本身的运动能力就偏差,因此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轻视自己,消极的评价自己的能力。
1.2.2胆怯心理
这种心理状态多反映在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和多数女生的身上,由于各方面素质较差,特别是学习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的跨栏跑,再加上以前没接触过跨栏项目,自信心又不足,练习中步数、节奏都达不到要求,越练越害怕,越害怕越不敢练,整个学习过程中忧心忡忡,技术总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这种类型的学生总是担心自己学不好,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产生怯场,焦躁不安的情绪,致使学习的成功率较低,给学习带来很大困难。
1.2.3畏惧心理
畏惧心理使学生处于高程度状态焦虑,此时学生多表现为情绪压抑、行动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其原因主要是同伴或者自己在练习时曾受过撞击或摔倒过,因而担心跨栏时再度受伤。严重者会心率加快、四肢无力、步点不准,技术完全变形,出现跳栏、蹬栏等现象.因此,高程度状态焦虑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身体运动,使其运动能力降低,练习过程中显得呆板、迟钝、不协调,甚至出现多余动作,这样就破坏了学生的动作记忆,阻滞了其认识加工活动,失去了掌握技术动作的正确刺激,导致掌握技术的效率降低。
1.2.4过度紧张心理
由于跨栏运动要求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节奏感要连贯,因此学生在学习时总担心失败或受伤,加之有的学生心理承受力较差,顾虑重重,过于在意动作的成败,遇到紧张情况时往往不知所措,心里忐忑不安,四肢颤抖,情绪状态不稳定,这样反而使肌肉运动潜伏期长,造成动作僵硬,使跨栏过程动作失调,抑制了动作的发挥,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滞延了其动作的掌握过程。
1.3.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
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技能是通过听,看,做来形成的,教师利用示范讲解、直观教具等手段来传感信息,跨栏跑教学中的示范力求动作娴熟、优美、流畅,把动作的结构原理、强度、幅度、方向和路线等原理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及探索反射,高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其进行仔细的观察,领会教师的动作示范要点,使学生的大脑神经中枢处于交替兴奋状态,以形成清晰的视觉表象。然而,如果在跨栏教学中,教师动作示范能力差,过栏跳起高,下栏身体东倒西歪,好像要摔倒的样子,学生看了就会引起恐惧心理,所以教师教学示范能力和教学手段方法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动作技能的掌握。
在我们全面的分析了学生在跨栏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后,下面我们就该阐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消除他们的这些障碍?
2.消除上述心理的方法和手段
2.1建立信心---激发运动意愿
教师应使学生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诱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用优势动机引起学生活动动机,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实际和生理、心理上的承受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的个体差异性制定出相应的必须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教法上通过鼓励诱导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是个体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对自身适应能力、成效等的自我评价与认同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对体育学习行为产生直接影响的活动内驱力。它是学生发挥运动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
2.2心理训练法
2.2.1诱导分析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跨栏动作前状态焦虑的水平,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通过语言诱导分析等方法来帮助学生改变自己原有的认识方式,使其合理化。要使学生意识高度集中,消除心理压力,提高大脑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使身体各器官的活动协调一致,树立控制焦虑程度的信心。
2.2.2呼吸放松法
在练习前,要有意识的放慢节奏,让学生做2—4次深呼吸,使其心情平静下来;然后默想过栏的技术要领,树立“一定要成功”的信心,以缓解紧张的情绪,达到焦虑控制之目的。
2.2.3多媒体教学
在学习跨栏前,我们可以先组织学生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跨栏比赛影片或是标准示范动作图片,在大脑中建立一个跨栏正确动作的整体影像和跨栏运动在跑、跨动作优美结合的运动美的享受,在学习中怀着一种崇拜和探索的心情。这样就会使学生的中枢神经高度兴奋,投入跨栏运动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降低恐惧心理的产生。
2.3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相结合
跨栏跑技术比较复杂,教学内容多,在教学最初阶段,应多采用分解教学法,将完整的跨栏跑教学技术分为摆动腿过栏、起跨腿过栏、两腿协调配合过栏、过栏与栏间跑技术相结合等部分。在教法上可以采用挂图和轻松准确的分解示范来建立完善的运动表象,逐步掌握攻摆腿的“提、伸、压”和起跨腿的“屈、拉、提、跨”等技术要领。在学习这些技术的过程中,可采取原地摆动过栏,在走、跑中从栏侧过栏等教学方法,使教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消除学生对跨栏跑的恐惧心理;在教学过程的中后期,以完整的教学法为主,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把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教学效果更佳。
2.4降低栏高、缩短栏距、减少栏数法
在学习跨栏跑的开始阶段,要将栏架的高度降低于最低的限度,使学生在跨栏时很容易过栏,以后在逐渐增加栏高,以免使学生产生“惧高”的心理。在初学阶段要减少跨栏的数量,先从一个开始,然后再增加到3—5个,栏间距离也不要过大,以6—8米为宜,以免学生因体力不支而产生惧栏心理,直到技术动作基本掌握再过渡到中栏、高栏、反复加快过栏的时间和空间知觉,培养其速度感、肌肉用力感和自测能力,使其专门化知觉达到最敏锐程度,这样有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焦虑,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几个栏的跨栏教学。
总之,在跨栏跑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及练习形式,将心理学知识充分利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消除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教学 恐惧心理 跨栏技术
跨栏跑是一项技术较复杂的短距离运动项目,男子110米栏的栏架高106.7cm,女子100米栏的栏架高84cm,它要求在规定的距离内,在快速跑进中依次跨越规定数量、规定的高度的栏架和规定的栏间距离的短跑项目,它的特点是跑、跨结合,不仅要求较高的水平速度,而且还要掌握复杂的跨栏跑技术,这就要求学生速度快、有力量、髋关节灵活、中枢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和敏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碰到的并不是技术的难题,而是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即学生学习跨栏时产生的“惧栏”心理,这样的心理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技术的掌握程度、栏间的节奏和比赛的成绩,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
在我经过多方面的向学校的教师、学生的了解以及我本人在学习跨栏中的体会和从网络期刊等资料中的多方面的查阅、整理,简单的提出了几点学生在学习跨栏过程中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因素,概括如下:
1.产生的原因几种类
1.1.学习动机不明确
因为主客观的因素使学生对学习跨栏跑缺乏足够理论的认识,学习的主观意愿不强,觉得是一种负担,不感兴趣,特别是因跨栏跑练习的难度较大技术也比较复杂,在学习技术动作的时候产生畏惧的心理。
1.2.生理、心理特点
学生从年龄阶段来看已进入青春期,身体形态,机能,代谢功能等发展日趋完善和成熟。其心理以不成熟,不稳定和不平衡为主要特征,自我意识较强,平时喜爱雅静,惰性大。上课时,对跨栏跑学习没有兴趣,容易产生下述心理现象。
1.2.1自卑心理
由于学生在生理,心理,身体素质几个方面存在差异,加上本身的运动能力就偏差,因此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轻视自己,消极的评价自己的能力。
1.2.2胆怯心理
这种心理状态多反映在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和多数女生的身上,由于各方面素质较差,特别是学习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的跨栏跑,再加上以前没接触过跨栏项目,自信心又不足,练习中步数、节奏都达不到要求,越练越害怕,越害怕越不敢练,整个学习过程中忧心忡忡,技术总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这种类型的学生总是担心自己学不好,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产生怯场,焦躁不安的情绪,致使学习的成功率较低,给学习带来很大困难。
1.2.3畏惧心理
畏惧心理使学生处于高程度状态焦虑,此时学生多表现为情绪压抑、行动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其原因主要是同伴或者自己在练习时曾受过撞击或摔倒过,因而担心跨栏时再度受伤。严重者会心率加快、四肢无力、步点不准,技术完全变形,出现跳栏、蹬栏等现象.因此,高程度状态焦虑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身体运动,使其运动能力降低,练习过程中显得呆板、迟钝、不协调,甚至出现多余动作,这样就破坏了学生的动作记忆,阻滞了其认识加工活动,失去了掌握技术动作的正确刺激,导致掌握技术的效率降低。
1.2.4过度紧张心理
由于跨栏运动要求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节奏感要连贯,因此学生在学习时总担心失败或受伤,加之有的学生心理承受力较差,顾虑重重,过于在意动作的成败,遇到紧张情况时往往不知所措,心里忐忑不安,四肢颤抖,情绪状态不稳定,这样反而使肌肉运动潜伏期长,造成动作僵硬,使跨栏过程动作失调,抑制了动作的发挥,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滞延了其动作的掌握过程。
1.3.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
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技能是通过听,看,做来形成的,教师利用示范讲解、直观教具等手段来传感信息,跨栏跑教学中的示范力求动作娴熟、优美、流畅,把动作的结构原理、强度、幅度、方向和路线等原理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及探索反射,高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其进行仔细的观察,领会教师的动作示范要点,使学生的大脑神经中枢处于交替兴奋状态,以形成清晰的视觉表象。然而,如果在跨栏教学中,教师动作示范能力差,过栏跳起高,下栏身体东倒西歪,好像要摔倒的样子,学生看了就会引起恐惧心理,所以教师教学示范能力和教学手段方法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动作技能的掌握。
在我们全面的分析了学生在跨栏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后,下面我们就该阐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消除他们的这些障碍?
2.消除上述心理的方法和手段
2.1建立信心---激发运动意愿
教师应使学生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诱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用优势动机引起学生活动动机,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实际和生理、心理上的承受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的个体差异性制定出相应的必须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教法上通过鼓励诱导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是个体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对自身适应能力、成效等的自我评价与认同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对体育学习行为产生直接影响的活动内驱力。它是学生发挥运动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
2.2心理训练法
2.2.1诱导分析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跨栏动作前状态焦虑的水平,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通过语言诱导分析等方法来帮助学生改变自己原有的认识方式,使其合理化。要使学生意识高度集中,消除心理压力,提高大脑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使身体各器官的活动协调一致,树立控制焦虑程度的信心。
2.2.2呼吸放松法
在练习前,要有意识的放慢节奏,让学生做2—4次深呼吸,使其心情平静下来;然后默想过栏的技术要领,树立“一定要成功”的信心,以缓解紧张的情绪,达到焦虑控制之目的。
2.2.3多媒体教学
在学习跨栏前,我们可以先组织学生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跨栏比赛影片或是标准示范动作图片,在大脑中建立一个跨栏正确动作的整体影像和跨栏运动在跑、跨动作优美结合的运动美的享受,在学习中怀着一种崇拜和探索的心情。这样就会使学生的中枢神经高度兴奋,投入跨栏运动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降低恐惧心理的产生。
2.3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相结合
跨栏跑技术比较复杂,教学内容多,在教学最初阶段,应多采用分解教学法,将完整的跨栏跑教学技术分为摆动腿过栏、起跨腿过栏、两腿协调配合过栏、过栏与栏间跑技术相结合等部分。在教法上可以采用挂图和轻松准确的分解示范来建立完善的运动表象,逐步掌握攻摆腿的“提、伸、压”和起跨腿的“屈、拉、提、跨”等技术要领。在学习这些技术的过程中,可采取原地摆动过栏,在走、跑中从栏侧过栏等教学方法,使教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消除学生对跨栏跑的恐惧心理;在教学过程的中后期,以完整的教学法为主,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把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教学效果更佳。
2.4降低栏高、缩短栏距、减少栏数法
在学习跨栏跑的开始阶段,要将栏架的高度降低于最低的限度,使学生在跨栏时很容易过栏,以后在逐渐增加栏高,以免使学生产生“惧高”的心理。在初学阶段要减少跨栏的数量,先从一个开始,然后再增加到3—5个,栏间距离也不要过大,以6—8米为宜,以免学生因体力不支而产生惧栏心理,直到技术动作基本掌握再过渡到中栏、高栏、反复加快过栏的时间和空间知觉,培养其速度感、肌肉用力感和自测能力,使其专门化知觉达到最敏锐程度,这样有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焦虑,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几个栏的跨栏教学。
总之,在跨栏跑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及练习形式,将心理学知识充分利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消除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