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很难适应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网络课程平台的开放性、互动性、自主性等特点为实现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契机。以学生个体差异为依据,探讨高校“信息技术基础”公共课网络课程平台的设置。
关键词 网络课程平台;信息技术基础;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24-0153-02
1 前言
班级授课制的教学从创始到现在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而且,这种形式的教学有利于系统地传授知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教育理论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而且个人对自身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也不断增长。班级教学中,同一班的学生,虽然年龄相近,但由于家庭环境、生活经历、教育条件等不同,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个体差异。特别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公共课,一个班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方,或农村或城市,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差异是很大的。而网络课程平台的交互性,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化、个性化可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
2 学习者个体差异的表现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对于信息技术公共课,参考个体差异的理论研究,笔者认为,与学习关系密切的个体差异主要从2个方面表现出来。
2.1 学生的智力差异和原有知识的准备人类大脑思维、结构的不同构成每个人不同的智力。美国的斯腾博格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三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能包括3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1]。在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课时,每个人在这3种能力上表现各异。比如:有的学生只是能根据教师讲解的步骤学习网页的制作等,而不擅长于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制作;也有部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很强,能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出适当的网页和动画,但他的理论根基不强,思路不清晰,也就是说他的分析能力欠缺。在有限的课堂环境下,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是不现实的。
参考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课,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存在差距的,有的学生以前一点也没有学习过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有的学生对办公软件已经非常熟悉。教学如果施行“一刀切”的模式,势必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会影响到这部分学生的信息能力的发展。学生具备的原有知识准备状态是教学的出发点,利用网络课程平台,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的超链接,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起点进行学习。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成功者的“自我意象”,以此增强继续学习的自信心。
2.2 学习风格差异和学习动机学生的个体差异除了表现为智力差异外,每个人的学习风格也是不同的。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的限制等原因,教学不能照顾到所有类型的学生的学习风格。而在网络课程的建设中,教学者根据可能的学习风格类型,设计教学内容的不同的呈现方式,从而给学习者提供一个他喜欢的形式进行学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心理因素之一,它对个人的兴趣、爱好、注意、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有着制约的作用,从而间接地导致学生在学业上的差异[2]。在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中,要考虑这些非智力因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 创建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基于以上学生个体差异的分析,并结合一般网络课程的构成模式,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基础”网络课程平台应包括如下模块:学习内容选择模块、学习体会与反思模块、动力模块、学习评价模块、讨论社区模块、意见箱模块。
3.1 学习内容选择模块依据学习者的智力差异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构建学习内容选择模块。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原有知识的准备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系统设置了基础级、提高级、拓展训练级3大子系统。
在这一模块中,学习者选择完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后,系统会呈现学习风格测量子模块,通过学习风格的测试,网络自动根据学习者选择的学习风格类型进入相应的学习环境进行有兴趣地学习。这样能有效地克服学习内容与学习者风格、兴趣之间的矛盾,本着为各类学习者提供最优质服务的思想出发,学习内容选择模块给学习者提供各种选择的机会,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3.2 学习体会与反思模块这一模块为学习者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习者需要整理自己这段时间的收获和遗憾,并从中有所感悟,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导。同时,学习者在这一模块中可以看到其他学生的学习经验介绍、认知反思,这些信息会作为一种微妙的情感因素进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或能消除部分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3.3 动力模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消极的情绪会影响学习的进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时不时地给学习者增加学习的动力是必要的。在这一模块中,通过设置一些名人名言、自己添加的信念词语,学习者可以运用语言暗示自己克服消极的情绪,增强自信心,从而督促自己完成学习任务。
3.4 学习评价模块评价模块是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类型设置不同的评价方法。比如,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都有不同的评价形式。模块中设置电子学档子模块,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以便学生和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反思,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指导。
3.5 讨论社区模块讨论社区给学习者提供与教师、同伴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谈学习,谈生活,释放心情,交流情感,分享观点[3]。在这个模块中系统设置不同的讨论区,学习者可以依兴趣发表观点,这样可以满足学习者中需要同伴学习、交流的人群。
3.6 意见箱模块意见箱模块是为了使网络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学习者而设立的。学习者在进行网络的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想到的建议都可以发表在这个模块中,网络课程的管理者会根据学习者的要求适时地调整网络课程的设置,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到网络课程的构建中,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
4 结束语
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出现为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提供了可能。在网络课程的创设中,教育工作者既要考虑到学习者的自我规划、自我组织和调整学习的能力的发展,又要考虑到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作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应该及时,以便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把握好方向,这样才能确保每位学习者都能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2]J.布罗菲.激发学习动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3]刘婉君,梁林.网络课程中在线讨论话题的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0)
关键词 网络课程平台;信息技术基础;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24-0153-02
1 前言
班级授课制的教学从创始到现在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而且,这种形式的教学有利于系统地传授知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教育理论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而且个人对自身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也不断增长。班级教学中,同一班的学生,虽然年龄相近,但由于家庭环境、生活经历、教育条件等不同,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个体差异。特别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公共课,一个班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方,或农村或城市,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差异是很大的。而网络课程平台的交互性,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化、个性化可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
2 学习者个体差异的表现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对于信息技术公共课,参考个体差异的理论研究,笔者认为,与学习关系密切的个体差异主要从2个方面表现出来。
2.1 学生的智力差异和原有知识的准备人类大脑思维、结构的不同构成每个人不同的智力。美国的斯腾博格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三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能包括3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1]。在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课时,每个人在这3种能力上表现各异。比如:有的学生只是能根据教师讲解的步骤学习网页的制作等,而不擅长于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制作;也有部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很强,能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出适当的网页和动画,但他的理论根基不强,思路不清晰,也就是说他的分析能力欠缺。在有限的课堂环境下,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是不现实的。
参考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课,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存在差距的,有的学生以前一点也没有学习过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有的学生对办公软件已经非常熟悉。教学如果施行“一刀切”的模式,势必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会影响到这部分学生的信息能力的发展。学生具备的原有知识准备状态是教学的出发点,利用网络课程平台,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的超链接,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起点进行学习。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成功者的“自我意象”,以此增强继续学习的自信心。
2.2 学习风格差异和学习动机学生的个体差异除了表现为智力差异外,每个人的学习风格也是不同的。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的限制等原因,教学不能照顾到所有类型的学生的学习风格。而在网络课程的建设中,教学者根据可能的学习风格类型,设计教学内容的不同的呈现方式,从而给学习者提供一个他喜欢的形式进行学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心理因素之一,它对个人的兴趣、爱好、注意、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有着制约的作用,从而间接地导致学生在学业上的差异[2]。在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中,要考虑这些非智力因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 创建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基于以上学生个体差异的分析,并结合一般网络课程的构成模式,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基础”网络课程平台应包括如下模块:学习内容选择模块、学习体会与反思模块、动力模块、学习评价模块、讨论社区模块、意见箱模块。
3.1 学习内容选择模块依据学习者的智力差异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构建学习内容选择模块。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原有知识的准备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系统设置了基础级、提高级、拓展训练级3大子系统。
在这一模块中,学习者选择完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后,系统会呈现学习风格测量子模块,通过学习风格的测试,网络自动根据学习者选择的学习风格类型进入相应的学习环境进行有兴趣地学习。这样能有效地克服学习内容与学习者风格、兴趣之间的矛盾,本着为各类学习者提供最优质服务的思想出发,学习内容选择模块给学习者提供各种选择的机会,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3.2 学习体会与反思模块这一模块为学习者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习者需要整理自己这段时间的收获和遗憾,并从中有所感悟,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导。同时,学习者在这一模块中可以看到其他学生的学习经验介绍、认知反思,这些信息会作为一种微妙的情感因素进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或能消除部分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3.3 动力模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消极的情绪会影响学习的进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时不时地给学习者增加学习的动力是必要的。在这一模块中,通过设置一些名人名言、自己添加的信念词语,学习者可以运用语言暗示自己克服消极的情绪,增强自信心,从而督促自己完成学习任务。
3.4 学习评价模块评价模块是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类型设置不同的评价方法。比如,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都有不同的评价形式。模块中设置电子学档子模块,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以便学生和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反思,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指导。
3.5 讨论社区模块讨论社区给学习者提供与教师、同伴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谈学习,谈生活,释放心情,交流情感,分享观点[3]。在这个模块中系统设置不同的讨论区,学习者可以依兴趣发表观点,这样可以满足学习者中需要同伴学习、交流的人群。
3.6 意见箱模块意见箱模块是为了使网络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学习者而设立的。学习者在进行网络的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想到的建议都可以发表在这个模块中,网络课程的管理者会根据学习者的要求适时地调整网络课程的设置,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到网络课程的构建中,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
4 结束语
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出现为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提供了可能。在网络课程的创设中,教育工作者既要考虑到学习者的自我规划、自我组织和调整学习的能力的发展,又要考虑到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作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应该及时,以便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把握好方向,这样才能确保每位学习者都能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2]J.布罗菲.激发学习动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3]刘婉君,梁林.网络课程中在线讨论话题的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