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合作学习已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育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本文对高中化学合作学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可供参考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化学;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现阶段,我国不断地深化教育体系改革,教育理念也在逐渐完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被世界广泛认可和采纳的新颖和高效的教学方式,已在很多学校开展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仍存在较多的不足,导致实效性大打折扣,从而并未真正有效应用起来。
一、当前高中化学合作小组学习存在的不足
1.场面失控,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合作学习给予学生极大自主权和控制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思想碰撞,活跃课堂气氛。但是,这同时也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和讨论方向偏离学习内容等问题。比如,(1)有的学生只顾争先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造成课堂吵闹混乱;(2)有的学生喜欢热热闹闹地发言,长篇大论,但完全脱离主题;(3)有的学生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甚至引发冲突。引发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未曾接受合适的培训,缺乏合作技能;教师未能控制现场纪律及引导学生讨论方向。
2.片面追求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形而上学
合作学习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有时甚至被过度放大化,从而出现了片面追求合作学习的现象,如不根据教学实际内容设计合作学习形式,从而导致合作学习很难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该学的内容没学到,偏离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如对于较简单的知识点,用小组讨论方式学习导致拖延了学习进度;对于知识点较多的内容,所设计的合作学习方式不恰当,导致拖堂严重。这些都会极大地影响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甚至让学生产生不愿参与的抵触情绪。
3.资源配置不足,无法深入开展
当前高中教育普遍采用大班教学,班级里学生人数多,常规的课室会显得比较拥挤,很难做到课堂里学生间、师生间充分的互动交流,也容易造成课堂场面失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
此外,高中化学的知识范围和数量都很庞大,除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外,还要开展实验教学。而团队实验操作又是合作学习中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可在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这些也正是合作学习所需培养的合作能力。目前大多学校均只配备了演示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并不具备学生实验操作的实验室、实验器材和试剂等,且化学专业实验员的人员配置及素质严重不足。因此,也进一步限制了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二、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对策
1.提高教师合作学习组织能力
教师必须拥有专业素质,才能使合作学习发挥最大的用处,这是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之一。教师是合作学习的导演,从课前的课程设计准备、课堂中讨论方向的引导和紀律的管理到课后的总结,都担当主导作用,其组织管理能力对合作学习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合作学习首先需要注重教师合作学习组织能力的培养。
①对于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师范专业学生,应系统全面地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培训,包括合作学习的益处、合作学习应具备的技能、合作学习的具体形式、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估和改进等。如有条件,应尽可能地以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学习,让“未来教师”亲身设计并实践合作学习。并重点加强课堂控制能力的培训,使之有能力把控课堂上的气氛及纪律。
②对于已在一线岗位的教师,应着重加强合作学习的具体形式培训,使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实效。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技能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起主导作用,但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作为主角的学生应掌握适当的合作技能以便有效地融入到合作学习中。合作学习的技能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能,但需要所有参与者都熟悉并能遵守才能使合作学习发挥真正的实效。因此,在开始合作学习模式前,教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教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
不同学者把合作学习技能分成不同类别,施穆克和伯利哈特等人从“完成任务”功能和“社会维持”功能两大方面分类,霍普斯与柯勃从个人互动技能和任务关联技能两方大面分类。乔治·雅各布斯从组成小组的技能、小组活动的基本技能以及交流思想的技能三个方面分类,再分出了50个细目。最常见的7项细目有“态度与情感、寻求与提供信息、提议、支持与扩充、引导与阻止、异议、概括”。朱池平和李静在实践中对合作学习核心技能培养与评价的重点重新梳理为三大方面,分别是表达、倾听和自省。以上的分类尽管有所不同,但核心仍然是围绕如何提高合作技能使合作效率提高。
3.采用合适的合作学习形式
约翰逊等人将合作学习定义为: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方式使学生之间协同努力,充分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而乔治·M·雅布斯的定义是:包含一系列帮助学生最有效地协同努力的原则和方法。也就是说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仅限于小组教学的方式,还有其他多种形式的,根据所需教授的知识点不同,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
常见的合作学习形式包括:问题式合作学习、表演式合作学习、讨论式合作学习、论文式合作学习、学科式合作学习。而对于高中化学学习而言,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采用实验教学法是提高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较有效方法。这也是笔者教学中的亲身经验。
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一课,本来这是一节枯燥难懂的理论课,尤其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这一知识点,如果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的,本人在讲授这一内容时,把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设计了几个有梯度的问题,给学生布置任务:
② 画出H、Na、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这些原子是否稳定。
②阅读书本36页第3段-37页第2段。
③小组交流: NaCl、HCl形成过程中Na、Cl、H的电子变化情况,在软白板上图示出来。
④ 组内选派代表把该过程表达出来。
如此采用讨论式及表演式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其中,深刻理解,教学难点也就能轻易突破了。
又如在讲授《化学能与热能》时,几个实验都是操作简单而现象明显的,笔者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感受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然后再去探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这样处理,整节课就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了。在诸多合作学习的类型中,找到适合的方法是重中之重的方法。
4.资源配置及政策利用
2017年0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强调了培养学生的4种关键能力:培养认知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职业能力。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尤其是团队实验操作教学对培养这些能力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校充分利用政策、合理配置资源,以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开展。
三、总结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必将日益应用广泛,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总结教学经验,提高合作学习的运用水平,以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发挥到最大,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提高其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池,平李静.合作学习核心技能与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16-18.
[2]George M. Jacobs, Michael A. Power, et al. The Teacher’s Sourcebook for Cooperative Learning: Practical Techniques, Basic Principles, and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马兰,林晶晶(译)[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8,09.
【关键词】高中化学;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现阶段,我国不断地深化教育体系改革,教育理念也在逐渐完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被世界广泛认可和采纳的新颖和高效的教学方式,已在很多学校开展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仍存在较多的不足,导致实效性大打折扣,从而并未真正有效应用起来。
一、当前高中化学合作小组学习存在的不足
1.场面失控,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合作学习给予学生极大自主权和控制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思想碰撞,活跃课堂气氛。但是,这同时也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和讨论方向偏离学习内容等问题。比如,(1)有的学生只顾争先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造成课堂吵闹混乱;(2)有的学生喜欢热热闹闹地发言,长篇大论,但完全脱离主题;(3)有的学生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甚至引发冲突。引发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未曾接受合适的培训,缺乏合作技能;教师未能控制现场纪律及引导学生讨论方向。
2.片面追求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形而上学
合作学习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有时甚至被过度放大化,从而出现了片面追求合作学习的现象,如不根据教学实际内容设计合作学习形式,从而导致合作学习很难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该学的内容没学到,偏离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如对于较简单的知识点,用小组讨论方式学习导致拖延了学习进度;对于知识点较多的内容,所设计的合作学习方式不恰当,导致拖堂严重。这些都会极大地影响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甚至让学生产生不愿参与的抵触情绪。
3.资源配置不足,无法深入开展
当前高中教育普遍采用大班教学,班级里学生人数多,常规的课室会显得比较拥挤,很难做到课堂里学生间、师生间充分的互动交流,也容易造成课堂场面失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
此外,高中化学的知识范围和数量都很庞大,除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外,还要开展实验教学。而团队实验操作又是合作学习中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可在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这些也正是合作学习所需培养的合作能力。目前大多学校均只配备了演示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并不具备学生实验操作的实验室、实验器材和试剂等,且化学专业实验员的人员配置及素质严重不足。因此,也进一步限制了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二、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对策
1.提高教师合作学习组织能力
教师必须拥有专业素质,才能使合作学习发挥最大的用处,这是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之一。教师是合作学习的导演,从课前的课程设计准备、课堂中讨论方向的引导和紀律的管理到课后的总结,都担当主导作用,其组织管理能力对合作学习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合作学习首先需要注重教师合作学习组织能力的培养。
①对于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师范专业学生,应系统全面地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培训,包括合作学习的益处、合作学习应具备的技能、合作学习的具体形式、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估和改进等。如有条件,应尽可能地以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学习,让“未来教师”亲身设计并实践合作学习。并重点加强课堂控制能力的培训,使之有能力把控课堂上的气氛及纪律。
②对于已在一线岗位的教师,应着重加强合作学习的具体形式培训,使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实效。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技能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起主导作用,但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作为主角的学生应掌握适当的合作技能以便有效地融入到合作学习中。合作学习的技能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能,但需要所有参与者都熟悉并能遵守才能使合作学习发挥真正的实效。因此,在开始合作学习模式前,教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教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
不同学者把合作学习技能分成不同类别,施穆克和伯利哈特等人从“完成任务”功能和“社会维持”功能两大方面分类,霍普斯与柯勃从个人互动技能和任务关联技能两方大面分类。乔治·雅各布斯从组成小组的技能、小组活动的基本技能以及交流思想的技能三个方面分类,再分出了50个细目。最常见的7项细目有“态度与情感、寻求与提供信息、提议、支持与扩充、引导与阻止、异议、概括”。朱池平和李静在实践中对合作学习核心技能培养与评价的重点重新梳理为三大方面,分别是表达、倾听和自省。以上的分类尽管有所不同,但核心仍然是围绕如何提高合作技能使合作效率提高。
3.采用合适的合作学习形式
约翰逊等人将合作学习定义为: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方式使学生之间协同努力,充分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而乔治·M·雅布斯的定义是:包含一系列帮助学生最有效地协同努力的原则和方法。也就是说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仅限于小组教学的方式,还有其他多种形式的,根据所需教授的知识点不同,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
常见的合作学习形式包括:问题式合作学习、表演式合作学习、讨论式合作学习、论文式合作学习、学科式合作学习。而对于高中化学学习而言,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采用实验教学法是提高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较有效方法。这也是笔者教学中的亲身经验。
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一课,本来这是一节枯燥难懂的理论课,尤其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这一知识点,如果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的,本人在讲授这一内容时,把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设计了几个有梯度的问题,给学生布置任务:
② 画出H、Na、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这些原子是否稳定。
②阅读书本36页第3段-37页第2段。
③小组交流: NaCl、HCl形成过程中Na、Cl、H的电子变化情况,在软白板上图示出来。
④ 组内选派代表把该过程表达出来。
如此采用讨论式及表演式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其中,深刻理解,教学难点也就能轻易突破了。
又如在讲授《化学能与热能》时,几个实验都是操作简单而现象明显的,笔者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感受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然后再去探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这样处理,整节课就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了。在诸多合作学习的类型中,找到适合的方法是重中之重的方法。
4.资源配置及政策利用
2017年0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强调了培养学生的4种关键能力:培养认知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职业能力。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尤其是团队实验操作教学对培养这些能力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校充分利用政策、合理配置资源,以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开展。
三、总结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必将日益应用广泛,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总结教学经验,提高合作学习的运用水平,以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发挥到最大,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提高其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池,平李静.合作学习核心技能与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16-18.
[2]George M. Jacobs, Michael A. Power, et al. The Teacher’s Sourcebook for Cooperative Learning: Practical Techniques, Basic Principles, and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马兰,林晶晶(译)[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