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导研式”教学法,不仅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来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不断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教学效果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导研式”教学法,即导问,导研和导思三部分,不仅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而且深受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喜爱;在培养学生养成全方位思考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解题的发散思维,关注学生的思维体验,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进而强化学生对各个数学知识点的灵活应用,有效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一、导问是引导学生进入数学世界的钥匙
导问是“导研式”教学中的起始阶段,它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尽快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去,而且还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增加师生互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提出的问题不但生动有趣,激活学生的数学细胞,还要和每节数学教学内容顺利衔接起来,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除此以外,教師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提出的问题要通俗易懂,注重运用生活中的数学.比如,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学知识时,在进入正式的课堂讲学之前,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关于太阳缓缓升起来的视频,学生看着太阳从海平面上逐渐升起来的画面,纷纷发出了感叹:“日出太美丽了吧!”看着学生一脸陶醉的神情,我乘机问道:“你们从这幅画面中看到了哪些数学图形?”学生经过一番的思考和讨论之后,学生回答说:“太阳可以看作圆,海平面可以看作一条直线,”我继续问:“那太阳和海平面是什么关系呢?”学生观察了一会,有的学生说:“是相交和不相交两种关系,”还有的学生补充道:“相交有两种情况,‘圆’和‘直线’相交有一个交点,也可以是两个交点.”感受到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我让学生把“圆”和“直线”的关系在纸张上画下来,然后正式开始讲解教材中的内容,在学习完教材内容后,我让学生把之前在图纸上画的“直线”和“圆”的关系进行命名,一节课就这样轻松度过了.在本节课中,视频播放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投入到数学课堂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汲取更多的数学知识.
二、导研是促使学生划起在数学世界的船桨
“导研式”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提高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详细了解每名学生的学情,以此来发现学生的长处以及短处;特别是学生的短处,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施教,帮助学生克服探究的难点,进而促使学生可以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获取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案,锤炼学生的灵动思维,并且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断完善他们的数学思维.比如,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例题: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角C为九十度,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六厘米和八厘米,以C为圆心,r为半径画圆,所画的圆与斜边的关系是什么?试解释其原因,(1)r=5 cm;(2)r=5.5 cm;(3)r=6 cm,我问学生:“对这一问题,你们觉得切入点在哪里?”有的学生说:“根据给出的半径大小画出圆,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关系,”我反问:“那你们怎么知道圆与斜边有几个交点啊?”学生听了补充:“通过勾股定理算出斜边长为十厘米,再按照面积相等求出斜边上的高,就可以算出圆的半径,进而可以求出圆与斜边交点的个数,明确圆与斜边的位置关系.”在导研教学这一过程,教师不仅扮演着引导者的作用,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
三、导思是推动学生行走在数学世界的绿灯
导思是“导研式”教学策略的最后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完善好这个环节,前面的教学效果才能有效体现.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做好教学反思和课后总结,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原理;同时,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还能总结各种学习技巧和经验,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拓宽他们的思维,进而促进学生既可以及时巩固已有的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消化吸收新学的知识,实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学完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时,我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八人,让学生再次回顾一下直线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并且总结一下解决“直线与圆”相关问题的步骤,其中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让学生相互交流一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除此之外,我在课堂上又给学生出了几道“直线和圆”的练习题,以此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导思这一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整理一下学习成果,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而且还能总结和罗列相关的数学知识,丰富他们的头脑,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把握好导问,导研和导思三个环节,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奠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要有敢于质疑,勇于表达不同见解的学习态度,并在数学活动中积极参与,进而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提升自身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秦爱东.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的研究[J].中学数学,2018(24):62-63.
[2]陆建刚.问题,让课堂充满智慧的声音——谈“问题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数学教学通讯,2018(32):58-59.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教学效果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导研式”教学法,即导问,导研和导思三部分,不仅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而且深受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喜爱;在培养学生养成全方位思考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解题的发散思维,关注学生的思维体验,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进而强化学生对各个数学知识点的灵活应用,有效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一、导问是引导学生进入数学世界的钥匙
导问是“导研式”教学中的起始阶段,它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尽快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去,而且还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增加师生互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提出的问题不但生动有趣,激活学生的数学细胞,还要和每节数学教学内容顺利衔接起来,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除此以外,教師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提出的问题要通俗易懂,注重运用生活中的数学.比如,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学知识时,在进入正式的课堂讲学之前,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关于太阳缓缓升起来的视频,学生看着太阳从海平面上逐渐升起来的画面,纷纷发出了感叹:“日出太美丽了吧!”看着学生一脸陶醉的神情,我乘机问道:“你们从这幅画面中看到了哪些数学图形?”学生经过一番的思考和讨论之后,学生回答说:“太阳可以看作圆,海平面可以看作一条直线,”我继续问:“那太阳和海平面是什么关系呢?”学生观察了一会,有的学生说:“是相交和不相交两种关系,”还有的学生补充道:“相交有两种情况,‘圆’和‘直线’相交有一个交点,也可以是两个交点.”感受到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我让学生把“圆”和“直线”的关系在纸张上画下来,然后正式开始讲解教材中的内容,在学习完教材内容后,我让学生把之前在图纸上画的“直线”和“圆”的关系进行命名,一节课就这样轻松度过了.在本节课中,视频播放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投入到数学课堂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汲取更多的数学知识.
二、导研是促使学生划起在数学世界的船桨
“导研式”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提高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详细了解每名学生的学情,以此来发现学生的长处以及短处;特别是学生的短处,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施教,帮助学生克服探究的难点,进而促使学生可以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获取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案,锤炼学生的灵动思维,并且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断完善他们的数学思维.比如,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例题: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角C为九十度,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六厘米和八厘米,以C为圆心,r为半径画圆,所画的圆与斜边的关系是什么?试解释其原因,(1)r=5 cm;(2)r=5.5 cm;(3)r=6 cm,我问学生:“对这一问题,你们觉得切入点在哪里?”有的学生说:“根据给出的半径大小画出圆,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关系,”我反问:“那你们怎么知道圆与斜边有几个交点啊?”学生听了补充:“通过勾股定理算出斜边长为十厘米,再按照面积相等求出斜边上的高,就可以算出圆的半径,进而可以求出圆与斜边交点的个数,明确圆与斜边的位置关系.”在导研教学这一过程,教师不仅扮演着引导者的作用,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
三、导思是推动学生行走在数学世界的绿灯
导思是“导研式”教学策略的最后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完善好这个环节,前面的教学效果才能有效体现.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做好教学反思和课后总结,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原理;同时,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还能总结各种学习技巧和经验,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拓宽他们的思维,进而促进学生既可以及时巩固已有的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消化吸收新学的知识,实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学完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时,我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八人,让学生再次回顾一下直线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并且总结一下解决“直线与圆”相关问题的步骤,其中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让学生相互交流一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除此之外,我在课堂上又给学生出了几道“直线和圆”的练习题,以此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导思这一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整理一下学习成果,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而且还能总结和罗列相关的数学知识,丰富他们的头脑,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把握好导问,导研和导思三个环节,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奠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要有敢于质疑,勇于表达不同见解的学习态度,并在数学活动中积极参与,进而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提升自身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秦爱东.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的研究[J].中学数学,2018(24):62-63.
[2]陆建刚.问题,让课堂充满智慧的声音——谈“问题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数学教学通讯,2018(3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