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高校违法违纪行为分析、高校党内监督运行现状与问题和完善高校党内监督对策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日常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些问题以及应对办法。目的是在我国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尝试寻找一种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高校各方面工作沿着合法、依规、有序进行,响应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提高我国文化事业建设水平。
关键词:高校;党内监督;对策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党始终对反腐廉政建设十分重视。党内监督是我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结合新时期的实践特点,对加强党内监督作出了更加系统、更加具体、更加全面的规定,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党内监督实施推进廉政建设。
高校是国家教育系统中层次较高的一部分,政府、学校、学生共同作用构成了高等教育系统。不可否认,除了上述三部分主体之外,还包含其他一些利益相关方,政府作为高等教育的主办方和管理者,通过财政培养专业人才,建设或购买教育用地、教育器材等必要设施,其中涉及了权利与利益的关系,也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本文拟从高校违法违纪行为的种种现象切入,通过分析其动机与成因,剖析目前高校内部反腐败工作的问题,讨论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党内监督的方法。
一、高校违法违纪行为分析
由于高校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发生腐败的节点也与一般的权钱交易不同。总的来说,高校内部腐败是指高校内拥有权力的团体或个人,通过政府对高等教育机构的特殊政策,以帮助行贿人达成其目的行为。目前我国高校腐败主要有三种类型:经济犯罪、行政渎职和学术腐败。
(一)高校经济犯罪
1.高校经济犯罪的表现
高校经纪犯罪主要是指在高校经济活动中出现的腐败行为,主要发生在负责资金使用、资金管理、资产购置与管理等部门中。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一是工作人员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修缮过程中,不按规定招投标或者搞假招标,从中收受回扣;二是财务管理人员贪污、挪用公款、公款私存侵吞利息,与校外人员勾结里应外合进行诈骗,或通过违规操作造成学校大量资金损失;三是学校内部机构侵占政府机构下拨的科研资金,私设小金库,或将侵占资金挪作他用或者私分的行为。
2.高校经济犯罪的成因
高校经济犯罪特征的成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个人欲望驱使;二是监管存在漏洞。个人欲望是内因,高校内拥有权力的一般为高级知识分子,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没能去伪存真,反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不敢贪到敢贪,从小贪到大贪,从而走入歧途。监管漏洞,由于高校在社会体系内地位特殊,例如建筑工程、设备采购等需要较为专业的知识,从而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垄断,为监管制造了盲点,从而产生漏洞。
(二)高校行政渎职
渎职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国家赋予的职权或者不履行、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权,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破坏了国家机关正常活动的行为。
1.高校行政渎职的表现
對于高校渎职犯罪来说,主要发生在学术权力或行政权力行使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一是教学、科研人员成为行政人员执行权力,谋求私利的工具;二是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导致学术管理作用失灵,需要严格审核或把关的环节由行政管理越俎代庖;三是目前高校行政体系尚未与市场经济体制很好的接轨,仍然处于行政权力高于一切的境地。
2.高校行政渎职的成因
总的来说是由于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划分不清所致。高校内普遍存在着行政权威与学术权威集中在一人的情况,产生了故意权力缺位的情况,造成对于学术以及行政权力均有一定的支配能力。因此,在利益驱使下产生选择性“失误”,从而造成渎职。
(三)高校学术腐败
1.高校学术腐败的表现
至今学术腐败尚未有统一的概念,在其定义上大体分为两种派别:一种认为所有违背学术良知的行为都可以定性为学术腐败;另一种认为在学术领域只有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方能称之为腐败。
虽然学术腐败在概念上尚未有统一定论,在形式上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抄袭剽窃。主要手段是利用现有材料拼凑,或者将国外研究结果翻译后直接冠名出版发表。
第二,低水平重复。对于同样的内容,稍加修改就变为自己的内容。
第三,弄虚作假。主要体现在学术论文中的事实证据部分造假,包括实验数据造假、调研结果造假等。
2.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
一是学术腐败违法成本低,风险低;二是学术行政化导致腐败滋生;三是学界风气不端,学者急功近利促使学术腐败产生;四是学术成果与职称工资挂钩,教职工上升通道单一。
二、高校党内监督运行的现状与问题
通过对高校腐败行为的分析,笔者认为这与高校内党组织监管不利有一定关系。高校作为政府主办的科学研究机构,更应当强调党组织的指挥,各类重大事项的决策、实施都应在党的监督下依法、依规执行。
(一)高校党内监督运行的现状
目前高校党内监督运行情况总体来讲是好的,在遏制腐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教育产业化的不断深入,教育从业者越来越向效益看,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势头有所抬升。手握大权的领导干部,为了达到私立,干涉党内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使得党内监督工作形同虚设。
(二)当前高校党内监督运行的问题
在高校内部,由于科学研究工作的专业性,党组织对日常行为的监管偏重于在行政管理层面,学术权力监管难以实现。特别是集党、政、学术于一身的高级管理人员,腐败行为往往十分隐蔽难以察觉,下级的监督行为又容易受到打压和控制,从而形成党内监督的真空地带。
1.高校党内监督意识不强
关键词:高校;党内监督;对策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党始终对反腐廉政建设十分重视。党内监督是我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结合新时期的实践特点,对加强党内监督作出了更加系统、更加具体、更加全面的规定,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党内监督实施推进廉政建设。
高校是国家教育系统中层次较高的一部分,政府、学校、学生共同作用构成了高等教育系统。不可否认,除了上述三部分主体之外,还包含其他一些利益相关方,政府作为高等教育的主办方和管理者,通过财政培养专业人才,建设或购买教育用地、教育器材等必要设施,其中涉及了权利与利益的关系,也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本文拟从高校违法违纪行为的种种现象切入,通过分析其动机与成因,剖析目前高校内部反腐败工作的问题,讨论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党内监督的方法。
一、高校违法违纪行为分析
由于高校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发生腐败的节点也与一般的权钱交易不同。总的来说,高校内部腐败是指高校内拥有权力的团体或个人,通过政府对高等教育机构的特殊政策,以帮助行贿人达成其目的行为。目前我国高校腐败主要有三种类型:经济犯罪、行政渎职和学术腐败。
(一)高校经济犯罪
1.高校经济犯罪的表现
高校经纪犯罪主要是指在高校经济活动中出现的腐败行为,主要发生在负责资金使用、资金管理、资产购置与管理等部门中。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一是工作人员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修缮过程中,不按规定招投标或者搞假招标,从中收受回扣;二是财务管理人员贪污、挪用公款、公款私存侵吞利息,与校外人员勾结里应外合进行诈骗,或通过违规操作造成学校大量资金损失;三是学校内部机构侵占政府机构下拨的科研资金,私设小金库,或将侵占资金挪作他用或者私分的行为。
2.高校经济犯罪的成因
高校经济犯罪特征的成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个人欲望驱使;二是监管存在漏洞。个人欲望是内因,高校内拥有权力的一般为高级知识分子,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没能去伪存真,反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不敢贪到敢贪,从小贪到大贪,从而走入歧途。监管漏洞,由于高校在社会体系内地位特殊,例如建筑工程、设备采购等需要较为专业的知识,从而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垄断,为监管制造了盲点,从而产生漏洞。
(二)高校行政渎职
渎职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国家赋予的职权或者不履行、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权,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破坏了国家机关正常活动的行为。
1.高校行政渎职的表现
對于高校渎职犯罪来说,主要发生在学术权力或行政权力行使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一是教学、科研人员成为行政人员执行权力,谋求私利的工具;二是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导致学术管理作用失灵,需要严格审核或把关的环节由行政管理越俎代庖;三是目前高校行政体系尚未与市场经济体制很好的接轨,仍然处于行政权力高于一切的境地。
2.高校行政渎职的成因
总的来说是由于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划分不清所致。高校内普遍存在着行政权威与学术权威集中在一人的情况,产生了故意权力缺位的情况,造成对于学术以及行政权力均有一定的支配能力。因此,在利益驱使下产生选择性“失误”,从而造成渎职。
(三)高校学术腐败
1.高校学术腐败的表现
至今学术腐败尚未有统一的概念,在其定义上大体分为两种派别:一种认为所有违背学术良知的行为都可以定性为学术腐败;另一种认为在学术领域只有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方能称之为腐败。
虽然学术腐败在概念上尚未有统一定论,在形式上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抄袭剽窃。主要手段是利用现有材料拼凑,或者将国外研究结果翻译后直接冠名出版发表。
第二,低水平重复。对于同样的内容,稍加修改就变为自己的内容。
第三,弄虚作假。主要体现在学术论文中的事实证据部分造假,包括实验数据造假、调研结果造假等。
2.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
一是学术腐败违法成本低,风险低;二是学术行政化导致腐败滋生;三是学界风气不端,学者急功近利促使学术腐败产生;四是学术成果与职称工资挂钩,教职工上升通道单一。
二、高校党内监督运行的现状与问题
通过对高校腐败行为的分析,笔者认为这与高校内党组织监管不利有一定关系。高校作为政府主办的科学研究机构,更应当强调党组织的指挥,各类重大事项的决策、实施都应在党的监督下依法、依规执行。
(一)高校党内监督运行的现状
目前高校党内监督运行情况总体来讲是好的,在遏制腐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教育产业化的不断深入,教育从业者越来越向效益看,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势头有所抬升。手握大权的领导干部,为了达到私立,干涉党内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使得党内监督工作形同虚设。
(二)当前高校党内监督运行的问题
在高校内部,由于科学研究工作的专业性,党组织对日常行为的监管偏重于在行政管理层面,学术权力监管难以实现。特别是集党、政、学术于一身的高级管理人员,腐败行为往往十分隐蔽难以察觉,下级的监督行为又容易受到打压和控制,从而形成党内监督的真空地带。
1.高校党内监督意识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