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作文内容是《学习抒情》,这一章节写作实践部分题目为《我的烦恼》。批阅完两个班级的作文后,大吃一惊,有好些同学都写到了自己喜欢玩手机的烦恼。
任紫依同学写的:“我妈妈常说我周末我就知道玩手机,一天到晚不沾书一下边。我这个人一碰到手机就会打游戏,玩抖音,聊QQ。我会一心一意玩手机,一心二意做作业。妈妈总是跑到我房间来,你猜我在干什么?当然是在玩手机!妈妈好几次打开门都是看见我在玩手机,就说我把手机当饭吃。”
陈静怡同学写到怕被妈妈发现偷偷玩手机的心理活动“我看到妈妈走出了房间,我便走出来东望望,西看看,确认妈妈走后,我便蹑手蹑脚地把手机偷了过来,像个宝贝一样抱到了椅子上,打开手机,用那熟练的手法在屏幕上滑来滑去,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胡仟同学写到“每次放假前的最后一天时,心里总想着回去玩手机。”
……
看完学生的作文,我和班主任老师反映情况,她告诉我,不止是在家里,在学校学生玩手机现象也严重,开学到现在已经没收了好几个学生的手机,等期末放假再归还给家长。
在和办公室老师聊学生喜欢玩手机这个情况时,得知初二206班有个男生因为班主任没收手机了,赌气不读书了,经多方劝说无效,直接辍学了。听到这样发生在身邊真切的事实,我深深地受到了震撼!学生怎么会如此痴迷于玩手机?!很明显,部分学生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而是一台与电脑一样,能收发讯息、玩游戏、能上网还能听音乐、发图片的“迷你电脑”,已经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社会问题,也就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表现于通过手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也被称为网络性心理障碍。
玩手机成瘾和上网成瘾本质一样,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困扰和伤害,而且手机上瘾更具有广泛性和隐蔽性,危害更大:①不由自主的强迫性手机使用。青少年持久渴望地玩手机,一拿手机,就难以放下,浏览网页、下载软件玩手机游戏几乎占据所有时间和精力,因而会导致无心学习;②在玩手机游戏中获得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③在玩手机中所获得的虚拟感受,反过来会强化无限玩下去的欲望,造成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
既然危害如此之大,那我们该如何对症下药,彻底根治这样的情况,这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对待并且落实,下面着重分析造成青少年手机成瘾的原因。
第一,这和手机本身的特征有关。手机具有娱乐性、互动性,虚拟现实性等特点,手机上各种各样的软件可以匿名,又具有不受现实生活交流方式限制的自由度,且手机上网比电脑要方便携带,因此对青少年很有吸引力。
第二,青少年本身的特点及个体的人格特征。青少年自制力比较差,自我保护、心理抵御能力弱而容易沉溺于游戏中,那些在人格特征方面具有高焦虑、低自尊的青少年更容易玩手机成瘾。
第三,家庭环境不良和学习压力过大。家庭中亲子关系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使青少年经受慢性而又长期的心理困扰;在学校压力过大,尤其是对学生生活适应不良的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较多,而产生情绪、认知和人际关系失调,他们就会借助网络来舒缓压力、寻找安慰,逃避现实中遇到的困境,在玩手机的快感中不能自拔。
综合分析我们应该如何才能解决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呢?个人拙见,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处理。
第一,做好学校引导教育,预防学生沉迷手机。学校应重视并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组织相关的讲座和宣传活动,向学生宣讲玩手机的危害,让孩子意识到危害性,选择合适时机,让孩子自己体会迷恋手机以来自己的一些变化。除了视力的下降、颈椎腰椎的酸痛、睡眠不足等身体健康方面,还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效率变低、现实人际互动减少、情绪易烦躁等等心理层面的隐患。正确分辨自身行为的对与错,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来充实学生的生活,愉悦身心。
第二,家长以身作则树榜样,用心陪伴多沟通。作为家长,首先要做好榜样,孩子在家时,不能经常抱着手机刷朋友圈,逛淘宝网站等等,这样你无形之中就给孩子树立了错误的榜样,耳濡目染,在潜意识中他们就会觉得爸爸妈妈可以玩手机,为什么我就不能够玩手机。其次,要注意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对未成年人影响巨大,在不恰当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人,在人格特质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父母管教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可能会造成未成年人的孤独感、挫败感等,而这也有可能导致学生会通过手机来寻求心灵的寄托,逃离现实世界的烦恼。再次,用心陪伴孩子。作为父母,一定要多花时间用真诚和爱心来高质量地陪伴自己的孩子,孩子有了丰盈而充足的爱,他们才会有热情去感知外部更美好真实的世界。
第三,培养学生自制力,自觉抵制手机瘾。遵守规定好的纪律和制度,必须控制自己,不做违反纪律和制度的事。孩子抗拒种种诱惑,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和自制力。尽量不要对孩子的努力给予可观的报酬,这种给报酬的做法,容易让孩子为了某些好处而去努力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一旦原先的报酬让孩子失去兴趣,孩子的自控能力就会随之消失,这样也不利于帮助孩子养成自我控制的好习惯。
帮助学生作出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要经常锻他们自己作决定的能力。在培养其树立约束自己准则的同时,要让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及时进行道德教育,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出一件事或者一个举动可能产生的影响及结果,引导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决定。这样,孩子最终将学会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正确行事,他的自制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因此,学生要多读书,多学习,多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任紫依同学写的:“我妈妈常说我周末我就知道玩手机,一天到晚不沾书一下边。我这个人一碰到手机就会打游戏,玩抖音,聊QQ。我会一心一意玩手机,一心二意做作业。妈妈总是跑到我房间来,你猜我在干什么?当然是在玩手机!妈妈好几次打开门都是看见我在玩手机,就说我把手机当饭吃。”
陈静怡同学写到怕被妈妈发现偷偷玩手机的心理活动“我看到妈妈走出了房间,我便走出来东望望,西看看,确认妈妈走后,我便蹑手蹑脚地把手机偷了过来,像个宝贝一样抱到了椅子上,打开手机,用那熟练的手法在屏幕上滑来滑去,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胡仟同学写到“每次放假前的最后一天时,心里总想着回去玩手机。”
……
看完学生的作文,我和班主任老师反映情况,她告诉我,不止是在家里,在学校学生玩手机现象也严重,开学到现在已经没收了好几个学生的手机,等期末放假再归还给家长。
在和办公室老师聊学生喜欢玩手机这个情况时,得知初二206班有个男生因为班主任没收手机了,赌气不读书了,经多方劝说无效,直接辍学了。听到这样发生在身邊真切的事实,我深深地受到了震撼!学生怎么会如此痴迷于玩手机?!很明显,部分学生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而是一台与电脑一样,能收发讯息、玩游戏、能上网还能听音乐、发图片的“迷你电脑”,已经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社会问题,也就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表现于通过手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也被称为网络性心理障碍。
玩手机成瘾和上网成瘾本质一样,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困扰和伤害,而且手机上瘾更具有广泛性和隐蔽性,危害更大:①不由自主的强迫性手机使用。青少年持久渴望地玩手机,一拿手机,就难以放下,浏览网页、下载软件玩手机游戏几乎占据所有时间和精力,因而会导致无心学习;②在玩手机游戏中获得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③在玩手机中所获得的虚拟感受,反过来会强化无限玩下去的欲望,造成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
既然危害如此之大,那我们该如何对症下药,彻底根治这样的情况,这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对待并且落实,下面着重分析造成青少年手机成瘾的原因。
第一,这和手机本身的特征有关。手机具有娱乐性、互动性,虚拟现实性等特点,手机上各种各样的软件可以匿名,又具有不受现实生活交流方式限制的自由度,且手机上网比电脑要方便携带,因此对青少年很有吸引力。
第二,青少年本身的特点及个体的人格特征。青少年自制力比较差,自我保护、心理抵御能力弱而容易沉溺于游戏中,那些在人格特征方面具有高焦虑、低自尊的青少年更容易玩手机成瘾。
第三,家庭环境不良和学习压力过大。家庭中亲子关系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使青少年经受慢性而又长期的心理困扰;在学校压力过大,尤其是对学生生活适应不良的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较多,而产生情绪、认知和人际关系失调,他们就会借助网络来舒缓压力、寻找安慰,逃避现实中遇到的困境,在玩手机的快感中不能自拔。
综合分析我们应该如何才能解决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呢?个人拙见,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处理。
第一,做好学校引导教育,预防学生沉迷手机。学校应重视并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组织相关的讲座和宣传活动,向学生宣讲玩手机的危害,让孩子意识到危害性,选择合适时机,让孩子自己体会迷恋手机以来自己的一些变化。除了视力的下降、颈椎腰椎的酸痛、睡眠不足等身体健康方面,还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效率变低、现实人际互动减少、情绪易烦躁等等心理层面的隐患。正确分辨自身行为的对与错,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来充实学生的生活,愉悦身心。
第二,家长以身作则树榜样,用心陪伴多沟通。作为家长,首先要做好榜样,孩子在家时,不能经常抱着手机刷朋友圈,逛淘宝网站等等,这样你无形之中就给孩子树立了错误的榜样,耳濡目染,在潜意识中他们就会觉得爸爸妈妈可以玩手机,为什么我就不能够玩手机。其次,要注意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对未成年人影响巨大,在不恰当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人,在人格特质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父母管教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可能会造成未成年人的孤独感、挫败感等,而这也有可能导致学生会通过手机来寻求心灵的寄托,逃离现实世界的烦恼。再次,用心陪伴孩子。作为父母,一定要多花时间用真诚和爱心来高质量地陪伴自己的孩子,孩子有了丰盈而充足的爱,他们才会有热情去感知外部更美好真实的世界。
第三,培养学生自制力,自觉抵制手机瘾。遵守规定好的纪律和制度,必须控制自己,不做违反纪律和制度的事。孩子抗拒种种诱惑,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和自制力。尽量不要对孩子的努力给予可观的报酬,这种给报酬的做法,容易让孩子为了某些好处而去努力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一旦原先的报酬让孩子失去兴趣,孩子的自控能力就会随之消失,这样也不利于帮助孩子养成自我控制的好习惯。
帮助学生作出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要经常锻他们自己作决定的能力。在培养其树立约束自己准则的同时,要让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及时进行道德教育,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出一件事或者一个举动可能产生的影响及结果,引导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决定。这样,孩子最终将学会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正确行事,他的自制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因此,学生要多读书,多学习,多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