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成人教育投入是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根本保证,目前,有关农村成人教育的研究较多,但从公共品供给视角的研究很少。因金融危机造成的农民工返乡潮使得成教公共品需求大大增加,而当前农村成教公共品供给短缺,原因在于供给机制存在缺陷,突出表现在政府供给主体不完善及缺乏多元化的供给体系。为此必须创新农村成教供给机制,完善政府供给主体,充分发挥非政府供给途径的生力军作用。
[关键词]金融危机 农村成人教育 政府供给 俱乐部供给 企业供给
[作者简介]周 基(1978- ),男,湖南永州人,衡阳师范学院经济系讲师,湖南农业大学在读博士,从事农业经济研究。(湖南 衡阳 421008)袁鹏举(1972- ),男,湖南新化人,湖南农业大学在读博士,从事农业经济研究。(湖南 长沙 410128)贺汉魂(1969- ),男,湖南衡阳人,衡阳师范学院经济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研究。(湖南 衡阳 421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社科基金“湖南农村教育投入体系及机制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7YBB301)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4-0031-03
金融危机导致的农民工返乡潮,使得农村原本供给不足的成人教育显得更为紧迫。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成教有效供给是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根本保证,因此研究农村成教公共品供给机制对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共品视角的农村成教理论分析
1.农村成教公共产品的内涵。对于公共产品的内涵,萨缪尔森的权威解释是:公共产品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农村成教公共产品较之于一般公共产品,其特殊之处在于供给区域主要限定在农村,其产品类型主要是成人教育的设施和服务等。因此,农村成教公共产品应是指以农村为服务区域的,在消费和使用上具有一定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成教设施和服务。同时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理论上讲,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这两种特征之一的产品或劳务称为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既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又兼有私人物品的特征。由于农村成教公共品目前不可能完全做到由政府提供,部分要由非政府途径来提供,从这个角度看,可把其分为农村纯成教公共品和农村准成教公共品。
2.政府与非政府供给成教公共品的优劣势。成教公共品既可以由政府的公共预算直接供给,也可以由非政府的市场途径提供。政府供给的优势在于:政府可以通过政治程序来确定公共品提供的数量和质量,并通过强制性的税收,从私人部门转移用于公共品生产的资源。其劣势在于:政府无法确定居民对公共品真实的需求与质量;政府可确定有限配置某种公共品生产的资源,但不能长期有效地配置资源;政府控制下的公共部门缺乏动力机制,往往导致成本过高,主动改善公共品质量的动力不足,易生腐败。市场供给的优势是:大量的混合品以及辅助政府生产的物品,通过居民的购买行为(受益)付费,为生产者的生产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廉价的需求信息;在价格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能使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比率,从而使得市场机制具有长期的资源配置效率;在市场竞争压力和追求盈利最大化的双重作用下,生产者会主动降低物品的生产成本,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等。市场供给的劣势:市场无法完全克服公共品的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收入与公共品分配不公等问题。
对于具有纯公共品性质的农村公共设施与服务,由于无法制定价格,也不可能收费,因此只能通过政府投入;对于具有准公共品性质的农村公共设施与服务,让市场发挥作用有助于提高效率。
二、金融危机条件下农村成教公共品需求分析
1.金融危机导致农民工返乡潮。我国农村多数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由于此次金融危机造成出口缩减,引起大批出口企业破产,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潮的现象比较明显。春节前由农业部选择的农民工输出比较多的15个省、150个村进行的抽样调查情况来看,到年前大概返乡的农民工占到38.5%,这其中有39.6%的农民工因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根据农业部测算,在一亿三千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大约有两千万的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①
2.农民工返乡潮导致其对成教公共品需求增加。作为我国农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成教,肩负着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为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历史使命。尽管我国各级政府一向重视发展农村成教,但由于投入体系不完善导致农村成教仍然处在相对薄弱的地位。为了缓解金融危机,拉动内需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必须继续加大对中等成人教育的投入,这既是金融危机给农村成教投入增加带来的新契机,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
三、当前农村成教公共品供给短缺及其成因分析
1.当前农村成教公共品供给短缺的现状。主要表现在:第一,政府对成人教育的重视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认识不到位,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抓义务教育和高考升学率上,忽视了成人教育对当地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农村基层干部的认识不到位,只注重企业经济发展,没有认识到农民素质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第二,人、财、物投入不足。担负着引导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任务的乡镇农校,近年来深陷发展的瓶颈,政府忽略了对乡镇农校的管理、经费投入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甚至有很大比例的乡镇农校处于瘫痪状态,如湖南湘西古丈县河西镇、罗依溪镇的农民文化学校近年来很少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教育,校舍条件很差,教师也另谋出路,没有专职教师,乡镇农校已名不副实。第三,教育培训内容与农民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有差距。目前,农村成人教育缺少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很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另外,教育的方式传统,手段落后。绝大多数地方都以填鸭式理论为主,教学形式单调乏味,缺少实践性和操作性,造成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效果差,难以实现教育教学的预期目标。
农村成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上述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而投入不足是由其供给机制的缺陷所造成的。
2.农村成教公共品供给机制的缺陷。农村成教公共品供给短缺的机制缺陷是由投入体系不完善造成的,体现在:第一,政府主体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教育投入明显地向普通教育倾斜,成人教育逐渐被边缘化和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美、英等发达国家争相加大对农村成人教育资源的投入,并把农村成人教育资源投入作为推动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性投资,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我国却严重落后,2006年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教育经费支出中,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总支出2696.0亿,其中普通高等教育为2590.7亿;成人高等学校105.3亿,仅占4.0%。②另据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我国公共教育人均支出经费仅相当于印度的2/3,菲律宾的1/2,泰国的1/10。我国教育资源总体投入不足,使得国家财政用于各类成人教育的经费不超过全国教育总经费的5%,其中用于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就更少,基本上不超过全国教育总经费的2%,致使许多地区的农村成人教育难以为继。③而国外许多国家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成人教育长足发展的经验表明,教育资源是农村成人教育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与保证。教育资源投入是否充足及其使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农村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同时也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及其质量,进而影响着农村现代化的建设。第二,非政府主体投入缺乏企业等非政府的多元化投入。前面分析过,农村成教作为准公共产品,固然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作用,但它不是唯一的主体,农村成教投入可以也应该多元化,但目前其他渠道筹投入很少。农村企业因自身力量薄弱,捐资赞助的款项资金少;而农村成人学校的办学条件先天不足,兴办经济实体、以生产养校的为数甚少;农民由于收入有限,也无力集体组织举办学校。如2001年中国农民年收入2366元,其中40%是实物性收入(未卖出产品的收入),货币收入中20%用于生产性投入,剩下的用于消费支出,根本无力组织办学。与西方发达国多元化投入相比差距甚大,如英国成人教育经费的30%是由非政府的多元化途径提供的。
四、金融危机下农村成教公共品供给机制的创新
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成教公共品需求日益增加,而其供给机制缺陷导致供给严重不足,要化解供求失衡,必须创新农村成教公共品的供给机制。
1.以金融危机下拉动内需为契机,充分发挥政府供给主体作用。为缓解金融危机导致农民工大量回流带来的不利影响,作为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的农村成教,中央必然加大对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投入力度。因此有关部门必须积极落实中央在拉动内需方面的安排,配合有关部门,努力争取中央财政对农村成教有更大投入。这既是金融危机给为农村成教投入增加带来的契机,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切实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返乡农民工教育的投入。
2.以金融危机为契机,充分发挥非政府供给的生力军作用。金融危机导致的农民工大量回流,给成教公共品的非政府供给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非政府供给主要包括俱乐部供给、自愿者供给和市场供给等,这些供给对农村成教公共产品影响很大,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条件下解决成教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生力军。
第一,俱乐部供给。俱乐部提供公共产品是指根据受益原则,由其会员共同出资提供公共产品;萨缪尔森的研究为纯公共产品的有效配置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纯公共产品是少之又少的东西。纯公共产品之外,有些产品具有排他性,可以将拒绝为之付费的消费者排除在外(当然,这种排他可能是有悖于效率原则的);并且这种产品有一个拥挤点,超过这个拥挤点就会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竞争,这种产品就是俱乐部产品。俱乐部产品是非纯公共产品的一种,它是能实现受益的排他,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以拥挤形式存在的竞争性的产品,如农村合作组织等。俱乐部产品与纯公共产品相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俱乐部产品具有排他性,纯公共产品不能排他,而俱乐部产品能实现排他,非会员将被排除在俱乐部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二是俱乐部产品具有某种程度的竞争性。三是私人提供的俱乐部产品具有可拒绝性,而纯公共产品具有非拒绝性,甚至它所提供的效用有时可能是负的,如露天音乐会产生的“噪音”给周围的邻居带来的负效用。人们会出于分享成本的需要加入俱乐部,也因为俱乐部能够给他们提供某些不能通过市场交易得到的产品或服务,例如通过加入俱乐部收获友谊、文化等方面的满足。
第二,自愿者供给。自愿提供是指由各人按照自愿的原则出资提供公共产品。自愿提供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供给者不会从其供给的公共产品中获取直接经济利益的供给方式,我们可以把这种供给称为利益无关型自愿供给;另一类是供给者会从公共产品的供给中获取直接经济利益的供给方式,但出资与否是自愿的,我们把它称为利益相关型自愿供给。它和俱乐部提供公共产品不同,俱乐部供给虽然个体有是否进入和退出俱乐部的自由,但是一旦参与,就有义务为俱乐部产品的供给筹资,这种筹资是强制性的。
由于公共产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理论上说,在自愿供给公共产品的博弈中,作为经济人的个体的占优策略均衡就是不提供任何公共产品。但是现实生活中,自愿提供的公共产品还是大量存在。例如,在农村公共文化产品方面,农村修建小学时,虽然一些村民自己的孩子已经不读小学,但他们还会自愿捐赠,应该说,这种捐赠给捐赠者带来的收益虽存在(第三代读书),但是可能性很小。实验经济学的研究也表明,个人会自愿提供一些公共产品,例如Ledyard⑤的实验表明,在许多情况下,参加自愿供给公共产品实验的受体(subject)中,有人不做任何贡献,也有人将其全部初始禀赋都贡献给公共产品,也有人贡献部分初始禀赋。一般来说,总的贡献水平在群体最优水平的40%到60%之间。所以,实验的结果与理论预期不符,而与现实生活中存在自愿供给的公共产品的事实相符,因而自愿者供给为农村成教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又一途径。
第三,私人和企业直接供给。它要是指采取私人产品的供给方式,由私人或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以营利为目的、以收费方式补偿成本并获取一定的利润的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由私人或企业提供农村成教公共产品一般应具以下条件:产品规模和范围比较小,而且消费者数有限,存在技术上的排他性,相关的产权保证。
第四,政府与私人(企业)联合供给。政府与私人联合供给是基于将成教公共产品的提供与生产分开的考虑,即把它的生产和供给分离,由私人(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政府以契约等特定的方式获得并向公众提供最终的产品,或者由私人(企业)直接生产并直接提供,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与政策扶持,如一些地方的农村有线电视。政府与私人(企业)联合供给要具备以下条件:排他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二是产权界定较清晰,实现公共产品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分离;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私人不是一种纯粹的市场行为,而是有政府监管的市场行为。
[注释]
①陈锡文.返乡的农民工约两千[EB/OL].http://www.xinhuanet.com/zhibo/2009
0202/wz.htm,2009-02-02.
②国家统计局.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7[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6.
③朱建文.中部地区农村成人教育资源投入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7):13.
④John H. Kagel,Alvin E. Roth.The 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Economics[M].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5:121.
[关键词]金融危机 农村成人教育 政府供给 俱乐部供给 企业供给
[作者简介]周 基(1978- ),男,湖南永州人,衡阳师范学院经济系讲师,湖南农业大学在读博士,从事农业经济研究。(湖南 衡阳 421008)袁鹏举(1972- ),男,湖南新化人,湖南农业大学在读博士,从事农业经济研究。(湖南 长沙 410128)贺汉魂(1969- ),男,湖南衡阳人,衡阳师范学院经济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研究。(湖南 衡阳 421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社科基金“湖南农村教育投入体系及机制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7YBB301)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4-0031-03
金融危机导致的农民工返乡潮,使得农村原本供给不足的成人教育显得更为紧迫。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成教有效供给是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根本保证,因此研究农村成教公共品供给机制对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共品视角的农村成教理论分析
1.农村成教公共产品的内涵。对于公共产品的内涵,萨缪尔森的权威解释是:公共产品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农村成教公共产品较之于一般公共产品,其特殊之处在于供给区域主要限定在农村,其产品类型主要是成人教育的设施和服务等。因此,农村成教公共产品应是指以农村为服务区域的,在消费和使用上具有一定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成教设施和服务。同时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理论上讲,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这两种特征之一的产品或劳务称为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既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又兼有私人物品的特征。由于农村成教公共品目前不可能完全做到由政府提供,部分要由非政府途径来提供,从这个角度看,可把其分为农村纯成教公共品和农村准成教公共品。
2.政府与非政府供给成教公共品的优劣势。成教公共品既可以由政府的公共预算直接供给,也可以由非政府的市场途径提供。政府供给的优势在于:政府可以通过政治程序来确定公共品提供的数量和质量,并通过强制性的税收,从私人部门转移用于公共品生产的资源。其劣势在于:政府无法确定居民对公共品真实的需求与质量;政府可确定有限配置某种公共品生产的资源,但不能长期有效地配置资源;政府控制下的公共部门缺乏动力机制,往往导致成本过高,主动改善公共品质量的动力不足,易生腐败。市场供给的优势是:大量的混合品以及辅助政府生产的物品,通过居民的购买行为(受益)付费,为生产者的生产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廉价的需求信息;在价格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能使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比率,从而使得市场机制具有长期的资源配置效率;在市场竞争压力和追求盈利最大化的双重作用下,生产者会主动降低物品的生产成本,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等。市场供给的劣势:市场无法完全克服公共品的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收入与公共品分配不公等问题。
对于具有纯公共品性质的农村公共设施与服务,由于无法制定价格,也不可能收费,因此只能通过政府投入;对于具有准公共品性质的农村公共设施与服务,让市场发挥作用有助于提高效率。
二、金融危机条件下农村成教公共品需求分析
1.金融危机导致农民工返乡潮。我国农村多数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由于此次金融危机造成出口缩减,引起大批出口企业破产,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潮的现象比较明显。春节前由农业部选择的农民工输出比较多的15个省、150个村进行的抽样调查情况来看,到年前大概返乡的农民工占到38.5%,这其中有39.6%的农民工因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根据农业部测算,在一亿三千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大约有两千万的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①
2.农民工返乡潮导致其对成教公共品需求增加。作为我国农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成教,肩负着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为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历史使命。尽管我国各级政府一向重视发展农村成教,但由于投入体系不完善导致农村成教仍然处在相对薄弱的地位。为了缓解金融危机,拉动内需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必须继续加大对中等成人教育的投入,这既是金融危机给农村成教投入增加带来的新契机,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
三、当前农村成教公共品供给短缺及其成因分析
1.当前农村成教公共品供给短缺的现状。主要表现在:第一,政府对成人教育的重视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认识不到位,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抓义务教育和高考升学率上,忽视了成人教育对当地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农村基层干部的认识不到位,只注重企业经济发展,没有认识到农民素质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第二,人、财、物投入不足。担负着引导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任务的乡镇农校,近年来深陷发展的瓶颈,政府忽略了对乡镇农校的管理、经费投入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甚至有很大比例的乡镇农校处于瘫痪状态,如湖南湘西古丈县河西镇、罗依溪镇的农民文化学校近年来很少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教育,校舍条件很差,教师也另谋出路,没有专职教师,乡镇农校已名不副实。第三,教育培训内容与农民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有差距。目前,农村成人教育缺少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很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另外,教育的方式传统,手段落后。绝大多数地方都以填鸭式理论为主,教学形式单调乏味,缺少实践性和操作性,造成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效果差,难以实现教育教学的预期目标。
农村成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上述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而投入不足是由其供给机制的缺陷所造成的。
2.农村成教公共品供给机制的缺陷。农村成教公共品供给短缺的机制缺陷是由投入体系不完善造成的,体现在:第一,政府主体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教育投入明显地向普通教育倾斜,成人教育逐渐被边缘化和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美、英等发达国家争相加大对农村成人教育资源的投入,并把农村成人教育资源投入作为推动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性投资,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我国却严重落后,2006年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教育经费支出中,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总支出2696.0亿,其中普通高等教育为2590.7亿;成人高等学校105.3亿,仅占4.0%。②另据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我国公共教育人均支出经费仅相当于印度的2/3,菲律宾的1/2,泰国的1/10。我国教育资源总体投入不足,使得国家财政用于各类成人教育的经费不超过全国教育总经费的5%,其中用于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就更少,基本上不超过全国教育总经费的2%,致使许多地区的农村成人教育难以为继。③而国外许多国家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成人教育长足发展的经验表明,教育资源是农村成人教育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与保证。教育资源投入是否充足及其使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农村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同时也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及其质量,进而影响着农村现代化的建设。第二,非政府主体投入缺乏企业等非政府的多元化投入。前面分析过,农村成教作为准公共产品,固然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作用,但它不是唯一的主体,农村成教投入可以也应该多元化,但目前其他渠道筹投入很少。农村企业因自身力量薄弱,捐资赞助的款项资金少;而农村成人学校的办学条件先天不足,兴办经济实体、以生产养校的为数甚少;农民由于收入有限,也无力集体组织举办学校。如2001年中国农民年收入2366元,其中40%是实物性收入(未卖出产品的收入),货币收入中20%用于生产性投入,剩下的用于消费支出,根本无力组织办学。与西方发达国多元化投入相比差距甚大,如英国成人教育经费的30%是由非政府的多元化途径提供的。
四、金融危机下农村成教公共品供给机制的创新
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成教公共品需求日益增加,而其供给机制缺陷导致供给严重不足,要化解供求失衡,必须创新农村成教公共品的供给机制。
1.以金融危机下拉动内需为契机,充分发挥政府供给主体作用。为缓解金融危机导致农民工大量回流带来的不利影响,作为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的农村成教,中央必然加大对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投入力度。因此有关部门必须积极落实中央在拉动内需方面的安排,配合有关部门,努力争取中央财政对农村成教有更大投入。这既是金融危机给为农村成教投入增加带来的契机,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切实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返乡农民工教育的投入。
2.以金融危机为契机,充分发挥非政府供给的生力军作用。金融危机导致的农民工大量回流,给成教公共品的非政府供给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非政府供给主要包括俱乐部供给、自愿者供给和市场供给等,这些供给对农村成教公共产品影响很大,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条件下解决成教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生力军。
第一,俱乐部供给。俱乐部提供公共产品是指根据受益原则,由其会员共同出资提供公共产品;萨缪尔森的研究为纯公共产品的有效配置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纯公共产品是少之又少的东西。纯公共产品之外,有些产品具有排他性,可以将拒绝为之付费的消费者排除在外(当然,这种排他可能是有悖于效率原则的);并且这种产品有一个拥挤点,超过这个拥挤点就会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竞争,这种产品就是俱乐部产品。俱乐部产品是非纯公共产品的一种,它是能实现受益的排他,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以拥挤形式存在的竞争性的产品,如农村合作组织等。俱乐部产品与纯公共产品相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俱乐部产品具有排他性,纯公共产品不能排他,而俱乐部产品能实现排他,非会员将被排除在俱乐部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二是俱乐部产品具有某种程度的竞争性。三是私人提供的俱乐部产品具有可拒绝性,而纯公共产品具有非拒绝性,甚至它所提供的效用有时可能是负的,如露天音乐会产生的“噪音”给周围的邻居带来的负效用。人们会出于分享成本的需要加入俱乐部,也因为俱乐部能够给他们提供某些不能通过市场交易得到的产品或服务,例如通过加入俱乐部收获友谊、文化等方面的满足。
第二,自愿者供给。自愿提供是指由各人按照自愿的原则出资提供公共产品。自愿提供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供给者不会从其供给的公共产品中获取直接经济利益的供给方式,我们可以把这种供给称为利益无关型自愿供给;另一类是供给者会从公共产品的供给中获取直接经济利益的供给方式,但出资与否是自愿的,我们把它称为利益相关型自愿供给。它和俱乐部提供公共产品不同,俱乐部供给虽然个体有是否进入和退出俱乐部的自由,但是一旦参与,就有义务为俱乐部产品的供给筹资,这种筹资是强制性的。
由于公共产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理论上说,在自愿供给公共产品的博弈中,作为经济人的个体的占优策略均衡就是不提供任何公共产品。但是现实生活中,自愿提供的公共产品还是大量存在。例如,在农村公共文化产品方面,农村修建小学时,虽然一些村民自己的孩子已经不读小学,但他们还会自愿捐赠,应该说,这种捐赠给捐赠者带来的收益虽存在(第三代读书),但是可能性很小。实验经济学的研究也表明,个人会自愿提供一些公共产品,例如Ledyard⑤的实验表明,在许多情况下,参加自愿供给公共产品实验的受体(subject)中,有人不做任何贡献,也有人将其全部初始禀赋都贡献给公共产品,也有人贡献部分初始禀赋。一般来说,总的贡献水平在群体最优水平的40%到60%之间。所以,实验的结果与理论预期不符,而与现实生活中存在自愿供给的公共产品的事实相符,因而自愿者供给为农村成教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又一途径。
第三,私人和企业直接供给。它要是指采取私人产品的供给方式,由私人或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以营利为目的、以收费方式补偿成本并获取一定的利润的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由私人或企业提供农村成教公共产品一般应具以下条件:产品规模和范围比较小,而且消费者数有限,存在技术上的排他性,相关的产权保证。
第四,政府与私人(企业)联合供给。政府与私人联合供给是基于将成教公共产品的提供与生产分开的考虑,即把它的生产和供给分离,由私人(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政府以契约等特定的方式获得并向公众提供最终的产品,或者由私人(企业)直接生产并直接提供,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与政策扶持,如一些地方的农村有线电视。政府与私人(企业)联合供给要具备以下条件:排他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二是产权界定较清晰,实现公共产品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分离;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私人不是一种纯粹的市场行为,而是有政府监管的市场行为。
[注释]
①陈锡文.返乡的农民工约两千[EB/OL].http://www.xinhuanet.com/zhibo/2009
0202/wz.htm,2009-02-02.
②国家统计局.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7[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6.
③朱建文.中部地区农村成人教育资源投入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7):13.
④John H. Kagel,Alvin E. Roth.The 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Economics[M].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