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练习”,让读写结合更优化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wera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后练习”是根据所学知识的重、难点设计的,运用“课后练习”,让学生得到经常性的训练,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简约,更加扎实。
  一、以读为本,注重积累
  “读”是语文课堂最有效的“对话”方式。在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后面都设置了“朗读”和“默读”的练习。
  如“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鞋匠的儿子》)、“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钱学森的话,体会这些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钱学森》)等。诸如此类的练习还有很多,这些以“读”为主的练习设计,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同时也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挤出“读”的时间,重视“读”的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
  如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我关注到课后的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备课时,教师将此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设计了相应的教学环节,并在教学中很好地加以落实。在学生充分理解、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诵读。首先提问:“此刻,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学生说,我们的祖国有勤劳智慧的人民,有着五千多年的灿烂历史,有56个民族,有辽阔的土地和壮丽的山河……在学生交流时,教师根据课文表达顺序,将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欣赏。因为有了黑板上的提示,学生很快便能熟练而有感情地背诵课文了。
  二、聚焦一点,洞悉全篇
  一篇课文,需要探究的问题很多,教师必须学会舍弃,突出重点,寻找一个精当的“切入点”,力求抓住“动全身”的“一发”。“课后练习”就成为了许多新课的切入点。
  如《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文,课后有一题:“‘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说说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这句话出自《鲁滨逊漂流记》,也是本文作者杨红樱读完这本著作后最大的感想。在教学时,教师就紧扣这句话,以此为切入点,设计了本课的核心问题。(1)鲁滨逊在荒岛上会遇到哪些危险和困难?(2)面对种种生存的困难,鲁滨逊又是如何克服的?学生通过读文想象,以及课外的阅读储备,很快读懂了课文,并且在自己的心中勾勒出鲁滨逊的英雄形象。这样的阅读指导,能够启发学生围绕主题、抓住重点潜心会文,教学的脉络清晰,阅读的整体更为突显,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更高了。
  三、品味语言,习得方法
  语文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课后练习”有机地融入其中,引领孩子细细品读、感悟,获得方法的启迪。
  如《烟台的海》一文后第2题:“联系上下文,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冬天的海)
  (2)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春天的海)
  在教学时,教师有意将这一练习引入课堂。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两个“扑”字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一边读着句子,一边想象着海浪扑向堤岸的情景,第一个“扑”,写出了海浪的力量很大,而且是接连不断的;而第二个“扑”,则写出了海浪的轻柔,温和。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字来替换,如“涌”“拍”等,学生再将它们带到句子中进行朗读,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扑”突出了冬、春两季海的特点,而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分别把海浪比作成狮子和孩子,很形象,很贴切。通过品味语言、换词比较等方式,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加工处理,读写结合
  细读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我们发现有许多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加工处理”。这样一来,“课后练习”就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发挥它们应有的价值,而且在这样丰富多彩的写作练习中,学生的热情高涨,作文的质量也将大大地提高。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后第3题:“默读课文,根据作者的叙述,画一幅金华双龙洞的景点游览图,再介绍一下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景点。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方位顺序,教师除了让学生画一画作者的游览示意图外,还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实践的作业:游览校园的风光,或是跟随父母去某一风景区游玩,回来后画一幅游览的路线图,并且按照自己的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
  再如《负荆请罪》一文后第3题:“联系课文内容,查阅相关资料,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它的来源。”在预习时,教师让学生上网阅读“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两个与课文相关的故事。部分学生家中没有电脑,教师就将这两个故事打印好发给他们。通过阅读,学生知道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在学习课文时,就能很快地进入故事的情节中,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也更加丰富,更加深刻。课后的第4题:“课外自由结合,排演这个小话剧。”在学完课文后,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分工合作,拟写台词,用课余时间进行课本剧表演。一周以后在班级中开展课本剧表演比赛,评选出优胜小组优秀“导演”、最佳“演员”等。这样的作业,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让不同才艺的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发挥。
  总之,“课后练习”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编者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文的内容进行的提炼和概括,不仅对学生的“学”起到了辅助和引导的作用,而且为教师的“教”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参考。教师只要分析并把握它们的特点,充分挖掘其中隐藏的教学价值,就能不断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就能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惠”。
其他文献
2010年国庆长假之后,人们争相转告一个喜讯—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放宽了高学历报考者的年龄限制:40周岁以下的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均可报考。这比往年
记叙文,简而言之“记人写景叙事”,“记人写景”作为回忆性心理过程,因人而异,各有不同.“叙事”则是一项艺术活,“文似看山不喜平”,讲究一个“巧”字,列叙、评叙、倒叙、补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课程的整合,以寻求在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工具,成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的工具,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的工具……达到培养学生学习主动、团结协作、实践创新的教学目的。  下面以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中的一篇课文《过万重山漫想》为例,具体说说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达到有效教学的体会。  一、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看图写话”包含了四个过程:看→想→说→写。当学生看到一幅图后,在充分观察后把看到的表象输入大脑进行想象加工,然后把各种各样想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通过“说”这个环节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最后,用文字完整具体地把口头表达的内容记录下来,成为一段话。因此,这四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理解了看图写话的整个过程,便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  一、整体把握,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从图入手,看清类型
期刊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从细节中读懂文本,加深理解。细节描写具体表现在对人物、环境的刻画中,主要是用于塑造人物形象、渲染环境氛围等方面。因此,一些生动有趣的细节不仅能突显人物形象,还能传情达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文本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抓住文本细节,通过反复咀嚼品味,加深感悟,获得启发。  一、寻找细节,抓牢文本主线  初读《彭德怀和
诚信是我国公民进行道德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大学生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不仅可以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重塑,同时也践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的。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对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究。  一、明确教学目标开展生活化教学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但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却只顾知识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忽略了學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我们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