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蔡元培曾说过:“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可见德育在人一生中有多重要。在其文选中的“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更是说明了即便有才,无德也仍然无益于社会、无益于个人。这在信息技术学科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我们应将德育教育渗透在知识教学中,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出发,潜移默化地完成德育教育。
关键词:德育;信息技术;情感教育;渗透
我们常常认为信息技术老师只要上好专业课就行了,德育教育应是德育处、班主任的事,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已不再是书本,网络给我们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面对网络上的各种纷繁复杂的资源,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通过日常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依托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融入到学科知识的讲授和上机操作中。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 紧抓课堂常规,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在上课时经常会觉得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不穿鞋套进机房,上完课后,机房凳子不能及时归位,鼠标、键盘任意摆放,学生还会偷偷带一些零食,桌面上或机箱隐蔽处有杂物。这样不良的环境对来上课的学生将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于我们教师将如何去引导。
首先,要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比如,在每一节课前,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带书、带鞋套、洗手,有序进入机房,并按指定的位置入座,课后,整理自己的桌面,摆放好凳子,出门带好自己的物品并再次洗手。这些都是日常小事,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注意小节、讲究卫生、做事严格认真的习惯。
其次,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每位教师,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我们自己首先要在课堂示范教学上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灌输网络文件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引用网络文章或作品时,养成标明出处和原作者的良好习惯。
二、 依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道德。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德育教育呢?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深挖细磨,根据课标要求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知识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融合点,有目的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1.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讲解一些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例如:在《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文件的下载一节中,在讲完下载工具后,还向学生普及了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现如今的信息共享方法很多,网络文件的知识产权也受法律保护,在转载或使用信息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有关版权法规,并且要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
2. 通过设置信息技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可避免地会与人合作,而团结协作的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营造协同合作的环境,在设定共同奋斗目标的情况下,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进行小组实践活动。组内成员分工明确、互帮互助,在完成任务产生成就感的同时,感受小伙伴之间的友情,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促使学生愿意与他人交往。这对建立学生的社会意识很有帮助,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比如,在讲授word制作电子小报时,我们开展了主题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成果展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搜集本次活动的一些感人事例、照片,并制作成电子小报进行宣传展示,在此次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能愉快合作,相互促进,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快乐学习。
3. 以课堂作品为载体,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美国有一句名言“夸奖如阳光”。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赏识教育为主,通过多种活动来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如:“这次作品你做得最好”、“某某进步最大”等。学生在活动中都想得第一,成为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因此就更要求老师以鼓励为主,开展各种评比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4. 通过信息技术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立志成才的理想信念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个学科的理解既清晰又模糊,知道生活中都用得到,但却又都只是个人层面的认知。在课堂上,教师除了知识内容的教学,还要深挖理想教育。例如在《因特网信息查找》一课中,可以通过美籍華人杨致远的实例激励大家;《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中网络商城的介绍中可以加入马云及阿里巴巴的励志故事;在文本信息加工的章节中,介绍中国人自己开发的WPS,是一个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通过这些实例,在学生现有认知的基础上,为学生树立榜样,加入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三、 结合网际课程,促进学生良好网络道德习惯的养成
对于中学生来说,上网是学生最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例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如“中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而旷课逃学”、“女中学生因约见网友离家多天,身心受到伤害”等案例,教育学生不要沉溺虚拟时空,不要随意约见网友;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
在大千网络世界里,没有面对面交流,容易造成一种缺乏道德约束的错觉,而这就需要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出发,潜移默化地完成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德育报.www.deyubao.com.
[2]人民教育网.www.pep.com.cn.
[3]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号.
[4]中小学电脑报.http:∥www.pmit.com.cn/web/jiaoyanban.aspx.
[5]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第15页.
作者简介:
魏玉洁,寇亚静,马晓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州回民中学。
关键词:德育;信息技术;情感教育;渗透
我们常常认为信息技术老师只要上好专业课就行了,德育教育应是德育处、班主任的事,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已不再是书本,网络给我们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面对网络上的各种纷繁复杂的资源,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通过日常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依托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融入到学科知识的讲授和上机操作中。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 紧抓课堂常规,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在上课时经常会觉得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不穿鞋套进机房,上完课后,机房凳子不能及时归位,鼠标、键盘任意摆放,学生还会偷偷带一些零食,桌面上或机箱隐蔽处有杂物。这样不良的环境对来上课的学生将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于我们教师将如何去引导。
首先,要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比如,在每一节课前,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带书、带鞋套、洗手,有序进入机房,并按指定的位置入座,课后,整理自己的桌面,摆放好凳子,出门带好自己的物品并再次洗手。这些都是日常小事,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注意小节、讲究卫生、做事严格认真的习惯。
其次,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每位教师,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我们自己首先要在课堂示范教学上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灌输网络文件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引用网络文章或作品时,养成标明出处和原作者的良好习惯。
二、 依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道德。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德育教育呢?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深挖细磨,根据课标要求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知识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融合点,有目的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1.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讲解一些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例如:在《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文件的下载一节中,在讲完下载工具后,还向学生普及了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现如今的信息共享方法很多,网络文件的知识产权也受法律保护,在转载或使用信息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有关版权法规,并且要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
2. 通过设置信息技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可避免地会与人合作,而团结协作的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营造协同合作的环境,在设定共同奋斗目标的情况下,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进行小组实践活动。组内成员分工明确、互帮互助,在完成任务产生成就感的同时,感受小伙伴之间的友情,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促使学生愿意与他人交往。这对建立学生的社会意识很有帮助,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比如,在讲授word制作电子小报时,我们开展了主题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成果展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搜集本次活动的一些感人事例、照片,并制作成电子小报进行宣传展示,在此次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能愉快合作,相互促进,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快乐学习。
3. 以课堂作品为载体,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美国有一句名言“夸奖如阳光”。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赏识教育为主,通过多种活动来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如:“这次作品你做得最好”、“某某进步最大”等。学生在活动中都想得第一,成为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因此就更要求老师以鼓励为主,开展各种评比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4. 通过信息技术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立志成才的理想信念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个学科的理解既清晰又模糊,知道生活中都用得到,但却又都只是个人层面的认知。在课堂上,教师除了知识内容的教学,还要深挖理想教育。例如在《因特网信息查找》一课中,可以通过美籍華人杨致远的实例激励大家;《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中网络商城的介绍中可以加入马云及阿里巴巴的励志故事;在文本信息加工的章节中,介绍中国人自己开发的WPS,是一个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通过这些实例,在学生现有认知的基础上,为学生树立榜样,加入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三、 结合网际课程,促进学生良好网络道德习惯的养成
对于中学生来说,上网是学生最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例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如“中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而旷课逃学”、“女中学生因约见网友离家多天,身心受到伤害”等案例,教育学生不要沉溺虚拟时空,不要随意约见网友;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
在大千网络世界里,没有面对面交流,容易造成一种缺乏道德约束的错觉,而这就需要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出发,潜移默化地完成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德育报.www.deyubao.com.
[2]人民教育网.www.pep.com.cn.
[3]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号.
[4]中小学电脑报.http:∥www.pmit.com.cn/web/jiaoyanban.aspx.
[5]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第15页.
作者简介:
魏玉洁,寇亚静,马晓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州回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