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学生减负”的口号喊了多年,然而学生的作业量始终没有减下来。如何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笔者试结合实践,提出自己一些粗浅的做法。
一、作业的个性化设置
1、作业的种类设置
凡是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做在相应的本子上,不允许学生随手拿一张纸写,这可以改变学生作业的态度。开学初,可先向学生罗列出语文学习必须用到的作业本,有的还让学生包上封面,写上班级姓名以及作业本的用途。如四年级设置的种类为字词抄写本、听写本、语作本、周记本、大作文本、采蜜本、家作本。封面上的书写力求工整漂亮。这样做,能让学生持久保持认真作业的兴趣。
2、作业的层次设置
一般当堂作业,学生都能认真完成,让教师头疼也最掌控不了的是家庭作业,因此家庭作业有时也要出奇制胜,追求趣味性、差异性、实践性。如套餐作业、作业小超市、自选作业。每天的家庭作业是三项,读、看、写都兼顾到。分必做题和选做题,让学生自由选择两项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需求。
二、作业的多样化用笔
为了提高作业质量,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教师可事先指定相应的作业本该用何种笔写。像三年级学生钢笔刚起步,一般抄写类错误率少,可用钢笔,练习题有时需字写得小些,就得使用水笔,难做的阅读题先用铅笔完成。作业订正时,换一种颜色订正。
想用彩色笔、蜡笔、荧光笔也可以,抄一首小学生必背古诗,为古诗配画;写完文章后,名正言顺地为文章画插图,图文并茂,岂不更好?画课文中的词语、画自己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打五角星都允许学生用多样化的笔,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
三、作业的点睛式批改
作业批改时,教师要根据不同作业的特点灵活运用批改方式。像课堂作业本、作文本、周记本、生字抄写本一定得自己改,可以及时反馈学生作业错误点,使知识的缺陷扼杀在萌芽状态。摘抄之类的就可以让课代表改。听写一般每课词语分三次过关,以听写代替大量的抄写会加强学生作业责任心,错别字就大大减少。作文是块大骨头,8篇如果都是评语再加等级是很烦琐的事,可以变花样改。第一篇教师采用精雕细琢的方式,该面批的面批,该重写的重写,让学生找到规范写作的感觉,第二篇开始针对学生作文中的通病,用针对性的措施改。如四下第二单元习作“向谁说说心里话”,对于习作技巧不用做过多的分析指导,学生的真情实感都会流露出来,但错别字、标点不容忽视,可采用百分制改。再如四上年级,学生习作语言不够生动,可采用星级制改,分内容、技巧、书写各五星,最好的学生得十五颗五角星。作业批改以后如何反馈,特别是对差生怎样进行辅导,煞费苦心。一勤于做作业记录,记下的名字美其名曰“黑名单”,对学生有约束力。二订正分ABC三种情况,A能自觉订正,B需要找个人帮忙订正,C错误率高的作业本上我会打完等级后画个^_^,表示要当面交流。
四、作业的螺旋形循环
学生一学期到底做多少作业才算负担不重,谁也把握不好衡量的度。套用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那“作业不在多,有效则成。”三年级语文作业可以尝试这样操作:
A、以一课为单位,操作流程为:预习本→生字抄写本→方格本→语文作业本→听写本
B、以一单元为单位,操作流程为:单元听写→作文教学→单元复习→单元测验
知识这样周而复始循序渐进,学生也知道了套路,学起来轻车熟路。三年级课外积累框定在这几方面:
1、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抽样背诵。
2、每单元日积月累的拓展补充形式。
3、一学期必读书2本。(“班级读书漂流”活动中,每周看一本书,共享阅读,可以向家长提两个问题,可以向同学推荐好书,也可以写阅读感言。)
4、适当进行美文摘抄,一学期8篇以上。
五、作业的立体化落实
首先,作业要有激励机制。时常更新。
作业像流水线,平面式铺盖。如果没有精神鼓励,哪怕再优秀的学生也会对作业产生厌倦感。这就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方式是否出奇制胜,牢牢地吊学生的胃口。过去我们惯用的是作业加分制,如优☆加2分,优加1分,累计作为学生平时语文成绩的量化考核。另一种用得比较多的是奖券兑换制,如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曾根据奥运会吉祥物设计了一套奖券(学习、纪律、特长),作业得优奖励一张学习券,十张学习券换一张学习章,然后在墙报上贴一颗更好的标志。随着奥运会的结束,学生兴趣有点减了,发奖券变得泛滥起来,实际操作也挺麻烦。我改变了策略,采取“微笑作业”的方式,达到优秀的作业可以在作业本首页画上一张笑脸(表示我对他的作业很满意)。十张笑脸换一个金苹果(表示学习上硕果累累)。作文写得棒,还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在班级墙上张贴,在网上、班级博客上、校刊上发表,给予学生新的刺激,又会产生动力。
其次,作业要有“思考痕迹”,滞后干预。
为了追求作业的干净,作业前往往先进行条分缕析的指导,结果学生真正思考的时间不多,填鸭式地把作业完成了。适当的指导是必要的,但过多的提前干预磨灭了学生的灵性,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往往考试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成绩。
每节课上到感觉学生听得疲倦了,就开始布置作业。像语文作业本我先让学生看5分钟,然后问他们哪一题需要我指导,最多问3个学生。有时我什么也不问,教他们直接做,觉得没把握用铅笔完成。接下来规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完成作业后方可以自由活动。一般上午的作业要求中午完成,下午的作业放学前完成。学生往往会为了争取玩的时间抓紧作业,渐渐改变拖拉的习惯。我还规定作业不能抄着做,应该看过以后默出来,这可以加深知识的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学生经常看漏题,作业时让学生做好一题打一个钩,然后按序号进行检查,经过训练有了好转。
再次,作业要双管齐下,细水长流。
平时教学中会犯两难的毛病:课本上的知识翻来覆去炒,一碰到灵活题束手无策。另一个现象是喜欢补充课外知识,忽视了课内字词句的落实,结果成绩也并不乐观。其实这两方面都得抓,而且要抓得巧,才不会加重学生负担。这涉及到语文教师对学科的敏感性。复习时,我喜欢收集各种试卷,把新颖的题目和学生从未接触过的知识盲点集合起来,浓缩成一两张试卷,精讲精练,学生只要碰到过相同类型,就不会束手无策了。课外积累简直可以无孔不入,每天晨读:练习一句名言或一首小诗等;每天傍晚:积累几个成语或一个片断或一些佳句。课堂上学生、老师口中冒出来的妙词佳句,我都及时写在黑板上,这是学生积累的好材料。不用刻意训练,只要坚持,哪怕每天一点点,也能看出收获。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在于激励、唤醒和坚持。因此教师要未雨绸缪,抓住学生的心,盘点好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学期的作业。点燃有效作业的火种,学生乐于作业,教师驾驭作业,这双赢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一、作业的个性化设置
1、作业的种类设置
凡是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做在相应的本子上,不允许学生随手拿一张纸写,这可以改变学生作业的态度。开学初,可先向学生罗列出语文学习必须用到的作业本,有的还让学生包上封面,写上班级姓名以及作业本的用途。如四年级设置的种类为字词抄写本、听写本、语作本、周记本、大作文本、采蜜本、家作本。封面上的书写力求工整漂亮。这样做,能让学生持久保持认真作业的兴趣。
2、作业的层次设置
一般当堂作业,学生都能认真完成,让教师头疼也最掌控不了的是家庭作业,因此家庭作业有时也要出奇制胜,追求趣味性、差异性、实践性。如套餐作业、作业小超市、自选作业。每天的家庭作业是三项,读、看、写都兼顾到。分必做题和选做题,让学生自由选择两项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需求。
二、作业的多样化用笔
为了提高作业质量,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教师可事先指定相应的作业本该用何种笔写。像三年级学生钢笔刚起步,一般抄写类错误率少,可用钢笔,练习题有时需字写得小些,就得使用水笔,难做的阅读题先用铅笔完成。作业订正时,换一种颜色订正。
想用彩色笔、蜡笔、荧光笔也可以,抄一首小学生必背古诗,为古诗配画;写完文章后,名正言顺地为文章画插图,图文并茂,岂不更好?画课文中的词语、画自己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打五角星都允许学生用多样化的笔,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
三、作业的点睛式批改
作业批改时,教师要根据不同作业的特点灵活运用批改方式。像课堂作业本、作文本、周记本、生字抄写本一定得自己改,可以及时反馈学生作业错误点,使知识的缺陷扼杀在萌芽状态。摘抄之类的就可以让课代表改。听写一般每课词语分三次过关,以听写代替大量的抄写会加强学生作业责任心,错别字就大大减少。作文是块大骨头,8篇如果都是评语再加等级是很烦琐的事,可以变花样改。第一篇教师采用精雕细琢的方式,该面批的面批,该重写的重写,让学生找到规范写作的感觉,第二篇开始针对学生作文中的通病,用针对性的措施改。如四下第二单元习作“向谁说说心里话”,对于习作技巧不用做过多的分析指导,学生的真情实感都会流露出来,但错别字、标点不容忽视,可采用百分制改。再如四上年级,学生习作语言不够生动,可采用星级制改,分内容、技巧、书写各五星,最好的学生得十五颗五角星。作业批改以后如何反馈,特别是对差生怎样进行辅导,煞费苦心。一勤于做作业记录,记下的名字美其名曰“黑名单”,对学生有约束力。二订正分ABC三种情况,A能自觉订正,B需要找个人帮忙订正,C错误率高的作业本上我会打完等级后画个^_^,表示要当面交流。
四、作业的螺旋形循环
学生一学期到底做多少作业才算负担不重,谁也把握不好衡量的度。套用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那“作业不在多,有效则成。”三年级语文作业可以尝试这样操作:
A、以一课为单位,操作流程为:预习本→生字抄写本→方格本→语文作业本→听写本
B、以一单元为单位,操作流程为:单元听写→作文教学→单元复习→单元测验
知识这样周而复始循序渐进,学生也知道了套路,学起来轻车熟路。三年级课外积累框定在这几方面:
1、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抽样背诵。
2、每单元日积月累的拓展补充形式。
3、一学期必读书2本。(“班级读书漂流”活动中,每周看一本书,共享阅读,可以向家长提两个问题,可以向同学推荐好书,也可以写阅读感言。)
4、适当进行美文摘抄,一学期8篇以上。
五、作业的立体化落实
首先,作业要有激励机制。时常更新。
作业像流水线,平面式铺盖。如果没有精神鼓励,哪怕再优秀的学生也会对作业产生厌倦感。这就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方式是否出奇制胜,牢牢地吊学生的胃口。过去我们惯用的是作业加分制,如优☆加2分,优加1分,累计作为学生平时语文成绩的量化考核。另一种用得比较多的是奖券兑换制,如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曾根据奥运会吉祥物设计了一套奖券(学习、纪律、特长),作业得优奖励一张学习券,十张学习券换一张学习章,然后在墙报上贴一颗更好的标志。随着奥运会的结束,学生兴趣有点减了,发奖券变得泛滥起来,实际操作也挺麻烦。我改变了策略,采取“微笑作业”的方式,达到优秀的作业可以在作业本首页画上一张笑脸(表示我对他的作业很满意)。十张笑脸换一个金苹果(表示学习上硕果累累)。作文写得棒,还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在班级墙上张贴,在网上、班级博客上、校刊上发表,给予学生新的刺激,又会产生动力。
其次,作业要有“思考痕迹”,滞后干预。
为了追求作业的干净,作业前往往先进行条分缕析的指导,结果学生真正思考的时间不多,填鸭式地把作业完成了。适当的指导是必要的,但过多的提前干预磨灭了学生的灵性,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往往考试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成绩。
每节课上到感觉学生听得疲倦了,就开始布置作业。像语文作业本我先让学生看5分钟,然后问他们哪一题需要我指导,最多问3个学生。有时我什么也不问,教他们直接做,觉得没把握用铅笔完成。接下来规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完成作业后方可以自由活动。一般上午的作业要求中午完成,下午的作业放学前完成。学生往往会为了争取玩的时间抓紧作业,渐渐改变拖拉的习惯。我还规定作业不能抄着做,应该看过以后默出来,这可以加深知识的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学生经常看漏题,作业时让学生做好一题打一个钩,然后按序号进行检查,经过训练有了好转。
再次,作业要双管齐下,细水长流。
平时教学中会犯两难的毛病:课本上的知识翻来覆去炒,一碰到灵活题束手无策。另一个现象是喜欢补充课外知识,忽视了课内字词句的落实,结果成绩也并不乐观。其实这两方面都得抓,而且要抓得巧,才不会加重学生负担。这涉及到语文教师对学科的敏感性。复习时,我喜欢收集各种试卷,把新颖的题目和学生从未接触过的知识盲点集合起来,浓缩成一两张试卷,精讲精练,学生只要碰到过相同类型,就不会束手无策了。课外积累简直可以无孔不入,每天晨读:练习一句名言或一首小诗等;每天傍晚:积累几个成语或一个片断或一些佳句。课堂上学生、老师口中冒出来的妙词佳句,我都及时写在黑板上,这是学生积累的好材料。不用刻意训练,只要坚持,哪怕每天一点点,也能看出收获。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在于激励、唤醒和坚持。因此教师要未雨绸缪,抓住学生的心,盘点好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学期的作业。点燃有效作业的火种,学生乐于作业,教师驾驭作业,这双赢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