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桃李满园长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ove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悠悠古黄河,穿城而过,滋养了丰沃的水土;煌煌汉文化,沉积千年,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北国锁钥,南国门户,曾经的华夏九州之一——徐州。历经岁月的洗礼,在新时代更是焕发着勃勃生机。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就坐落在这座活力四射的开放城市,二十五年来,在这一方热土上,药校人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发展定位合理、专业优势明显、服务江苏医药产业的特色办学之路,成就了一个个辉煌,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华彩乐章,为江苏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综合实力在全省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在全省职教领域卓有影响,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
  赞许背后,人们不禁要问学校究竟是怎样发展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近这所学校,解读她充满魅力的生态内涵发展之路。
  
  近年来,职业教育异军突起,发展迅猛,不仅在规模上与普通教育平分秋色,而且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模式。在全省职业教育浩浩荡荡的队伍中,有一所年轻的学校以其独特的办学风格和育人模式,引起社会和同行的广泛赞誉,她就是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阳春三月,走进这所学校,漫步在校园里,整洁大气的校园环境,雄伟的教学实训大楼,高标准运动场,设施先进的实训基地,合理的建筑布局,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这一切无不在展示她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学校前身为江苏省徐州医药中等专业学校。1985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0年开始招生,2000年通过省级重点学校评估,2003年首批通过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设置评审委员会专家评估。升格为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并成为首批进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9所分院之一。2004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008年被确定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德育特色学校
  透过学校的发展历史,仔细盘点每一次飞跃,每一个成就,细细品味其中的甘苦,我们发现,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从她诞生之日起就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推动全省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使命。25年的实践表明,学校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适应江苏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走生态内涵发展道路”的先进办学理念引导下,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特别是近几年,学校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厘定办学理念,前瞻性、创造性地提出生态内涵建设思路,狠抓人才队伍,强化质量管理,培育特色文化,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开放办学,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地走出了一条科学化、特色化、品牌化、生态化的创新发展之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职教百花园中一朵靓丽的奇葩。
  
  上篇 优化环境,培植和谐,构建生态文化
  
  何谓生态教育?就是以生态哲学整体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方面人手全面优化教育生态,从而构建一种先进的、科学的、高效的、优质的,确保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共赢的教育。生态教育有五个生态特征:个性化、开放性、和谐、共赢和可持续发展。就学校而言,实施生态教育的总目标就是要创建现代生态学校,打造校园文化生态环境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生态”这一概念在自然科学领域本来就十分强调要有优良的生存环境,因此生态教育比其他教育理念更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建设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的和谐校园,这里处处充满爱心,到处都有真、善、美;师生相互尊重,诚信友爱,教学相长;学生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管理科学、制度规范、安定有序,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态环境。学校清醒地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具备自己的特色文化、个性文化。“塑造文化个性,就必须以自己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总的来说,就是要厘清思路,找准生长点,明确发展方向,下大力气培育自己的文化基因,逐渐形成全校师生共同的办学宗旨和理想追求,在这个方面。我们学校一定要有自己的招法。”王吉东校长说。
  医药职业学校又如何走出自己文化特色的道路?
  首先是定位。作为一所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学校,要有浓厚的行业背景和覆盖全省的优势,学校综合分析后,确立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服务江苏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办学方向,提出了“规模适宜、结构合理、特色鲜明、适应社会需求、教育教学质量较高的现代医药类职教强校”的发展理念,明确了“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教学改革、学生管理、服务社会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创出自己的品牌,成为我省职教领域内享有良好社会声誉的高级技能型医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的发展目标。其次是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包括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廉洁校园在内的各项管理制度。第三是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抓住校园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走廊文化、餐厅文化等关键环节,组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科技节,志愿者行动,义务医疗小分队进社区,中药标本采集等大量的文化活动,面向全校师生广泛征集校徽、校训实施意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成效最好的还是学生社团,这方面学校有一种见解:学生社团是学生开展文化活动重要基础,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原因在于社团能够培养学生与人相处、合作的能力,在学生成长、适应社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学校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参加社团。近三年,学校成立的社团大大小小35个,一半以上具有医药文化内涵,基本上实现了学生“人人人社团,个个受教育”的目标。
  校园文化离不开物质文化建设,在建设物质与精神相协调的人文环境方面,校园景观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遵循“以物质文化建设为依托,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找准专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点,抓住校园医药文化建设着力点的建设思路,在医药文化广场景观改造中,以功能为主的基础上特意增加了一些文化符号,强调学校的医药文化特色,例如:融入了GMP、GSP、GAP三个医药常用质量管理规范,青霉素类结构式青铜浮雕,西药剂型图形,中药材图案,建设了一条以西药剂型图案组成的休闲文化道路。鲜明的医药文化符号,让人一进校门,立刻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医药文化气息。广场对面是新建成的百米医药文化长廊。与广场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远志苑”、“厚朴亭”,既点明了学生要发扬敦厚朴实的工作作风,树立远大志向的主题,又让师生熟悉了两味中药。漫步在校园中,处处都能感受浓郁的医药文化气息,这种外显的校园文化特色不仅改善了师生的人文气质,促进了师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而且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就业竞争的软实力。
  
  中篇 以人为本。解放思想,润泽师生成长
  
  人的生命是鲜活的,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滋养生命。激扬生命,舒展生命,让生命更加灿烂。生态教育理念认 为,现代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其目的是师生的终身发展。
  教师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学校的第一宝贵资源,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所有校长的共同心愿。2003年,当王吉东校长从老校长手中接过接力棒时,这位行事低调、沉稳睿智的领路人深深地认识到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次在全校大会上他这样说:“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说过,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作为职业学校,我们既要有自己的大楼,也要有自己的名师,只要我们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管搬到哪里,我们同样可以办一所出色的学校。”成就一支队伍,谈何容易,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校领导班子经过反复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教师发展规划。
  首先是解放思想,克服那种小富即安、因循守旧、情绪浮躁的精神状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改变传统行政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在情感上充分尊重教师。在利益上把教师放在首要的位置,在工作上给教师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在发展上给教师提供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平台,在生活上给教师创造更多的便利。真正地让每一位教师快乐地工作、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快乐地成长。
  其次是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水平人才建设实施方案。一方面是通过优秀人才引进,骨干教师培养等渠道,加大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力度。为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和优秀师资补充的力度,学校不惜重金,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挖掘人才,在引进的过程中,不仅做到专业对口、学历达标,而且在道德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科研成果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也许是被学校朝气蓬勃的发展活力所吸引。也许是被校领导求贤爱才的诚心所打动,大家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片热土上,有的来自辽阔苍茫的塞北,有的来自风光秀丽的江南,巴山蜀水,三秦大地。近三年,学校共引进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才60多名,他们扎根这片沃土,以此为家,以此为荣。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改革现行人才使用管理机制,构建有利于人才引进、培养、激励、交流的制度环境,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如王吉东校长所说的那样:“要真正地做到选什么样的人才,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学校在全校范围内推行全员聘任制,目的是要在教师队伍中形成能上能下、人尽其才、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对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最终形成有利于教师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激发教师队伍的创造活力。对于新引进的人才,学校改革使用办法,推行“人才租赁”,在保护好他们积极性的同时,灵活运用公平合理的考评机制,对个人试用期内的各项表现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考评过程公开透明,客观公正,对考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领导一对一进行谈话,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且诚恳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人才租赁”推行以来,很好地保证了用人质量,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外聘教师的管理上,为防止出现“内紧外松”现象,学校专门出台外聘教师管理规定。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同时,对外聘教师和在编教师一视同仁,从根本上打消传统性质定位。在工资分配方面,学校坚持向一线教师倾斜,对那些长期勤奋工作、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的教师更是给予很大关注,真正地做到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一位普通教师这样说:“来到这里,我真切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不仅职称晋级了,待遇提高了,而且在这里工作很有成就感,这里就是我的家。她给了我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第三是特别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为了让教师发挥自己的潜能,学校出台很多激励措施来加强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积极争取并创造机会帮助他们外出学习交流、培训、进修,在培训过程中,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理念的更新和实践技能的提高。学校领导清楚,教师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更不是通过一两次培训就能达到目的,为认真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在每年假期企业顶岗实践期间,学校都拿出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学习生活补助,教师们对学校的关怀都非常感动。《尚书》云:“人而不学,犹如正墙面而立。”老师们也知道,要想在学校扎稳脚跟,增强个人的发展后劲,必须不停地学习,紧紧靠学校提供学习机会远远不够,还需要学习了解更先进的教育理念,还需要掌握企业生产的最新技术要领,很多老师在学校没有安排的情况下,自己主动到高校、企业“充电”。目前,利用节日、寒暑假时间进修学习在广大教师中蔚然成风。在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方面,学校每年拿出专项资金作为教师的科研经费。保证教师教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设立科研成果奖。引导教师着眼于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结合当前职教前沿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论文写作和课题研究,彻底改变老师单一依靠论文来评定科研成果的做法。同时,频繁邀请专家领导来校开讲座,提高课题研究质量,积极拓宽课题申报渠道,在省市级、国家级课题增量上下工夫。学校还常年开展各类教科研评比活动,活动覆盖至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从教学设计、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能力考核到优质课评比、论文评比、技能竞赛、教科研成果评比,各发展阶段的教师均有机会参与竞赛。在教师教育教学竞赛、职称评审、论文评比、课题申报等有关方面,校领导把所有的机会都让给教师。始终把教师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因为,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而且关系到整个校园文化生态建设。
  实施人才队伍战略以来,学校师资队伍力量明显提升,特别是近三年,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脱颖而出,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和优秀教学团队。现有高级职称人数占专业教师总人数的35%以上,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下设的40所分院中位居第二,所占比例第一,双师型教师占70%以上。有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带头人3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人。高校访问学者2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师德先进个人2人;三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累计300余篇;教师主、参编教材论著57人次;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有17个省市级科研课题立项开题。
  面向学生。职业教育不仅应是“知识素养型”教育,更应该是“生命发展型”教育,教育必须放置于学生生命发展的广泛生态关联之中。学校重视大力开展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完善学生品格。学校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围绕育人这一根本主题,邀请著名教育专家来校作报告,邀请医药企业负责人剖析企业发展现状,举办各类主题班会、研讨会、交流座谈会,学习先进的高职教育管理理念,塑造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在学生管理上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常年开展心理咨 询;实施“全员育人”措施,充分发挥每一个教职工的育人作用,从小处着眼,“尽精微,致广大”,对于个别学生流露出来的不正确观点,学校紧抓不放,以点带面,及时面向全校学生进行教育。
  
  
  下篇 强化内涵,科学发展,培养高质人才
  
  还在职业教育大扩招时期,王吉东校长高瞻远瞩,认为职业教育迟早会从“规模扩张”模式走向“以强化内涵建设质量为标志”的发展模式。从2006年开始,学校主动减少招生规模,提出走“科学发展,强化内涵”之路,提出这种发展模式源于对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事实证明,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内涵建设的核心标志就是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为此,学校大力加强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确立了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通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校本教材建设推动课程改革,同时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建设。积极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积极推进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化”、实践训练“现场化”、技能鉴定“标准化”、毕业实践“职业化”的整体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项目训练”,实现学做合一,切实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跟踪就业市场变化,对人才培养计划及时进行调整,推行学分制,开设大量选修课程,提供适应岗位的技能课程,以灵活的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学校依托行业优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专业进行整体规划,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一方面不断挖掘潜力,全力办好优势重点专业:另一方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专业。目前,学校开设有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物分析技术、药物制剂技术、化学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10个高职专业,其中4个省级示范专业、6个市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课程改革试验点。形成了以药物制剂技术、药学重点专业为龙头。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专业为特色,兼顾食品、覆盖医药行业领域的专业群体,各专业之间协调发展,差异发展,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在新的发展阶段,各学科还认真思考和研究自己的比较优势,努力形成具有医药学校特色、其他学校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人才培养过程离不开考核,最终还要体现在各项指标上,为此,学校改革考试办法,推行教考分离制度,加强题库建设,构建更加科学、真实、有效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强化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充分吸纳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意见。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特别是近三年,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生评教满意率连年攀升。
  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和技能训练同步推进,学校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建成了全国领先、全省一流的校内实训基地,良好的实训设施条件保证了教学需要,对外服务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也不断增强,学校连续承办2008、2009年江苏省职业学校化学检验技术技能大赛和2010年江苏省职业学校化学检验技术、药物制剂压片技术技能大赛;承担兄弟学校及有关高校、企业技术研发任务。同时积极开展学生技能训练,以省级技能大赛为抓手,依托校内高水平实训基地,在校内常年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活动,活动涉及所有专业所有学生,技能竞赛的蓬勃开展,不仅提高了师生的技能水平,而且在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据统计,技能竞赛开展以来,师生在省级以上各类技能比赛获奖50余次,在不久前结束的2010年江苏省职业学校化学检验、药物制剂压片技术技能大赛中再次揽金收银,12名选手取得了8金3银的优异成绩,奖牌数占到大赛金银奖项的65%,成绩骄人,可谓一枝独秀。
  在校企合作方面,依托医药产业优势,加强与企业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建立了126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积极推行定岗实习实训教学,把学生定期安排到企业,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边工作边学习,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为一体。推行学生就业一体化,实行“订单式”培养。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不断拓展与国内知名医药企业合作,把企业请进校园。成立企业冠名班,让企业参与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学校派人员到企业顶岗实践,企业技术人员来校进行教学,先后成立了先声班、康缘班、正大天晴班、恩华班、万邦班等15个企业冠名班。
  招生就业方面,学校依托行业优势。贯彻以“优质就业带动招进优质生源,培养优质毕业生服务江苏医药发展”的办学思路,与全国200多家医药企事业单位保持着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跟踪服务上下工夫,每年在校内举办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选见面会,大批企业来校进行现场招聘,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超过毕业生数,招聘会场面火爆,毕业生被抢订一空,受到徐州电视台、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等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同类学校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在国际合作方面,学校积极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办学经验,选派30多人次骨干教师赴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培训学习,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与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药学专业合作办学项目,实行小班化教学,全面引进澳方课程,学生不出国门可取得中外认可的两张大专文凭,毕业后可继续到澳大利亚等地院校攻读本科。目前,该项目发展态势良好,教学效果显著,社会影响逐渐扩大,深受广大考生青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首药校人的生态内涵建设之路,我们发现:二十五年的艰难求索,这所学校留下的一串串闪光足迹,沉淀和积累下来的那份从容和大气,执著与刚韧,正内化成学校健康发展的生命基因,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的芳菲桃李。在新的办学征程中,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将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战略,继续改革创新,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我们相信,这颗徐淮大地上璀璨的明珠。将会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一定会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其他文献
新闻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序言里写道,“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在“职业教育”专章中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江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更是将“提高质量”作为五大工作方针之一——这说明,至少在当下十年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中,“质量”是当仁不让的关键词。  现实状况同样验证了决策者们的眼光和敏锐。当前令人
自2009年6月教育部、中宣部等部门联合颁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后,如何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抓实抓好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成为职教德育工作的战略重心。2009年11月10~12日,江苏省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场会在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召开,会议由江苏省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举办,来自全省130多所职业院校的260多位德育工作者参加,省职社处处长马斌作了题为《让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创设探究情境,提供问题支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下面,笔者以鲁科版第十二章第四节《电流的测量》一课为例,探讨了通过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  一、案例背景  《电流的测量》是第十二章《电流和电路》中第四节的内容,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基础知识、常见电路元件符号,了解了串联和并联电路,所以本节课的第一部分,即通过观察电路中灯泡亮度的不同
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很难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知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但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善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甚至有很多教师根本就不注重阅读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没有重视
核心素养除了关注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之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高中生物教师需要结合微课来开展生物实验教学,通过微课加深学生对生物实验的理解与掌握。  一、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最新修订版)》明确提出了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其中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及社会责任。  生命观念主要是指,生物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观察实际生
摘要:为了同步推动高职教育事业和企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做好思政教师参与企业培训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在强调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参与企业培训服务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培训服务的有效实现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教师 培训服务 实践路径  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就是定期培养各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更好地带动有关区域的经济发展。在
广告是集文字、音乐、画面、美术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广告词负责的是广告中的“文字”部分。一则好的广告好比一道好的菜肴,首先原料要好,然后再“煮、蒸、烤、焖、烧、炸、炒、烩、炖”,辅以“油、盐、酱、醋、糖”,而广告词就是这道菜的主料,起着基础、关键的作用。广告词正是靠着“生活化、实用化、人文化”的独特语言魅力,拉近了广告与大众之间的距离。  中职语文第二册(苏教版)把“广告词”作为应用文写作的训练项目
摘要:本文立足于面点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对实践体会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新时代的新需求,对进一步做好面点培训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面点 职业技能 培训  2019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为《方案》),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论断和新要求。为了更好地将《方案》落实到面点工种职业技能培训中,提高面点培训质量,满足社会对面点培训的需求,笔者对当前面
将小学数学教学转变成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可以更快、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同时,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树立家长对孩子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小学是学生学习阶段最基础、最关键的时期,学生需要在这个时期打好基础,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应在不否定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前提下创新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课堂化与数学知识生活化相结合,更好地为
论区域经济建设与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和互相促进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建设反过来又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针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认真总结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理清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是职业教育者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  (一)以公办职业院校为主体,构建多元的办学体制  构建校际联合办学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