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无人自芳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1583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宜兴紫砂陶举世闻名,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品类越发丰富,除紫砂壶以外,更有紫砂雕塑、花盆、文房等各类艺术品。本文以紫砂花盆“四方石足兰盆”为例,从紫砂花盆的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两方面着眼,浅谈其艺术魅力。
  关键词  紫砂花盆;造型装饰;文人雅趣
  宜兴紫砂陶器品类众多,紫砂花盆可谓是其中十分耀眼的品种。由于紫砂特殊的材质,紫砂花盆具有透气性好、种花不易烂根等优点,又因其质朴古雅、稳重大方,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深受世人的喜爱。近年来,紫砂花盆在各大拍场表现不俗,屡屡拍出天价,大大提升了其收藏价值。
  明代文震亨《长物志》第三卷“盆玩”中写道:“盆以青绿古铜、白定、官哥等窑为第一,新制者五色内窑及供春粗料可用,余不人品。”其中的“供春粗料”便是紫砂,可见紫砂花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历史的演进,清代紫砂工艺进一步发展,诞生了一大批紫砂制作名家,玩赏盆栽也盛极一时。紫砂花盆形制多样、大小不一,有圆形、方形、三角、树桩等不同造型,从高身筒的签筒到浅薄的水底盆,从直径一米左右的巨型盆到手指大小的微型盆,造型千变万化。其造型可以契合花木的不同特点设计而成,亦可单独观赏。
  紫砂花盆“四方石足兰盆”为四方形制,身筒高挺,四条棱线自底足向上伸展,线条由直入曲,向外舒展,越接近盆口曲度越大;盆口与底足呼应,为周正的四方平面。盆口一圈设圈沿,彰显风雅不俗的气度。底部平贴盆身处,以四块假石状底足撑起盆身,假石底足表面凹凸不平,以描金技巧饰以若隐若现的金线,造型自然别致,高挺有度的假石将盆身腾空架起,稳定而轻盈,更显亭亭玉立的高雅之韵。“四方石足兰盆”,顾名思义,乃专门种植兰花的花盆。在造型上,此盆契合兰花根茎较长的形态特点,适宜兰花的种植,让兰花在盆内得到自由伸展,亦利于塑造兰花的整体造型;在装饰上,假石状底足显得清幽奇巧,融入中国传统赏石文化,锦上添花,提升了花盆的内涵底蕴。我国赏石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文明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将赏石文化融入其中,无形中传承了赏石文化,让人在养花、赏花的过程中感受到更为深刻的内涵。此盆造型与装饰相辅相成,整体契合兰花高雅大方、清幽宁静的气质,可谓为兰花量身打造的佳品,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身。
  民国周瘦鹃痴迷紫砂花盆,曾在文章中写道,死后要把自己的骨灰葬在一件杨彭年制作的竹根形紫砂花盆里,“安放了骨灰之后,还得加以装饰,在盆面上插几枝云朵形的灵芝,再把一块灵壁石作为陪衬,就供在人马图案的大汉砖上,日常有鲜花作供、好鸟作伴,断然不会寂寞”。这段话透着中国文人的浪漫与风骨,紫砂花盆的人文性也由此可见。中国人对紫砂花盆的重视,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乡土情结息息相关。费孝通先生曾在《乡土中国》中道:“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中国人对土地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人们在土地上播撒种子,种粮食和蔬菜,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土地成为人们的生存之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們远离故土、在大城市拼搏,脱离了传统农耕生活,内心向往田园、返璞归真的心愿日益强烈。以紫砂盆种花木,对古人而言是厅堂书斋的清供,是文人们寄寓生活情趣的一种方式;对今人而言,是对乡土的一种怀念,让自己在喧嚣的城市得一喘息之地,守一方心灵的净土。“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作是高洁典雅的象征,且与“梅、竹、菊”并列,合称“花中四君子”。兰花之美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其内在美。世之君子贤能,多以兰德自律,以兰德明志,以兰德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待人接物。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香,种养兰花代表着人们对美好品性的向往和追求。
  紫砂花盆作为花草的容体,好的造型可为其锦上添花。以紫砂花盆养花,让养花这种看似寻常的生活方式更具仪式感,既提升了盆栽的观赏性和文化性,又让人在养花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陶冶了情操,感悟花盆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文人风骨。宜兴紫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紫砂花盆作为其中的重要门类,集花艺、陶艺于一体,制作紫砂花盆,陶艺功底是基础,也应了解各类花草的形态特点,使造型契合其生长习性,更要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赋予作品更深的文化内涵。
其他文献
宜兴紫砂壶历史悠久、举世闻名,作为一种典型的、传统的艺术形式,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在近六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紫砂壶逐渐脱离粗陶器皿范畴,成为独具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手工艺品。就其文化价值而言,历代紫砂匠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将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对生活的认知等转化到壶中,使之形神俱佳,引发共鸣。   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是紫砂艺术创作重要的人文元素和灵感来源。中华文明数千年的文化精华历久弥
期刊
摘 要 紫砂雕塑是现代陶艺的重要分支,融合了现代造型理念和时代精神,既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又将中华民族文化观念和文化现象融入其中,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给人以丰富的情感遐想。本文通过作品“思”浅谈紫砂雕塑的工艺特色和文化内涵,探索紫砂雕塑的无限魅力。  关键词 紫砂雕塑;嫦娥奔月   当今世界正广泛兴起现代陶艺之风,紫砂陶艺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给人以返璞归真的艺术享受,
期刊
摘 要 业内有句行话,紫砂装饰艺术中最有人文底蕴的非陶刻莫属。由此可见,“陶刻语言”的继承和发展对紫砂艺术的日益精进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以作品“紫砂陶刻插屏”为例,浅析传统手工艺插屏和紫砂陶艺的结合,以及紫砂陶刻的艺术美。  关键词 插屏;陶刻;艺术美   宜兴有“陶的古都”之称,其中以紫砂艺术最为知名。宜兴紫砂历经几百年的历史,不断发展传承,形成一门独特的传统手工艺,产生了多种实用观赏价值
期刊
摘 要 一把小小的紫砂壶,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为人处世的智慧,让人于一壶茗香中感受到情感的升华和精神的陶冶,是当之无愧的艺术瑰宝。  关键词 蛋包壶;造型设计;返璞归真   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发于明清,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从传统粗陶器皿到精致手工艺品的演变,一次次将壶艺审美及其文化内涵上升到新的境界,由此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紫砂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成,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中国人自古
期刊
摘 要 紫砂陶刻花鸟画是图案陶刻中的一个分支,顾名思义,其表现内容即为花鸟。刀法运用在紫砂陶刻花鸟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品的艺术效果和人文内蕴均通过刀法刻画来予以呈现。本文将以作品“荷韵抚风”为例谈一谈紫砂陶刻花鸟画的刀法运用。  关键词 紫砂陶刻;花鸟画;刀法运用;荷韵抚风   紫砂陶刻是紫砂装饰艺术中重要而独特的一个门类,也是紫砂造型艺术向紫砂文化艺术升华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历史上就有“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得以流传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精神文化价值,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紫砂壶成为当代人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佳品。对于制壶艺人而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要与时俱进,在创作中融入能反映当代人们生活和思想情感的元素尤为重要。本文以紫砂壶“端雅”为例,浅谈其造型装饰之美,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感。  关键词 紫砂壶;端雅;文化美   宜兴紫砂壶为茶而生,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一脉相承,拥有深厚的文化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渗透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集功能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本文以紫砂壶“沙漠之恋”为例,浅谈其设计理念。  关键词 紫砂壶;沙漠之恋;文化内蕴  宜兴紫砂壶从最初的实用饮茶器皿脱胎为如今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高雅艺术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即是紫砂壶的文化性。紫砂壶的文化内蕴以不同的时代背景为基础,一把优秀的紫砂壶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雅俗共赏,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紫砂壶“龙凤颈瓶壶”以传统题材为出发点,融入中国传统龙凤元素,将壶与瓶两种手工艺品相结合,既发扬了传统技艺,又推陈出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效果,生动美观、独具特色。  关键词 紫砂壶;龙凤呈祥;艺术魅力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古人将紫砂壶比作“珠玉”,可见其珍贵。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宋、发于明清,以其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源远流长,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其独特的实用性、精美的造型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之享誉海内外,并形成了独特的紫砂文化。本文以紫砂壶“余音绕梁”为例,浅析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推陈出新;余音绕梁;艺术境界   宜兴紫砂壶历经几百年的薪火传承,从最初的实用饮茶器皿发展为如今备受追捧的高雅艺术品,与其精美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内蕴密不可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宜兴紫砂壶不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经久不衰,制壶艺人以高超的技艺凸显其美感,赋予其生命之意,紫砂壶是艺术与人文的相辅相成。优秀的紫砂作品不仅给人以视觉的美感,更有激发心灵的冲击力。本文以紫砂套组“古韵清流”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砂壶;古韵清流;玉文化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回首文化脉络,我们不难发现优秀的文化大都来自于平凡的生活中,宜兴紫砂壶雅俗共赏,从民间传统粗陶匠器演变为观赏和实用价值兼备
期刊